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合作背景下的专业硕士科研与实践能力培养探索

2022-05-26 02:08孙凤鸣马龙
大学·研究与管理 2022年4期
关键词:专业硕士课程衔接

孙凤鸣 马龙

摘  要:法国精英工程师教育模式在国际上一直享有盛誉,引进法国工程师教育的培养模式并使其本土化是对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一个重要补充。文章分析探讨法国精英工程师教育模式在本土化过程中以及与中国专业硕士培养体系融合中存在的问题,从学校、学院和教师不同层面,介绍已经采取或计划采取的优化培养方案,增加学生自主学习时间和加强校企合作等方面的解决方法,以期对中外合作背景下的专业硕士科研和实践能力培养提供借鉴。

关键词:法国精英工程师教育;专业硕士;实习实践;课程衔接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2)10-0140-04

中国民航大学中欧航空工程师学院(以下简称中欧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由法国航空航天大学校集团与中国民航大学合作办学的办学机构[1]。中欧学院系统引进法国的工程师教育体系,培养兼具宽厚数理基础和完备工程能力的国际化、创新型高端人才。法国工程师教育历史悠久、特点鲜明,建立300多年来,成为法國军政、高科技与工商管理等应用人才的主要培养基地[2]。与综合性大学相比,该制度更加强调精英化培养、坚实基础与多学科交叉、和工业界紧密结合、团队个性化培养、国际化等特点。两者对比如表1所示[2]。

由对比可以看出,工程师教育制度和综合大学教育制度相比,更加强调实习实践和项目在人才能力培养中的作用,办学方针更加强调针对工业需求,强调团队和个性化培养,强调企业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这种制度与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开始实行的专业学位教育制度有相似特点。

十四五期间,我国根据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大力发展专业硕士培养项目。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目标是到2025年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规模扩大到硕士研究生招生总规模的三分之二左右[3]。专业硕士的培养目标和定位是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并适应特定行业或职业实际工作需要的应用型高层次专业人才[4]。

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体系中包括了理论课程和实践实习两大块重要内容[5]。理论课程不是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习的目标,而是提升实践能力的手段。众多高校逐步探索出了“校内-校外”双导师制、联合培养、产教融合等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的培养机制[6],这些措施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社会产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人才的需求。

法国工程师教育制度在中欧学院的本土化实施与我国的专业研究生培养目标存在一定的契合度。中欧学院在融合法国精英工程师培养体系和我国的专业硕士培养体系等方面做了一定的工作,但也存在需要加以改善的问题。

一、当前存在的问题

法国的“预科+工程师”精英工程师培养体系与我国的“本科+硕士”培养体系的融合匹配涉及多方位的理论课程体系优化、国内实验实践体系环境建设、师资工程能力培养、人才培养全过程的质量评价体系建设等各方面的问题。中欧学院建院14年以来在这些方面做了许多破冰式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7-10],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不断地加以完善。专职教师应结合学生在研究生答辩、实习实践答辩、企业合作单位的评价反馈进行分析,列出如下问题。

(一)预科阶段培养与工程师阶段培养的衔接问题

工程师教育在中欧学院分为预科和工程师教育两个阶段,前者对应“本科+研究生”制度的大一到大三,后者对应大四到研二。预科阶段主要培养学生的外语、数学、物理和化学等基础学科。工程师阶段主要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由于预科教师主要以理科背景为主而工程师阶段教师以工科背景为主,在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

1. 预科课程与工程师课程的衔接问题

以工程师阶段的“自动控制原理”授课为例,其理论基础拉普拉斯变换、Z变换、矩阵相似变换和伯德图等都在预科阶段的“线性代数”“复变函数”“物理”中有所涉及。但在工程师阶段的授课过程中,发现效果并不理想。初步分析原因有两个:首先是在预科阶段的授课过程中,并没有强调知识的应用;其次是在预科和工程师不同阶段,不同课程所用的数学符号及其表述方式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使学生很难在短时间里将其联系起来。

2. 预科阶段与工程师阶段培养方式的不一致

在预科培养过程中,理科基础的任课教师强调的是数学物理知识本身的完善,是对从实践中已经提炼出的科学问题的解决方法的传授。而工程师阶段的科研能力及实践能力培养更强调的是如何从实践中提炼出科学问题。在有限的课时下,只传授对已经提炼出的科学问题的解决方法,割裂了学生对于知识的学习和应用之间的感性联系,降低了其学习兴趣。

(二)实习实践项目中岗位数量与匹配度问题

在工程师培养制度和专业硕士的培养制度中,都强调了对实习实践的重视度。相比于国内在专业硕士培养制度中实习实践制度的不完备,中欧学院系统引进的工程师培养体系对实习项目有着明确的规定,分别为:为期一个月的蓝领实习,使学生了解民航领域一线具体工作;为期两个月的技术实习,使学生开始接触民航领域的具体技术;为期五个月的专业实习,使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

以上实习实践项目的开展能够加深学生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的联系,培养学生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然而,受我国现阶段社会经济发展问题所限,与国外企业相比,国内企业缺乏对高校学生实习制度的重视。这既涉及国家政策的倾斜问题,也涉及企业的社会责任感问题,本文不作赘述。这些问题导致企业提供实习岗位数量不足和提供的实习项目与学生所学专业的匹配度较差等问题。

中欧学院的学生在进入研究生阶段后,分为航空电子、结构与材料、推进系统三个专业方向。学生在选择实习岗位时,缺乏自由度,致使部分学生进入企业实习后发现所做的实习项目与所学专业存在一定的差距。有的实习项目较浅显,科研深度不足;有的实习项目需要学生补充较多的前置课程知识,在短时间内难以深入。以上问题都影响了学生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升。

二、提升专业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解决方案

为解决工程师培养和专业硕士培养过程存在的问题,学校、学院及指导教师从不同层面做出了探索。

(一)系统性编订教材,加强预科知识与工程师专业知识的关联度

基础知识与专业领域知识存在一定差异,这一问题在高校学生培养中早就存在,部分原因在于基础知识任课教师与专业知识任课教师的学习背景存在差异。以中欧学院为例,担任数学物理授课任务的预科教师多为理科背景,而担任工程师专业授课的多为工科背景。理科背景的教师授课严谨,求证细致,但对知识的实际应用缺乏了解。工科背景的教师往往强调知识应用,对基础的解决方法往往缺乏全面深入的了解。

同时,中法合作办学背景下,强调双语教学,如预科阶段部分课程采用法语和汉语教学,而工程师阶段课程采用英语与汉语教学。以上差距体现在教学中时,工程师阶段教师在介绍专业知识所需的基础时,往往与预科教师所授存在一定差别。在短暂的课堂授课中,学生很难及时进行调整,难以弥补二者差距,造成学习知识的前后割裂,影响学习效果。

针对这一问题,预科阶段教师和工程师阶段教师,围绕相关联课程进行了系统性教材修订,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 从认知难易角度出发,保持所学知识数学符号的一致,有助于学生相对容易地接受新知识。在教材修订前,以“现代控制理论”和“滤波与导航”两门先后课程为例,前者在状态空间法中各个矩阵通常用A、B、C、D表示,而后者会用F、G、H、J表示。拉氏算子在预科阶段中用p表示,而在工程师阶段用s表示。教师在讲义中应保持符号的一致性,便于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

2. 预科阶段加强对应用领域的介绍。以伯德图为例,在预科阶段教学中,该知识用于低阶的滤波器分析。而在工程师阶段教学中,将应用在控制领域。因此在预科阶段讲解时,需介绍其应用背景。

3. 工程师阶段教师定期开展实验室参观日活动,让预科阶段学生了解科研项目,使学生尽早了解所学知识的用途。以先进光学检测实验室为例,通过对白光干涉仪和光度立体视觉技术等科研项目的介绍,使学生对光学和矩阵理论等基础知识的用途有明确直观的了解,也为其在工程师阶段迅速提升科研能力打牢基础。

(二)优化培养方案,提升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的积极性

中欧学院培养面向航空领域的高层次行业人才,不是局限于某一具体部门掌握具体技能的专业操作人员。培养学生宽广数理基础的同时,也突出了“宽广专业领域知识(多学科相互支撑)”,使学生能够系统性地对航空领域若干特定门类的知识及其联系有清晰认识。但与此同时,学生也面临较重的课业负担,缺少自主学习的时间,影响他们将所学理论应用于实践的积极性。

2020年,根据企业反馈和毕业学生反馈,学院组织教师对培养方案进行了研究讨论和调整,优化课程结构,压缩了部分课时,增加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2021年,中欧学院根据学校要求开始了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缩短了教学周数,增加了实践实习周数。这些措施都增加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习实践时间。

除此之外,学院需要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进行有效引导。学院通过每年冬季的综合实验周,为将要进行实习实践的大四学生提供了众多可选的实验项目,使学生尽快了解专业领域的实验,明确实习实践的方向选择,促进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大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使学生尽快加入科研实验室,参与到科研项目中。以上措施对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学习积极性起到了促进作用。

(三)加深校企合作,强化专业实习项目与研究生课题的匹配度

中欧学院系统引进法国的精英工程师教育制度,企业咨询委员会担当重要角色。企业咨询委员会是指导产教融合、机制创新的顶层机构,由中欧双方航空企业高级技术及管理人员组成。该运行模式涵盖校企合作的全要素需求,对我国其他行业卓越型人才实践能力培养具有示范意义[7]。

除企业咨询委员会外,学院积极开拓企业资源以拓宽学生专业实习渠道,提高研究生专业课题与实习课题的匹配度。2021年4月,中国民航大学-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以下简称上飞院)校企合作签约仪式签署,其中包括了中欧学院进一步增加在上飞院的实习项目数量和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制度。研究生培养过程将在中欧学院和上飞院进行,由校内校外导师针对企业科研中遇到的问题,帮助学生制订科研项目和实习项目,实现更深程度上的校内校外双导师制。2021年5月,中欧学院与北京蓝天航空科技签订合作协议,就学生实习和校企合作科研项目展开更广泛的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和招聘岗位,加深与学院教师间的科研项目合作。

以上举措增加了实习实践岗位可选数量,提高了学生的专业实习项目与研究生课题的匹配度,期望对提升学生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起到促进作用。

三、结语

本文围绕中外合作背景下的专业硕士培养进行研究,对法国航空工程师培养体系与中国专业硕士培养融合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这些问题不是中欧学院獨有的问题,而是所有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在进行本土化专业硕士培养过程中所面临的普遍性问题。学校、学院及指导教师针对这些问题采取了多种渠道的解决方法,已取得显著成效。首先,中外合作办学能力获得认可。2016年,中国民航大学等高校获得 “中法大学合作优秀项目”证书,该项目即中欧航空工程师学院项目;2019年,中欧学院以优异成绩再次通过法国工程师学衔委员会(CTI)评估,获得最长有效期的教育认证。其次,学生科研和实践能力获得同行认可。2021—2022年度,中国民航大学共有14名学生获得“天津市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优秀学位论文”荣誉,其中8名为中欧学院硕士研究生;仅2021年一年,就有中国商飞上飞院、昂际航电、中航工业天津航空机电、中航工业西安航空制动、北京蓝天航空科技等多家行业企业与中欧学院联系,开始合作新的实践实习和就业项目。中欧学院经过15年的探索和实践,构建起的中外合作背景下的专业硕士培养体系,能够起到一定的示范和辐射作用,可以为其他类似项目和团队提供一定的经验。

参考文献:

[1] 朱瑞新,贾宝惠,刘媛媛,等. 为民用航空高端人才“插上翅膀”[J]. 中国研究生,2019(12):26-29.

[2] 于黎明,陈辉,王乐梅,等. 法国工程师学历教育解读——基于工业革命和社会变革分析[J].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6(02):106-111.

[3]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 教育部关于印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方案(2020-2025)》的通知[EB/OL]. (2020-09-30)[2021- 05-11]. http://www.moe.gov.cn/srcsite/A22/moe_826/202009/t20200930_492590.html.

[4] 铁铮. 专业硕士的定位与评价[J]. 北京教育(高教),2021(08):6.

[5] 程小耘. 专业硕士研究生理论课程的实践意蕴建设路径[J]. 河南农业,2021(21):8-9+12.

[6] 教育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关于印发《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EB/OL]. (2020-09-21)[2021- 05-22]. http://www.moe.gov.cn/srcsite/A22/s7065/202009/t20200921_489271.html.

[7] 陈亚军,杨新湦,苏志刚. 基于中外合作办学的实践教学体系研究与应用[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9,36(01):203-208.

[8] 秦哲,张艳峰,王付胜,等. 全球化民航创新型人才培养探究与实践——以中国民航大学中欧航空工程师学院人才培养模式为例[J]. 教育现代化,2018,5(11):7-8.

[9] 马龙. 法国精英工程师培养模式下的课程建设与持续改进[J]. 科教文汇,2019(04):96-97.

[10] 胡艳敏,胡雪兰,秦哲. 卓越航空工程师教育下中法預科教学的对比与分析[J]. 高教学刊,2016(11):3-4.

(责任编辑:罗欣)

作者简介:孙凤鸣(1983—),男,博士,中国民航大学中欧航空工程师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精密仪器设计、视觉定位技术;马龙(1983—),男,博士,中国民航大学中欧航空工程师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光学精密检测技术、精密仪器设计。

猜你喜欢
专业硕士课程衔接
高职与本科“3+2”分段培养课程衔接的研究
文献保护与修复职业资格认证模式调查与分析
中高职衔接的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中高职综合英语课程衔接相关问题探究
多学科协同的项目制专业硕士培养模式研究
专本协同育人课程衔接探讨
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的研究
新闻传播专业硕士产学对接路径重构
中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衔接现状及策略研究
体育学科专业硕士就业情况调查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