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 雕

2022-05-26 11:32陈瑞涛
理财·收藏版 2022年4期
关键词:根雕树根创作

陈瑞涛

早在元、明时期,女真人就有用树根做台、架摆放什物的先例。后来一些人便把那奇形怪状的树根,随形就意雕琢成独具审美价值的艺术品,并逐渐形成了根雕艺术,一直流传至今。 据《新唐书·李泌传》记载:“泌尝取松樛枝以隐背,名曰‘养和’,后得如龙形者,因以献帝,四方争效之。”说的是唐时邺官李泌采用天然树根,制作龙形抓背献给皇帝一事。韩愈在《题木居士》中有“火透波穿不计春,根如头面干如身。偶然题作木居士,便有无穷求福人”的诗句。诗中的“木居士”,就是一件被视作“神佛”形象的根艺作品。宋、元时期,根的艺术不仅在宫廷和民间流行发展,同时还出现在石窟、庙宇之中。在中国的一些石窟和庙宇内,仍然保存着根雕的佛像,这些树根雕刻的佛像,可与泥塑、石雕的媲美。

根雕,是以树根的自生形态及畸变形态为艺术创作对象,通过构思立意、艺术加工及工艺处理,创作出人物、动物、器物等艺术形象作品。根雕艺术是发现自然美而又显示创造性加工的造型艺术,根雕工艺讲究“三分人工,七分天成”,意为在根雕创作中,应主要利用根材的天然形态来表现艺术形象,辅助性进行人工处理修饰,因此,根雕又被称为“根的艺术”或“根艺”。根雕就是这种“化腐朽为神奇”的艺术。放眼整个世界,多样文明,唯有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从未断绝,是其他文明无可比拟的,作为中国传统雕刻艺术之一的根雕艺术更可谓是中国独步武林的“独门绝技”。手艺匠人将盘根错节的树根,利用其形态各异的独特造型,创作出了很多独一无二的艺术作品,很多作品既有观赏价值又有实用价值。

根艺创作是一项艰苦的劳动,从选材、造型、构思和制作,直到命名,需历时一年半载,甚至更长时间方可完成。根艺创作的构思,必须着眼于最大限度地保护自然之形,溢自然之美,而一切人为艺术的再创造的痕迹需藏于不露之中。构思中应对根材作多角度的全面观察,反复揣摩,依形度势,深思熟虑后方能定型。“物随心转,境由心造。赏根是一种心境,不仅要读懂它的形状、造型、肌理、色泽,更要读懂它的神韵、内涵、生命和文化潜质。”当树木被砍伐后,静候着时间带来的腐朽是常态,但根雕的出现使得部分树根的命运发生了转折,让本就奇特的根材变得妙趣横生,具有了艺术感染力。根雕创作以树根(包括树身、树瘤、竹根等)自然生长形态或畸变的生长形态为对象,通过构思立意、艺术加工及工艺处理,创作出人物、动物、器物等艺术形象作品。

我国现存最早的根雕作品是战国时期的《辟邪》。据国家文物部门考证,该文物制作于战国晚期,其形为虎头、龙身、兔尾的四足怪兽,极富动态神韵,色彩古朴典雅。随着时间推移,根雕艺术也逐步发展,人们从自然形态的树根中汲取到创作的灵感,灵活地运用线条的曲直变化,又运用空间、色彩、疏密等手法,将自然元素与木雕技艺相融合,凸显自然之美。根艺雕刻作品工艺讲究“三分人工,七分天成”,根艺创作的构思,必须着眼于最大限度地保护自然之形、自然之美,而一切人为艺术的再创造的痕迹应该隐藏于自然之美中,利用根材的天然形态来表现艺术形象。但绝大多数根材杂乱无章,整体上处于似与不似之间。这就要求创作者在毫无章法的根材中以表现自然之美为基础,通过辅助性的人工处理修饰,对根材作多角度的全面观察,反复揣摩后方能定型,甚至是在残缺中孕育美,腐朽中出神奇。

一件作品雕刻完毕后,往往会有刀痕,这时就需要打磨,使其更圆润,更具光泽。不同的根雕艺术家都会有自己的独门绝技,往往是秘不外露的。其手法、程序甚至是所使用的工具,都是经过长年累月的实践,最后摸索出的一套完整打磨流程。而根与艺术能否衔接成功,成为完美的根雕艺术品,一部分取决于树根本身的形态,另外一部分取决于根雕艺术家的独具匠心与独具慧眼。在根艺创作中,意境是“因形造势,因势立意,心与物化,心物相通”的产物。王国维曾言:“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亦必邻于理想。”它包括了“境界”和“情调”两个方面的内容。通过这种共性与个性的统一所表现出来的情况和所达到的程度,就是“境界”“情调”,是作者通过客观事物的模仿和再造所表现出来的生活意趣、感情基调、主题思想等,是作者的生活感悟和精神寄托在作品中的具体体现。

不论是哪种材质的根雕,在艺术家手中经过精心雕琢、潜心研究、赋予灵魂后,以艺术品的形象再现于世时,等于给了百年甚至千年古树以第二次重生的生命形态,这是最值得礼赞的生命方式。而在各式各样的根雕中,崖柏根雕以其珍稀的原材料、自然美丽的肌理成为根雕界的佼佼者。天然崖柏往往都是扭曲奇特的,这也是大自然赋予崖柏的撩人姿态。由于生长在悬崖峭壁上的缝隙之间,不得不让自己或扭曲、或旋转着向上生长。这样崖柏就具有了天生的动态美,也是根雕中注重的七分天成,被称为“天生的艺术品”。

淡咖啡色的崖柏,俗称“陈化料”,不但是濒危植物,又是植物界的活化石,是国家重点保护对象;是一种全天然植物,无法人工培育和种植,量少且具有不可再生性,所以崖柏的美学价值及资源的不可再生性是决定其飞速发展和地位的根本原因。崖柏树根的纹理细腻、丰富多变,密度大,特别适合雕刻,好塑形。油性高的特性,使得它无论放置多久,迷人的香气始终不会消散,能够给人带来宁静、舒适的氛围,有让人的神经感觉到放松的功效。在崖柏根雕作品中,经常会看到根和石头在一起的奇特现象,这种现象称为崖柏根抱石,亦称“木包石”“根包石”“树抱石”。利用崖柏根抱石做出来的根雕作品,崖柏与石头盘根错节,自然奇特,颇具皱、瘦、透、漏的特点,有“时(石)来运转”之意,具有更高的收藏价值,往往受到收藏者的追捧。崖柏根雕选材方法和根雕大类的选材有共通之处,都要具有完整性、形态 、可塑性、富有年份的油性和密度等,使艺术家可将珍稀材质俏色巧用。

崖柏由于形态天然奇妙、肌理自然美丽,以及油性和硬度都非常适合制作根雕,一直以来都是根雕材料的上上之选,稳坐根雕界的第一把交椅。虽然很多人知道崖柏根雕很好,兼具观赏价值、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但却不知应该如何鉴赏崖柏根雕艺术,今天就教大家鉴赏崖柏根雕四步骤。

一是意境。意境不仅要考究保留其自然美,还要体现其形式美,即既要保存美,又要在此基础上升华美。三分刀工七分自然,拿捏要得当。掌握着传统手工艺的老师傅在拿到崖柏根的时候,脑子里就已经在依据根的形状寻思着怎么打造最符合这块根的艺术形象,尽量维持崖柏根最自然本真的形。最考验老师傅的,就是如何把面前這块大自然孕育的神奇之宝变得既耐看,又有韵味。

二是形态。崖柏在其成长过程中,历经了数以万计的大自然的磨炼,其虽千奇百态,却是大自然雕饰而成,所以其形态不管是粗看还是细看,都值得慢慢鉴赏。粗看,崖柏或有蜿蜒直上者,或有盘旋回转者,或是粗团锦簇者,再是折叠飘逸者,也有四方伸展者等等;细看,崖柏表面纹理或成云纹、或成雀眼、或成瘤疤、或成黑线、或成水波纹、或成阴阳纹或是火焰纹等,一个根雕作品上有多种纹理,也是值得鉴赏的。

三是雕工。这考验的就是创作者的功力。在上手雕刻的时候,除了要完美再现原有设计,上手时更是要注意细节,一不小心大意了,就有可能影响崖柏根雕的审美。走刀流畅、不滞于物,是创作根雕精品的基础。

四是色泽。崖柏经过加工打磨后,大致会呈现红白两色。红色是枯死后的崖柏,白色是还在生长的崖柏。以观赏价值来说,一般红白双色缠绕的崖柏根雕作品鉴赏性更高。

齐白石老先生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太似则媚俗,不似则欺世,妙就妙在似与不似之间。”这种描述用在鉴赏崖柏根雕上再恰当不过了。

总之,根雕作品是一种难得的艺术品,极富魅力, 追求艺术创作的同时保留了自然美,给予人无限的想象,也符合人们当前对于回归自然的追求。

猜你喜欢
根雕树根创作
Jazz
为啥扔了
巧夺天工
浅谈幼儿园大班根雕活动的研发与实施
大班幼儿美术欣赏活动《有趣的根雕》
树干和树根
根雕艺术品正逐步进入收藏领域
刘勇根雕艺术新作
创作失败
关于《翔》的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