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吸引大众参与博物馆的文物保护工作

2022-05-26 06:25卢思源张怡晗
理财·收藏版 2022年4期
关键词:文物保护大众文物

卢思源 张怡晗

博物馆保存了大量的珍贵历史文物,并且其面向公众开放,以发挥自身文化传播与教育的职能。其需要吸引更多的大众走进博物馆,才可实现自身设立的最大价值。因此,博物馆应将工作的重点放在吸引大众工作上,并引导大众参与自身的文物保护工作,将我国传统优秀文化传承下去,树立更多大众的文物保护意识,进而促进我国文物保护事业的健康发展。

博物馆文物保护工作的意义

1.有利于大众教育

博物馆面向大众展示了众多的文物,这些文物有着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使大众在欣赏文物美感的同时,可学习到与文物相关的历史文化知识,像文物的年代、制作工艺,或者是与文物相关的历史知识,涉及的历史人物等,这些信息有的标注在文物简介上,而有的则是通过讲解员表达出来,使大众可以了解文物的过往,增加自身的阅历,而且有兴趣的大众,还可通过其他途径查阅相关资料文件,进一步去学习与研究文物背后的人文知识,更多地去了解我国的历史渊源,以增强大众的民族文化自信,进而激发其爱国情怀,实现博物馆文化传播和教育的作用。

2.有利于民族文化的传承

我国具有五千年的历史文化,而博物馆中的文物都是历史的见证,其中不乏历代的珍稀文物,展示出我国古代人民高超的技术水平和文化涵养,并且很多珍稀文物都是当时技艺的代表,充分展示着我国古代的文明程度,使其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以及较强的文化感染力。因此,大众在参与文物保护工作中,可以学习到更多的民族文化知识,可近距离地观看和感受文物的文化内涵,以实现民族文化的发扬和传承。

3.有利于科学研究

文物本身具有历史价值,而且还蕴含着艺术和技术方面的知识,通过对文物的研究,可以了解到文物所处年代的历史、经济、政治、文化、艺术等方面的信息,从而使文物成为其所处年代的见证,并展示出我国历史发展的进程,对于历史文化与考古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文物身上有着时代的印迹,而通过文物保护工作,可以将这段历史保留下来,比如,在文字史料中记载了一个年代的技艺,而博物馆中恰好有使用该项技艺制作的文物,那么该文物则是这个技艺的直接证明,可成为该项技艺研究的参照与指导,进而有利于当代社会历史文化、艺术、技术的发展。

吸引大众参与博物馆文物保护工作的对策

1.拓宽服务空间与范围

大众只有走进博物馆,才可真正实现博物馆文物保护工作的意义与价值,那么如何吸引大众,则成为博物馆需要慎重考虑和解决的问题。目前,博物馆的功能和内部建设已经非常完善,使得博物馆具备了吸引大众的基本条件,可为大众提供一个高雅的艺术空间,使大众在喧闹的城市之中,有一个安静欣赏和学习历史文化知识的环境。为了提升博物馆对大众的吸引力,博物馆应充分运用自身文化传播和教育的职能,在博物馆中开辟一个公共服务与教育空间,在这个空间中,可为大众提供文物的相關文件和资料,或者是开设小讲堂,每天由讲解员讲解不同的历史文化知识,目前很多博物馆使用了虚拟技术、信息技术等,实现了大众与历史、文物之间的互动,进而打造出一个全新的展览馆,给予大众不一样的文化体验,从而使大众乐于走进博物馆,感受我国历史文化的博大与精深。

2.解密文物修复过程

文物修复工作一直存在着一层神秘的面纱,博物馆应利用大众的好奇心理,解密文物修复的过程,以增强文物对大众的吸引力。由于文物年代久远,而且有些文物在民间流转过程中,没有得到有效地保护,使得文物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损坏,像虫蛀、腐蚀、霉变等。因此,博物馆在文物保护工作中,会对文物进行必要的检测,以便于后续的维护与修复,在这一过程中对修复要求非常严格,文物修复需要在保证干预最小的情况下,尽量复原文物原有的状态,像古书画、陶瓷、纺织品、珠宝镶嵌等修复,进而将文物原有的状态呈现在大众面前,使其具备文化传承、历史研究,以及发扬我国传统优秀文化的功能。

从大众角度来看,文物修复过程较为神秘,并且有着一定的想象空间,博物馆可满足大众的这一心理,在博物馆中设置文物修复展示空间,将日常文物保护与修复工作制作成一系列的教育视频进行展示,或者是安排专业的修复人员,使用样品现场展示和讲解修复过程,有条件的情况下也可让大众动手实践,使大众近距离观看和真实地体验修复过程,以促使其了解文物修复知识,并可将文物保护理念灌输给大众,充分发挥博物馆文化教育的职能。此外,博物馆为了自身良好的发展,还需加大文物修复师的培养力度,为我国文物保护工作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以此来促进文物修复行业的兴旺,使大众可以更多地了解文物、学习文物知识。

3.借助多样化的活动吸引大众

多样化的活动对大众有着较强的吸引力,博物馆可定期举办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以吸引大众走进博物馆,并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之中,形成活动的良好效应,使大众在活动中完成对文物知识与文物保护的理解和消化。博物馆可经常举办主题展出、文物知识竞赛,或者是文物知识宣传周、人人都做讲解员、历史讲座等活动,活动要集趣味性、学习性、观赏性、互动性于一体,使大众可以深度参与活动,并在活动中可以有所收获,像知识的丰富,文物保护意识的建立,以及爱国情怀的培养等,使文物充分发挥知识传播与教育的作用,提升博物馆活动的价值。

比如,针对宋代文物进行专题宣传活动,在活动中可以引入具有代表性的古装历史剧,以增强活动的趣味性,像讲解宋代的历史文化时,可以借助《清平乐》的服饰、配饰、场景布置等进行讲解,比如,剧中的官家服饰,最大程度上还原了宋朝,并且还对宋朝的礼制进行了还原。还可进行专题讲座,像针对宋朝建筑风格进行专场讲座。也可组织进行考古活动,将在校学生、社会团体、培训机构等组织到一起进行考古活动,增强活动的社会影响力。为了提高年轻一代的文物保护意识,博物馆可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活动,使青少年可以更多地走进博物馆,接受历史文化的熏陶,使博物馆不再神秘,而是青少年可以自由出入的地方,让更多的大众走进博物馆,去了解、学习文物,为文物保护工作贡献自身的绵薄之力。

4.将文物保护与学校教育相关联

博物馆可与当地的学校建立合作关系,依据学校教学的进度,合理安排学生走进博物馆,从小学生、中学生、高中生,甚至是大学生开始抓起,使文物保护工作深入其思想与意识,以为文物保护工作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比如,在中学方面,应将走进博物馆与历史教学进行关联,教师可将博物馆作为第二课堂,借助博物馆的文物开展历史教学,增强教学的感染力,一是学生在博物馆学习,可增强其学习的兴趣,并且实现了体验式、沉浸式教学,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二是丰富了教学内容,开阔学生眼界,使学生获得不一样的学习体验,感受到我国悠久历史文化的魅力。在与大学教育合作中,则可开展的教育活动将更加丰富,大学生不但可以进入博物馆学习,还可参与博物馆开展的各项活动,甚至是在博物馆进行实践锻炼,尤其是历史专业的学生,博物馆可为其提供内部资料,帮助其更好地学习与研究历史文化知识。

博物馆在不断发展过程中,馆内设施已经非常完善,并且在其运营过程中,应用了大量的科学技术,展览与公共服务功能更加完善,而其在具备良好运营的条件下,如何吸引大众走进博物馆,参与文物保护工作则成为其工作中的难点与重点,博物馆需认清自身在文化传播、教育、文物保护等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在吸引大众工作中,应勇于创新与改革,运用多样化、有效的吸引手段,以不断地提高社会大众的文物保护意识。

猜你喜欢
文物保护大众文物
我给文物当“医生”
文物的栖息之地
文物保护利用信息化建设研究
大众偶像
一汽-大众ID.6CROZZ
上汽大众ID.3
地下文物保护首要举措考古勘探程序应前置
当前文物保护工作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分析
分析地方文物管理所文物保护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文物失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