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远程火箭炮插上“金翅膀”
——记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首席技师孟繁胜

2022-05-26 07:01陈洋波
国防科技工业 2022年5期
关键词:火箭炮调试远程

陈洋波/文

两千个日夜隐于深山,他磨破双手做了千百次测试,只为新一代远程火箭炮横空出世。

三十载青春献于军工,他参与十多个国家重点项目,只为将最好的装备送到战士手中。

六十七万字总结经验,他带出二十多位技术尖子兵,只为培养出更多国家级“兵器神医”。

他,从普通钳工干起,一步一个脚印,书写了一段逆袭传奇。他,就是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中国兵器首席技师孟繁胜。

子承父业 隐于深山造利器

身着蓝色工作服,说话略带北方口音。3 月17 日下午3 时,在江山重工研究院厂区,记者见到了正在调试某型装备的孟繁胜。

彼时,孟繁胜缓缓扭动装备轮齿,10 多分钟完成了瞄准距的校准。调试过程,他安静专注,犹如一尊雕塑。

“武器就是战士的生命,绝不能出一丝纰漏。”孟繁胜这样说,也是这样做,且一做就是30年。

1970年12 月,孟繁胜出生在襄阳。1988年,他从湖北汽车工业公司技校毕业后,分配至湖北汽车工具厂。

“因为是厂子弟,小时候跟着爸爸到车间看过生产线,对军工有着极深的感情。”孟繁胜说,1992年6 月,他调入江山机械厂这座历史悠久的三线军工厂,开始追寻自己的军工梦。

彼时,因缺乏拳头产品,工厂举步维艰。让孟繁胜印象深刻的是,那时,厂里一年只发4 个月工资。

当许多人选择离开时,孟繁胜不仅留了下来,还带着团队走进深山,开展远程多管火箭炮的装配调试工作。在大家看来,这件装备关乎着整个厂区的生死。

那段岁月,孟繁胜离开家人,全身心投入到新产品的各项准备中。2002年6 月,距离装备进入靶场仅剩一个月,他因连轴转病倒了,一度高烧达40 度。然而,为了追赶进度,他打了一天针后,迅速返回厂区。

“虽然全身没劲儿,但必须咬牙坚持。那时候怎么能放弃,我放弃了其他同事就会更辛苦。”孟繁胜说,团队拼力协作,又熬了整整两个夜,终于完成了项目推进。

2002年7 月至2003年1 月,一遍又一遍调试装备,直到磨破了双手。终于,一款新型远程火箭炮横空出世。

这件装备,被陆军称为“杀手锏”。

匠心筑梦 参与14 个国家重点项目

在江山重工研究院,大家对孟繁胜的称呼有很多,如“孟大师”“孟神”等等。之所以这样叫,是因为他做任何事都持之以恒,爱钻研、爱创新。

2015年,工厂着手研制某型新产品。在调试中,该产品的推弹到位率为98%。在多数人看来,这个到位率已经“到顶”。

不过,在孟繁胜看来,仍有提升空间。之后,他观察中发现,推弹过程共有12 个步骤。正是没有固定流程,才导致了有时候并未推弹到位。

“以前大家操作都是靠经验,没有固定的操作方法。”孟繁胜经过反复操作后,总结了一套标准化操作,并制作了流程表。

果然,经过标准化操作,推弹到位率不仅提高至99.8%,而且周期缩短50%。该项目创造效益65万元,一举斩获了湖北省工办QC成果一等奖、湖北省优秀质量管理小组、兵器行业优秀质量管理成果二等奖。

这样的创新,还有很多。

2016年,国家某重点工程液压系统清洗打压时,原有通电方法效率低下,且容易错接、虚接。为此,孟繁胜细心查看设备后,决定制作一个集中控制盒。

“以前每个产品都要接电路,有时候测试下来要花一天时间,还时常接错线路。”孟繁胜介绍,设计的控制盒可直接安装,测试相应产品只需扭动开关即可,完成整个测试最多1 个小时,效率大大提升。

在保障交付装备可靠性服务中,某产品在行军中出现定向管向上飘移的现象。对此,孟繁胜反复检测,确定是固定器锁销锁不到位及液压锁同时发生故障导致,他建议改进设计方案,将固定器销孔加大,使之在不同状态下均能锁紧到位,同时增加锁紧指示灯,保证了装备在安全的状态下行军。

就这样,孟繁胜用一次次的创新解决生产窄口、破解技术难题。他先后参与远程多管火箭炮等14个国家重点项目研制及试验,提出改进建议和完成技术攻关79 项,累计节约资金350 万余元,试验中排除故障百余起,保证了生产任务和试验的顺利进行。同时,他获得国防专利授权4 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3 项、受理专利6 项。

授人以渔 带出21 名技术尖兵

在孟繁胜的书柜里,放着8 本工作日志及学习笔记。记者看到,有些笔记本的表皮已经斑驳不堪。

“都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每次试验我都做了详细整理。”孟繁胜说,没有电脑之前,他都是通过笔和本记录试验、总结经验。

2013年10 月,“孟繁胜任敏江技能大师工作室”成立。孟繁胜说,当一张聘书映入的眼帘时,他知道自己的肩上又多了一份重任。

“这是公司让我带着大家一起跑。”孟繁胜说,近年来,一批批80、90 后青年员工陆续走进工作室,从点滴中感悟兵工人严慎务实的工作作风。

几年来,孟繁胜带领技术保障团队走遍祖国的大江南北、各大战区军营,军方先后赠予“装备神医”、“维修技术精湛,服务部队一流”等锦旗。其工作室先后被评为市级和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

此外,孟繁胜还主持编撰8 种产品《调试作业试验指导书》、4种产品《故障案例解析》等,总字数达67 万字。

孟繁胜常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多年来,他手把手将一群“娃娃兵”培养成了一支拉得出、打得响的“技术尖子兵”。

令人惊讶的是,其21 名徒弟已成为国家高新产品装调的主要技术力量,15 人成为了装备保障骨干。其中,徒弟吴明刚获得湖北省 “首席技师”“荆楚工匠”称号,荣获“全国模范退役军人”称号,被聘为中国兵器关键技能带头人,3 人取得高级技师职业资格。

“吴明刚还受到了习总书记的接见,我们都感到非常自豪!”孟繁胜说,作为一名军工工匠,一生就是学习、积累、再传授,传帮带是工匠必走之路。

为梦想而奔跑是幸福的。孟繁胜说,他的梦想已经和“中国梦”“强军梦”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在不断践行工匠精神的同时,他正在用自己的不懈努力影响、带动身边的人,在打造“大国重器”、实现伟大中国梦的新征程中奋勇前行。

猜你喜欢
火箭炮调试远程
远程求助
远程工作狂综合征
高温气冷堆示范工程TSI系统安装及调试
电气仪表自动化安装与调试分析
调试新设备
调试机械臂
半岛上的“钢铁暴雨”
波音757-300中远程客机
火箭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