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现实与价值: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三维向度

2022-05-29 04:59岑朝阳
经济研究导刊 2022年12期
关键词:乡村振兴

摘 要: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首要前提是必须明晰其建设的几个向度,即理论向度、现实向度与价值向度。从理论向度看,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需要,是坚持历史唯物主义人民主体观和群众史观的要求,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中文化振兴、提升乡村文明建设总体水平的要求;从现实向度看,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要立足于乡村文明建设的问题实践、立足于从精神文明建设层面推动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要求;从价值向度看,应当明确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内涵、性质与职能。

关键词: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乡村振兴;文化振兴;三维向度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2)12-0007-03

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他强调,要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牢牢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动员和激励广大农村群眾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概而言之,文化是乡村发展的软实力,文化发展是新时代我国乡村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文化振兴是新形势下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向纵深发展的必由之路。正确的理论对实践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明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建设导向,即理论向度、现实向度和价值向度,显得尤为重要。

一、理论向度:指导思想、人民主体与文化振兴

首先,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需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1]。在把握我国综合国力迅猛发展,但社会主义社会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之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运筹帷幄、高瞻远瞩,凝聚集体智慧所提出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是新时代我国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当下,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为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抵御内外双重风险、早日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所必须长期坚持的根本指导思想与最高行动指南。从依托阵地上看,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首先需要解决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作为新时代农村思想文化的重要阵地,其建立有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在农村的广泛传播,有利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在农村落地生根。

其次,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坚持历史唯物主义人民主体观和群众史观的要求。1891年,恩格斯在《〈法兰西内战〉导言》中指出,在处理人民与国家关系问题的同时必须考虑人民需求与国家职能的互动过程,“否则,即使你把‘人民和‘国家这两个词联接一千次,也丝毫不会对这个问题的解决有所帮助。”[2]自1921年成立之初,中国共产党就始终坚持马克思恩格斯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重大革命性变革。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人民正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道路上向着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前进,从其现实性上看,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有赖于农业、农村、农民的科学高效发展,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就是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在文化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层面的重要体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作为公民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和属性兼备的公共文化政治,是向基层群众提供文化服务的创新性形式与创造性发展,内含着政治性、教育性、公众性的鲜明特征。中国正处在战略发展的关键机遇期,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建设与发展将立足于提升基层群众社会主义文化服务建设总体水平,把服务群众、发展群众的人民主体观与群众史观落到实处。并指出文明实践中心赋有主流意识形态的规训功能、培育时代新人的教育功能、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功能。

最后,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中文化振兴、提升乡村文化建设总体水平的要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2017年召开的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部署,是新时期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同时,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也提出,要“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3]。要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发展,就需要着力从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与组织振兴五个方面加强乡村建设,其中,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中心环节,影响着村民的精气神。因此,做好乡村文化振兴工作,可以从根本上实现村民的“大扶志”,在乡村振兴的总体层面上将产业振兴层面的“大扶贫”、生态振兴层面的“大生态”、人才振兴与组织振兴层面的“大数据”等具体举措有机融合、互动谐变起来,拓展乡村优秀传统文化、新时代优秀文化发展的现实空间。不仅如此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传播党的创新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载体,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筑起基层群众的精神家园。挖掘地方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新时代先进文化,实现农村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二、现实向度:文化建设与乡村治理

一方面,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要立足于从乡村文化建设的问题实践出发,阐释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我国学界部分学者主张创设的“乡村未来社区”[4]的宏伟蓝图中,文化将会处于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当下,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农村劳动力资源外流、土地资源锐减的现象尚未得到根本性缓解,以至于乡村内外部均发生了剧烈整体变迁,使得乡村文明建设中存在着与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要求相背离之处,而这些现存缺陷在其现实性上又影响着新时代乡村的建设与发展,因而在其现实性上引出了包括“村落终结”在内的社会问题,因此给予了以文化振兴视域审视我国乡村未来发展的广阔空间与独特价值。当前,解决包括群众文化辨别力较差,宗教迷信盛行;封建残余思想固化,宗族势力抬头;陈规陋习复燃、文化垃圾蔓延;社会认知不足,道德行为失范等一系列现实问题的中国方案,就是抓紧、加快建设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要内容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

另一方面,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是立足于从精神文明建设层面推动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中华民族在千年的农业生产实践中探索并获得了一套独特的农业生产哲学,而这一哲学指导着农民忠实地遵循着生产活动的循环,是农村发展的基础。在市场化、城镇化和现代化的进程中,乡村的衰败是普遍现象,但这种衰败并非是必然的、不可逆转的,要实现乡村振兴,既要抓牢经济层面的产业振兴,又要重视文化振兴,即重视通过“接地气、办实事、提效能”的原则文化建设,营造山朗水润、风清气正的农村文化氛围。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从实践意义与制度框架上来说,还是应当立足于从精神文明建设层面推动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之上,摒弃“毕其功于一役”的错误做法,利用国家治理体系的功能惯性,从“自治、法治、德治、网治”四个维度相互耦合,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提升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发展乡村特色文化产业、重塑乡村文化生态和完善人才支撑机制,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助推和倒逼乡村治理。

三、价值向度:基本内涵、机构性质与实践作用

首先,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基本内涵来看,应当从战略之举、实践内容、目标导向这三个方面予以明晰。从其出场逻辑、发生逻辑与价值逻辑上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中心线索与核心要义,贯穿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内涵的始终。第一,从战略之举的角度看,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这一制度设计本身就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产物,诞生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我国国情的重大战略决策部署,是顺应新时代国家富强、社会发展、文化繁荣的必然性举措,是党立足于人民主体观满足我国数以亿计的农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的战略之举。第二,从实践内容的角度看,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核心实践内容就是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我国基层的广泛传播,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落地生根的重大举措,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包括农村在内的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迫切需要,是立足于从精神文明建设层面推动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伟大实践。第三,从目标导向的角度看,通过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试点与推广工作,最终目标是使得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基层深入人心,并在基层营造符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求的文化氛围,提升乡村文化发展总体水平,通过文化振兴提升我国乡村振兴战略向纵深发展。

其次,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机构性质来看,应当从职能机构、阵地平台两个方面予以界定。一方面,从职能机构的角度看,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一种具有公民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和属性的公共空间,与此同时,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公共空间的一种创新形式,具有包括政治性、教育性、公众性在内的不可改变的本质属性,此外,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作为政府主导的基层文化服务提供机构,其提供的文化服务应当且必然包含赋有主流意识形态的规训功能、培育时代新人的教育功能以及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功能。另一方面,从阵地平台的角度看,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具有理论宣讲平台、教育服务平台、文化服务平台、科技与科普服务平台的多重职能,因此,在建设的总体过程中需要明确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理念、主体、目标以及内容,并将其作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必要属性来看待,最重要的是从机构性质出发,在建设与服务过程中着重在“传”和“习”两个字上下功夫。

最后,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实践作用来看,应当从理论宣讲、政策导引、文化服务、文明建设等维度予以阐释。第一,从理论宣讲的作用看,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运行过程将积极推进“党政班子—职能部门—自治组织—群众”四方联动,明确实践主体,并在明确人员组成的基础之上明确并完善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运行机制,着力解决好如何确保文明实践中心建设长效运行的问题,从探索工作领导机制、资源整合机制、资金保障机制、反馈评价机制等方面加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宣讲与传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机制、效能与评价,从理论宣讲层面彰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实践作用。第二,从政策导引的作用看,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在运行过程中将着重从提升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角度助力乡村治理“自治、法治、德治、网治”四位一体的互动谐变,起到面向广大基层群众的国家政策宣讲、基层社会舆论引导的重要作用。第三,从文化服务的角度看,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党立足于人民主体观为广大基层群众提供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时代文化服务主阵地,在提供服務的过程中,尤其应当注重从“活动载体、群众反馈、乡村发展”等维度建构文明实践中心效能评价体系,通过群众反馈倒逼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服务成效提升[5]。第四,从文明建设的角度看,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要在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中心线索与核心要义的基础上,做好理论宣讲、政策导引与文化服务,从聚焦“培养时代新人、弘扬时代新风”“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提升基层群众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等维度明确理论价值和实践成效,着力在“新”“聚”“效”三字上下功夫,完善乡村的文明建设,推动乡村文化振兴,最终实现乡村振兴的宏伟目标。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出席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并发表讲话[EB/OL].新华网,2018-08-23.

[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52.

[3]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11.

[4]  田毅鹏.乡村“未来社区”建设的多重视域及其评价[J].南京社会科学,2020,(6):49-56.

[5]  岑朝阳,颜丹妮.精准扶贫中信息共享的模式、风险及规避——基于政府与社会组织合作的视角[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20,(6):55-60.

猜你喜欢
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安徽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探析
美丽乡村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乡村振兴战略下新型职业农民从业素质提升研究
乡村振兴:从衰落走向复兴的战略选择
乡村振兴战略的宏观思维
基层党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思考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