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运河故事,邂逅水韵江南梦

2022-05-26 20:34颜凤仪
现代苏州 2022年9期
关键词:山塘大运河运河

颜凤仪

大运河柔情似水,江南水乡如梦。

两千多年前,古人一石一土开凿出世界上距离最长、规模最大的运河。作为3200公里运河线上的一颗明珠,千百年来,苏州与运河水乳交融,互相依存,滋养出一幅生生不息的姑苏繁华图。

今天,让我们在苏州古吴轩出版社出版的《苏州运河十景》《诗读运河》中倾听运河故事,品味千年苏州独具风韵的运河文化。

《苏州运河十景》:

可感可读,让“最江南”的故事鲜活起来

“灯火穿村市,笙歌上驿楼”的望亭,“山光塔影,恬美如画”的虎丘塔,“门影入波圆,五十三明镜”的宝带桥……苏州的运河十景,勾勒出独具特色的江南水韵,串联起苏州这座城市的历史与繁华。

“十景的每个景点都代表着苏州的过去、现在和未来,通过该书,我们希望用优秀传统文化向苏州市民和外地来苏游客讲好大运河苏州段‘最精彩‘最江南的生动故事。”《苏州运河十景》的作者陈璇如是说。

漫游苏州运河十景的“前世今生”

翻开《苏州运河十景》一书,记者的第一感受是“恍若神游”,苏州运河十景的“前世今生”都荟萃于这本书的方寸之间!

《苏州运河十景》一书分为上下两册,上册是十景风貌,下册是十景的手绘地图。全书以历史、人文、风物等多角度、全方位展示大运河苏州段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地标,深度反映了“运河十景”深厚的文化底蘊及风土人情。

运河承载着历史,途经哪里都会沉淀下厚重的历史痕迹。《苏州运河十景》围绕“运河十景”娓娓道来,对每一景观既从纵的角度详述其历史渊源,又从横的方向推荐其特产名胜。

同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阮仪三曾赞平望为“大运河沿线历史城镇中,传统运河空间尺度保存最好,城镇与运河空间联系最为密切的一座”。在《平望·四河汇集》一章中,科普了平望名字的由来——“隋唐以来,自南向北有塘路穿插于葭苇之间,‘天光水色,一往皆平,这就是平望名字的由来”;描述了平望让文人雅士乐不思蜀的“莺湖八景”,“新运河、老运河、太浦河、頔塘河,四条河流在平望汇集,历史上著名的‘莺湖八景疏密自在,点缀其间,闪耀在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同时,也详尽介绍了平望的辣酱、青团子等美食特产以及群乐旅社(茶楼)、小九华寺、大龙荡等名胜古迹。

由于该书的受众是苏州市民以及来苏旅游的大众游客,编委会在书的板式设计和内容构成方面也是下足了功夫。“书的特点是从诗歌入手,用富有文学性的语言讲述‘运河十景的历史,结合‘运河十景的AR(增强现实)实景演变,穿插苏州方言,手绘地图长卷,打造十景网站,呈现给读者的是‘一本书、一幅长卷、一个网站、一批文创产品的立体成果。”陈璇解读说。

在《浒墅关》一章中,记者增长了关于浒墅关“江南要冲地,吴中活码头”的人文历史知识,对照中英文测试了一下自己的翻译水平,听了关于浒墅关的特色苏州话简介,欣赏到了三里亭、老街真实生动的场景,收集到了游玩浒墅关的攻略:登一登曾有“昌阁风桅”景致的文昌阁,泡一泡有益身心的阳山温泉,种草了面丝喷香、鲜而不涩的浒关白汤面和香甜酥软、满口留香的海棠糕……可感可读,足不出户就能赏游“运河十景”。

该书中有生机盎然的风貌图片,耳目一新的景点解读,人文厚重的运河历史,甚至还能听到亲切的苏州话、看到每个景点的AR实景……可以说,《苏州运河十景》是集“视觉美”“语言雅”“风味新”“故事趣”等特点于一体的全方位、多角度的“运河十景”文化导游书。

讲好群众喜闻乐见的“精彩故事”

《苏州运河十景》编委会,是基于江苏省社科应用研究大运河(江苏段)文旅融合协同创新基地、苏州石湖智库基础上组建而成,致力于开展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和研究工作。陈璇作为苏州市职业大学石湖智库副秘书长,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副院长,长期从事吴地文化和江南文化研究。

“记得刚开始起念编纂《苏州运河十景》是2021年的1月。”说起创作初衷,陈璇打开了话匣子:“1月12日,苏州召开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会上提出打造‘江南文化有十大抓手,其中一条就是建设苏州‘运河十景。市委有号召,我们就有响应。”于是,在苏州市委宣传部和苏州市社科联的支持下,苏州市职业大学里那批长期致力于吴文化、江南文化研究的老师和团队,联合了校内外的专家学者,启动了编撰工作。

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当代活化利用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在这个大工程中,既要有学者高瞻远瞩做宏大的科学研究,也需要有人着眼当下,为文化普及讲好群众喜闻乐见的“精彩故事”。

“编纂团队里的老师很多都是文学专业出身,骨子里藏着些许浪漫的情怀。因此,我们就想写一本和史学视角不太一样的关于大运河苏州段十景的书。希望读者可以通过它,了解苏州文化历史,从而爱上苏州。我们进行了无数次的头脑风暴,大家无数次站在专家学者的视角、站在百姓的视角、站在游客的视角去想,这将是一本什么样的书。经过大概六七次会议,《苏州运河十景》一书的架构才明晰。”

苏州,文人墨客众多,即便是普通百姓,也是在江南文化的浸润下生活的。《苏州运河十景》编纂理念正是在基于学术真实的前提下,做到了“精致”“生动”又富有时代感。“总之,我们做的是一本和‘精致典雅的苏州相匹配的关于大运河苏州段的文化读本。”陈璇说。

让每一篇锦绣文章真正落地

清波一脉通古今,开凿于先秦时期的大运河苏州段,流淌着的不仅是运河水,更是绵延不绝的苏州文脉。正如苏州市职业大学校长曹毓民在书中序言里说:“‘运河十景既是大运河苏州段上10颗璀璨的明珠,也是镶嵌在苏州2500 年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的珍宝。而流淌的运河水,便是一根长长的线,将明珠串起,让文化流动,使文脉传承。”

“大运河苏州段,每一个点段单独出列,都是一篇精彩的锦绣文章。”陈璇说。为了让每一篇锦绣文章真正落地,从严寒到酷暑,编纂团队的老师们通力合作,各司其职,为全面展现大运河苏州段的生动苏式故事而努力。

“智库朱剑刚秘书长和李政主任积极联系苏州市摄影家协会,共同主办了苏州运河十景摄影作品征集和评选活动,从近四千张照片中优中选优,评出了适合本书出版的一百幅照片;王会艳老师一个人扛着她的VR拍摄设备,带着她的学生穿梭在苏州运河的各个点上,完成了VR十景数字增强技术的制作;学校信息中心杨静波主任和杜跃老师一次次沟通、联络,为‘苏州运河十景网站的搭建不厌其烦;邢晏春、沈亮两位老师在紧迫的时间内录制了清轻柔美的苏州方言解说。至于手绘图,更是经历了近三个月的细细打磨,开了不下二十次会议,精益求精。还有撰稿作者们,当我向他们提出这个想法的时候,没有一位老师提及稿酬等事情,迅速投入到了工作中,认真梳理、研读文献……”

值得一提的是,书中的“美食推荐”和“美景推荐”两个栏目,都是编委会通过实地“打卡”写就的,文字既有学养支撑,又通俗易懂。陈璇和该书的两位副主编李超逸老师和胡绍宜老师,以及智库原秘书长李政主任,还成立了一支美食美景小分队。“最厉害的一天,从早上九点山塘街开始,吃了油氽团子、朱新年小馄饨、肉汤团、生煎包、园林网红冰淇淋、鸡脚旮旯鸡脚、澹台湖母油老鸭面、浒墅关绿豆汤、望亭芙蓉酥。之后的好多天,大家都不太想吃东西,也纷纷说,原来美食小主播不好当,哈哈。”也正因如此,《苏州运河十景》这本书是真实的、亲切的,具有苏式韵味的。

《诗读运河》:

品运河诗韵,赏江南至美意境

运河,水工智慧的杰出成就。诗词,中国传统文化的写意符号。当两者融合在一起,会产生怎样的火花?

这本《诗读运河》就展示了一个“不一样的苏州运河”。全书以独特的视角对苏州运河进行诗意解读与阐释,让人于诗情画意间,一览运河的旖旎风光,感悟多彩的运河文化。

诗意盎然的运河名城

一千两百多年前,诗人张继为避战乱,坐船沿着大运河来到江南,夜泊于姑苏城外枫桥下。夜半时分,运河之畔,寒山寺的钟声悠然敲响,满怀旅愁的诗人突然灵感迸发,挥笔写下七言绝句《枫桥夜泊》,记录下了运河之行的个人感悟,定格了苏州运河的独特风韵。从此,枫桥寒山寺闻名天下,运河名城与名人名作结下不解之缘。

为什么说苏州境内悠长的运河线路是一条诗歌之路?对此,《诗读运河》的作者徐静给出如下回答:苏州可以称得上是一座运河博物馆。运河沿线有着丰富的自然景观和文化遗产,名胜古迹众多,风物清嘉,经济繁荣,人文荟萃。千百年来,历朝历代的文人墨客沿着大运河来到苏州,有感而发,写下诗词无数,展示了文人舟行运河期间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抒发了他们对社会人生的种种体悟和感慨。

苏州境内悠长的运河线路是一条诗歌之路,而诗歌里的苏州则充满了江南水乡的灵秀之气。“曾任苏州刺史的白居易,虽然晚年定居在离苏州城千里之外的洛阳,但是他仍对苏州念念不忘,称赞苏州‘境牵吟咏真诗国。白居易的好友,苏州籍诗人张籍的一首《送从弟戴玄往苏州》,也明确指出苏州‘江天诗景好,水城的诗情画意浑然天成。”

在同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阮仪三看来,这些名篇佳作不但表达了诗人们对苏州古城的心灵体验与独特感受,苏州的文化底蕴也因为文人墨客绘情绘色的歌咏充实和丰富。

苏州运河的诗意解读

运河清波流千年,诗词百篇咏古今。徐静将零零碎碎散落在运河沿线的名人名诗装订成册,串珠成链,历时三年,精心编撰出了《诗读运河》一书。“文人墨客的诗篇名作给大运河增添了光辉的历史记载,也留下了难以磨灭的美妙回忆。而徐静所撰写的这本《诗读运河》正是在广读博览的基础上独辟蹊径,集玉而成。”阮仪三评价道。

《诗读运河》系“诗读苏州”丛书之一,该书布局巧妙,共二十余万字,近百幅图片。诗读运河,即指诗读苏州运河。徐静从数以万千的苏州运河诗词里,精选出两百多位诗人的三百多首诗词佳作,点面结合进行解读赏析。该书以运河文化遗产名胜为线索,精选名人名诗进行解读赏析,从运河诗韵的角度来展示苏州大运河的悠久历史和文化遗产。

“运河”是整本书的灵魂。全书分为八篇:吴门运河诗韵长、七里山塘到虎丘、诗里枫桥独有名、金阊自古繁华地、吴中锁钥古盘门、长虹卧波宝带桥、吴淞江影漾清辉、莺湖烟波水平望。从八篇小标题可知,该书从吴门望亭开始,经过浒墅古关、横塘驿站、虎丘古塔、七里山塘、枫桥古镇、繁华阊门、盘门三景、宝带长桥、松陵古道,最终到平望古镇。其中,涵盖了苏州运河沿线的诸多文化遗产与文物古迹,包括古驿站、古纤道、古城门、古关、古塔、古桥、古寺、古庙、古巷、古镇等等。

关于苏州诗词的书籍已有很多,专以苏州运河为主题的诗读赏析,《诗读运河》是第一本。“现在中国大运河已列入世界遗产和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苏州当地正在精心打造大运河苏州段的品牌,《诗读运河》的出版,恰逢其时。”阮仪三说。

还原一个真实的“江南苏州”

诗读苏州运河,不仅读诗读河,而且读人读物,读风景,读历史,读社会。透过《诗读运河》里收录的诗词,记者看到了那些被岁月尘封了的运河风光,感受到了苏州运河名城的悠久历史和繁华昌盛,品味到了“江南苏州”的水韵风采,也领悟到的是苏州这一方文化水土的深厚底蕴……

苏州运河沿线有众多秀丽的自然风光,《七里山塘到虎丘》一章就为我们展示了“七里山塘波影荡,满城碧水映朱楼”和“抑巨丽之名山,信大吴之胜壤”的两大盛世美景。

大运河为苏州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其中,唐代以来就是大运河航道之一的山塘河及其山塘街闻名遐迩,七里山塘更是展示出了苏州最为典型的水巷风情。清代赵翼满怀深情地描写了山塘街、山塘河令人陶醉的绰约风姿:“半塘桥北好阴凉,残醉扶来荡画航。临水数家门半掩,更无人处有垂杨。”而清代屠琴坞是这样说七里山塘美不胜收的秋景的:“白公堤畔柳丝柔,十二红阑隐画楼。才到吴乡听吴语,泥人新梦入新秋。”

素有“吴中第一名胜”美誉的虎丘,自然风景优美,名胜古迹众多,吸引着历代文人墨客为之歌颂。元代伟岸翁极力称赞虎丘山风景幽奇的画面:“秋日此登量,西风满客襟。水声翻海底,塔影泻楼心。松籁疑僧讲,莎蛩学鬼吟。月凉坐苔石,谁信夜沉沉。”元代顾瑛则写出了虎丘塔的巍然而立和高耸入云:“塔倚高标立,楼深一窍虚。海风吹幻影,颠倒落方诸。”

大运河孕育了灿烂的文化,也繁荣了沿岸的人民。京杭大运河贯通后,阊门是运河流入苏州的第一个城门,为江南商业交易中心,到了明清时期,苏州进入极盛期。在《金阊自古繁华地》一章中,我们可以一睹这個“富贵风流之地”曾经的风采。

明代唐寅对阊门这一苏州商业最繁华的地段不吝笔墨大加赞赏:“世间乐土是吴中,中有阊门更擅雄。翠袖三千楼上下,黄金百万水西东。五更市卖何曾绝,四远方言总不同。若使画师描作画,画师应道画难工。”在过去,阊门经常是送别朝廷官员的地方。刘禹锡在苏州做了三年刺史,离开苏州时曾写了温情脉脉的赠别诗:“流水阊门外,秋风吹柳条。从来送客处,今日自魂销。”

江南因水而生,也因水而兴。《诗读运河》用诗词定格江南印记,还原一个真实的“江南苏州”。江南烟雨,商贾繁荣,舞榭歌台,时代风云,历史变迁,聚合离散,诗酒功名,人物命运……都等待着你去一探究竟。

“这本书可以助力大家了解苏州运河故事,理解运河文化内涵,感受到苏州这座运河名城骨子里的风雅,进而分享江南韵味,这也是打开江南文化的一把钥匙吧。”徐静说。

猜你喜欢
山塘大运河运河
山塘街 一年 24小时
驻足山塘古戏台,体验繁华新风尚
独占鳌头的运河传奇
运河非遗正青春——2021“同乐江苏”大运河非遗分享荟在宁举办
运河上的时间(组诗)
金山廊下 古朴山塘
邮轮“挤过”狭窄运河
大运河
我为大运河拍照
大运河放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