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技术下应急医疗物资供应体系的优化

2022-05-26 17:06邾小羽
物流科技 2022年5期
关键词:体系优化区块链

邾小羽

摘  要:应急医疗物资是治理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重要保障,加强对物资供应的监管有助于“快速、精准、公平”地实施治理工作。文章基于新冠肺炎疫情的现实背景,首先分析物资供应监管漏洞对开展应急治理工作的不利影响,针对监管问题的根源引入区块链技术,然后利用区块链技术具备的保障数据真实、安全、可共享与保证交易透明、可追溯等优势,分别从物资供应主体、过程和社会公众三个角度出发,优化应急医疗物资供应的监管体系,最后从技术、法律法规和政府角色三个层面为区块链技术未来在应急管理领域的应用提出对策。

关键词:应急医疗物资;供应链监管;区块链;体系优化

中图分类号:F253.9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Emergency medical supplies are an important guarantee for the management of major public health emergencies. Strengthening the supervision of the supply of medical supplies helps to implement the management work“quickly, accurately and fairly”. Based on the actual background of COVID-19, this paper first analyzes the adverse impact of the loopholes in the supervision of material supply on emergency management, introduces blockchain technology to address the root causes of regulatory problems, and then makes use of the advantages of blockchain technology to ensure the authenticity, security, shareability of data and ensure transparent and traceable transactions.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material supplier, process and public, the supervision system of emergency medical material supply is optimized. Finally, countermeasures are proposed for the future application of blockchain technology in the field of emergency management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technology, laws and regulations and government role.

Key words: emergency medical supplies; supply chain supervision; blockchain; system optimization

0  引  言

2020年初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对全人类生命健康安全、经济发展以及社会稳定造成了巨大的威胁。为了应对此次疫情考验,我国政府联合社会各界共同加入到疫情防控的攻坚战。其中,医疗物资作为打赢这场疫情攻坚战的必要条件,直接影响应急救治能力和应急决策水平[1]。为了保障应急医疗物资的供应,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上强调要健全统一的应急物资保障体系[2],并陆续出台针对医疗物资生产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等。同时,众多学者基于对物资的生产、分配、存储等各个环节的研究,不断探索提高应急医疗物资保障能力的新路径。在国家政策、市场、企业及其他社会力量的共同努力下,我国医疗物资的生产、调配、存储等能力实现了显著增长,为保障应急医疗物资供应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我国现行的政策和行动体系保障了应急医疗物资在数量上的要求以及调配环节的衔接程度,但随着“武汉红十字会医疗防护物资不知去向”等新闻的不断发酵,医疗物资供应链的监管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频发的背景之下,应急医疗物资的供应需要满足“快速、精准、公平”的原则[3],缺乏对供应链的监管不仅容易纵容生產企业粗制滥造,造成不合规医疗物资的流入[4],同时也易造成参与中间环节的各主体之间的相互推诿、拖延,更有甚者利用医疗物资谋取私利扰乱物资分配等,这些现象不仅阻碍了应急救援工作的开展,同时加剧了整个社会的恐慌心理。应急医疗物资供应的监管问题主要源于物资供应体系的流程不透明以及信息不公开[5],从而加剧了信息的不对称,进一步滋生了重大监管漏洞。因此,为了加强对应急医疗物资供应的监管,本文引入区块链技术,利用区块链技术在保障数据真实性、安全性、共享性以及保证交易过程可追溯性和透明性等方面的优势,探究改善应急医疗物资供应体系、加强对物资供应监管的优化路径。

1  文献综述

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背景下,为了保障应急物资的供应,众多学者从宏观政策角度为保障应急物资供应提出指导性意见,魏洁等提出政府作为物资保障体系的主导方,应给予政府补贴以支持物资供应企业进行生产和储备能力的提升[2];张雨田提出应急征用补偿机制用于弥补我国补偿程序的制度缺口,通过规范补偿主体、范围和标准等内容探索建立“以常态下的预征用协议为主、应急状态下的征用决定为辅”的征用模式[6]。基于政策视角的保障应急物资供应的研究进一步明确了政府在物资供应链中的主导地位,为企业的生产、分配和存储等行为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为了完善应急物资供应流程、落实应急物资供应决策,我国现有的研究大多从物资供给源头、物资分配和物资存储三个方面出发。张琳等基于原材料的储备成本和风险构建了基于期权契约的应急物资供应协议合作模型,用以降低突发事件下需求的不确定性带来的原材料短缺风险[7];林琪等则从供应商角度出发,结合应急医疗物资的生产特点探讨信息不对称下的最优采购行为,为制造商的生产能力提供优化建议和管理决策[1]。基于应急物资供给源头的研究着力于降低突发事件的不确定性给生产企业带来的生产、储备等风险,提高了企业应对物资需求激增的反馈能力。为了快速、精准、公平地将应急物资分配至需求方,张毅构建了一种包括信息收集、分配目标确定、分配决策、分配评价、分配实施等五个步骤在内的应急物资分配模式用以弥补需求缺口,提高应急救援效率[3];彭大江等考虑到突发事件下物资需求的临时性,提出了一种考虑运输成本的应急物资中心选址模型,有效应对了物资短缺和需求紧迫困境[8]。为了辅助应急物资的生产和分配,同时考虑到药品等医疗物资的需求特性和自然属性,刘阳等构建了基于期权契约机制的应急药品储备模型,在降低库存成本的同时提高了药品存储能力[9];柴亚光等则根据物资减值规律对应急物资种类进行划分,基于数量柔性契约和储备周期构建以政府为主导的应急物资采购模型,同样有效提高了应急物资存储能力[10]。

综上可知,尽管目前我国对于保障应急物资供应的研究已趋于完善,从宏观政策到物资的生产、分配、存储等各个环节,都已形成了较为系统的机制,但对于应急物资供应的监管问题却少有人关注。应急医疗物资作为治理公共卫生事件和稳定社会心理的必要前提[11],特别是药品、防护用品等物资,其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医疗救治效果,同时由于医疗物资需求量巨大,在物资的供应过程中易出现遗留或去向不明等现象。究其原因,应急医疗物资供应的监管问题源于供应链上的信息不对称,这为生产企业粗制滥造和其他组织贪污牟利等现象的滋生提供了温床,严重威胁各应急组织协同抗击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因此,一个面向参与物资供应的全部主体、贯穿应急医疗物资供应链全过程的监管体系急需建立。

区块链作为一种新兴技术,其本质是由一系列通过加密技术连接的数据块组成的分布式账本[12]。区块链独特的链式存储结构和P2P网络模型、密码学、智能合约三大核心技术[13]保障了记入区块的信息具有不可篡改性、可追溯性与共享性[14-15]。目前,国内外对区块链技术的研究已经涵盖食品生鲜、交通运输、能源电力、健康医疗、教育、环保等各个领域[16],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价值被不断挖掘,集中表现为以下三点:其一是保障信息和系统的安全性,Antonucci F等将区块链技术与射频识别技术相结合用以收集供应链中的食品信息,保证信息质量和产品的安全性[17];Cruickshank H等基于分散区块链结构的新型网络拓扑结构,提出了一个在异构网络中提供安全密钥管理的框架,通过此密钥管理方案提高车辆通信系统的安全性[18]。其二是保证信息和交易的可追溯性,Khaqqi K N等利用区块链技术不可篡改的链式存储结构跟踪废料排放路径,解决了长期污染排放的管理和欺诈问题[19];Chen S等将区块链技术中的链式存储机制应用于食品供应链的信息收集,实现食品交易过程的可追溯性[20];其三是加强信息的共享性,Mengelkamp E等基于私人区块链技术,为能源生产者和消费者提供了一个去中心化的市场平台,通过提高能源信息共享程度促成交易行为[21]。

由此可知,区块链技术凭借其独特的去中心化结构、存储机制和加密机制等技术,在保障数据安全、保证数据的可追溯性以及加强数据共享性等方面发挥独特作用,这对于缓解我国应急医疗物资供应链中的信息不对称、加强对供应全过程的监管等问题有着深刻的应用价值。目前我国少有研究将区块链技术与应急医疗领域相结合,因此,本文将区块链技术引入应急医疗物资的供应体系,探索填补物资供应体系监管漏洞的优化路径。

2  应急医疗物资供应体系的优化

应急医疗物资供应的监管是一个复杂的体系,其复杂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其一,参与物资供应的主体众多,包括政府组织、其他应急管理部门、物资生产企业、物流企业、物资接收机构等,各主体各司其职又联系密切;其二,物资供应的环节繁杂,物资从生产到运输到最终接受使用,需要经过多次转运分配等环节;其三,物资供应面向的群体广泛,物资的供应关系着应急防控救治效果,是全体社会公众关注的热点,需及时向社会公众更新物资信息。因此,为了提高监管力度与监管效果,本文基于区块链技术从物资供应的主体、过程和信息发布三个方面入手,探究保障应急医疗物资供应的新路径。

2.1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信息沟通体系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往往具有爆发性、紧急性、聚集性等特点,对于当地的应急组织来说,原有的医疗物資储备量难以满足短时间内的巨大需求。为了及时弥补医疗物资的需求缺口,政府组织、物资生产企业、物资运输组织和最终接收者等主体共同处于一个紧密联系、高度配合的供应链体系中。由于参与应急医疗物资供应的主体众多且各主体之间联系密切,这使得供应链的监管难度增加。因此,为了兼顾加强对供应链的监管与保障各主体之间的协同合作,首先需要构建一个良好的信息沟通平台。

本文基于区块链技术构建了一个面向应急医疗物资供应的信息沟通体系,如图1所示。

图1所示的信息沟通体系以区块链系统为网络基础,去中心化的结构将经过授权的主体纳入网络系统,使得各主体之间不依托其他中间机构进行及时、直接的信息传递,打破了原有的信息“线性的纵向传递”壁垒;同时,基于分布式账本技术的区块链系统能够即刻将链上生成的订单信息广播至所有网络节点,实现对链上信息进行全天候、高效率的监测。

2.1.1  加强了对物资供应主体的监管

基于区块链系统的信息沟通体系仅允许经过授权的主体加入供应链网络系统,有效降低了物资供应链的冗余程度,大大缩减了监管范围,实现了监管的高效性和针对性。同时每一个主体的基本信息和交易信息被写入区块记入系统,交易一旦生成即可广播至所有网络节点,这使得每一笔交易行为有迹可循且不可篡改,对参与物资供应的主体形成了无形的约束作用。

2.1.2  加强了对物资供应目标的监管

传统的供应链信息传播链条较长,链上信息传播速度缓慢且容易出现“牛鞭效应”,这阻碍真实需求的传达与供应链目标的实现。基于区块链系统的信息沟通体系打破了原有的“信息孤岛”局面,体系内的各主体能够及时接收到物资需求信息,制造企业、慈善组织等根据各自的物资生产和储备能力自行接单,一旦订单生成将立刻广播至所有网络节点,随后物流企业、物资转运中心等对接订单继续执行目标任务。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信息沟通体系将供应目标贯穿于整条供应链之中,时刻监管物资供应任务的完成状况。

2.2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物资供应体系

在明确监管主体范围和目标的前提下,对应急医疗物资供应全过程的监管是重中之重。物资供应从生产、配送、使用到售后的每一环节对应急防控救治都起着重要作用,缺乏对物资供应过程的监管容易引发两类问题,就供应链源头而言,医疗物资需求量的陡增使得厂商在生产时容易出现粗制滥造等现象,这些物资通过个人购买捐赠或单位批发等多种途径混入物资供应链条中,一旦出现质量问题则难以对问题厂商追责;就供应链中间环节而言,某些不良组织为了谋取私利,可能会出现克扣、贩卖物资等行为,导致物资供应出现短缺或不公平现象。因此,为了实现对应急医疗物资供应的监管,需要实现对物资供应全过程的可追溯性并提高供应链的透明度。

本文利用区块链技术在保障数据不可篡改性、可追溯性和透明性等方面的特性,构建了一个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应急医疗物资供应体系,如图2所示。

首先利用区块链的加密技术,在物资生产环节将每一件或一批医疗物资的产品信息、生产厂商、生产时间等数据进行哈希运算生成一个独一无二的编码,编码一旦生成即不可更改,下一个交易商在接收产品的同时将此次交易数据与原来的产品编码再次进行加密生成新的编码,以此类推,每经历一次交易就进行一次加密运算,直到最终被使用者接收。在这样的运作机制下,由于每一个区块的块头都储存了上一个区块的信息,区块之间通过此种方式连接使得交易具有可追溯性,一旦出现问题产品,产品的最终使用者可利用密钥对编码进行解密,追溯该产品的生产厂商;同时,在整条供应链交易完成后,可解密编码查看产品数量信息等,通过与最初进入供应链的产品信息进行对比,及时发现产品短缺等问题并直接定位出现问题的某一中间环节。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应急医疗物资供应体系使得对物资供应的监管从源头开始,并且保证了对供应过程监管的连续性,物资供应的可追溯性和高度透明性督促各主体自行约束交易行为,在实现高效率监管的同時大大减轻了监管机构的任务,能够促使有限的应急资源向其他部门流转,提高全社会的整体应急能力。

2.3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信息发布体系

应急医疗物资的供应不仅关系着医疗救治工作的效果,同时也是抚平社会恐慌情绪的一剂强心药,因此对应急医疗物资供应的监管不单单是参与物资供应主体的义务,同时也是全体社会公众的责任。社会公众对物资供应的监管依托机构发布的物资信息,而传统的信息发布体系大多以单个机构为发布主体,且信息发布渠道纷杂,这使得广大社会公众很难及时关注应急医疗物资动向,同时由于某些机构在发布信息时疏于审核,容易滋生谣言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因此,为了使应急医疗物资的供应处于整个社会的监管之下,需要建立一个真实、公开、规范的信息发布体系。

本文基于区块链技术构建了一个面向全体社会公众的信息发布体系,如图3所示。

该体系的运行依托于区块链的去中心化结构,允许所有的节点能够自由进出区块链网络,不同于上文构建的信息沟通体系,信息发布体系取消了对用户进入网络节点的授权,而是采用区块链的智能合约技术对信息进行筛选和甄别。这意味着智能合约在制订时需要充分考虑信息的发布要求,对信息发布主体、格式、关键词等内容做出明确规定,使得该信息发布体系能够自动过滤无效信息且保证了信息来源。通过智能合约验证的信息自动生成区块并广播至所有网络节点,用户可随时通过访问网络节点掌控应急医疗物资动向。

2.3.1  保障了监管信息的真实性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信息发布体系通过智能合约对信息进行验证,验证通过的信息即可生成区块,区块记入了信息发布的用户信息和时间,一旦发现存在虚假信息,则很容易追踪到信息发布源头,在此机制下,信息发布机构会加强对信息质量的把控,严格辨别信息真伪,有效减少了虚假信息的传播,无形中对参与物资供应的主体起到了有效的监管作用。

2.3.2  保障了监管信息的安全性

在信息的发布过程中,区块链系统中的区块依据前一区块生成的哈希值相互连接,一旦某一区块内信息被篡改,该区块就会重新进行哈希运算,新生成的哈希值使得该区块无法连接至链中,因此信息一旦通过验证就无法修改,有效地抵御了外部攻击者对信息的恶意篡改,并且区块链的共识机制保障了所有节点上信息的一致性,这意味着只有更改了整个区块链网络中至少51%的节点才能修改区块链上的系统,高昂的篡改成本进一步保障了信息的安全性。

2.3.3  保障了监管信息的对称性

基于P2P网络模型和分布式记账技术,任一节点发布的信息一旦通过验证被写入区块链的“公开账本”,所有节点都能够即时接收到链上信息的更新,这使得物资供应的动态信息能够向社会公众同步更新,极大程度地减少了信息传递的滞后性,有效缓解了供应链上的信息不对称现象,从根本上填补了供应链的监管漏洞。

3  结论与讨论

3.1  结  论

通过本文研究可知,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应急医疗物资供应体系,从加强物资供应主体的沟通协作、保证物资供应过程的可追溯性和透明性以及保障物资信息的真实性和共享性三个方面实现了对应急物资供应的监管。为提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应急医疗物资的供应能力提供了新的助力,在稳定社会情绪、提高应急管理工作效率方面发挥重大积极作用。同时,本文提出的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信息沟通体系、物资供应体系和信息发布体系,不仅能应用于应急医疗领域,对其他领域的研究也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3.2  讨  论

3.2.1  局限性

尽管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为我国应急管理工作开辟了新的优化路径,但是若将该技术大规模应用于实际工作仍面临不少问题,主要体现在技术层面、法律层面和政府角色这三个方面。就技术层面而言,其一,区块链独特的链式结构保障了信息的不可篡改性,這在保证信息安全的同时也使得修改链上错误信息的难度较大,一旦链上出现错误信息将对每一节点造成破环;其二,现有的区块链系统存储的信息大多是数据量较小的文件格式,未来随着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势必使得信息存储量攀升,这是对区块链系统存储空间的严峻挑战;其三,外部攻击问题一直存在,一旦区块链系统的某一节点遭遇外部攻击,这会带来信息泄露风险,同时,私钥作为区块链系统的唯一身份识别证明,一旦保存不当则容易引起内部攻击。就法律层面而言,我国现有的《区块链信息服务管理规定》已明确了区块链信息服务提供者的安全责任,规范和促进了区块链技术以及相关服务的健康发展,但由于区块链技术处于高速发展状态以及立法存在滞后性,目前的法律法规体系仍然需要及时补充和完善。就政府角色而言,由于区块链技术本质上是一个分布式账本,这使得参与记账的主体被赋予了同等的权力,这与我国政府主导的应急管理模式相冲突,弱化了政府组织的领导地位。

3.2.2  对  策

(1)加大对区块链技术的研究。加大对区块链技术的研究可以通过以下路径:其一,增加科研经费投入,鼓励高校、研究院等从事区块链技术的研究;其二,利用政策引导社会资金流向,鼓励企业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日常业务,并且大力保护知识产权和支持专利研究。

(2)完善区块链法律法规体系。一方面,需要构建区块链法律法规体系的总体框架,将区块链纳入现有的法律体系形成一个完备的法律环境,同时针对区块链的应用行业进行专门性、行业性的立法尝试;另一方面,加强区块链政策办法的顶层规划,根据区块链技术在现实环境中的应用不断修改、补充政策办法,系统性地规划区块链的应用前景,并且出台与之相关的政策文件,提高区块链合规工作的前瞻性。

(3)强调政府组织的领导作用。为了避免区块链带来的单一技术治理导致的管理高度自由化,应将区块链技术的应用置于法律体系的监管与约束之下;同时,在构建区块链网络时,在以政府组织为权威节点的前提下,协调各组织参与应急管理工作,巩固以政府组织为主导地位的协同管理机制。

参考文献:

[1] 林琪,赵秋红,颜迎晨. 应急医疗防控物资采购合同设计研究[J]. 管理评论,2021,33(8):302-313.

[2] 魏洁,郑迎迎,刘畅,等. 政府补贴下应急医疗物资政企协议储备决策研究[EB/OL]. (2020-10-26)[2021-10-15]. https://doi.org/10.16381/j.cnki.issn1003-207x.2020.2437.

[3] 张毅. 考虑需求缺口的应急物资分配机理及运作模式[J]. 中国流通经济,2021,35(9):32-42.

[4]  Jen-Hung Tseng, Yen-Chih Liao, Bin Chong, et al. Governance on the Drug Supply Chain via Gcoin Blockchain[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Research and Public Health, 2018,15(6):1055.

[5] 王琳. 基于区块链的应急物资社会捐赠体系构建研究[J]. 情报杂志,2021,40(8):194-200.

[6] 张雨田. 疫情防控中的应急征用补偿制度及其完善进路[J]. 行政法学研究,2021(5):148-163.

[7] 张琳,田军. 协议企业应急物资生产与原材料预储决策研究[EB/OL]. (2021-10-26)[2021-10-15]. https://doi.org/10.16381/j.cnki.issn1003-207x.2020.2158.

[8] 彭大江,叶春明,赵灵玮. 改进的蝗虫优化算法在双目标应急物资中心选址问题中的应用[EB/OL]. (2021-09-29)[2021-10-15]. http://kns.cnki.net/kcms/detail/34.1133.G3.20210929.1710.006.html.

[9] 刘阳,田军,周琨. 基于期权契约的应急药品储备模型研究[J]. 运筹与管理,2021,30(8):67-74,92.

[10] 柴亚光,李芃萱. 考虑储备周期的应急物资柔性采购模型[J]. 管理学报,2021,18(7):1068-1075.

[11] 傅正堂,董沛武,李周秩,等.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疫情防控与医疗物资协同保障研究[J]. 工业工程与管理,2021,26(3):8-17.

[12]  Zachariadis M, G Hileman, S V Scott. Governance and control in distributed ledgers: Understanding the challenges facing blockchain technology in financial services[J]. Information and Organization, 2019,29(2):105-117.

[13]  Lim Ming K, Li Yan, Wang Chao, et al. A literature review of blockchain technology applications in supply chains: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mes, methodologies and industries[J]. Computers & Industrial Engineering, 2021,154(4):107133.

[14]  Rita Azzi. Rima Kilany Chamoun, Maria Sokhn. The power of a blockchain-based supply chain[J]. Computers & Industrial Engineering, 2019,135(3):582-592.

[15]  Nusi Drljevic, Daniel Arias Aranda, Vladimir Stantchev. Perspectives on risks and standards that affect the requirements engineering of blockchain technology[J]. Computer Standards & Interfaces, 2020,69(1):1-7.

[16]  Maciel M Queiroz, Renato Telles, Silvia H Bonilla. Blockchain and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integration: 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2019,25(2):241-254.

[17]  Antonucci F, Figorilli S, Costa C. A Review on blockchain applications in the agri-food sector[J]. Journal of the Science of Food and Agriculture, 2019,99(14):6129-6138.

[18]  Ao L, Cruickshank H, Yue C. Blockchain-Based Dynamic Key Management for Heterogeneous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J]. IEEE Internet of Things Journal, 2017,4(6):1832-1843.

[19]  Khaqqi K N, Sikorski J J, Hadinoto K. Incorporating seller/buyer reputation-based system in blockchain-enabled emission trading application[J]. Applied Energy, 2018,209(1):8-19.

[20]  Shujiao Chen, Xicheng Liu, Jie Huang, et al. Triphenylamine/carbazole-modified ruthenium (Ⅱ) Schiff base compounds: synthesis, biological activity and organelle targeting[J]. Dalton Transactions, 2020,49(25):8774-8784.

[21]  Mengelkamp Esther, Gaerttner Johannes, et al. Designing microgrid energy markets A case study: The Brooklyn Microgrid[J]. Applied Energy, 2018,210(5):870-880.

猜你喜欢
体系优化区块链
保险企业的区块链技术应用方向选择研究
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与前景研究
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价值分析
“区块链”的苟且、诗和远方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字货币与传统货币辨析
供电公司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体系优化
正交设计优化荷花品种ISSR—PCR反应体系
杨梅iPBS—PCR反应体系的建立与优化
用“区块链”助推中企走出去
绿水集团公司融资战略体系优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