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imulation模块的升降回转测试平台底座结构优化设计

2022-05-26 09:43范明星苏建新吕玉湖
中原工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加强筋大孔横梁

范明星, 苏建新, 吕玉湖

(1.开封大学 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 河南 开封 475005;2.河南科技大学 机电工程学院, 河南 洛阳 471003; 3.开封大学 阀门学院, 河南 开封 475005)

测试平台是许多领域的必用装备之一[1]。我国的测试平台设计技术起步较晚,虽然近年来随着各领域工业自动化水平的提升得到了发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2]。与欧美国家相比,我国测试平台相关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竞争能力、关键零部件的加工技术水平还相差较大。本文针对一种升降回转测试平台底座,利用SolidWorks软件进行三维建模;为了检验其安全性,在Simulation模块中进行有限元分析;同时在保证测试平台安全的情况下,对测试平台的底座结构进行优化设计。

1 升降回转测试平台的总体结构

作为本文研究对象的底座,安装在升降回转测试平台上。该测试平台是为满足户外测试作业需要而设计的。它能够上下移动500 mm(即最大升降行程),旋转360°;适用于质量为15 kg、长度为280 mm、宽度为250 mm、高度为300 mm的被测试件。其转速范围为2~10 r/min。该测试平台包括旋转装置和升降装置两部分[3]。升降回转测试平台的总体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升降回转测试平台的总体结构Fig. 1 Overall structure design for the lifting and rotary testing platform

2 底座结构的有限元分析

在升降回转测试平台中,底座决定了整个平台的平稳性。因此,对升降回转测试平台底座结构进行有限元分析,了解底座结构性能的优劣,很有意义。在分析前,应对其三维模型进行合理简化。鉴于该底座为四分之一对称结构,为减小计算量,可适当对三维模型进行简化,只保留模型的四分之一结构[4]。建立模型后,可通过有限元仿真对底座结构进行应力和应变分析[5]。

2.1 方形底座结构

对方形底座结构进行合理简化,并设定了边界条件。由于只是分析升降回转测试平台的底座结构,因此可将升降回转测试平台的其余零件视为刚性件,以减少计算量。

首先对底座结构进行网格划分,施加载荷,并将横向力加载到直线轴承上,竖向力加载到滚珠丝杆螺母上;然后为每个对称平面添加对称约束,并在与底座底部相连的支脚下表面添加固定约束;最后进行静力学分析。图2所示为方形底座四分之一结构的应力云图和位移云图。

(a) 应力云图 (b) 位移云图图2 方形底座四分之一结构的应力云图和位移云图Fig. 2 Stress nephogram and displacement nephogram of quarter structure for the square base

由图2可以看出,方形底座所受应力较大,相应位移也较大,实际使用中平稳性较差,需要进行结构优化。最简单的结构优化方案是增大方形底座框架和底板的厚度。可在适当增大底座框架和底板的厚度之后,再次导入模型,在边界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重新进行仿真分析。分析结果显示,位移可减少至原来的三分之一,但底座质量增加了43.32%,增大了材料的使用量。因此,增加底座厚度的改进方法并不可行。

2.2 圆形底座结构

针对圆形底座结构,设置与方形底座结构相同的边界条件,进行静力学分析。图3所示为圆形底座四分之一结构的应力云图和位移云图。图4所示为圆形底座四分之一结构的质量属性仿真结果。

(a) 应力云图 (b) 位移云图图3 圆形底座四分之一结构的应力云图和位移云图Fig. 3 Stress nephogram and displacement nephogram of quarter structure for the circular base

图4 圆形底座四分之一结构的质量属性仿真结果Fig. 4 Mass properties of quarter structure for the circular base

对比可知:在质量相近的情况下,采用圆形底座结构比方形底座结构的最大应力降低了50.03%,最大位移减小了67.39%;圆形底座结构比方形底座结构的受力情况有很大改善。因此,圆形底座结构更符合设计要求,本文进行升降回转测试平台底座结构优化设计时,只针对圆形底座结构。

3 底座结构的优化设计

3.1 底座中横梁的优化设计

底座中横梁主要承受竖直向下力的作用。为增强底座的抗变形能力,可在底座的横梁下表面增设加强筋[6-7];同时,为避免过多耗用材料,应适当减小横梁的宽度和厚度。为便于安装升降和回转构件,在横梁安装位置设计了凸台结构。结构优化前后的横梁模型如图5所示。

(a) 优化前 (b) 优化后 图5 结构优化前后的横梁模型Fig. 5 Beam model before and after structural optimization

将横梁结构优化后的底座模型导入Simulation模块,设定边界条件,对横梁优化后的底座结构进行静力学分析,发现横梁优化后底座结构的应力和位移都比优化前有所减小,其中最大应力减小了37.84%。虽然增设加强筋和凸台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大结构质量,但对比方形底座结构,其总质量仍然较小。

3.2 底座中框架的优化设计

3.2.1 稀疏大孔改为密集小孔

分析可知,优化底座中横梁后,在使用升降回转测试平台时,其底座中框架的底部与顶部受力较大而中间部位受力较小。若能在其中间部位去除一些材料,则可降低底座的质量,节省原材料[8]。因此,本文将原底座框架的稀疏大孔改为小孔,通过增加小孔数量来减小圆形底座结构的框架质量;同时,加大底部小孔与底座底部的距离,减小小孔之间的距离,以实现底座结构的轻量化设计。稀疏大孔改为密集小孔前后的四分之一框架模型如6所示。

(a) 优化前 (b) 优化后 图6 稀疏大孔改为密集小孔后的四分之一框架模型Fig. 6 A quarter of the frame model before and after changing sparse macropore into dense pore

采用SolidWorks软件的质量属性和设计洞察功能,可得出图7所示稀疏大孔改为密集小孔后四分之一框架的质量属性仿真结果,以及图8所示稀疏大孔改为密集小孔后四分之一框架的设计洞察结果。

图7 稀疏大孔改为密集小孔后四分之一框架的质量属性仿真结果Fig. 7 Mass properties for quarter frame after changing sparse macropore into dense pore

图8 稀疏大孔改为密集小孔后四分之一框架的设计洞察结果Fig. 8 Result of design insights for quarter frame after changing sparse macropore into dense pore

由仿真结果可知:将框架从稀疏大孔改为密集小孔后,应力和质量均可减小,其中质量减小了8.29%;但位移会增大,改后比改前约增大8.29%。

3.2.2 T字形改为工字形加强筋

在加入引力边界条件后,底座框架的位移会增大。为了增强框架承受弯矩作用的能力,本文在将底座框架稀疏大孔改为密集小孔的前提下,采用工字形加强筋来替代原来的T字形加强筋,进一步对底座中框架进行了优化。图9所示为具有工字形加强筋的四分之一框架的应力云图和位移云图。图10、图11所示分别为相应的设计洞察结果和质量属性仿真结果。

(a) 应力云图 (b) 位移云图图9 具有工字形加强筋的四分之一框架的应力云图和位移云图Fig. 9 Stress nephogram and displacement nephogram of quarter frame with I-shaped stiffeners

图10 具有工字形加强筋的四分之一框架的设计洞察结果Fig. 10 Result of design insights for quarter frame with I-shaped stiffeners

从图9-图11可以看出:结构优化后,底座中框架的位移比优化前减小了2.45%,最大应力比优化前增大了0.53%,最大应力出现在应力奇异点处,对底座结构的性能影响不大;加强筋改变后,虽然框架的质量比优化前增大了1.88%,但对底座整体质量的影响很小。

3.3 优化设计结果

本文根据有限元分析结果,设计升降回转测试平台底座的结构和尺寸,并将其余零件装配好,最终确定了图12所示的升降回转测试平台整体结构。结果表明,结构优化设计有效增大了底座的可靠性,提高了材料的利用率,降低了制造成本。

图11 具有工字形加强筋的四分之一框架的质量属性仿真结果Fig. 11 Mass properties of quarter frames with I-shaped stiffeners

图12 底座优化后的升降回转测试平台整体结构Fig. 12 Overall structure of lifting and rotary test platform after base optimization

4 结语

本文针对升降回转测试平台的设计方案,利用SolidWorks软件构建了三维模型,为确保测试平台的安全性,在SolidWorks Simulation模块中对底座装配体进行了有限元分析,在确保升降回转测试平台使用安全的前提下,对底座结构进行了优化。优化后的升降回转测试平台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实用性强,可以应用于不同的户外环境。在测试平台实际生产中,主要零件的加工精度、装配精度对升降回转测试平台的安全性和平稳性会产生一定影响,而结构设计需考虑多方面的影响,难免有不足之处,因此应不断地进行优化。

猜你喜欢
加强筋大孔横梁
正交异性钢桥面横梁疲劳性能研究
井下胶轮车车架加强筋结构分析
压力容器隔板的一种设计方法
大孔ZIF-67及其超薄衍生物的光催化CO2还原研究
汽车零件加强筋结构设计
汽车顶盖侧横梁内板开卷落料模设计
越野车侧壁加强筋板工艺改进
意外之后的意外
一种前风窗上横梁连接板
浅谈框架式玻璃幕墙闭腔横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