浅谈艺术与其他学科文化的关系

2022-05-25 15:36杨金瑶
名家名作 2022年4期
关键词:人文艺术文化

杨金瑶

艺术与文化的关系问题历来被许多人所探讨,各自都有不同的见解。艺术等同于不同类型的文化,但艺术似乎又超越了一般文化。一方面,艺术以自身独特的形式和表现方法指导人们前进和发展;另一方面,对其他学科文化的研究、探索成果又推动着艺术表现手段及方式方法的发展。艺术与其他学科文化是不可分割的,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

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概念,不同的学者和专家有不同的看法。本文对文化的理解是广泛意义上的文化,是包含了人的思想观念、情感、意识及人类所进行的社会实践活动的总和。艺术根植于文化之中,它是文化中的上层建筑。艺术与文化的关系十分复杂,它以自身主观的方式反映文化,同时又对文化产生积极的影响。

一、艺术与人文社会科学文化

艺术与人文社会科学的关系密切又复杂,一方面,人文社会科学在各个方面对艺术实践产生影响;另一方面,艺术实践也影响着人们对人文社会科学现象的关注。

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促进了艺术创作观念的变化与发展,进一步推动艺术家去尝试新的艺术形式和手段。如在20世纪初期,弗洛伊德心理学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人们对自身无意识领域的探索,使人们在艺术创作中更关注人的内心世界。对无意识领域的探索与研究,在文学艺术中,出现了意识流写作方式的探索;在绘画艺术中,开始使用不同的色彩去表现人的主观情感;在电影艺术中,出现了通过不同的镜头语言去展示人无意识活动的画面,甚至为了表现世界在人眼中呈现的主观样貌而刻意使用一些长镜头。如在贾樟柯的电影《站台》中,长镜头记录可以看出镜头语言对艺术观念的表达。主人公尹瑞娟和崔明亮在城墙上的交流片段中,两人一问一答,一人一句,表现出一种情感上的疏离,两人不再如以前一样温馨与甜蜜,也为后来难以相聚做了铺垫。正是弗洛伊德心理学的发展在不同领域中极大地促进了艺术表现手法的变革。

人文社会科学文化的发展促进了艺术表现方式方法的革新。例如,人类学原本是西方统治者便于对殖民地的统治与管理,是在探索不同地区的文化差异,从而为统治者提供理论和价值支撑的前提下形成的。18世纪到20世纪初期的欧洲艺术中,“原住民”代表着奴隶的形象,随着现代人文学科的发展,人类学渐渐演变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不再作为殖民主义统治者的工具,而是追求客观、平等、科学的立场,从而为艺术表现提供了新的价值根据。正是由于这样的转变,在后来的一些影视作品中,原住民的形象逐渐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如电影《阿凡达》中的纳美人形象,以及越来越多的国际大片中出现的有色人种形象越来越正义。这些变化产生的根源是人文科学的不断发展。

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为艺术交流实践活动提供了机会。文化多元、开放、包容、共享,是当今人文科学发展的主要趋势。在全球化时代的背景下,面对各种文化的相互交织,究竟是主动交融,在保持文化差异的同时发现不同文化间的共同点,从而搭建一个文化交流平台,还是以保守的姿态排斥对抗,这是当今世界所有国家在文化交流与发展中必须正视的问题。幸运的是,在当今世界的文化交流与发展中,主动交融、和谐共生、共同繁荣成为共识,在差异中求生存,在差异中寻求发展与进步。文化发展的观念也决定着不同文化间的艺术实践活动的方向。艺术活动具有自身独特的价值,而艺术实践活动的交流与发展也是在维护其独特性价值的前提下,来挖掘不同艺术实践活动中具有共性的价值。由此,独特的艺术实践活动跨文化交流才有了可能。这种形式的形成与人文社会学科坚持的开放、平等、客观的价值取向是息息相关的。

二、艺术与自然科学文化

随着自然科学的进步,宗教、巫术的神秘面纱也渐渐被揭开,由此推动社会朝着世俗、理性的方向发展。在西方绘画中,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以宗教题材为主,到了19世纪,题材逐渐转变为普通人的日常生活。而在人物形象的表现上,由塑造神圣完美的形象逐渐转化为塑造普通化、日常化的人物形象。诸如在西方油画中,基督的形象不再距离人们很遥远,而是展现了更多的人性的一面,人文主义精神内涵更加丰富。同样在中国绘画艺术中,随着19世纪西方资本主义的冲击,科学技术的引进与西方文化艺术的传播使得中国艺术也由抽象性写意逐渐向西方写实主义的现代艺术转变。科学的理性精神逐渐融入艺术领域中,对艺术家表现世界的方式方法起着重要作用。科学技术的发展为艺术表现的实现提供了极其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支撑。

艺术与自然科学是相互促进、相互转化、彼此共生的。如“文艺复兴三杰”之一的达·芬奇,他既是画家也是物理学家,既是解剖学家也是天文学家;米开朗基罗既是雕塑家也是数学家;笛卡尔既是数学家也是哲学家。由此可见,艺术与自然科学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数学、物理学、几何学的发展促进了西方绘画中的透视学的发展,使二维画面变得更加立体;医学与解剖学的发展也提高了绘画中人体表现的科学性与准确性。

自然科学的发展必然符合艺术的规律,对美的追求不仅是艺术的目标,也是自然科学的目标。狄拉克曾说过:“使一个方程具有美感比使它去符合实验更重要。”物理学家杨振宁讲道:“有时候,如果遵循你的本能提供的通向美的问题而前进,你会获得深刻的真理,即使这种真理与实验是相矛盾的。”爱因斯坦也曾讲道:“照亮我的道路,并不断给我新的勇气去愉快地正视生活的理想,是善、美和真。”这些人所追求的终极价值,不仅属于科学,也属于艺术。由此可见,在追求价值的终极目标上,艺术与科学是相通的。正是如此,有很多科学伟人在达到科学的顶峰之后,最终会回到艺术的立场上阐发对世界的认识。同样不少艺术巨匠在穷尽艺术的道路之后,会发现其中的奥秘与科学息息相关,诸如爱因斯坦、达·芬奇、米开朗基罗。若是将艺术与自然科学放在对立的角度上,不符合人类所追求的最终目标,也不符合艺术与科学发展的规律。因此科学与艺术是彼此共生、互相促进的关系,这才符合它们的基本规律。

三、艺术与科学技术文化

科学技术文化的发展为艺术创作提供了多种物质手段和方式。艺术创作物质手段和方式的丰富为艺术想法的实现提供了契机,没有好的技术手段,再完美的想法也难以实现和完成。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艺术创作过程中符合时代特征的技术和手段越来越高超。通过对技术的控制和把握来追求独特的艺术效果,越来越被世人所接受。如在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上,著名的爆破艺术家蔡国强通过现代技术手段控制和把握烟花散落的方式及效果,使烟花丰富多姿、色彩绚烂,体现出现代科学技术手段运用在大型艺术创作活动中的优势。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在修复遭受损坏的艺术品时也起着巨大作用,对艺术品的保护有着重要意义。

电子通信技术的发展为艺术的传播提供了更广泛、便利的条件。在全球化时代背景下,艺术品的传播逐渐由传统的物媒介向电子通信媒介转变。传播媒介的发展使艺术接受者不再因为现实生活的一些困难受到局限,人们可以通过线上博物馆、美术馆、艺术展览及VR等方式欣赏到原作,同时因为各项技术不断发展,使得对原作的复制再现也变得更加容易。因此,尽管众多世界名画保存于世界不同的博物馆、美术馆,但现在地域、时间已经不能阻碍人们欣赏各地的艺术品。电子通信技术的发展使艺术的传播不再受到时间、空间的限制,同时人们也能很容易地将图像存储下来,以便能随时随地翻阅,很大程度上为观者提供了便利。

科学技术文化的发展使艺术距离人们生活更近,使艺术品渐渐地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使日常生活充满艺术与审美趣味。艺术品由过去昂贵、稀有、不亲民的地位,转而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为人们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与艺术品之间的关系不仅是欣赏与被欣赏,还包含着娱乐、消遣。科学技术的发展不仅推动了艺术实践手段的发展,更是在思维上促进了艺术实践的发展。

通过分析了解,艺术与其他学科文化之间具有互动共生的特点,它们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艺术在不同的学科文化中汲取营养,推动思维的变革,实现手段的创新,创作出大众更加期待的艺术作品。反之,艺术又对其他学科起着促进作用,促使其他学科在各自领域实现突破,也促进其他学科创造美的价值。

猜你喜欢
人文艺术文化
美在山水,魂在人文
最朴素的人文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谁远谁近?
纸的艺术
人文社科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