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经典音乐在高校美育课程体系中的实践

2022-05-26 01:22徐艳霞
大学·教学与教育 2022年4期
关键词:高校教育教学实践

摘  要:红色经典音乐具有民族性、历史性与多样性,是我国宝贵的精神文化产物,其中蕴含的革命精神、民族记忆、历史风貌,对高校学生学习与成长具有重要影响,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念,使其受到激励与鼓舞,带动学生全面发展。文章从“红色经典音乐”的含义入手,分析了红色经典音乐在高校美育教育的应用现状和实践价值,提出了具体的实践策略,以期借助红色经典音乐,进一步提升美育教学成效,为教学工作提供丰富指导,引导高校学生保持正确观念、提升审美情趣,实现全面发展。

关键词:红色经典音乐;高校教育;美育课程;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J6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2)11-0177-04

美育也稱作美感教育,主要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具有形象性、情感性的教育特征。2020年10月,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强调,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全面加强和改进美育是高等教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

高校美育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教育任务、培养学生审美素养的重要学科,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增强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将红色经典音乐引入美育课程,是当前美育的重要任务。红色经典音乐中蕴含的革命精神、民族记忆、历史风貌,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观念,使其受到激励与鼓舞,对高校学生的学习与成长能够起到重要影响作用。因此,美育教师要高度重视红色经典音乐的运用,充分发挥红色音乐的指导作用,深挖红色音乐的思想内涵、育人价值。教师要明确红色经典音乐的运用现状,通过“融合美育教材”“加强教学融合”“参与教育基地”“组织红色活动”“开发在线课程”“落实多元教学”,持续加强学生的历史文化认知与审美素养。

一、“红色经典音乐”的含义

“红色经典音乐”在我国广为流传,是以我国民族解放战争与革命时期为背景,以历史事件与革命事件为题材创作的音乐作品,节奏感、歌唱性较强,大致分为三类体裁:一是红色歌曲;二是歌剧、戏曲与舞剧;三是红色交响乐与器乐曲,主要内容为赞扬英雄人物、歌颂革命精神、弘扬爱国情感。现如今,红色音乐已成为推动社会发展、传承传统文化、弘扬爱国情感的代名词。分析红色经典音乐的特征可知,红色经典音乐作为特殊文化遗产,在长期发展与传承下,体现出了显著的审美性、丰富性、历史性与纪念性。

二、红色经典音乐在高校美育教育的应用现状

目前,高校美育课程在融合红色音乐时,最常见的课程为音乐欣赏课,此外还有舞蹈、影视等科目。而结合高校学生对红色音乐的了解现状发现,红色歌曲是学生最为熟知的体裁,大部分学生都能说出几首经典的红色歌曲,如《我和我的祖国》《保卫黄河》《映山红》等,其慷慨激昂、壮丽磅礴的旋律最符合美育教育工作与学生学习需求。而歌剧、舞剧等其他体裁形式,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少见,大多学生不具备相应音乐理论基础,难以理解其复杂的音乐结构和深厚的内涵表现形式。高校可以利用“高雅艺术进校园”等美育形式进行普及与推广。

近年来,各类多元文化逐渐受到青年大学生的青睐,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多数学生认为传统文化、红色音乐过于久远,缺乏浓厚的学习兴趣,特别是革命精神、历史文化等难以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对文化传承与学生发展具有不利影响。对此,我国开始号召各高校积极融合红色文化,在各学科中渗透红色文化内容、彰显红色精神,以此引导青年学生学习、了解红色文化。例如各高校将红色文化整合到思想政治课程中,或辅助开展艺术教学,如美术、音乐、舞蹈等。现阶段,高校开始将红色经典音乐融入美育课程中,在美育中传达历史文化、革命精神与红色思想,旨在通过无形熏陶与感染,加强学生对红色文化的重视度与传承积极性,在加强美育有效性的同时,进一步落实素质教育。

三、红色经典音乐在高校美育课程体系中的实践价值分析

(一)丰富美育课程教育内容

美育具有针对性与目的性,教师需要细致筛选教育内容,合理开展审美教育。从本质而言,美育课程是高校落实育人任务的重要途径,红色经典音乐不仅可进行思想教育,由于其包含丰富的艺术教育资源,除了引导学生了解历史文化与红色内涵,还能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多数红色音乐在创作与传承时,融合了丰富的传统文化与历史精神,旋律优美,内涵深厚,既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思想,还能带领学生感受音乐魅力,在教育中升华学生的情感认知,帮助学生更好地实现学习目标、传承传统文化,得以全面发展。

(二)发挥红色文化育人价值

红色经典音乐是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各历史时期的缩影与产物。传承红色文化、深挖红色内涵、弘扬红色思想,高校是主要阵地。高校要形成先进思想、树立正确目标,要借助多种方式,促进大学生保持科学观念、养成良好素养。而美育课程作为“立德树人”教育的重要载体,对升华学生情感认知、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具有重要作用。在授课期间,借助红色经典音乐,学生可以充分感受红色音乐蕴含的伟大思想与正面力量。

(三)加强学生历史文化认知

红色经典音乐是我国革命时期的文化产物,旨在振奋人心、鼓舞精神,具有重要的育人价值,需要中国人一代代传承,以此牢牢记住不可磨灭的历史。但结合现状来看,高校学生更加喜欢现代流行歌曲,认为红色经典音乐不够潮流、内容落后,成为传统文化传承期间的主要阻力。在大学里,相关专业的学生可以接触一定的红色音乐内容,而非专业学生只能借助美育课程学习红色文化。对此,高校在美育课程中融合红色音乐,是新时代大学生认识历史、传承红色文化的有效举措。美育教育属于隐性的审美教育,在实际教学中,通过融合红色经典音乐,渗透历史文化、讲解历史事件与人物故事,既能充分融合音乐与学科教育,还能整合教育资源,使学生在学习中掌握音乐知识与音乐技能,了解丰富的历史事件,产生爱国、爱家精神,加深学生的历史记忆与文化认知。

(四)全面提升学生审美情趣

针对新时代的高校学生而言,落实美育极为必要,而引进红色经典音乐,是升华美育的重要途径。其中,红色音乐与红色文化可以丰富美育内涵,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科学、先进的审美理想与审美品位。深挖红色音乐的价值与内涵,可以促使高校学生明辨是非、保持正确思想、学会鉴别真善美,在丰富教育形式的基础上,拓展大学生的视野与文化认知,促使其形成高尚品格。部分近代红色音乐在创作期间融合了西方音乐技法,具有深厚的艺术价值,如《春天的故事》《红旗颂》等。在授课期间,教师除了传达红色歌曲的文化内涵,还需要带领学生鉴赏此类歌曲的艺术价值,指导学生分析歌曲的音乐技法,从而加强学生的审美素养与审美能力[1]。

四、红色经典音乐在高校美育课程体系中的实践策略

(一)纳入高校美育教材

美育课程需要围绕教材讲解,教师要明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结合课程标准与教学目标落实教育工作。现阶段,教育部提倡将革命精神与传统文化融入课程教材中,以此发挥其育人功能,落实高效、长远、系统化的革命传统教育。这一举措充分体现出我国对红色文化及革命教育的重视程度,对推进教育改革具有重要指导作用。对此,高校在制定美育课程教材时,要结合相关标准,编创具有艺术审美性、革命教育性的教材内容,为后续教学、高效融合红色文化奠定基础。其中,高校美育课程主要以音乐赏析为主,在选择教学内容时要遵循多样性特点,除了选取经典的红色歌曲,还要融入红色歌剧、戏曲、舞蹈等其他体裁,在各方面渗透红色教育,为学生学习提供更多可能,借助多元化的红色教育增强学生对美育课程的参与积极性。例如选择经典歌剧《江姐》、革命京剧《杜鹃山》、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2]。

(二)加强美育学科融合

在融合美育课程的各门学科时,应立足内外两方面开展:一是加强内部融合,即融合各门艺术学科,如音乐融合舞蹈、美术融合书法、影视融合戏剧。在开展美育教学实践时,教师要树立学科融合的教育思想,将所有艺术学科看作一个整体,使其相辅相成,优势互补,进一步提升美育授课效果,为充分渗透红色经典音乐与红色文化奠定基础;二是融合其他学科,如整合德育内容、拓展体育活动与劳动教育,通过整合其他学科,进一步丰富美育教育资源。在授课期间,教师要确保各学科紧密结合,充分挖掘方方面面的美育教育内容。教师除了课堂教学,还要整合实践活动与校园文化,定期组织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教育实践活动,构建课内课外相结合的跨学科教育工作[3]。此外,教师要大力弘扬“崇德尚艺”这一宝贵精神,有效培养学生的美育素养,在指导学生掌握艺术知识、感悟艺术魅力的同时,进一步升华学生的心灵,培养学生的美好品质。

(三)走进爱国教育基地

结合实际情况来看,借助红色爱国主义基地,可以开展最为直接的红色文化教育。其中,红色基地包含着社会发展进程与历史真实事件,属于直观化的“活教材”,蕴含着深厚内涵与育人价值。对此,课程教师要大力突破传统教学的局限,鼓励、组织大学生积极走进红色基地,通过参观历史文物、倾听红色故事、齐声演唱红歌,落实全方位的红色教育熏陶工作,进一步提升美育教育实效性。高校教师在带领学生参观红色基地时,要大力挖掘红色故事、历史事件,抓住机会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例如参观毛泽东同志纪念馆时,教师可以围绕馆内的文物,为学生讲解有关毛泽东的真实故事、伟大事迹,还可以整合其他教育内容,如相关诗词、文章、名言佳句,为学生配乐,组织学生诗朗诵;教师可以带领学生鉴赏歌曲,如为毛泽东诗词《沁园春·雪》《卜算子·咏梅》等谱曲而成的艺术歌曲,进一步烘托红色教育氛围,使学生对红色事迹产生赞叹、敬佩之感,充分落实红色美育教育[4]。

(四)组织红色音乐活动

音乐属于表演艺术,教师可以结合其实践性,带领高校学生积极开展红色音乐展演活动。具体而言,除了开展课上美育,教师还可以在课外美育教育中设置实践活动,鼓励高校学生积极参与,带领学生切实融入活动之中,帮助学生深刻感悟红色文化的内涵,明确传承红色精神与红色基因的重要意义。教师可以结合高校美育现状,组织学生参与各种形式的艺术展演,要求学生在准备艺术节目时,结合节目内容与形式融合红色文化,如组织舞蹈表演时,可以赏析上海芭蕾舞团原创芭蕾舞剧《闪闪的红星》,在观看后借鉴相关动作进行改编。在组织书法作品展览时,鼓励学生书写有关红色文化的内容,如红色书法家孙治宇坚持临摹毛泽东的书法作品,在坚持书写中进行创新,很好地传承了红色文化。对此,学生可以以此为榜样,在创作书写作品时积极融合红色文化,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创作。组织学生合唱展演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保卫黄河》《走进新时代》《不忘初心》等曲目,要求学生自行选择进行合唱;在展演歌剧时,可以共同排演经典红色歌剧《江姐》《白毛女》《洪湖赤衛队》等。此外,在组织交响乐、戏曲表演、自由演讲、文学欣赏时,教师也要积极融合红色文化,鼓励青年大学生坚持创新与拓展,进一步丰富红色文化的融合方式,激发青年大学生的参演热情[5]。

(五)加强在线课程开发

在信息时代,高校要充分发挥在线教育资源的应用价值,借助其便捷、共享、实时的特点,开展新颖且高效的红色美育。为了加强学生对红色经典音乐的了解,构建系统化的红色教育体系,高校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在校内开发在线红色音乐课程,使学生随时随地开展文化学习,提升教育时效性。例如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刘月宁提出,高校要积极构建美育慕课,确保内容高质量,持续设置优秀、丰富的美育课程,大力拓展教育覆盖面,充分发挥育人价值。对此,高校在规划课程时,要积极借鉴先进的教学经验,如延安大学率先开展的“红色经典导论”课,其中一共包含五个章节,前三章主要讲解红色经典的概念、内涵、节选依据,后两章主要介绍了多部经典红色作品,如《林海雪原》《白毛女》等,通过这些经典作品,立足多个讲授角度、选择新型授课方法,使学生充分感受到了红色经典作品的内涵与精神,对学生了解、传承红色文化具有重要帮助。总之,各高校要积极借鉴优秀经验,借助信息技术为学生设置多元课程,积极挖掘红色艺术内容,在带领学生掌握艺术知识、形成艺术素养的同时,充分发挥红色教育内容的育人价值[6]。

(六)采取多元教学形式

融合红色经典音乐时,课程教师要规划系统性的教学模式,设定多种教学方法,结合学生情况与教学内容灵活调整。例如,教师可以开展讲授式美育教学,带领学生有目的性地开展学习。期间,教师为教学主导,要浓缩红色思想,使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最大化了解红色经典音乐,如结合某一主题、某一时代,横向拓展经典曲目,通过整合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期间,教师要重点凸显红色经典音乐蕴含的信念、精神与价值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又如,教师可以开展音像式教学,即整合多媒体,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带领学生多角度剖析红色经典音乐,为学生构建真实的红色文化情境,加深学生对红色音乐的学习兴趣。最后,教师要落实参与式教学,充分突出学生主体,使学生深刻感悟红色音乐的内涵与价值,这一环节可通过课上合作学习、课外合作实践等方式落实,引导大学生深度参与红色美育教育,进一步提升教学有效性[7]。

五、结语

综上所述,各艺术学科是落实美育的主要途径,将红色经典音乐引入其中,既可以加强美育的开展成效,还能丰富美育内容,为教育工作提供理论指导与思想指导,帮助学生掌握美育知识、保持先进思想、树立正确观念。对此,美育教师要大力践行教育任务,多方面融合红色经典音乐、渗透历史文化思想,组织学生参与红色教育活动,掌握丰富的学习内容。教师要与时俱进,借助新型教学方法,点燃学生对历史文化与红色音乐的学习热情,在多元化教学下,充分发挥红色经典音乐的育人价值,提升高校美育教育水平。

参考文献:

[1] 张鑫,杜鑫茹,吴修林. 红色经典音乐在高校美育课程体系构建中的价值与实践探析[J]. 艺术教育,2021(09):263-266.

[2] 曹晖. 红色经典音乐融入高校美育的路径分析[J]. 神州(中旬刊),2020(09):102.

[3] 梁威. 红色经典音乐融入高校美育的路径与策略[J]. 戏剧之家,2020(15):146-147.

[4] 耿华瑞,汪月如. 高职美育中红色经典音乐的运用和意义研究[J]. 教育研究,2021,4(07):35-37.

[5] 匡秋爽. 红色经典音乐的美育价值与传承传播[D]. 長春:东北师范大学,2010.

[6] 刘俊纬. “课程思政”理念下红色经典歌曲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应用[J]. 戏剧之家,2019(12):179.

[7] 任莉娜. 高校红色经典音乐的审美教育与教学改革探究[J]. 大众文艺,2012(13):264-265.

基金项目:2021年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校级课题“岭南音乐作品在美育中的教学实践研究”(课题编号:2021QN13)。

作者简介:徐艳霞(1976—),女,硕士,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音乐教育、音乐理论。

猜你喜欢
高校教育教学实践
高校人文社科类实验室发展现状分析
高校设计教育网络平台的服务系统设计研究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电子商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基于三维软件和云班课APP的机械设计课程教学实践
中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反思
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反思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测量平差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