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校企共建“智慧会计工厂”式实践教学模式研究

2022-05-26 10:18粟卫红
广西教育·C版 2022年3期
关键词:产教融合实践教学

【摘要】本文针对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实训内容不够全面、实训流程与专业岗位的关联性不强、实训情境与真实会计工作情境存在差距等问题,以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会计学院“智慧会计工厂”式实践教学为例,论述开展产教融合、校企共同推进会计专业建设的必要性,提出创新校企合作模式,建设“智慧会计工厂”产教融合基地,搭建“互联网+人工智能”共享实践平台;行企校三元联动、岗课证赛融通,构建基于“智慧会计工厂”的实践教学模式;校企“双主体”育人,推动线上线下混合式课堂教学和企业文化育人,开展“智慧会计工厂”实践教学等策略,以推动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改革。

【关键词】产教融合 智慧会计工厂 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2)09-0110-04

当前,各行各业在数字技术的推动下发生着巨大变化,传统会计业务同样也受互联网技术、信息化技术影响而发生变革。2021年3月,教育部发布新版高职专业目录,其中“会计”专业更名为“大数据与会计”,意味着传统会计专业必须融合互联网技术、信息技术以及大数据技术,只有这样才能推进专业建设,适应数字化时代对会计人才培养的要求。在上述背景下,研究校企合作共建“智慧会计工厂”式实践教学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智慧会计工厂”的含义

2017年初,安永会计师事务所将AI技术植入传统的财务机器人“大脑”中,推出了更先进的人工智能财务机器人,这一事件标志着智能化财会时代的到来,会计行业就此开始了智慧变革,走在了智能信息技术应用的前沿。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在会计行业的应用越来越广,不断涌现出财务云、财务共享中心、财务机器人、智能税务会计、智能管理会计等新生事物。“智慧会计工厂”因此应运而生,主要应用于代理记账公司。

“智慧会计工厂”基于智慧会计平台,采用数据智能采集技术、智能凭证生成技术、全税种智能申报技术、财税风险智能检查技术,对传统代理记账模式进行了大胆改革,账务处理工序在这个过程中被拆分,以类似工厂生产流水线的形式把原来由专业会计一人操作的工作变成由多个岗位协同作业,进行工序化、智能化、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加工。通过智慧会计平台,能将财税代账的各个工序、岗位串联起来,使代账门店的客户数据流向工厂,然后通过工厂生产加工后,再让生产成果流回门店,最终在门店完成客户凭证簿、账簿、报表的装订。

二、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会计工作的技术性和实践性非常强,因此,在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中对实践教学的要求很高。但由于一个企业的会计信息有可能涉及商业秘密,以及在操作出错时所产生的后果将受到经济处罚的现实情况,学生在校期间很难有机会进入企业实践。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解决方案是建设实训室或者实训中心,采用模拟软件、脱敏数据开展实践教学。这种实践教学模式长期以来被普遍运用于会计专业教学中,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实训内容不够全面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是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目的,是否能胜任会计工作岗位是考核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重要標准。这些能力主要包括处理企业日常经济业务的能力、基础核算能力、企业相关税费的计算能力、纳税申报的能力、运用会计电算化软件的能力、控制内部审计的能力、财务管理的能力等。专业技能的培养往往是通过对单个项目或局部进行训练完成。实训内容的碎片化使得学生对会计岗位的职能范畴和业务工作流程缺乏全面的认识,难以融合所学的专业知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专业技能的发挥。

(二)实训流程与专业岗位的关联性不强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所开设的实训课流程一般是对企业日常业务进行归纳整合后形成实训内容,由学生独立完成所有的工作环节。而在实际工作中,企业的财务工作各岗位是分工协作的关系,由不同的人员合作完成整个财务流程。比如,会计主管负责纳税申报、所得税清算等工作,审核会计负责审核各类原始凭证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合法性等工作,出纳负责日常收支的管理和核对、办公室基本财务的核对、开具各种票据等工作。实训流程与专业岗位的关联性不强,学生无法体验各专业岗位是如何协调配合完成整个工作的。此外,大一第二学期的会计基础实训项目主要以手工账的形式开展,学生在实训过程中根据实训指导教材提供的企业业务信息,完成会计凭证的收集和判断、会计分录填制、账簿登记、报表编制等实训流程。从学生的反馈情况来看,实训项目看似完整,学生完成了整个会计账务处理的流程,实际上项目仍是片段化的项目,对学生厘清完整的会计工作流程以及财务各岗位之间的关系作用并不明显。

(三)实训情境与真实会计工作情境存在差距

会计专业面向的行业、企业众多,各行业的业务处理方式不尽相同,而实际情况往往更为复杂,工作情境存在较大差异,这对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能力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当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训教学中主要采用情境式教学,教师通过模拟会计业务情境,让学生在实训中了解更多工作内容。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所构建的会计工作情境主要以文字描述为主,配以仿真票据,学生很难将看到的票据与企业或其他组织的会计工作和业务流程联系起来,学生只是机械地模仿会计工作,而到了实际的工作岗位面对真正的业务时却无从下手。

三、开展“智慧会计工厂”式实践教学的必要性

(一)是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

为了加快职业教育发展,近年来,特别是2019年以来,国家陆续颁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等一系列有关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文件。202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要求通过加快建设国家重视技能、社会崇尚技能、人人享有技能的技能型社会,激励更多劳动者特别是青年一代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为了落实国家职教政策,各职业院校和企业密切合作,通过“现代学徒制”“专业共建”“产学合作、协同育人”“生产性实训基地”等路径不断创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模式,加大实践教学力度,力求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二)是培养复合型财会人才的需要

随着“智联万物”时代的到来,企事业单位对数智化财会人才的需求急剧增加。然而,既懂信息技术又懂会计的复合型财会人才严重匮乏。为此,深度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强大数据财务财税类专业群建设,协同培养既懂会计又懂互联网技术的复合型财会人才成为业界共识。复合型财会人才培养是一项多方位融合的系统工程,涵盖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课程资源的开发、教材的开发与编写、师资的配备等多项工作。探索复合型财会专业人才的培养路径首要任务是拓宽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路径,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不断培养出能适应新产业需要的人才,以服务实体经济发展,这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经之路。

(三)是突破传统实践教学模式的需要

在传统会计实践教学中,存在实训内容碎片化、项目片段化、实训流程封闭化等问题,这些问题导致很多高职学生毕业后无法短时间内胜任企业的会计工作岗位,企业需要花费3—6个月甚至更长时间对毕业生进行工作内容的培训。同时,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财务共享软件、财务机器人、电子票据等新型智慧财务工具的使用,改变了会计的工作模式和生态系统,会计人员的工作内容发生了很大变化。因此,传统的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新业态下对会计人员的要求,实践教学亟须具备联动性、共享性的实战平台,使学生能全面、规范地完成整个企业的财税工作。

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智慧会计工厂”式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

在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发展的引领下,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将大数据与会计、大数据与审计、财税大数据应用和会计信息管理等四个专业构建成智慧会计专业群,成立了会计学院。近年来,会计学院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与广西代理记账行业协会所属代理记账财税服务公司,包括南宁铭高商务有限公司、南宁橙米财税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南宁精振商务服务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共建校内外生产性实训基地,开展“智慧会计工厂”式实践教学,探索“行企校三元联动、岗课证赛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创新校企合作模式,建设“智慧会计工厂”产教融合基地,搭建“互联网+人工智能”共享实践平台

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智慧会计工厂”是基于“互联网+”和“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科技基础之上的新型产教融合实践教学基地。“智慧会计工厂”实践教学基地采用基于云平台的财税智能作业平台作为教学平台。在数智化信息技术下,与传统的手工会计和会计电算化相比,财税智能作业平台集多种技术和多种功能为一体,在技术上和工作流程上都不同于传统会计代理记账公司的技术手段。会计岗位的分工有财务共享的特点,业务颗粒化、标准化、流程化,会计人员只需按标准化的流程进行处理即可。在数智化背景下,财务会计出现了新的岗位分工:票据会计、业务会计、审核会计、财务会计。

根据数智化财务岗位分工要求,我们重新布局了实训基地的框架,按票据会计、业务会计、审核会计、财务会计的岗位功能分设票据装订部、财务部、税务部,由南宁橙米财税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提供慧算账财务共享平台,构建了真实的基于互联网云平台的创新型财税服务的职场环境。南宁橙米财税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将公司代理记账业务带入基地,学生直接面对真实企业、真实处理平台、真实业务、真实负责人进行真票真开、真账真做、真税真报的“七真”实践学习。在财税智能作业平台上,学生在学校教师和企业导师的带领和指导下开展真账真做实训任务。因为真账真做业务需要调动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因此,校企共建的“智慧会计工厂”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有效解决了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中实训内容碎片化、项目片段化、实训流程封闭化的缺陷,从而达到提高学生专业技能的目的。

(二)行企校三元联动、岗课证赛融通,构建基于“智慧会计工厂”的实践教学模式

根据《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指示,职业院校应根据自身特点和人才培养需要,主动与具备条件的企业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就业创业、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方面展开合作。近年来,学院坚持“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基本定位推动“三教”改革,深入挖掘本地资源,密切联系本地企业,开展校企共育。构建面向中小微企业,基于第三方财税商务公司的会计专业现代学徒制实践教学体系,进一步强化学生的职业技能,全面提高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在此基础上,紧跟现代信息技术发展趋势,自2016年以来,学院与广西代理记账行业协会、厦门网中网有限公司、南宁铭高商务有限公司、南宁橙米财税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形成了行企校三方联动的深度校企合作实践育人体系,进一步深化岗课赛证融通。同时,依据行业标准与企业共同制订“智慧会计工厂”工作标准、岗位操作规范;校企共同开发课程、制订课程标准,研究实践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材教法、评价办法等,探索基于“互联网+人工智能”技术下的实践教学模式。

第一,德技并修,重构实践教学内容,实施岗课赛证融通。实践课程在“三全育人”的大背景下也必须深入挖掘实践教学中的思政元素并巧妙引入教学。会计工作涉及企业的商业机密和经济利益,对从业人员的职业操守有着更高的要求。在构建“智慧会计工厂”实践教学模式时,将以会计职业道德为核心要素的会计职业能力要求融入实践中,结合信息技术为特征的新兴会计岗位对职业素养、知识技能的要求,梳理财务共享新环境下会计岗位群或产业链中会计岗位工作内容清单,构建专业课程体系。此外,还应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形成由若干学习任务或教学模块组成的课程体系,实现课程内容与工作内容的对接。同时,在实践教学上對标会计职业技能大赛,强化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对标“1+X”职业技能证书标准,引入“1+X”证书新技术新规范,实施岗课赛证融合综合育人。

第二,理实一体,打造数字化立体教学资源,推进行动导向实践教学模式。企业数智化转型背景下实践教学内容发生了变化,教学方式也应有所改变。在实施“智慧会计工厂”实践教学模式时,我们依托超星云课堂教学平台,积极构建理实一体化教学、混合式教学和翻转课堂教学等模式,同时建设在线开放课程,整合数字化、颗粒化资源,打造数字化立体教学资源。依托“慧算账”财税智能作业平台、互联网报税平台等各种平台积极推进项目式、案例式与团队学习等行动导向式实践教学模式,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特色教学模式,培养应用型、管理型、创新型高素质复合型财会人才。

(三)校企“双主体”育人,推动线上线下混合式课堂教学和企业文化育人,开展“智慧会计工厂”实践教学

第一,实施校企“双主体”育人。由企业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与学院教师共同培养人才,构成“双导师”制。在这一育人模式下,校企双方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与企业生产周期相适应的在校学习课程体系和企业实践课程体系。

第二,推进线上线下混合式课堂教学。结合“互联网+教育”的特点,依托超星云课堂教学平台、“慧算账”财税智能作业平台等进行混合式课堂教学改革。线上教学方法有布置任务、作业和实践活动等,学生通过自学完成基本知识的记忆、理解和应用,以及完成专业拓展等学习任务;线下教学方法有检查、讲解、讨论、边讲边示范、训练等,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分析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开展企业文化育人活动。企业文化是企业的隐性生产力,是企业的软实力。在实践教学中,有必要开展企业文化育人活动,让文化成为人才与企业之间的纽带。可将企业文化融入日常教学中,如通过开展晨训、业务研讨会、业务汇报、职业生涯规划讲座等,实训期间也可让学生参与企业晨会(讨论一日工作内容)、茶话会(分享工作技巧)和进行工作技能比赛等,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使企业文化在人才引进与培育中的作用更加凸显。

五、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智慧会计工厂”式实践教学模式的成效

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在会计专业实施“智慧会计工厂”式实践教学模式,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有效地推动了会计专业的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第一,形成了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案。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结合企业运行的实际需要,学院与企业共同制订了现代学徒制班人才培养方案,为学生量身定制了课程。

第二,推动了数字化实训基地建设。校企共建财务云共享中心实习实训基地促使实践基地建设转型升级,引进企业真实动态业务实现了教学成果转化。开展实践教学活动以来,学院会计专业100多名学生在企业导师的指导下,为本地区500余家企业进行了账务处理、申报纳税及档案装订。学院会计事务生产性实训基地获国家级生产性实训基地称号。

第三,促进了“双师型”队伍建设。学院教师与企业教师共同授课、交流教学心得,同时,教师到企业开展暑期实践锻炼,丰富了经验,他们纷纷将典型实践教学案例提炼转化为教学成果,促进了“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提高了教师的专业水平以及服务社会的能力。

第四,建设了一批数字化教学资源。在“智慧会计工厂”教学中,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精心打造了适应“互联网+课堂”的新形态教材,建设了一批数字化教学资源。在超星平台全面建设各专业线上课程,精心打造了《基础会计》《纳税会计实务》《财务管理》三门在线课程和《会计电算化》《出纳实务》《审计实务》等课程的数字化资源。与南宁橙米财税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联合编写了契合代理记账公司真实业务工作流程的新型活页式校本教材《代理公司账务处理实务》。

第五,促进了学生实习就业。在校完成实践教学后,企业挑选优秀学生进入企业顶岗实习。其中,2019级10名学生进入南宁橙米财税管理咨询有限公司顶岗实习,实现了学生离校即上岗的无缝对接。目前,实习学生已能完全独立承担岗位工作。

信息技术的发展有效推动了会计工作的转型升级,也丰富和改变了课堂教学手段。虚拟仿真教学设备、云共享平台转变了会计专业实践育人的模式,为会计专业产教融合提供了新的路径。产教融合、校企共建“智慧会计工厂”式实践教学模式是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所构建的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会计教学模式。经过实践,该模式能培养出更多适应多样化企业要求的会计人才,能助推我国会计行业更好更快发展,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威苏娜.高职会计专业基于云服务的“财税智慧一体化实训平台”构建的着眼点及实践[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9(11).

[2]陈蕊,韩素军,卢远玲.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智慧会计虚拟仿真实训中心建设研究[J].纵览,2021(21).

[3]姚惠.基于金融专业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院校虚拟仿真实训课程设置[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电子版),2018(12).

[4]安红梅.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会计虚拟仿真实训中心建设研究[J].商业会计,2018(19).

[5]郭橙.人工智能背景下智慧型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科技創业,2020(2).

注:本文系2020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产教融合,校企共建‘智慧会计工厂’式实践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以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为例”(GXGZJG2020B034)、2020年度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院级立项项目“高职会计专业产教融合、校企共建‘智慧会计工厂’的‘三双’实践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以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为例”(XY2020ZD006)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粟卫红(1968— ),湖南长沙人,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会计理论、会计教学。

(责编 蒋海兰)

猜你喜欢
产教融合实践教学
浅议物流管理专业的产教融合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产教融合提升课程有效性的思考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研究型学习在传热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
《数据库高级应用》教学创新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