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中骨伤外治处方的用药规律分析

2022-05-25 06:05左世国李姣姣向昱阳
中医正骨 2022年2期
关键词:骨伤外治心法

左世国,李姣姣,向昱阳

(1.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 长沙 410208;2.重庆市垫江县中医院,重庆 408399)

《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集中了清代以前中医骨伤科临床经验精华[1],对人体各部位的骨度、正骨手法、内外治法、处方用药及整复固定器具等均有详细论述[2],对后世中医骨伤科的发展影响深远。目前对于《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的研究,多集中在正骨手法方面,对其中用药规律的研究较少[3-6]。外治法是骨伤疾病的常用疗法,疗效显著,探讨《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中骨伤外治处方的用药规律,对于现代医家应用外治法治疗骨伤科疾病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为此,我们利用数据挖掘法对其进行了分析,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数据收集收集《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中记载的骨伤外治处方,将符合要求的处方录入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19软件,建立标准化方药数据表。数据录入由2位研究者分别独立进行,完成后进行交叉核对,发现数据不一致时对原始材料核实后修正。此次研究纳入的处方仅限于外用处方,且方药组成记录完整。录入数据时,针对不同病变部位的处方逐一统计,针对不同病变部位的处方出现重复时,计算多次。

1.2 数据规范化处理按照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7]中使用的药物名称对纳入处方中的药物名称进行规范化处理,如将“山萸肉”改为“山茱萸”、“川大黄”改为“大黄”、“瓜儿血竭”改为“血竭”、“南星”改为“天南星”、“赤芍药”改为“赤芍”、“夜合欢树”改为“合欢皮”;对于无法查证的中药则按照原文中药名称录入。按照《中药学》[8]中的相关内容记录纳入处方中药物的性、味、归经及功效;对于《中药学》中未收录的药物,按照《中药大辞典》[9]中的相关内容进行补充。

1.3 数据分析采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19软件统计纳入处方中药物的使用频次、药性、药味、归经及功效,采用SPSS Statistics 22.0软件对其中的高频药物进行聚类分析。

2 结 果

2.1 药物统计结果《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记载的骨伤外治处方共100首,涉及140味中药,其中20味中药在《中药学》及《中药大辞典》中无法查证,共计使用52次,考虑用药频次较少予以舍弃。最终纳入120味中药进行分析,用药频次1218次。使用频次≥20的中药共25味,累计使用742次,其中当归、红花、没药、麝香、川芎使用频次较高(表1)。

药性统计结果显示,温性药、平性药、寒性药使用频次较高(表2)。药味统计结果显示,辛味药、甘味药、苦味药使用频次较高(表3)。药物归经统计结果显示,120味中药分属12种归经,其中归肝经、心经、肾经的药物使用频次较高(表4)。药物功效统计结果显示,120味中药共涉及18种功效,其中活血化瘀药、补虚药、祛风湿药、清热药、温里药、解表药使用频次较高(表5)。

表2 《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骨伤外治处方药物药性统计结果

表3 《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骨伤外治处方药物药味统计结果

表4 《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骨伤外治处方药物归经统计结果

表5 《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骨伤外治处方药物功效统计结果

2.2 高频药物聚类分析结果对使用频次≥20的25味中药进行聚类分析,根据聚类图距离及中医理论将其聚为3类:第1类仅包括乳香,第2类包括防风、当归、甘草、白芍、牡丹皮、茯苓、丁香,第3类包括麝香、没药、红花、木香、血竭、川芎、肉桂、丁香根、赤芍、苍术、透骨草、法半夏、蛇床子、五加皮、牛膝、附子、虎骨(图1)。

图1 《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骨伤外治处方高频药物聚类分析树状图

3 讨 论

《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对清代以前的骨伤疾病治疗经验进行了系统总结,外治法是该书重点介绍的内容之一[10-11]。通过数据挖掘可以明确《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外治处方的用药规律,为骨伤科临床用药提供借鉴和参考。

对《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外治处方用药频次的分析显示,使用频次较高的5味中药依次为当归、红花、没药、麝香、川芎,5味中药均以活血化瘀为主要功效。对药物性、味、归经及功效的分析结果显示,《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骨伤外治处方药物多为温性、味辛、归肝经,功效以活血化瘀、补虚、祛风湿为主,进一步分析后发现其中补虚药多为补血药。

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骨伤外治处方高频中药可分为3类。第1类仅包含1味中药——乳香;该药辛温香燥,能于血中行气、舒筋活络、消肿止痛,可在消肿止痛的同时促进骨折愈合,为骨科外治要药[12]。第2类包括防风、当归、甘草、白芍、牡丹皮、茯苓、丁香,共7味中药,可视为原著中正骨紫金丹加减方。现代医学研究表明,正骨紫金丹可缓解疼痛,促进骨折愈合[13-14]。第3类包括麝香、没药、红花、木香、血竭、川芎、肉桂、丁香根、赤芍、苍术、透骨草、法半夏、蛇床子、五加皮、牛膝、附子、虎骨,共17味中药。这17味中药为原著中万灵膏的主要组成药物,全方具有舒筋活血、散瘀止痛、接骨消肿的功效,兼具祛风寒、除湿的功效,可促进骨折愈合及软组织损伤修复,被广泛用于骨伤杂病的治疗。

本研究的结果提示,《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骨伤外治处方以“活血化瘀止痛、祛风通络、兼顾补血”为主要治法,采用辛温之药从肝入手,辨证施治。

猜你喜欢
骨伤外治心法
中医适宜技术在骨伤中后期患者社区功能康复中的应用及影响
寻找文本解读的“心法”
骨伤后期肢体肿胀患者采用中医治疗的效果观察
中医结合交锁髓内针治疗骨伤疗效观察
归藤止痒洗剂外用治疗慢性手湿疹60例临床疗效观察
小模大样
中西医结合内服外治治疗哮喘临床应用价值探讨
中医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的临床分析
中医外治药物(贴剂)疗法学术研讨会征文通知
简介道家丹经《天仙金丹心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