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财经视阈下财经类院校实践育人体系建构研究

2022-05-26 02:08安韫超
大学·研究与管理 2022年4期
关键词:实践育人三全育人

安韫超

摘  要:实践育人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育人要素,是“十大育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三全育人”格局的实现路径,是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的重要抓手。在实践育人体系建构中,天津财经大学深入打造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四位一体”实践育人体系,科学设置并扎实推进实践育人;坚持理论教育与实践养成相结合,知行合一,把中国理论、中国风格、中国气派融入“新财经”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培养拥有“中国金融”大格局、大视野,致力于投身中国金融改革与发展建设“津城”“滨城”双层格局的“新财经”人才,助力实践育人提质增效。

关键词:三全育人;新财经;实践育人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2)10-0072-04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出了系列重要批示指示[1]。其中,实践育人作为高校思政工作“十大育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成长成才、学校立德树人的内在需要,是实现“三全育人”格局的重要路径,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石,是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实现教育强国战略的重要保障。因此,如何正确看待培养“新财经”人才的时代和发展需要、正确认识新时代实践育人的本质、科学设置并扎实推进培养新财经人才核心素养的实践育人,是每所财经类院校应该深度思考的重要问题。

一、培养“新财经”人才的必要性

一是新时代呼吁“新”育人模式。“新财经”教育改革主动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的国际局势,认识和把握高等财经教育的发展规律,在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的同时,培养兼具理想信念、家国情怀、专业知识、信息技术、职业素养和国际视野等核心素养的“新财经”人才。

二是国家战略需要“新财经”人才。随着一系列国家重大战略的推进,对于“新财经”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目前,财经类高校的教育体系与国家的发展联系结合的还不够紧密,知识体系、培养模式等均存在较大的优化提升空间。

三是“四新”建设需要“新财经”人才的示范引领。“新财经”教育理念是在全力响应教育部推进“四新”(新文科、新工科、新农科、新医科)建设的号召下应运而生。“新财经”是“新文科”和“新工科”相互交叉,是培养复合型人才的探索,具有很强的示范性和推广价值。

四是社会发展需要“新财经”人才。中国的经济学分析范式存在一定不足,这意味着需要对现有高等财经教育体系进行调整,培养能够适应的国际局势变化、扎根中国大地的高素质财经人才。

五是专业知识体系优化需要“新财经”人才。以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5G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不断突破,在带给财经类学科巨大发展机遇和空间的同时,对从业人员的社会行为、知识运用和高级认知等综合素质方面也带来更大的挑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此,财经类高校亟须通过“新财经”教育改革对现有知识体系进行优化和重构,努力培养与之相适应的、可持续发展的时代新人。

二、正确理解新时代实践育人的本质

长期以来,对于实践育人概念的内涵外延的认知普遍存在以下偏差:一是把实践育人仅看作一种提升高校学生实践能力的教育途径,没有将其作为一种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没有上升到“十大育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三全育人”的重要育人途径的教育理念和高度;二是错误定义实践育人和理论教学之间的关系,仅将实践育人视作理论教学的补充和延伸,将其视作课堂教学的从属地位,忽视其在人才培养中的独立作用;三是实践育人的目标定位局限,将实践育人的目标定位在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没有与我国的教育目标、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和国家发展战略相结合,没有将其视作培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四是与世界和国家发展大势联系不够紧密,没有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和教书育人规律,没有做到因时而进、因事而化、因势而新。

要正确理解和把握新时代实践育人的本质、一是要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和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严格遵循马克思主义教育原理的基本要求,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教书育人的始终,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新格局;二是要充分认识到开展实践育人工作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内在需要,是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精神、品格的实践路径;三是要充分认识到实践育人是现代化教育理念、教育模式和教育实践的统一和总和,是抓好“后继有人”这一根本大计的方法路径;四是高校在开展适应新时代的实践育人工作过程中,要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能力为本位,引导学生投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火热实践,塑造和提升学生读懂中国的能力,结合专业发展需求和学生成长规律,对学生进行分级、分层、分类教育指导。

三、构建培养“新财经”人才的实践育人体系

本文以天津财经大学为例,分析研究财经类院校及广大思政工作者如何科学设计并扎实推进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培养“新财经”人才核心素养的实践育人工作。

天津财经大学深入调研财经教育现状,聘请专家指导学校进行“新财经”教育改革。自2016年始,由学校牵头发起,与中国人民大学等综合类高校以及中央财经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等财经类髙校在内的近30所高校,联合开展学情调查。参与调查的大学三年级学生累超过7万人,涉及52个经管专业,收集有效数据超过490万条,四年共形成8份研究报告,累計80余万字。根据调研结果,学校组织相关研究团队先后到全国各大高校学习财经教育改革的先进做法,聘请专业人员征求社会对财经教育改革的意见和建议,共同设计“新财经”教育改革方案和“新财经”人才培养方案。

基于此,学校积极构建了适应“新财经”人才核心素养培养的“四位一体”实践育人体系,不断促进思政教育的再优化。

(一)构建思想领航实践体系,筑牢学生信仰根基

其一,搭建闭环式理想信念教育实践平台。强化思想引领,从“如何认识新时代变化”“如何处理认知和实践的关系”“如何做好实践”三个维度,帮助学生捋顺“认知”与“实践”的逻辑关系,明晰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凸显理想信念的重要作用。学校以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为媒介形态载体,以线上原创栏目“讲述百年党史”为切口,以百年党史为依托,充分挖掘地方史、校史、专业史中的红色资源和红色元素,由教师领学、领读、领讲,通过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分主题、分专栏讲述党史故事,带领学生进行黨史回顾和理论研究,同时辅以浸润式线下系列“行走的党课”和“百年精神原创手绘”为配套的物质形态载体,带领学生走访、学习、感受、体验,与线上讲述相呼应,形成完整的思想领航培养闭环,将理论教育走深走实、学习成果入脑入心,让既有意义又有意思培养过程筑牢学生的信仰根基,为开展深入、扎实的实践打下良好的基础。

其二,搭建修身齐家爱国力行实践平台。在带领学生寻根溯源筑牢信仰根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承志感恩,从一室齐家到以校为家而后报效国家。学校以劳动实践周为抓手,建设修身立德劳动实践平台,围绕劳动实践教育、专业实践开展系列主题教育活动,从治一室做主人的宿舍卫生区环境清整提升做起、到传校风树有根的校园周边老旧小区环境提升改造、再到“原创手绘百年精神”进宿舍进校园进社区,坚持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劳动态度,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引导学生成立“金丝带”民族团结志愿服务实践团,开展系列服务“丝绸之路经济带”实践,深耕“一带一路”家乡建设等活动,以民族团结实践深深滋养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二)构建专业锻炼实践体系,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素质

其一,搭建新文科新金融专业实践平台。新财经作为新文科建设的重要内容,在新金融的专业实践中需重视“数智融合”和学科交融,学校秉持加强对学生新时代家国情怀涵养、核心素养培养以及实践在中国大地上的宗旨理念,在专业实践中,坚持“师—生—课”一体化建设,在师德师风培育、学科专业建设、教学资源挖掘、课程结构设计中,加大学生参与度、实践应用和思政育人要素,着重突出家国情怀、历史传承与时代特征的新文科理念。按照不同专业特点,打造不同专业实践平台,在第二课堂实践育人指导中,充分结合学生自身发展需求,通过为学生量身定制专业指导和实践拓展项目,有力补充第一课堂的教学效果。

其二,探索企业深度融合职场实践平台。学校为更好将专业知识指导应用实践,强化校企合作,突出产学融合,拓宽专业实践平台和就业渠道,提高就业质量,加强创新力度,精准施策,积极构建“以生为本”的精准化就业指导和服务。通过系列财经类专业实践项目,积极与行业企业协同共建,邀请行业高管、业内专家进入第二课堂,带领师生一同走进企业、探索职场,将就业教育前移,引导学生将个人就业预期与就业市场需求匹配,掌握行业领域前沿,树立合理的就业和授业观,加强了对应用能力、实务操作、职场思维的培养,建立“双导师”制度,聘请校外实践导师,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从业品格的培养教育。

(三)构建社会服务实践体系,涵养学生奉献担当情怀

其一,搭建博洽通达躬行践履实践平台。深刻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青年学生要扎根中国大地,了解国情民情”的重要精神,带领学生开展各类主题教育与实践锻炼[2]。学校以暑期社会实践为主线,设置红色教育与主题寻访、理论宣讲与国情聚焦、志愿服务与公益帮扶、学科认知与专业实习、社会调查与专题研究等五大方向,完善体制机制、打造特色项目;以主题实践为抓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宣讲、乡村振兴战略、京津冀协同战略、生态文明、一带一路为实践主题,建立常态化、长效化的实践育人项目;以“返家乡”实践和天津专项实践为特色,依托“行走的党课”党史学习教育实践平台、“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和“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平台,开展家乡特色实践,对接多个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运用专业特色助力精准扶贫脱贫,开展天津专项实践锻炼[3]。

其二,搭建崇贤尚美弘毅致远实践平台。坚持引领师生在了解世情、国情、党情的基础上,立足历史中国、当代中国和梦想中国三个维度,修齐治平、弘毅致远。其中,在志愿服务中,学校为师生搭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伟大抗疫防疫斗争、国家重大社会服务、各类大学生志愿者社会活动等多类服务平台。鼓励师生进行“微公益”行动,倡导师生将事情做实、将实事做小、将小事做细,将担责报国情怀的养育作为赓续金融品格、传承时代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到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服务社会、奉献他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鼓励学生以实际行动投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

(四)构建创新创业实践体系,磨砺学生改革创新品质

其一,搭建文明向前科研创新实践平台。学校重视为师生搭建创新创业平台,通过科研实训营开展科研讲座指导和科技创新实训,鼓励组建师生课题组,将实践教育中的现实问题转化为科学问题,引导师生课题组研究好中国问题、总结好中国经验,真正“把论文写在中国大地上”。学校鼓励师生通过参与创新竞赛实践的训练和各级各类比赛,以赛促学、以赛促练,使师生在竞赛中交流提升素质,在互比互学中增长才干。

其二,搭建培养发展新金融建设“津城”“滨城”双城格局人才平台。学校鼓励学生将课堂学习、书本知识与社会实际相结合,将日益发展的科技创新需求与培养自身核心素养竞争力相结合,不断深耕延展专业素养。结合天津“一基地三区”的功能定位和十四五规划中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的远景目标,培养投身中国金融改革与发展建设“津城”“滨城”双城格局的新财经人才。

四、育人实效

天津财经大学探索构建的培养“新财经”人才的实践育人体系切实让学校的思政工作和育人效果实现了提质增效。

一是完善了立德树人引领下实践育人目标定位问题。培养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新财经”人才“四位一体”实践育人体系,切实落实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结合新财经、新金融的建设要求,践行扎根中国大地的宗旨理念,在以往实践育人中偏重技能型要素和培养机制建设的基础上,加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转化为思政育人要素的投入,将思想领航作为实践育人的基础和根本,引导师生在增强实践能力的基础上,树立家国情怀,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新财经人才[4]。

二是解决了实践育人体系的更新迭代问题。体系秉持“‘新财经’人才的培养,关键在教师”的理念,相较以往的实践育人多以学生专业实践为主而言,新育人体系更新迭代了实践内容和对象,建设师生实践育人共同体,加大了对教师能力和师德师风的培养,统筹学生、教师、实践育人平臺三方一体化培养、一体化建设[5-9]。

三是解决了时代要求、技术进步、专业发展与实践育人效果深度融合的问题。学校长期以来致力于探索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联动的体制机制,同频共振、同向而行,形成最大实践育人同心圆,将中国理论、中国风格、中国气派融入实践育人全过程,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智能化平台以及虚拟仿真实验技术,顺应时代要求和专业发展,让学生发展自我、融入社会、胜任工作,切实加强实践育人实效,提升核心素养。

四是加速了学校的全面改革。学校通过将培养“新财经”人才的实践育人体系与学校各项工作充分融合,大大提高了培养学生、服务社会的效率和效果,激发了教师参与教改的积极性,在校内掀起以“研究新财经、实践新财经、推广新财经”为主题的育人热潮,广大教师以各种形式积极参与,大大强化了教师在教育改革中的主体地位,提升了教师教书育人的使命感,真正形成了“三全育人”的新格局[10-11]。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J]. 奋斗,2020(17):4-16.

[2] 习近平. 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 人民日报,2018-05-03(02).

[3] 习近平关于青少年和共青团工作论述摘编[M].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

[4]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 人民日报,2016-12-09(01).

[5] 申纪云. 高校实践育人的深度思考[J]. 中国高等教育,2012(Z2):11-14.

[6] 刘忠,刘成立,陈雪莹. 民办高校实践育人体系建设的路径研究[J]. 长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05):77-79+90.

[7] 燕楠,李春德. 新形势下构建民办高校实践育人体系研究与实践[J]. 文艺生活·下旬刊,2019(03):188.

[8] 李雷,董欲晓,郝芸芸. 基于协同育人理念的高校实践育人体系搭建思考[J]. 求知导刊,2017(21):18-19.

[9] 聂志宇. 基于三全育人理念的高校网络育人实践路径研究[J]. 湖南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19(02):56-58.

[10] 孔祥年. 新时代高校社会实践协同育人机制研究[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08):86-88.

[11] 张茹,孙永芹,刘雪静. 高职院校实践育人机制的构建与探索[J]. 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3):42-44.

(荐稿人:张健华,天津财经大学教授)

(责任编辑:罗欣)

猜你喜欢
实践育人三全育人
构建二级学院 “三全育人”新模式
构建二级学院 “三全育人”新模式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全育人”培育模式新探
以“耕读会”为依托探索实践育人新思路
基于实践育人理念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路径探究
共青团在地方高校第二课堂建设中的作用分析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高校新生入学教育工作的改革与创新
搭建实践育人平台,构建大学生党员服务社会长效机制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