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 “三全育人” 理念下的高校管理育人模式探索

2022-05-26 02:08张雪梅
大学·研究与管理 2022年4期
关键词:治理模式学校管理三全育人

张雪梅

摘  要:“管理育人”是三全育人十大育人体系之一,是推动其他育人体系良性运转的基础和保障。新时代的管理育人工作,不能简单地将管理服务与之相提并论,也不能简单地从管理职能出发思考,而应充分结合中国国情,构建党治、法治、德治、技治、共治为一体的中国特色高校管理模式。“党治”统筹协调促发展,“法治”治权治校稳秩序,“德治”感化教化养德行,“技治”科学快捷提效能,“共治”自治为基强共管。此外,高校应抓好管理育人的三个关键因素,即管理者的选任与使用、科学完善的规章制度、科技智能的管理设施及系统等,逐步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学校治理格局,在管理中实现育人目标。

关键词:三全育人;管理育人;学校管理;治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G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2)10-0080-04

“三全育人”是党和国家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基本原则,“管理育人”是三全育人“十大育人”体系之一,是推动其他育人体系高质量、高效能运转的基础与保障。

一、管理育人的概念

管理育人是指学校在各类管理中实现育人的目标,即学校全体教职员工,以学生群体为主要培育对象,在教育教学管理、学生管理、科研管理、行政后勤管理等各类管理的全过程中,切实以师生利益最大化为出发点,努力为师生及其他育人体系提供服务与保障,并在过程中不断塑造、感化学生品德、人格,激发师生发展力、创造力,充分体现育人核心价值文化,最终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新时代的高校管理不能简单与服务相提并论。管理是根据一定的目标,通过实施计划、组织、指导、激励、协调等职能来实现目标的活动过程;服务主要体现为他人思考与工作,实现他人需求的活动过程。

管理侧重于目标的达成,服务侧重于满足被服务者的需求[1-3]。二者具有独立性,又密不可分。服务使被管理者的需求得以满足,并使其潜能得以激发,是管理的基础保障和方向;而管理将人力、物力、财力汇集成合力,为服务提供保障和实现途径。

高校管理也不能单纯地从管理职能思考。管理的五大职能是西方管理学家提出的管理理论,与中国的基本国情与政治体制存在着显著区别,要实现在管理职能和管理过程中育人,必定要加入中国特色。習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对进一步加强高校管理、实现管理育人提供了参考与借鉴。

二、管理育人“五治”模式探索

新时代的“管理育人”要充分结合中国国情,在实现“共建、共治、共享”中逐步体现和实现育人作用。其中,共建是前提,共治是过程,共享是目标。

因此,实现“管理育人”要有平等互惠包容聚合的价值理念、共商共建共管共情的机制体制、大数据研判下的人力财力物力的统筹、清晰流畅的管理边界和流程,以及生生、师生和家校协作意识及关系的深化等。

简而言之,即构建党治、法治、德治、技治、共治为一体的中国特色高校管理模式,为实现管理育人提供保障、提质增效[4-6]。

(一)“党治”育人,统筹协调促发展

高校管理育人中的“党治”,强调党的统一领导,要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组织的核心领导力[7-9]。“党治”育人,重在党对学校的领导、决策、组织、执行、督导等方面领导有方,能够为教书育人提供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保障和推动作用,应具备全局性、前瞻性、科学性、领导力、行动力、人性化等特点,通过组织领导、意识形态教育、先锋模范、党建带群团等环节实现育人目标。

高校各院系、部门及其教职员工组成了具有一定分工和权责的育人组织,各自承担的育人侧重点与其管理职能密切相关,如学校领导层的管理重点在于谋划有路、引领有方、执行有力,其育人侧重点体现在领导智慧、行事风格中。管理者通过思想引领、理论讲述、工作作风、环境塑造等形式,将价值观念、处世作风等传递给广大师生员工,从有形教育与无形感化两方面进行融合育人。

各职能部门的育人侧重点与其部门的主要业务、工作方式、价值体现、作风修养等息息相关。各育人组织间又相互联动,通过树立先锋模范,充分发挥先锋模范的骨干、带头和桥梁作用,影响和带动周围师生共同育人,如党建带业务、党建带群团,基层党组织通过深入群众、服务群众、活跃群众、凝聚群众、激励群众等方式,教育感化群众,使之思想与行动统一。

要确保“党治”的稳定发展,须有“法治”做日常治理保障、“德治”做个体行为规范和顶层设计考量、“技治”做精准便捷服务和科学研判决策、“共治”做多方融合基础和共同发展支撑。

(二)“法治”育人,治权治校稳秩序

高校管理育人中的“法治”,主要指扎实开展依法治校,即管理者及教育工作者学法、知法、守法、用法,并能制定科学完善的学校规章制度,正确运用法定职权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法治”育人,重在通过法治,为学校各项业务的开展提供保障平台,维护良好的教学秩序,树立良好的校风校纪,引导广大师生崇善尚德、规范做人、踏实做事,激励师生敬业笃学。

“法治”首先要做到依法治权[10-11]。学校管理者要认真学习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准确把握权力的行使范围和程度,要在权力的范围内充分发挥权力的作用,引导广大师生共同达到组织目标。

其次,要充分发挥学校规章制度的效力。制度的制定须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及政策文件,应充分体现方向性、规范性、科学性及人性化等特点,突出办学及价值导向,强调有法可依、细节严谨、可操作性强,符合学生发展、分类分级管理等规律,充分结合实际情况、办学特色、容错机制、师生需求等人性化需求规划制度。制度的执行要突出严肃性、程序性,维护制度刚性。

新时代的“法治”要以“德治”为前提,将“德治”贯穿始终。“法”的制定,需要用“德”的思维思考始末,突出以人为本、为人民服务;“法”能否顺利推行,取决于管理者,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法制意识、执行力度、能力作风等综合素质;更要看用法之人的“德望”,德望越高,被管理者越易服从、遵从。“技治”强有力地为“法治”提供了过程监管和数据支撑;“共治”与“法治”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学院有序快速发展。

(三)“德治”育人,感化教化养德行

高校管理育人中的“德治”,核心思想即以师生为本,得师生之心,聚师生之力,最终实现育人于自觉、自治的目的。“德治”是管理者以自身为出发点,教化和感化学生群体的过程,感化为主、教化为辅[12-14],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最佳体现。

“德治”是管理中最容易由“管理者”直接影响“育人”的环节。其影响因素多为管理者个人,主要包括道德情操、教育理念和观念、管理能力、综合素养等,同时还包括校园文化氛围等环境因素。优秀的管理者必须德才兼备,具备良好的德行修养、工作作风,有德治的价值观念和较强的工作能力,才可能成为具有较高道德威望、能够以德服人的管理者。管理者的德治理念至关重要,只有深植以人为本的德治理念,不断探索服务于师生、取信于师生的德治措施,才能不断强化道德约束,激发德治能量,促进学校道德文化价值发展,有效保障管理的良性循环。

“德治”的实施需有“法治”做支撑保障,“法治”避免了管理过程中的主观臆断,使单纯的“人治”上升为系统的“德治”[15]。

(四)“技治”育人,科学快捷提效能

高校管理育人的“技治”,是指在党治、法治、德治的思想和管理下,通过现代化、信息化、自动化的手段,推进日常管理流程化、运行机制规范化、数据采集智能化、决策机制科学化,从而达到精准育人的目标。

“技治”不断推动着和谐“共治”,在高校管理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 符合国家对全局观念、大局意识的要求

要有助于提高决策的准确性。技治将学校各部分管理孤岛相互联通,促使点状工作转变为线状工作甚至是面状工作,各类决策也相应从业务需求转变为数据驱动,为决策提供了客观依据。

2. 提供高效快捷服务

“技治”将机械化、流程化的工作,学校规章制度、工作流程设计为信息化的管理和操作,配合自助端口或终端机实现个性化、专业化的服务,化解了基层工作矛盾,解放了基层管理人员的时间精力,提升了基层工作效率。

3. 促进学生优质发展

技治将学生的学习生活、教育教学、行为习惯、评价反馈等形成一个相互衔接的链环,同时又与学校教学、服务相关联,围绕学生发展这一主线,环环相扣、螺旋上升。

4. 充分发挥预警作用

技治可以实现校园各方面大数据的关联及共享,深入挖掘与分析管理队伍、教师队伍、学生团体及个人等各个群体,涉及社会、校园、教育、学习、生活、管理等各方面领域的动态监督和预警,以供管理者对可能发生的情况做出预防措施。

高质量的“技治”需有“党治”做前提,做好整体发展的顶层设计,统筹人财物的基础支撑;“技治”需有“法治”做保障,确保技术智能在法律规范及规矩流程下运行,避免管理漏洞。

(五)“共治”育人,自治为基强共管

管理育人中的“共治”是根据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提出的,是师生、家校、社会共同参与学校治理的过程,是学校从管理到治理的转型。“共治”育人,强调基层的自治和协同共管。自治主要強调学生及学生团体通过自己管理,学会做人做事、学会科学技术、学会思考学习、学会创新发展,这也是“共治”的基础。协同共管重在通过多角色全方位参与育人全过程,扩充育人渠道和时长,丰富育人内容,协同发挥育人作用[16]。

自治应注重德行修养和正确的价值观的养成,在法治的支撑保障下充分发挥个体和群体的主观能动性。良好的自治可以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减轻管理者的工作难度及人际交往间的矛盾,激发广大师生员工的发展性和创造性[17]。协同共管要有较为完善的协作机制体制和宽松的工作学习交流环境,突出民主与激励,是在自治基础上的相互促进与监督。

推进“共治”需有“党治”的组织领导、“法治”的支撑保障、“技治”的智能支持以及“德治”的引导强化,更要强化基层自治和协同共管,不断激发基层活力。

三、管理育人“五治”模式关键因素

根据管理育人“五位一体”模式所示,要实现管理育人目标,需要有“党治”的统揽全局、协调各方,“法治”的规范引导、维护秩序,“德治”的感化教化、涵养价值,“技治”的科学准确、高效快捷以及“共治”的协同共管、民主激励。高校要做好管理育人,应把握顶层设计与规划、过程实施与保障、结果反馈与完善等环节,关键因素是管理者、规章制度、现代化管理设施及系统。

管理者是管理育人的首要因素,特别是首要领导。首要领导的大局观念、全局意识、忠诚担当、胸襟情怀决定着学校的顶层设计和价值文化,只有选任和培养原则正确、立场坚定、心怀教育的管理者,才能把握好高校教育的价值取向和管理方向,做好引导教育工作。管理者的道德情操、能力作风直接影响着师生的创业热情和执行担当。

管理者,特别是中层干部关系着具体任务的执行,是上传下达、组织落实的中坚力量,只有选任和培养出勇于担当,履职尽责的管理干部,才能树立良好的团结奋进、苦干实干的工作风气。管理者如有缺位,则可能直接导致办学管理的混乱与偏失,直接影响到育人方向和整体质量。

其次,科学完善的规章制度,即“法治”,是长治久安、良性发展的基础性保障;智能的现代化设施及系统,即“技治”,是高效管理、精准育人的保障。二者如有缺失,可能导致管理出现主观臆断和低效能,进而影响育人质量。

四、结语

要做好新时代的管理育人工作,不能简单将管理服务相提并论,也不能简单从管理职能思考,而应该结合中国国情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多方面、多角度搭建管理系统,构建管理育人网络,逐步实现“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并在从管理到治理的转型各个环节及共建共治共享的最终治理格局中,体现和实现育人目标。

参考文献:

[1] 杨达奇. 在服务中实现管理 在管理中实现服务[J]. 秘书工作,2020(10):46-47.

[2] 陈一新. 市域社会治理政治、法治、德治、自治、智治“五治”结合[N]. 枣庄普法,2019-07-27.

[3] 周海燕,卞谢瑜. 从管理到治理:高校党建引领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J]. 高校教育管理,2021(15):55-63.

[4] 陆孟兰. “德”“法”并重 推进高职院校“三全育人”教育管理[J]. 管理宝典,2020(09):96-97+124.

[5] 邱惠妍,周文静,张军平. “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管理育人建设途径探析[J]. 科教导刊,2020(28):8-10.

[6] 刘献君. 大学共同治理的意义及其实现方式[J]. 山东高等教育,2015(03):5-13.

[7] 黎波. 学校治理优化的机制探索与思考[J]. 教育管理研究,2017:23-25.

[8] 张瑾. 共建共治共享,实现学校管理向学校治理的转型[J]. 教育管理与教育研究,2019(22):108-109.

[9] 吴青松. “三全”育人视域下的高校学生管理模式创新与实践[J].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0,3(05):135-136.

[10] 张福明,李威,许文丽,等. “三全育人”理念引导下的学生管理模式的研究[J]. 南方农机,2018,49(22):188.

[11] 陈孟增. 基于三全育人理念下的高校二級院系网络育人探索与实践[J]. 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19,21(03):101-103.

[12] 郭民. “三全育人”理念下的高校教育管理模式创新思考[J]. 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0(02):101-103.

[13] 王丽,朱平. “三全育人”协同和长效机制的探索与展望——以新华学院对“五特”学生的心理育人为例[J]. 高校辅导员学刊,2020(06):38-41.

[14] 丛发滋,刘新海,张金泉. 按切入,活化“三全育人”理念在高校育人工作中的应用——鲁东大学生科院“三全育人”理念践行及其启示[J]. 大学时代(下半月学术教育版),2006(11):66-67.

[15] 陈冠锋. “三全育人”背景下“五位一体”双创育人模式探析[J].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9(04):113-114.

[16] 胡守敏. 新时代背景下高校“三全育人”研究[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14):68-70.

[17] 郭民. “三全育人”理念下的高校教育管理模式创新思考[J]. 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0(02):101-103.

(荐稿人:石红,云南特殊教育职业学院党委副书记,教授)

(责任编辑:胡甜甜)

猜你喜欢
治理模式学校管理三全育人
我国高校二级学院治理模式的现状及问题探讨
农村水利私人承包治理模式研究
市场经济体制下住宅小区治理模式的研究
诚朴决策管理学校的探索研究
情感管理是最高效的管理
浅谈高校资产经营公司规范治理模式
GIS在教育管理中的应用探析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
“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教师课外育人长效机制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