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时间的声音

2022-05-26 10:21周聪
文学教育 2022年5期
关键词:木鱼福柯圆珠笔

肖复兴的《时间说话》以福柯《词与物》中的一段话起笔:“知识在于语言与语言的关系;在于恢复词语与物的巨大的统一的平面;在于让一切东西说话。”在福柯的权力话语理论中,语言与言语的区分,以及话语对说话主体的塑造,都是饶有意味的话题,甚至在福柯看来,不是人在说话,而是话在说人。作者从福柯的这段话中发现了时间的物质性,在他看来,时间也成为一种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具体而言,“回忆,是人和动物的重要区别之一”,人的记忆随着时间的流逝并不会消逝,时间与物之间是“共生共存共融”的关系。不难看出,《时间说话》是作者的记忆片段的复原,从叙事形态上来看,《时间说话》采取的是“组合式”的叙事策略,也就是说,选取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意象或事件,共同构成对“时间”这一主题的阐释。

黄土是作者对时间记忆的关键词,它本身寄寓了个体对家园的留恋与不舍。邻居张大爷用一块蓝布包裹的那块黄土,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当黄土置入水杯之中,水的味道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来自遥远时空的关切,这包黄土诉说了张大爷对“我”的情义。磁带可以记录声音,让人们穿越空间后得以相聚,四十年前的那个夏夜,“我”录下了北大荒乡亲们的声音,带回到北京,让曾经的知青朋友们重温了一段记忆,声音是一种载体,磁带中的声音既充满了对彼此的关心与呵护,更平添了一份对岁月流逝的仪式感,在聆听夏夜的话音中,个体的记忆被复活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也变得更近。

30年前,“我”在巴黎的现代艺术博物馆里,遇到了一对白发苍苍的夫婦,当“我”需要一支笔记录《持扇的女人》作者的名字时,老太太将一支圆珠笔笔送给了“我”,这是颇为让人动容的一幕,人与人之间的帮扶就在一瞬间,人性深处的光芒并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变得黯淡无光,相反,它能擦亮时间的磨痕,变得更加闪耀夺目。同样,在北大荒的松花江畔,“我”与一对小木鱼结下的不解之缘,也让“我”在日后的生活里倍感珍惜。小木鱼挂在家中卫生间洗脸镜的两侧,像是时间在对“我”诉说着曾经。圆珠笔、小木鱼成为“我”生命中重要的记忆符号,承载着“我”与他人交往时愉快的经历,它们与“我”的生命经验是交融的。

20年前,“我”在一次重返粤东会馆的经历中发现了几十年前的一块小黑板,黑板上清晰地留有“我”写的字,这是与年轻时自己的一次精神邂逅,看似偶然,实则充满了某种冥冥之中的必然。后来,在姐姐八十大寿之时,“我”在姐姐家的客厅里忽然发现一幅四扇屏,它是母亲做姑娘的时候绣的四季风物画。物跨越了时空,将现在与过去、个体与他人之间一下子关联起来。四扇屏是母亲留在世上的物件,它能够亲切地对“我”说话,那是关于母亲的故事,同时寄存着一份“我”对母亲的真挚想念。与自己对话、与母亲的交流,全凭这些不朽的“物”,“物”是情感的寄托,是通向记忆深处的小路。

值得注意的是,在《时间说话》一文中,作者选取的片段回忆也是由远及近的。不论是五十四年前的小包黄土、北大荒乡亲的声音,还是圆珠笔、小木鱼,抑或是小黑板、母亲绣的四扇屏,都是赋予“我”记忆与情感的“物”,时间也依托这些物质得以流传下去。在文章的结尾,作者写道:“时间与物质的关系如此密切,更在于我们人类自身的感情,是和时间共生共存共融的。”从某种角度上来看,人也是时间的某种注脚,我们用自己的经历、经验、记忆、情感来建构着时间的“物质性”,时间会说话,实际上也是我们的感情、经历在说话,它们告诉我们时间存在的重要性,同时它们也是时间对我们馈赠的礼物。

周聪,长江文艺出版社编辑,湖北省作协第二届签约评论家。

猜你喜欢
木鱼福柯圆珠笔
创意圆珠笔
神奇的木鱼声
你不知道的创可贴
好看的木鱼
作为直言者的福柯
木鱼书的“灵韵”
圆珠笔花
我能和你们一起玩吗?
木鱼馄饨
嘎嘎猪的哭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