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大学生对应征入伍的看法及对策研究

2022-05-26 02:08夏兵翟文轩安然
大学·研究与管理 2022年4期
关键词:新时代大学生

夏兵 翟文轩 安然

摘  要:大学生入伍近年来受到社会各界关注,不仅能够满足新时代背景下国防建设、军队现代化管理需要,也可以为部队提供高综合素质人才,同时还能够展现出军队育人优势,为青年个体发展带来积极影响。文章以L高校大学生为调研对象,了解大学生对应征入伍的看法,主要是从入伍动机、受到批评时的看法、消费观、对军人职业的看法等方面对大学生开展调研,并在分析问卷结果的基础上,提出引导大学生积极入伍的对策与建议:以思想政治教育为引领,营造参军光荣的校园氛围;完善高校国防教育课程建设;倡导全民参与国防教育;优化制度保障。

关键词:新时代;大学生;应征入伍

中图分类号:G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2)10-0124-04

2009年起,我国全面推动征兵制度改革工作,并明确指出将高校学生群体作为重点征集对象,这也使得不少高校在读阶段、毕业之后的学生进入部队发展。近年来,应征入伍的高校学生数量在新兵总数中的所占比重逐年提高。相比其他应征群体,高校学生具有文化知识较高、学习水平较强、思维活跃、创新意识较好等特点,能够完善军人群体知识结构,切实提高部队人员综合素质,因此能够满足军队现代化建设需求。但同时当代大学生也有一些不足之处,如理念不强、存在功利主义思想、组织纪律程度不高、抗压水平不足、政治意识较为淡薄等。大学生群体普遍存在的这些不足在进入部队之后,对部队思政教育工作开展形成一定挑战。这就需要了解大学生对应征入伍的看法,并作出探讨,所形成的研究观点能够满足部队建设、国家发展需要,同时也有助于大学生个体身心健康发展[1]。

一、研究大学生对对应征入伍的看法的必要性

在越来越追求个性化的时代,高校的学生也表现出多元化的思想,这是市场经济社会发展的结果,在此种年轻人追求个性化、多元化思想的背景下,分析高校大学生对应征入伍的看法不仅符合现代化军队建设需要,也有助于完善军队思政工作机制,在推动大学生个体发展的同时,为完善国防教育体系打牢基础。

(一)建设现代化军队的必然要求

军队征招高校大学生入伍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补充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建设现代化军队的要求,高校大学生的应征入伍不仅能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补充军队人才,还能优化军队的人才结构,使得军队能朝年轻化、高学历化的方向良性发展,因此大学生的思想面貌也是非常重要的,大学生入伍后作为军队的一部分会影响军队整体的精神面貌,故分析高校大学生对应征入伍的看法十分重要,而且对现代化军队的建设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

(二)军队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在要求

高校学生群体已经成为军队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但高校学生受着各种新潮的个性与思想的影响,价值观上可能与普通官兵有着显著的差异,这是改造和优化军队的良机,也是新的挑战,对部队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挑战。因此,探讨分析高校大学生对应征入伍的看法对于加速军队思想政治工作的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是军队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在要求。

(三)高校国防教育的时代要求

国防教育对高校学生的思想觉悟、政治素养的提高有着显著的影响,其可以增强高校大学生的国防观念,指导高校学生坚定正确政治方向,提高国家安全意识,实现自身的价值和使命与国家的强军梦相结合[3],提高高校大学生的集体意识、组织纪律和合作观念,国防教育还可以提升高校大学生的意志,对加强其乐观积极的态度,有着重要的作用。故探讨大学生对应征入伍的看法显得很有必要,符合我国国防教育的相关时代要求。

(四)大学生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

每一个新兵在进入军营的时候都会面临两个考验。第一是严苛的训练制度以及内容会给新兵带来体能测试考验;第二是严格的纪律会给新兵带来智力测试考验。对于刚刚踏入军营的大学生来讲,艰难的训练以及严厉的纪律,都是不小的考验。由于大学生本身就具备较高的心理以及身体素质,所以他们大多能够坚定地履行自我的目标,对自我进行迅速的调整,进而快速适应部队生活。在部队中,他们不仅能够获得不畏艰苦、勤劳质朴的优秀品格,同时还可以形成一定的合作意识以及集体观念。但是,在军营中也可能会暴露大学生的缺陷,因此需要提前对大学生的参军观念进行了解,也要进行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确保大学生在军队参军之前和之后,形成正确的自我认知,科学准确的生活态度,进而对军队的训练生活充满热情。这些都能够为其在军队中的发展,提供一定的思想保障。

二、大学生对应征入伍的看法的调查

本研究随机选取了L高校的720名高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其中男生402人、女生318人,覆盖本硕全部年级。回收有效问卷687份。问卷内容包括入伍动机、军纪观、批评、消费、军事职业等内容。

(一)入伍动机

大学生选择参军动机多样化,经过统计发现[4],入伍动机之中,大约有35.81%的人渴望在军队中出人头地,成为军官。这部分大学生对军队生活是充满着无限向往的,但是可能因为某种原因的阻碍,致使其没有实现自身的目标,但是征兵制的改革对他们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圆梦机会。在调查中,有16.45%的大学生对军队充满热爱,他们对军人持有热爱的态度。10.04%的人参军的目的是对自身的意志以及身体素质进行锻炼。因为就业压力,部分大学生不看好所在学校或专业的就业前景,希望通过参军改变现状,占被调查学生总数的32.17%。入伍动机调查结果表如表1。

(二)受到批评时的看法

46.14%的被調查对象表示在自身受到批评时,他们会对自我进行审查,进而更加努力。这表明,众多的学生还是持有相当正确的三观的,他们能够取长补短,完善自我。但是39.16%的学生或多或少会表现出沮丧的态度。这说明应对挫折有两种不同的方式,消极和积极,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更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

(三)消费观

在消费观念方面,44.10%的受访者持先进消费观念,对计划消费以及适度消费持赞同态度的人所占比例为28.68%,而对勤俭节约表示支持的学生所占比重是18.05%。这说明,在调查中,几乎有一半的学生是存有享乐主义思想的,这些学生在进入军队之后,可能会出现不适应感,甚至会产生焦灼的心理。此类消费观念对军队的管理易造成一定的冲击。

(四)对军人职业的看法

从调查结果来看,大学生总体思想道德修养较高,对军人职业认可程度高,有62.45%的人认为:军人都是英雄,他们应当在社会中得到一定的尊重。这说明对于军人这一职业,该学校学生的认可程度普遍较高。有37.5%的调查对象持有这样的观念:军人仅仅是一项职业,与其他职业并无很大区别。这表明仍有不少大学生对军人职业不够了解。

三、引导大学生积极入伍的建议

(一)以思想政治教育为引领,营造参军光荣的校园氛围

教育系统需主动承担时代使命,贯彻大学生应征入伍思政教育相关思想,将激发高校学生参军入伍积极性作为一项重点工作,从而推动高效征兵工作稳步进行。高等学校需要全面展现思政引领作用,在日常教学活动中积极推动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等内容,强化学生家国意识,使得学生能够紧跟时代发展需要,主动投身国防事业。

高校需全方位运用校园媒体工具,推广部队事迹内容、宣传军队优良传统,引发学生对参军的向往,使得大学生可以主动前往军队报效祖国。每年年初,负责征兵入伍的工作人员可在校园中进行兵役登记以及部队建设宣传,以此获知大学生思想动态,掌握大学生入伍倾向、身体情况等,从而合理选定预征对象群体。高校也可组织成立与征兵入伍相关的社团,通过定期开展主题活动的方式吸引更多大学生参与社团,为定向入伍培养工作开展创造条件。国防建设、征兵入伍工作与高校思政教育可以紧密结合,并与国防教育、军训等工作实现联动开展[5]。

学校宣传是在校大学生接受征兵入伍宣传教育的重要方式,在学校内做好宣传工作,可以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学校教育过程中,需要将国防教育贯彻于全部的教学环节中,要有效提升学生的国防观念。

第一,可以利用微信、官网以及校刊等多种的媒体来进行征兵宣传,囊括的内容应较为丰富,例如征兵制度、意义、政策以及复员等。

第二,可以对军队的生活进行广泛宣传,使学生能够认识到军营生活的丰富多彩。也可以邀请一些较为优秀的学生军人,或者已经退役恢复学业的学生,为大学生解读生活的力量,让更多的学生了解参军,将校园以及军营文化进行有效的融合。

第三,对参军学生的职业前景进行科学的规划。为学生指明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而保证学生可以全心全意地进入军营生活之中。总而言之,需要通过多种宣传方式来使学生对参军的全过程都有一定的认知,使其能够具备正派、准确的动机以及观念,同时认识到学生参军对国家安全、国防建设以及提高军人素质等方面重要的意义,使学生能够发自内心地积极参军。

(二)完善高校国防教育课程建设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明确规定: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将国防教育列入工作计划,加强对学校国防教育的组织、指导和监督,并对学校国防教育工作定期进行考核。教育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等共同推出了与普通高校军事课教学相关的纲领性文件,其中指出,军事课程内容囊括了军事技能训练以及军事理论教材教学,军事课程是我国高校本科学历、专科学历学生必修课程。国防教育课程开展能够提高大学生群体军事理论知识以及军事层面技能,强化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使得大学生能够树立科学的价值观念。

经过多年的探索以及发展,在高校内部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军事理论课程以及训练制度。但这并不意味着军事方面的内容已经较为完善。相反,在实践过程中发现了一系列的问题,例如课程内容简单、考核标准不健全等。这使得学生的军事观念良莠不齐。在此背景下,就需要对高校国防教育课程进行健全以及完善。

(三)倡导全民参与国防教育

孩子最先接触的是父母,所以对教育来讲,家庭教育是学生的起点。尤其是对大学生来讲,家人的态度会对其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大学生的家人对其参军入伍若是持支持的态度,对其参军入伍的行为将起到促进作用。相反,大学生的家长态度模糊,学生课业繁重等客观因素,都会对在校大学生的入伍兴趣产生一定的打击。

因此,除了在高校校园内进行大力的入伍宣传之外,也应当将宣传的范围扩大到全社会。对我国的全体人民都进行国防教育,提升人民的国防意识。进而形成一套完整的宣传链:国家——社会——家庭——个人。除此之外,大学生拥有较高的文化素养,他们拥有极强的创新意识,对社会风气能够起到良好的带动作用。因此,高校要积极鼓励大学生参军,这样就可以对社会形成良好的带动作用,进而提升所有人的责任以及使命感,进入良性的循环之中。

(四)优化制度保障

在高校校园内里,大学生的学习氛围浓厚,但高校的管理方式相对比较自由,待人处事方式与军队大不相同。大学生虽然具有相当丰富的知识,具备极强的学习能力,但是,他们在社会经验以及沟通方面还是有所欠缺的。再者,入伍前,大学生除了军事训练外,没有机会参加任何的其他军事活动,尤其是几乎没有近距离地接触过军人。所以入伍之后,在大学生的人际交往以及生活之中,一些问题会层出不穷。除此之外,由于脱离了校园生活,使得大学生不能够完成知识体系的对接,学习按下了暂停键,学习能力也有所退化。大学生军人退伍之后需要继续回到校园,这时他们对校园以及同学会产生一种疏离感。而且会将部队的生活习惯会带入校园之中,这使得他们难以适应,格格不入。

高校应对退伍之后复学的高校学生学业发展作出一定帮扶。通常征兵入伍的大学生普遍专业成绩较好、思想素质较高,能够满足选拔条件。入伍大学生心存报效祖国的思想,在退伍复学之后,政府需提供一定福利政策,以帮助其可以顺利结束学业。可考虑构建退伍复学高校学生定向帮扶制度,为这些学生提供学科知识教学,帮助其补习相关课程,使得退伍复学大学生可以更快适应校园生活,为其学科专业知识结构完善带来帮助。政府主管部门需对退休复学大学生在校帮扶制度落实效果进行考核,并为这些大学生提供合适的学业发展渠道。第一,可推出“满学分提前毕业”的特殊规定。这主要是由于退伍复学大学生普遍年龄相对较大,正常毕业对其职业发展形成一定负面影响。为降低退伍复学大学生与正常应届毕业生之间年龄差距,可对退伍复学大学生推出修满学分即可提前毕业的政策,引导退伍复学大学生认真学习,积极修满学分后毕业,从而切实减轻其求职压力。第二,为退伍复学大学生带来更多考研以及就业机会。在教育领域可推出“考研加分”“军功保研”等政策,降低大学生考研难度,使得退伍复学大学生可以获得考研政策“红利”,如可适度进行加分,将当前初试总分增多十分的规定提升至增多十五分,若荣获军功可额外增多五分,这不仅可以引导退伍复学大学生积极考研,也能够有助于更多高校学生入伍。政府主管部门也需要丰富退伍复学大学生职业发展途径,首先,可考虑推出“定向招录”,即在机关事业单位对外招聘时,可对退伍复学大学生适度放宽聘用条件;其次,可考虑推出“定向安置”,即由地方政府、人武部以及人社局等多个部门共同结合当地当年退伍大学生求职情况,为这些人员实施“定向安置”,以减轻退伍复学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压力。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 人民日报,2017-10-28(01).

[2] 沈自友. 大学生参军行为的调查及对策[J]. 当代青年研究,2014(04):119-123.

[3] 李彦妮. 浅析新时期大学生士兵思想政治教育[J].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1,27(05):113-114.

[4] 范杨. 新时期军队入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评估指标体系研究[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5(07):134-136.

[5] 范杨. 入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三維思考[J]. 思想理论教育,2016(06):100-104.

(荐稿人:刘辉群,天津商业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胡甜甜)

作者简介:夏兵(1998—),男,学士在读,天津商业大学经济学院,研究方向为经济学、思想政治教育;翟文轩(2001—), 男,学士在读,天津商业大学经济学院,研究方向为酒店管理;安然(2002—),女 ,学士在读,天津商业大学经济学院,研究方向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猜你喜欢
新时代大学生
第十六届大学生年度人物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搁浅的“新时代”,“朴氏外交”因何三鼓而竭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新学期大学生网球装备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