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入性COVID-19重症患者1例的诊治

2022-05-28 07:55包仁中钟蔚黄泽和
内科 2022年2期
关键词:肝肾复查核酸

包仁中 钟蔚 黄泽和

广西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钦州市 535000

1 病例资料

患者男性,28岁,菲律宾籍,4月8日收入我院隔离治疗。主诉:检测发现新冠病毒核酸阳性38 h。现病史:38 h前在海关咽拭子送检,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呈阳性,无呼吸道症状,体温正常、大小便正常。流行病学史:2021年3月29日在新加坡登货轮,4月8日靠泊钦州港码头,该船同时发现有2名海员新冠病毒核酸阳性。既往史:无慢性病及传染病史。个人史:无烟酒嗜好。查体:体温36.7℃,脉搏67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36/92 mmHg;精神佳,两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啰音;心率67次/min,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入院辅查:新冠病毒核酸阳性;新冠抗体(IgG+IgM)阴性;血常规白细胞5.77×109/L、淋巴细胞0.32×109/L、淋巴细胞百分比5.60%;CT影像示两肺下叶磨玻璃状。诊断:新冠肺炎(普通型)。治疗用药:静脉注射利巴韦林(RBV)0.5 g,2次/d;口服洛匹那韦/利托那韦(LPV/r)(400 mg/100 mg), 2次/d。

入院第4天患者出现低热,1周内体温逐渐攀升至39.6℃,反复高热伴畏寒,每天解水样便数次。病情进展期,间隔24 h复查患者血常规、生化、血气、血沉(ESR)、降钙素原(PCT)、超敏CRP、凝血、D-2聚体,间隔48 h复查胸部CT、核酸,每周复查病毒抗体,动态了解病情变化。随着病情进展患者反复高热、肺部病灶持续增加,血常规淋巴细胞呈降低趋势,肝肾损害持续加重并出现黄疸、心肌酶水平升高;第7天停用LPV/r,改用阿比多尔(Arbidol,口服0.2 g/次,3次/d)联合RBV抗病毒治疗,同时给予积极护肝、退热、补充电解质、保护肠道黏膜、调整肠道菌群等对症支持治疗。第10天,腹泻缓解,仍高热,活动时稍气促,CT检查示两肺病灶继续增多,病灶杂化、新旧并存;静脉滴注甲强龙40 mg/次,1次/d,次日体温下降,最高体温38.0℃。第12天,患者高热39.8℃伴畏寒,指脉氧饱和度95%(未吸氧),氧合指数420 mmHg,CT影像示:(1)两肺病灶明显增多、分布广泛,旧病灶部分吸收,见图1-2;(2)肝脏密度降低,疑诊为病毒性肝炎。复查结果显示WBC、超敏CRP、ESR持续升高,淋巴细胞持续下降,肝肾功能异常、心肌酶水平持续升高,咽拭子、粪便新冠病毒核酸均呈强阳性;心电图示心率过缓,窦房结内游走性心律。综合各项检测指标评定为患者病情进行性加重,诊断为:(1)新冠肺炎(重型);(2)肝肾功能异常;(3)病毒性心肌炎;(4)病毒性肝炎?调整治疗方案为:口服阿比多尔(Arbidol)0.2 g/次,3次/d;雾化吸入α干扰素500万U,2次/d;静脉滴注甲强龙40 mg/次,1次/d;静脉滴注莫西沙星0.4 g/次,1次/d;口服连花清瘟颗粒6 g/次,3次/d。同时辅以乌司他丁以抑制炎症介质,积极给予护肝、护胃、营养心肌对症治疗。

图1-2 病情进展期CT肺部病灶

调整治疗方案第2天,患者体温开始下降,低热37.3℃,气促、咳嗽、胸闷、乏力等症状消失,指脉氧饱和度回升,双肺湿啰音减少,第3天体温恢复正常,复查CT示:(1)两肺病灶吸收明显,无新增病灶,见图3-4;(2)肝脏密度回升。抽血复查提示:淋巴细胞回升明显,WBC、超敏CRP、ESR等炎症指标明显下降;肝肾功能、心肌酶指标好转;血气分析结果、PCT、凝血、D-2聚体水平恢复正常;心电图示心律正常。72 h后复查示:肺部病灶吸收明显,肝肾功能、心肌酶逐渐恢复正常。给予药物减量治疗,给予LPV/r治疗7 d,给予RBV、Arbidol、α干扰素各治疗10 d,给予莫西沙星治疗7 d;肺部无新增病灶后即停用甲强龙,给予乌司他丁治疗7 d,给予连花清瘟颗粒治疗21 d。5周后,患者血常规示淋巴细胞正常;肝肾功能、心肌酶恢复正常,连续2次新冠病毒核酸阴性,痊愈出院。

图3-4 病情恢复期CT肺部病灶

2 讨 论

本例输入性COVID-19确诊患者(基因测序:B.1.351亚型,501Y.V2南非突变株)入院时为普通型,无基础疾病,初始方案为LPV/r+RBV抗病毒治疗7 d,主要基于考虑早期应用LPV/r治疗可降低患者病死率和减少糖皮质激素用量[1-2]。但治疗结果显示,患者对LPV/r+RBV治疗效果差,救治中病情进展为重型,因此及时调整抗病毒方案进行治疗。患者进展为重症时主要表现为:双肺病灶显著增加、高热、肝肾功能及心肌损害进行性加重,肝脏CT示有病毒侵袭表现,活动时气促,指脉氧下降,肺部啰音增多等;炎症指标 WBC、CRP、ESR均明显升高。当患者肺部病灶显著增加、机体炎症反应处于过激状态时,宜及时给予糖皮质激素(推荐使用3~5 d,不超10 d)治疗,首选甲泼尼龙[建议剂量(0.5~1.0)mg/(kg·d)][1]。甲泼尼龙的半衰期为1.8~5.2 h,作用持续时间约为12~36 h,可直接被肝脏CYP3A4酶代谢为无活性的代谢产物,更适合用于COVID-19患者的治疗[3]。COVID-19患者合并细菌感染时,其炎症指标均较单纯COVID-19感染患者高,密切监测WBC、PCT、CRP、ESR等炎症指标水平,结合肺部CT影像正确判断患者是否合并细菌感染,给予科学干预,对救治新冠肺炎患者意义重大。COVID-19患者合并细菌感染时,可首先考虑使用对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厌氧菌均高度敏感的莫西沙星[4];同时可使用莲花清瘟颗粒进行辅助治疗,后者具有抗炎、抑菌和抗炎症风暴作用,对控制患者病情,防止向危重症发展具有重要意义[5]。

本例患者在合理调整抗病毒治疗方案后,体内病毒复制减少;使用甲强龙、莫西沙星、连花清瘟颗粒联合治疗可有效抑制机体的炎症风暴[6],最终治疗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猜你喜欢
肝肾复查核酸
杞菊地黄丸治疗飞蚊症肝肾阴虚证的疗效观察
补肝汤治疗肝肾阴虚型慢性乙型肝炎效果分析及对患者中医证候积分的影响
辛永宁:慢性乙肝患者随访复查的那些事儿
全员核酸
考试中的纠错和复查技巧
核酸检测点上,有最可爱的平江人
第一次做核酸检测
肺结节≠肺癌,发现肺结节如何复查?
勘 误
核酸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