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生态思想的融合探析

2022-05-27 04:22郑剑
大学·课外阅读 2022年4期
关键词:生态思想生态文明马克思主义

郑剑

摘  要:在我国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时代背景下,自然社会中所存在的生态问题演变得愈加严重。现代生态思想是为了推动我国生态保护而产生的一种基本理论思想,其目的是优化我国生态环境,使自然社会能够与人类社会实现和谐共处。马克思主义作为影响人类社会发展的指导性思想,对现代生态思想也产生了非常积极的作用。本研究发现将两者有效融合,既能够展现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支持和实践保障作用,又能够有效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发展。文章将对现代生态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的有效融合进行研究分析。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生态思想;融合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2)12-0026-04

現代生态思想主要强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打造一个平衡的自然生态环境,而马克思主义思想哲学中也包含生态思想的概念,认为自然发展与人类社会密切相关。按照马克思主义原理,人类必须遵循生态规律,在保护自然生态的同时进行生产。但是现代生态环境被严重破坏,影响了人类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这就需要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生态思想有效融合,使人类社会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促进经济高效发展,满足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需求。

一、现代生态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系

(一)现代生态思想的内涵

一直以来,人类过于关注造成生态问题的根本原因以及解决方法,并没有根据生态问题明确生态思想。随着生态问题变得愈加复杂,各类生态问题层出不穷,以往的问题解决思路面对单一生态问题时虽然具有一定成效,但随着更多复杂生态问题的不断出现,单一的解决方式及解决思路已经不能适应。因此,现代生态思想被提出,其目的是探析生态问题最本质的因素,从根本上解决生态问题。目前人类社会对生态思想的研究时间较短,该思想主要用于改造人类与自然的相处模式,具有一定的生态优化价值。这一思想基本上可定义为一种知性科学,也可以被称为一种生态哲学,可基于各种哲学理念,引领人们进行生态活动的分析与实践,解决生态问题,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1]。

(二)现代生态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统一认识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带领人类进步的指导性思想,同样也对人与自然的关系有深入研究。现代生态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有诸多相同之处,但两者并不完全统一。其统一性主要体现在:其一,以生态保护为中心。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类高于动物,在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中,人类居于中心地位,具有主导价值,应以人类为中心进行自然生态保护,为人类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但现代生态思想重点强调生态环境保护。虽然两者出发点不同,但主导思想都是以保护生态环境为核心的。其二,生态保护与科技经济同步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十分重视人类科学技术的发展,强调自然对人类的利用价值,现代生态哲学思想也十分重视社会科技与生态保护同步发展。其三,强调实现“自我转型”。从自然生态与人类社会环境的角度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类对自然环境是一种“掠夺”状态,虽然它提出了人与自然环境的利用关系,但也同样指出了保护自然生态的重要性,这与现代生态思想观念一致。

(三)现代生态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争论焦点

现代生态思想主要包括两大体系,分别是实证主义和伦理主义。实证主义普遍认为现代生态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关系对立,两者无法融合。而伦理主义认为将两者有效融合,可以使其得到更高层次的补充与发展。从客观角度来看,实证主义比较注重实践结果,然而仅通过实践经验分析实践问题,缺乏良好的指导思想,忽略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社会经济技术发展的论述[2]。因此,实证主义普遍认为马克思主义思想对现代生态思想并没有实际促进价值,而伦理主义又过于偏向马克思主义中的理论部分,没有认识到其促进价值和实践保障思维。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生态思想中人与自然关系论述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人与自然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明确指出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强调了人与自然应有的状态。具体来说,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自然的重要性,即便是在没有人类的生存状态下,自然也会朝着自然方向发展,而人类依赖于自然生存。而且,该哲学理论还指出了人类改造自然的重要性,应注重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关注生态环境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的利用价值,其主体为人类而并非自然生态环境。这也说明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中人类占据主体地位,所有自然保护行为以及自然生态理论都是基于促进人类发展而展开论述的。

(二)现代生态思想中人与自然的关系

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完全不同,现代生态思想主要是以自然为中心进行生态保护。有研究学者认为,现代生态思想强调“自然生态的感受”,明确指出人类保护环境的行为不应该建立在利用自然环境的资本角度上,而应该重视“生态感受”,以“生态感受”为基本对自然界进行改造,强调了自然生态的重要性,并提出了自然生态以及社会发展在人类历史发展中是相互促进的关系。相对来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根据人类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以及实践寻找生态保护的方向与方法,而现代生态理论过于重视生态问题的理论解决方法,忽视了人类社会对生态环境的改造和促进作用。

(三)人与自然的关系重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明确指出自然生态的重要性以及人类对自然环境的改造作用,现代生态思想也十分注重生态环境的改造以及人类社会的发展。但是,有些研究学者认为两者之间缺乏实际关联,因为现代生态思想的关注重点主要是维护生态环境,将生态环境作为思想主体。而马克思主义哲学比较关注生态环境对人类所产生的影响,强调自然环境的利用价值与改造方向。所以,一个注重对环境所产生的实际保护成果,另一个则比较注重保护环境对人类所产生的益处。虽然两者阐述的重点不同,但其目的相同,都是通过保护生态环境维持人类社会的长期可持续性发展[3]。

三、目前我国面临的生态问题

(一)大气污染

大气污染主要指的是在人类的生存环境中,由于多种原因大气层中有害物质浓度过高,严重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目前大气污染是我国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工业生产以及交通工具造成的粉尘、烟尘、二氧化硫排放过量是引起我国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大气污染已经从最早的北方工业发达地区逐渐向南方扩散,而且大气中的有害物质含量也在不断升高,甚至有不少人因为PM2.5吸入过量,患上了严重的肺部疾病。再加上工业排放、交通污染等原因,大气中二氧化硫含量过高,酸雨问题时有出现,严重侵蚀土地及植物。

(二)水污染

水污染主要指的是人为因素导致水源中有害物质含量增加,且不能够被水源自净系统所净化,严重影响水质,使其不能被有效利用。由于我国人口密度较高,工业产业发展迅速,水污染问题在我国产生了极严重的负面影响。由于水污染问题无法得到有效解决,我国可利用水资源比例不断下降。根据有关调查数据显示,造成我国水资源污染的主要原因有工业废水、生活污水以及农田污水等。比如我国不少化工企业为了节省成本,会将工业废水直接排放于江河流域中,严重影响了水质,不管是作为生活用水还是农业用水都会对人类的生产、生活造成恶劣影响。

(三)土地污染

我国是农业种植大国,土地健康程度直接影响我国粮食产量,但土地资源污染也是我国目前正面临的生态问题之一。由于土地开采、工业废物、化学物质侵入等原因,土壤失去了原有的理化性状,受到污染。目前造成土地资源污染的污染物主要是重金属、盐、酸、农药、化肥、杀虫剂、污泥、矿渣、放射性物质、病原菌、寄生虫等。虽然土壤具有一定的自净能力,但其自净能力有限,所以在污染环境中很难保护土资源不受污染。随着土地资源污染的不断加重,各种污染物进入土壤后会破坏土壤的生物群体组织,影响土壤结构,破坏土壤平衡,降低土壤生产力,严重影响我国农业产业发展。

(四)垃圾污染

垃圾是人类生活中所产生的废弃物,虽然我国现在已经研究出无害处理的技术,但是由于处理成本高、处理范围小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不能对大部分有害垃圾进行妥善处理,导致其成为污染环境的“罪魁祸首”。甚至有部分地区在垃圾处理工作中存在误区,焚烧、堆放都会导致垃圾中的有害物质挥发、渗透,影响我国土壤及水资源健康。有关数据统计,我国每年所产生的城市垃圾将近1.4亿吨,而真正能够做到无害处理的垃圾不足10%,另外90%以上的垃圾都有可能对我国生态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危害人们的生存与发展。

(五)化学污染

化学污染主要指各种化学物质、食品添加剂、工业废物所造成的污染,目前比较常见的化学污染物有汞、铅、氰化物、有机磷等。工业废气、汽车尾气只是常见的化学污染源之一,甲苯、三苯、甲醛、二甲苯、氨气、二氧化硫、二氧化氮都是生活中比较常见的化学污染源。研究发现,甲苯在进入人体后48%以上在体内进行代谢,可能会导致肝脏、大脑、肾脏出现严重的系统性损伤,而生活中甲苯的主要来源为洗涤剂、黏合剂、油漆以及香烟。因此,化学污染不仅危害生态环境,同样也危害人体健康,长期接触必然导致生态平衡受损。

四、现代生态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融合

(一)明确目标,强调主体生态思想

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自然的基础性,虽然自然和社会看起来是对立的状态,但实际上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因为社会不仅仅属于自然现象,也属于人类劳动创造所得出的成果。劳动是人和动物最根本的区别,劳动加强了人与自然以及自然与社会之间的联系。主体生态是影响我国生态保护的核心思想,对我国的环境保护、经济发展、社会发展造成重要影响。将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及现代生态思想融合之前,必须要先明确核心,使其目标统一[4]。

此外,马克思主义哲学多次强调人是生态世界的主体,而生态世界的主体地位会受到客观生态环境的影响,这也就说明生态保护的重要性。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生态思想融合的背景下,必须要将人的主体地位进行重新定位,重点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让人成为促进生态发展的主体,同时也将生态作为影响人类发展的主体。根据不同生态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进行分析,发现造成生态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人类在生产、生活过程中对各种问题处理不当。只有在明确主体生态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对各种生态问题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才能使其得到改善。主体生态主要指的是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以“人类为中心”的核心思想与现代生态思想中“以自然为中心”的理念有效融合,将生态保护转换为人本主义精神,重视生态保护,促进人类长远发展的实际价值。通过这种方式能够为生态保护以及人类社会发展提供良好的理论支持和实践保障,更好地处理社会与自然生态的关系。

(二)运用唯物辩证思维,解决生态系统问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断提到唯物辯证法能够解决生态问题,也详细阐述了人与自然生态存在的辩证关系,这对于目前应对我国面临的自然生态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马克思主义哲学根据唯物辩证法,明确指出自然生态中的一切事物都具有联系,相互之间彼此促进发展。人和自然生态属于相互依存、相互约制的关系。用这一观点对待自然生态问题可以发现,人类与自然生态属于双主体关系,二者不仅相互依存,同样也会相互产生影响。比如人类所进行的各项活动会对自然环境产生影响,而自然环境又会在无形之中影响人类的进化发展与生活。且二者的变化具有一致性,例如由于人类自然生态保护意识不强,如果任由我国工业产业随意排放废气、废水,长期污染自然环境,会严重影响自然生态健康,而自然生态又会影响人类的生存环境,导致酸雨、空气质量下降等问题,危害人类健康,长此以往必然导致自然生态与人类走向灭亡。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强调了生态的指向性价值以及人类全面自由发展的核心方向,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都必须要依存于自然生态系统,人类也必须要认识到自然生态与人类发展的同一方向。所以,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唯物辩证思维运用在生态保护中,能够对自然生态问题进行梳理,展现其辩证关系,为人类社会的生态保护工作提供重要依据。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要想推动现代生态思想的不断发展,必须将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促进力量,辩证对待现代生态思想,进而采取实际行动。

(三)认识生态危机,保障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现代生态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有着非常深厚的渊源,现代生态思想中所涉及的一些问题都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基础的。从这一角度出发,为了实现现代生态思想的优化与进步,就必须要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基础,为推动现代生态思想进步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保障。在我国社会主义进程中,各主体一直都在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性[5]。从表面因素来看,造成我国生态危机的主要原因是人类的诸多行为,如发展科技以及各种化工产业。实际上,这一结论没有正确认识主体生态和辩证生态的观点,影响了人们对生态保护的基本认识。因此在现代生态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哲学融合的背景下,必须要强调和谐生态的根本目标,强调矛盾统一的最终和谐发展。这里所提到的和谐发展指的是“相关的不同事物能够达到统一协调的生存状态”。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人类必须保障和自然界的调和关系,依存于自然界实现多元和谐发展,才能衍生出不同的变化,保障人类与自然生态的活力。简单来说,人类需要依存于自然生态进行发展,最后也需要回归自然生态,只有自然生态的发展方向与人类实践活动的发展目标一致,才能够促进生态保护与人类社会发展有效统一,建立长期的生态保护实践活动,而不是强调短期的經济利益,导致自然资源和环境遭到严重污染和破坏,或者是强调短期的生态保护成绩,罔顾经济社会的发展,影响国民生活质量。

五、结语

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及思想可以发现,自然生态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为了促进人类社会和谐发展,必须加强对自然生态的保护与认识。这也就说明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需要将保护生态环境作为发展的一部分。而现代生态思想是基于生态保护工作所产生的一种理论将其与马克思主义相融合,能够为我国生态保护工作提供更多理论支持和实践保障,有利于推动现代生态思想不断进步与发展,也能够为我国生态保护提供更多理论数据支持,真正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参考文献:

[1] 马喜宁. “两山论”对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的引领及其实现[J]. 安康学院学报,2021,33(06):18-22.

[2] 裴玉莲.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农业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创新——评《马克思主义农业现代化思想演进论》[J]. 灌溉排水学报,2021,40(06):98.

[3] 刘星. 试论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生态思想的现代价值[J].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37(01):100-106.

[4] 银风. 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对我国生态文化建设的启示[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9(09):5+7.

[5] 郭永园.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的现代国家生态治理观[J]. 湖湘论坛,2019,32(04):23-31.

(荐稿人:张静,西安思源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罗欣)

猜你喜欢
生态思想生态文明马克思主义
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
道教土地伦理思想探析
试析绿色发展对科学发展观的创新
生态文明建设融入高职校园文化发展的思考
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中花卉旅游发展策略研究
生态文明视阈下河北省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发展研究
适应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研究
试论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生态思想研究
论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