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文阅读指津

2022-05-27 14:57贾厚明
初中生世界·九年级 2022年4期
关键词:各省市说明文考点

名师简介:贾厚明,江苏省首批教学名师,盐城市学科带头人,现任教于江苏省东台市安丰镇中学。

【课标定位】

说明文是客观地说明事物的一种文体,目的在于给人以知识,或说明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特征,或阐述事理。说明文阅读是实用类文本阅读的重要组成部分,说明文阅读理解是中考现代文阅读理解的“重头戏”之一。“阅读新闻和说明性文章,能把握文章的基本观点,获取主要信息。阅读科技作品,还应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这是201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说明文阅读的要求,也是中考说明文阅读考查的纲领性要求。

【文体常识】

一、说明文的分类

二、说明顺序

三、常见的说明方法

四、说明文的结构

五、说明文的语言

【考情综述】

在历年全国各省市中考语文试题中,说明文阅读往往被作为与议论文阅读按年轮考的内容。

因为说明文讲求的是“以知示人”,因此,说明文文本除了可以作为检阅考生阅读能力的材料之外,还可以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增强其知识积累。因此,中考说明文文本大多选材“新热”,贴近生活,可读性强。从近几年中考情况来看,以下几类说明文文本较受命题者的青睐:高新科技类、揭秘自然类、生活科普类以及人文历史类等。

近几年来,各省市中考说明文阅读逐渐形成了较为固定的考点,其高频考点主要包括:

分析理解文章内容,提取概括指定信息,概括说明对象特征,梳理分析说明顺序,分析说明方法及作用,品味说明语言等,另外还涉及理解词语含义,分析语段作用等的考查。

近几年来,各省市中考说明文阅读设题以3~4题居多,题型以简答题为主,另有选择题、填空题穿插其中。

【考点突破】

考点一 概括说明对象的特征

考点分析

所谓“说明对象”,就是被说明的事物或被解说的事理。所谓“说明对象的特征”,就是说明对象的特点,是某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如果说明确说明对象解决的是“是什么”的问题的话,那么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则是搞清楚“怎么样”的问题。阅读一篇说明文,我们首先要弄清说明对象,把握说明类别,进而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

近几年来,该考点在各省市中考考查时的设问方式大致有以下两种类型:第一种,阅读全文,在文中××空白处补写 “×××”的特点;第二种,联系全文,概括×××的特点。如2021年江苏盐城中考第14题,2021年黑龙江哈尔滨中考第11题等。

方法点津

1.判断说明对象。①看标题或首段,没有标题或标题没有表明说明对象时,就要看文章的首段,首段的末尾处往往会点出说明对象;②看结尾段,標题和首段都找不到说明对象时,文章的结尾往往会揭示说明对象;③抓关键句,一般段首中心句或段尾总结句会点明文章的说明对象;④总结归纳,如果以上方法都不可行,则需研读全文,逐段分析,归纳总结,最后确定说明对象。

2.概括说明对象的特征。①看标题,特别是标题中的修饰性、限制性的词语;②抓总结句、中心句、段落中心句或关键句;③结合标点符号,尤其注意有分层作用的分号、问号、句号等,先归纳层意,再综合概括;④摘抄整合语段中的关键词、句,并作简要概述。

答题模板

本文的说明对象是……,具有……的特征。

考点二 分析说明顺序

考点分析

说明文在介绍说明对象时,必须采取合宜的说明顺序。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三种。

近几年来,该考点在各省市中考考查时的设问方式大致有以下两种类型:第一种,本文采用的说明顺序是 ;第二种,第×段说明××××,作者是如何说清楚的?如2021年黑龙江齐齐哈尔中考第17题,2021年江苏常州中考第12题等。

方法点津

判断说明顺序,请按照下述方法步骤进行:

1.明确说明文类别。事物说明文一般采用时间顺序或空间顺序,而事理说明文多采用逻辑顺序。

2.寻找语言标志。时间顺序一般会有朝代、季节、早晚等标志性词语;空间顺序一般由方位名词作标志;逻辑顺序有“首先”“其次”“然后”“最后”“为什么”“原来”“因此”等标志性词语。一般情况下,如果一篇文章找不出明显的时间、空间顺序的标志性词语时,便是逻辑顺序。

3.分清主次,综合归纳。有时候一篇说明文会以一种说明顺序为主,并兼用其他说明顺序。因此在判断时,要以主要的说明顺序为主。

答题模板

这篇文章采用了……的说明顺序。

考点三 分析说明方法及作用

考点分析

说明方法是说明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常见的说明方法包括举例子、列数据、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下定义、作诠释、列图表和摹状貌等。

从近几年各省市中考说明文阅读来看,“分析说明方法及作用”考点的“出镜率”相当高,一般要求我们先辨识指定语句使用的说明方法类型,再结合语境分析其表达效果。其考查时的设问方式大致有以下两种类型:第一种,画线语句运用了哪种(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第二种,第×段介绍×××,有何作用?如2021年辽宁丹东中考第27题,2021年江苏盐城中考第15题等。

方法点津

应对此考点,请掌握下面的要领:

1.抓住词语分析。常见的说明方法较多,且有着各自的名称和属性,我们必须牢记各种说明方法的内涵,善于区分,特别是把握其“标志性”词语,比如,数据——列数据,“例如”——举例子,“比”——作比较,“如”“像”——打比方等,从而准确作出界定。

2.远近结合分析。“远近结合”有两层含义,既指将某种说明方法的共性(一般)作用与在指定语境中的个性表达作用结合起来,又指将指定语句的上下文与该语句自身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全面而严密地分析说明方法的表达效果。

答题模板

这句话运用了……的说明方法,使说明对象……。

考点四 提取概括指定信息

考点分析

阅读说明文的过程,本质上就是一个不断筛选、整合,继而得出有效信息的过程。基于此,提取概括指定信息就成为说明文阅读的重要能力点。

近几年来,“提取概括指定信息”在各省市中考考查时的主要设问方式为:第一种,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第二种,本文围绕×××介绍了哪些内容?请简要概括;第三种,第×段从哪×个方面来说明“×××”?如2021年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中考第17题,2021年贵州遵义中考第13题等。

方法点津

应对此考点,我们应掌握提取概括信息的技巧:

首先,把握提取概括信息的标准——根据题干,审清题意。

其次,快速阅读,确认提取概括信息的区间,圈点勾画。在阅读中,材料信息必须按照一定的需求去选取,才能有效率,才能准确。需求规定的范围,即信息的筛选要在确定的区间进行。

再次,通过抓关键词提取概括主要信息。阅读时,要抓住诸如“首先”“其次”“另外”“还有”“也”“除此之外”等提示语。

最后,通过关键句提取概括主要信息。所谓关键句,就是指过渡句、段首句、文末点题句、问题前后句等,它们往往能给我们提供一些有效信息。

答题模板

这类题没有固定的答题格式,根据题干要求组织语言即可。

考点五 品味说明语言

考点分析

说明语言讲求准确,是说明文语言的先决条件。在说明过程中,凡是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序等,都要求准确无误。因此,品味说明语言(主要是修饰性、限制性词语)的准确性,成了中考说明文阅读的基础而重要的考点。

从近几年各省市中考说明文阅读来看,“品味说明语言”考点相当受青睐,其考查时的设问方式主要表现为:第一种,加点的××字词有何作用(加点词语××是如何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第二种,××字词能否替换为另一个字词?并说明理由;第三种,第×段中“××”词语能否删去?请说明理由。如2021年遼宁丹东中考第26题,2021年黑龙江龙东地区中考第17题等。

方法点津

应对此考点,在品味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时,要特别注意修饰性、限制性词语,且注意针对不同题型作出较为规范的解答。

题型1:加点的××字词有何作用?

解题步骤:①加点字词的原意;②加点字词在这里准确/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③加点字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

题型2:××字词能否替换为另一个字词?并说明理由。

解题步骤:①表态(一般情况下是“不能替换”);②原字词的意思或内容;③所换字词的意思或内容;④换了以后意思有何改变,何处不符合实际;⑤××字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科学性。

题型3:××字词能否删去?

解题步骤:①表态(一般情况下是“不能删去”);②定性,如“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程度,“大约”“可能”“左右”等词表估计,“多”“有余”等词表数量;③若删去,原来××意思就变成了××意思,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④××字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科学性。

答题模板

参见上述“方法点津”中的“解题步骤”。

考点六 分析语段作用

考点分析

段落是文章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析语段作用”是中考现代文阅读常见考点之一。说明文阅读中,“分析语段作用”多考查说明文开头、中间和结尾段落的作用。

近几年来,各省市中考说明文阅读中“分析语段作用”的主要设问方式有:第一种,文章第×段有什么作用?第二种,文章第×段如果删去好不好(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看,第×段能否删除)?请简述理由。如2021年辽宁丹东中考第25题,2021年贵州毕节中考第10题等。

方法点津

1.开头段的作用。

内容上:①概括该段具体内容;②开篇点明说明对象;③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结构上:引出说明对象。

2.中间段的作用。

内容上:①概括该段的具体内容;②点明说明对象某一方面的特征。

结构上:承上启下。

3.结尾段的作用。

内容上:①总结说明对象;②指出现状,提倡呼吁,引发思考。

结构上:总结全文。

答题模板

这类题没有固定的答题格式,根据题干要求组织语言即可。

猜你喜欢
各省市说明文考点
来来来,一起装修数据库——说明文也能很生动
说明文阅读专练
中国各省市经济发展水平分析
中国各省市经济发展水平分析
应对2018年中考全国各省市67道作文题,高分素材,成就高分作文
微写作
统计知识考点解析
解读分子结构考点
集合考点例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