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重网络嵌入、双元IT能力与知识创新绩效的关系研究

2022-05-29 10:01陈树广宋志龙
统计与信息论坛 2022年5期
关键词:内涵式外延双重

陈树广,宋志龙

(西安财经大学 管理学院,陕西 西安 710100)

一、引 言

“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创新是关系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要坚持创新在中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明确提出,要坚持创新在中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要继续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同样明确提出,要积极推进科技自立自强。伴随着中美贸易摩擦的不断加剧,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巨大影响以及中国经济开始从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转变,企业面对的外部环境逐渐变得复杂,因此需要瞄准世界科技发展前沿,不断加强基础学科研究,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作为知识与技术密集型的高新技术企业,必然会成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但高新技术企业面临的竞争环境日趋复杂多变,使得创新难度、成本及风险不断加大[1]。外部环境的复杂多变对高新技术企业提出了更高的动态适应性需求[2]。高新技术企业是否能够高效地整合和利用外部信息资源,提高自身知识创新绩效以适应外部环境需求,不仅关系到企业自身发展,也关系到中国创新体系的整体建设,更关系到中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

针对上述问题,学者们将双重网络嵌入引入到企业创新研究之中,认为双重网络嵌入是企业在外部搜寻、获取、吸收信息或依赖信息来提升企业知识创新绩效的重要路径[3]。根据创新理论可知,网络嵌入能为企业知识创新提供关键性信息和资源,解决企业进行创新时如何获得外部复杂信息和资源的问题。然而,现有文献大多数都仍然停留在探讨双重网络嵌入对企业创新绩效的直接影响上,对双重网络嵌入影响企业知识创新绩效的中间过程机制关注不够。深入探讨双重网络嵌入作用于企业知识创新绩效的中介机制,对于打开双重网络嵌入影响企业知识创新绩效的过程“黑箱”显得尤为重要。

企业IT能力最早由Ross明确提出,认为IT能力是控制与IT相关的成本以及通过实施IT来影响组织目标方面的能力。Bharadwaj基于资源观将IT能力定义为:组织通过运用和配置自身IT资源来整合组织其他资源的能力,这一定义得到了学者们的广泛认可。该定义也反映出企业通过IT资源对内外部信息的综合处理和利用能力[4]。显然,企业IT能力的提升有助于企业提高自身的信息利用效率。那么企业双重网络嵌入是否会通过影响企业IT能力进而对知识创新绩效产生影响呢?对该问题的解答无疑为揭示双重网络嵌入影响企业知识创新绩效的作用机制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突破口。

因此,本文拟整合社会网络理论、企业IT能力理论、企业创新理论,以高新技术企业知识创新绩效为切入点,构建并验证“双重网络嵌入—企业IT能力—知识创新绩效”之间关系的理论模型,以期揭示双重网络嵌入对知识创新绩效的内在影响机制。具体而言,主要探究以下问题:第一,双重网络嵌入对企业IT能力是否有影响,影响程度如何?第二,企业IT能力对知识创新绩效是否有影响,影响程度如何?第三,企业IT能力在双重网络嵌入和知识创新绩效关系中是否发挥了中介效应?在理论上,本文尝试将企业IT能力纳入到企业知识创新绩效研究当中,探究其对双重网络嵌入和知识创新绩效的中介效应,突破了以往的直接关系研究,将相关研究推向更深入的层次。在实践上,本文基于西安和上海两地的企业调研数据,探索企业高效处理和运用由双重网络嵌入提供的信息和资源,从而提高企业创新绩效的解决方案,其研究结论对于企业提高知识创新、适应外部环境需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文献梳理与分析

根据本文的研究内容从双重网络嵌入与创新绩效、IT能力与创新绩效两个方面对现有文献进行梳理和分析。

(一)双重网络嵌入与创新绩效

随着企业创新速度的加快、创新产品复杂性的增加,企业创新模式已由依靠企业内部资源进行独立创新的模式逐步转化为主动加入外部关系网络通过资源协同进行嵌入式创新的模式。网络嵌入式创新成为了学者们研究的热点。孙骞等从知识链、价值链两个方面构建双重网络嵌入与企业创新绩效的理论模型,并通过实证发现两种网络嵌入均对企业创新绩效产生促进作用,且吸收能力起到了积极的中介作用[3]。王庆金等将网络嵌入划分为本地(集群内)网络嵌入和超本地(集群外)网络嵌入,研究发现两种网络嵌入通过跨界搜索的部分中介作用对双元创新均有显著正向影响,且跨界搜索起到了部分积极的中介作用[2]。Bresciani等研究发现外部网络嵌入和内部网络嵌入之间并不相互排斥,两个网络之间存在相互依赖关系,这导致双重网络嵌入公司能获得更好的创新绩效[5]。芮正云等将产业网络划分为技术型和商业型,研究发现两种网络嵌入均对企业的双元创新追赶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6]。李杰义等从本土网络嵌入和海外网络嵌入两个方面构建双重网络嵌入,研究发现相对本土网络嵌入性,海外网络嵌入性对探索性学习有更强的正向影响;相对海外网络嵌入性,本土网络嵌入性对利用性学习有更强的正向影响[7]。Yao等将网络嵌入划分为由研究者组成的合作网络嵌入和由知识要素组成的知识网络,研究发现这两种网络嵌入均对企业绩效起到正向的影响[8]。Cao等将网络嵌入划分为由产学研组成的社会网络和由知识元素节点组成的知识网络,研究发现社会网络的关系资本与企业开发性创新和探索性创新均存在明显的倒U型关系,知识网络的深度和广度对企业双元创新存在着不同的影响[9]。王炳成等从知识赋能的角度出发,研究发现知识跨界搜索与知识网络嵌入是实现商业模式韧性的关键条件,即二者中至少要有一个条件存在,才能有效推动商业模式韧性的实现[10]。

(二)IT能力与创新绩效

IT能力反映了企业同时运用不同的战略构思、精神导向、制度控制以实现快速、灵活地整合信息的能力。而创新从新思想的产生到最终的商业化过程,都需要对相关信息进行有效的整合和管理,因此学者们也对IT能力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谢卫红等研究发现企业多元化程度不同,IT能力的中介作用也不同。在相对低度多元化企业中,IT能力在创新与先动性和技术创新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而在相对高度多元化企业中,IT能力则起完全中介作用[11]。赵益维等通过构建结构方程模型研究发现IT能力正向影响制造企业服务创新绩效[12]。曾德麟等研究认为企业利用信息技术分别发展出“聚焦外部感知、内外部跨越、聚焦内部响应”的三种IT能力,并采取合适的组织管控机制,从而最终促进复杂产品研发的敏捷性[13]。邵云飞等研究认为IT能力能够为技术要素与非技术要素协同提供技术保证,为企业创新全过程提供有效管理,提高企业的创新绩效[14]。曹勇等研究发现IT能力既能正向调节资源拼凑与双元学习之间的关系,也能够正向调节双元学习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15]。张骁等在对互联网时代企业跨界颠覆式创新逻辑分析时认为,组织通过环境洞察能力前瞻性地识别跨行业机会和本行业威胁,然后以IT能力为载体,利用组织柔性能力整合冗余资源,开展跨界经营以实现不同的组织目标[16]。Wu等将IT能力分为内部IT能力和外部IT能力,研究发现这两种IT能力均对开放式创新绩效起到正向作用[17]。丁潇君等研究发现IT基础能力和IT体系惯例对企业创新绩效均起到正向影响[18]。

综上所述,还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需要进一步的探讨。(1)当前大多文献是从跨国研发网络、产学研合作网络、知识网络等方面对网络嵌入与创新绩效的关系进行研究,得出了丰富有益的成果,但是对双重网络嵌入的构建不够完善,还需要进一步的丰富,因此本文结合现有研究,从内涵式网络嵌入和外延式网络嵌入对现有双重网络嵌入进行丰富。(2)现有研究表明IT能力是企业整合内外部信息和资源、提升创新绩效的重要载体和中介路径,但是对IT能力的构建还不够完善,需要进一步的丰富,因此本文结合现有研究从柔性IT能力和集成IT能力对现有IT能力进行丰富。(3)现有研究还没有对双元IT能力在双重网络嵌入和创新绩效关系之间的中介作用进行研究,该研究的进行可以很好地解答企业如何高效处理和运用由双重网络嵌入提供的信息和资源的问题,从而为提高企业创新绩效提供解决方案。

三、基本理论与研究假设

(一)双重网络嵌入、双元IT能力、知识创新绩效的维度划分

本文从内涵式网络嵌入和外延式网络嵌入来构建双重网络嵌入。内涵式网络嵌入通过认知嵌入、知识链嵌入、技术嵌入等指标度量。认知嵌入是网络成员对彼此文化和价值观的接纳和认可度,注重精神层面的正式或非正式联系,较高的认识嵌入可以促进网络成员间的文化认同和共享,提升合作效率。知识链嵌入是企业嵌入到地区知识网络并成为知识链成员,可以更加便利地与知识链上企业交互,搜索和积累多样化知识[19]。技术嵌入帮助企业接触更多新技术、新工艺,及时追踪行业技术最新动态,不断学习、吸收和借鉴行业领先技术,为企业技术创新积累技术资源[6]。内涵式网络嵌入因企业之间受共同文化、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彼此信任程度和亲密度较高,具有高关系并关注企业自身信息与资源的共享。网络共享增强了企业的交互学习和深度信息交流,促进内部知识和信息资源的积累。外延式网络嵌入通过价值链嵌入、产业网络嵌入、网络位置等指标度量。价值链伙伴企业一般具有相近的企业文化、较高的信任关系与认同感,价值链嵌入加深了链上各主体之间的联系,降低交易成本并促使核心资源外溢。产业网络嵌入是企业嵌入到既有产业网络或新兴产业网络,以熟悉和融入产业环境并获得多方位的具有互补性的资源信息支持。网络位置刻画了企业因在社会网络中占据的位置不同而获取的信息在丰富性和异质性上产生差异,较高的结构洞指数和中心性表明企业在网络中占据着关键资源的枢纽位置并与多样化网络主体建立多种联络结点,这种位置优势为企业获取稀缺资源带来便利[20]。外延式网络嵌入超越文化和产业集群,使企业外部关系网络更加丰富,获取更多样化的异质信息。外延式网络嵌入与内涵式网络嵌入相比是一种联系频率和亲密度较低的企业间偶发性关系。企业通过与不熟悉且拥有独特信息的企业联结,可以获得超越自身甚至整个产业的专业技能、经验和新颖的信息与知识[21]。

本文从柔性IT能力和集成IT能力来构建双元IT能力。柔性IT能力是指企业在高不确定环境下搜集丰富的异质信息、观测外部环境的变化和发掘未来市场动向以应对内外风险的能力。企业应依赖从外部环境变化及创业活动反馈中获取的信息,积极主动地识别、吸收和共享外部有价值的信息或创造性地整合已有信息,从而最大限度提升企业自身经营的柔性。集成IT能力指企业在战略、精神和控制层面上能够以较少的时间、较低的成本和较高的回报综合利用各种信息来提供产品和服务的能力。企业应迅速根据战略目标的需要完善所欠缺的新信息,加强组织内部价值观的学习以便专业化信息的快速共享和综合利用,进而提升企业自身信息运用的效率。

知识创新绩效是指企业追求适应性知识创新和开拓性知识创新的能力。适应性知识创新是企业对未知知识领域的探索,通过与外部相关组织和各网络关系体沟通以得到不同于组织现有的新组织惯例、技术方法、业务流程。适应性知识创新通过反复试验并对知识信息重新编码促进变革组织资源和惯例,打破原有的学习习惯及路径以开发新技术并搜寻行业发展方向,帮助企业发掘环境中新技术和创造新机会并最终提升企业适应环境的能力。开拓性知识创新是组织在现有的信息和资源的基础上,对组织流程、经营惯例和现有产品与服务进行深度知识创新。开拓性知识创新拓展了企业信息资源的宽度与深度,加深了企业对组织流程和经营惯例的理解,方便企业认知市场信息和当前竞争状况,更好地适应外部环境变化以提升对机会与威胁的应变处理能力。

(二)双重网络嵌入对双元IT能力的影响

内涵式网络嵌入是一种相互信任、高频率、亲密的交互关系,其通过认知嵌入、知识链嵌入、技术嵌入等方式使得企业与其他相关企业形成信息与资源的共享,通过共享可以使企业能够不断获得自身发展所需的市场信息、知识信息、技术创新信息等。企业柔性IT能力则体现出企业主动识别、吸收和创造性地整合这些信息的能力。因此,内涵式网络嵌入可以使企业能够更快获得最新市场信息,掌握市场趋势,了解更为先进的工艺技术和流程,从而增强企业对信息的整合处理能力,对企业柔性IT能力产生正向影响。企业集成IT能力体现的是企业对信息的综合运用效率,这就需要企业能够及时获得自身发展所需的各种信息。内涵式网络嵌入增强了企业信息交流和组织学习的深度和效率,为企业提供广泛的信息,这些信息的积累为集成IT能力提供信息资源,从而能够提升企业对信息的综合运用效率,对企业集成IT能力产生正向影响。综上可知,内涵式网络嵌入加快了企业信息和知识的流通速度,为企业柔性IT能力和集成IT能力提升提供机会。

外延式网络嵌入扩展了企业的信息来源渠道,使企业能够超越自身文化、产业集群甚至整个产业来获得更广泛的信息,使得企业所接触的信息更趋多样化,为企业信息的重新整合与运用创造了条件,进而为企业柔性IT能力和集成IT能力提升提供信息基础。外延式网络嵌入使企业通过外部网络接触到来自不同源头的信息,因此外延式网络嵌入为企业柔性IT能力从更广泛的范围快速识别、吸收和整合相关信息提供了信息基础,有助于企业柔性IT能力的快速提升。同时,外延式网络嵌入维系企业在关系网络中的异质性位置,有助于企业及时发现外部环境变化、搜寻市场机会,对企业柔性IT能力同样起到正向影响。外延式网络嵌入能为企业带来跨越自身的信息,为企业在战略层面上提供更丰富的信息参考,有助于企业在战略、精神和控制层面上更快地做出相应的动态调整,使得企业的发展更符合市场的要求,这一过程会使企业集成IT能力不断得到提升。综上可知,外延式网络嵌入拓展了企业信息来源渠道,使得企业可以获得超越自身甚至整个产业的相关信息,为企业柔性IT能力和集成IT能力提升提供机会。

根据以上分析,提出研究假设如下:

H1a:内涵式网络嵌入对柔性IT能力产生正向影响;

H1b:内涵式网络嵌入对集成IT能力产生正向影响;

H1c:外延式网络嵌入对柔性IT能力产生正向影响;

H1d:外延式网络嵌入对集成IT能力产生正向影响。

(三)双元IT能力对知识创新绩效的影响

柔性IT能力注重在高不确定环境下搜集丰富的新领域的知识和信息,观测外部环境变化,在与外部利益相关者互动过程中创造性地吸收和整理有价值的知识和信息,为企业提供不同于组织现有的新组织惯例、技术方法、业务流程等信息,进而为企业开展适应性知识创新活动提供信息基础和信息支撑。柔性IT能力重视试验与创新,通过内部与内部、内部与外部知识共享后打破企业原有学习习惯和路径,促进对资源重新整理,帮助企业识别环境中新技术与新机会,从而为企业开展开拓性知识创新活动提供有力支撑,进一步对企业开拓性知识创新绩效起到正向影响。柔性IT能力使企业在网络嵌入关系中不断吸收新的隐性信息,这种异质信息的获取和吸收为企业适应不确定性环境提高应变能力创造条件,从而提升企业双元知识创新绩效。因此,柔性IT能力是提升知识创新绩效的重要途经。

集成IT能力强调对信息的利用效率。企业根据自身发展和市场需要迅速补充实现战略目标所需的信息,并将信息迅速共享到组织层面,获得组织层面对信息的认同和资源支持。集成IT能力促进企业识别知识创新信息发展路径并快速编码,形成完善的知识创新策略,为企业开展适应性知识创新和开拓性知识创新活动提供有力的支持和指导,从而提升适应性知识创新绩效和开拓性知识创新绩效。合作伙伴之间信息共享的质量和频度是影响企业信息基础的重要因素,集成IT能力扩展了现有信息的宽度和理解深度,为企业获取新的知识信息创造了机会。密切的企业间关系可以实现异质和专有知识信息的共享与交互,集成IT能力使隐性知识信息和显性知识信息实现在企业间的内部化,促进企业进行更高层次的双元知识创新。

根据以上分析,提出研究假设如下:

H2a:柔性IT能力对适应性知识创新绩效产生正向影响;

H2b:柔性IT能力对开拓性知识创新绩效产生正向影响;

H2c:集成IT能力对适应性知识创新绩效产生正向影响;

H2d:集成IT能力对开拓性知识创新绩效产生正向影响。

(四)双元IT能力的中介作用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基于企业双重网络嵌入建立的知识信息搜索路径具体表现为:内涵式网络嵌入表现为通过网络嵌入获得最新市场信息,掌握市场趋势,了解先进的工艺技术和流程,提升企业现有产品的市场定位以满足现有顾客需求,保持现有市场占比;外延式网络嵌入表现为通过网络嵌入获得超越自身甚至整个产业的专业技能、经验和新颖的信息与知识,引入新产品并开拓新市场。以知识创新绩效为导向,双元IT能力支撑双重网络嵌入促进知识创新绩效机制具体表现为:柔性IT能力强调对新领域中相关信息与知识的搜索,集成IT能力强调企业以较低的时间和成本实现对知识信息的高效利用,双重网络嵌入为高新技术企业间知识资源共享和跨行业信息获取提供良好的通道,企业间富有成效的沟通、知识信息共享以及跨行业信息获取为企业适应性知识创新和开拓性知识创新提供必要的信息支撑。企业双元IT能力能够对双重网络嵌入获得的信息进行快速整合和高效利用,拓展了知识信息的深度和宽度,为企业知识创新绩效提供所需的信息资源支持。双元IT能力帮助企业更好地利用通过双重网络嵌入所获得的知识信息与经验,最终提升企业知识创新绩效。因此,双元IT能力在双重网络嵌入和知识创新绩效之间具有中介作用。

根据以上分析,提出研究假设如下:

H3a:集成IT能力在内涵式网络嵌入和知识适应性创新之间具有中介作用;

H3b:集成IT能力在内涵式网络嵌入和知识开拓性创新之间具有中介作用;

H3c:柔性IT能力在外延式网络嵌入和知识适应性创新之间具有中介作用;

H3d:柔性IT能力在外延式网络嵌入和知识开拓性创新之间具有中介作用。

四、研究设计与实证分析

(一)样本与数据收集

本文把高新技术企业作为研究对象,但是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与资料,无法直接从现有数据库中直接获取高新技术企业的双重网络嵌入、双元IT能力与企业知识创新绩效等研究所需的数据,因此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获取数据。在进行问卷调查时,把目标企业的中高层管理者作为重点知识信息提供者,要求他们在对问卷做出回应后推荐2到3个有价值的合作伙伴来回答问卷。为了保证样本数据效度,选取地域差距大的西安和上海两个城市为调研地点,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问卷发放形式。问卷发放时间为2021年4月至2021年6月,共发放调查问卷357份,收回问卷318份,剔除14份无效问卷,有效问卷304份,有效回收率为95.60%。

样本企业的基本情况如下:在企业规模方面,10人及以下企业约占13.16%,11~50人企业约占33.33%,51~100人企业约占22.04%,101~300人企业约占19.41%,300人以上企业约占12.17%;在企业经营年限方面,2年及以下企业约占13.15%,3~5年企业约占32.57%,6~10年企业约占32.57%,11~15年企业约占14.80%,16年及以上企业约占6.91%;在企业所属行业方面,电子信息技术行业约占18.75%,生物与新医药技术行业约占29.61%,航空航天技术行业约占14.47%,新材料技术行业约占10.20%,高技术服务业约占8.88%,新能源及节能技术行业约占6.58%,资源与环境技术行业约占7.57%,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行业约占3.95%。

(二)变量测度

本文所涉及的变量的测度量表均参考了现有文献中成熟的量表,并采用七点式李克特量表,要求被访问者根据题项内容和企业实际情况相符程度用数值1~7进行评价,1~7表示“非常不赞同”到“非常赞同”。

1.双重网络嵌入测度。参考刘彭伟等、Oltmanns等的研究,本文从内涵式网络嵌入和外延式网络嵌入两个方面对网络嵌入进行测度[19,22]。运用与合作企业交流成功与失败的经验、建立解决运营问题的联合团队、经常面对面交流以更新关系网络、建立正式非正式合同维系关系网络等4个题项测度内涵式网络嵌入,反映出高新技术企业与行业内相关企业的交互学习和深度信息交流程度。运用跨越行业搜寻异质信息、参与各类商业和非商业文化交流、寻求产业外企业新的发展思路、接触拥有独特异质信息的企业等4个题项测度外延式网络嵌入,反映出高新技术企业跨行业获取信息的能力。

2.双元IT能力测度。参考Bao等、谢卫红等的研究,本文从柔性IT能力和集成IT能力两个方面对企业IT能力进行测度[23-24]。运用重视获取新产品开发信息、引导员工学习新信息、重视搜集现有市场和技术以外的信息、鼓励员工对竞争性包容的信息等4个题项测度企业柔性IT能力,反映出高新技术企业积极主动地识别、吸收和共享外部有价值的信息或创造性地整合已有信息的能力。运用搜集信息以解决在新产品开发中遇到的问题、搜寻信息以保证企业生产能力、强调对已获信息和相关经验的利用、鼓励员工日常共享信息等4个题项测度企业集成IT能力,反映出高新技术企业以较少的时间、较低的成本和较高的回报综合利用各种信息来提供产品和服务的能力。

3.知识创新绩效测度。参考孙骞等、梁娟等的研究,本文从适应性知识创新和开拓性知识创新两个方面对企业知识创新绩效进行测度[3,20]。运用增加现有产品功能、提高现有产品质量、提高现有产线的产量、降低产品创新成本等4个题项测度企业适应性知识创新,反映出高新技术企业打破原有的学习习惯及路径,开发新技术的能力。运用研发新产品或服务、掌握最新的技术、打开新的技术领域、开拓新产品市场等4个题项测度企业开拓性知识创新,反映出高新技术企业打破原有技术和市场,进行更深入和更广泛开拓的能力。

4.控制变量。将企业所属行业、年限和规模作为控制变量。所处行业是企业所属于的行业,年限是依据企业的创办时间按照年数计算,规模依据企业人数而定,控制这些变量对知识创新绩效产生的影响。

(三)信度和效度检验

本研究使用SPSS24.0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以检验量表信度与效度。如表1~3所示,双重网络嵌入、双元IT能力、知识创新绩效的信度值(Cronbach’sα系数)均大于0.6。一般认为当信度值低于0.5时,表示有一半以上的观测变异来自随机误差,此时信度不足,最好不接受。本文的量表调查结果信度通过了检验,表明所设计的调查问卷具有很好的信度。在探索性因子分析的基础上,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显示,每个变量的平均方差抽取量(表4中对角线上加粗的数据)均大于0.5,表明所设计的调查问卷具有良好的收敛效度。各个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均小于平均方差抽取量的平方根,表明所设计的调查问卷具有很好的区分效度。

(四)描述性统计及相关分析

本文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和相关系数如表4所示。内涵式网络嵌入与柔性IT能力、集成IT能力,外延式网络嵌入与柔性IT能力、集成IT能力均显著正相关;柔性IT能力与适应性知识创新、开拓性知识创新,集成IT能力与适应性知识创新、开拓性知识创新均显著正相关;内涵式网络嵌入与适应性知识创新、开拓性知识创新,外延式网络嵌入与适应性知识创新、开拓性知识创新均显著正相关。这为进一步验证本文假设提供了依据。

表1 双重网络嵌入的信度效度检验

表2 双元IT能力的信度效度检验

表3 知识创新绩效的信度效度检验

表4 变量描述性统计分析及相关系数

(五)假设检验

本文首先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对假设进行检验,共构建6个多元回归模型,如表5所示。模型1为基准模型,反映的是企业经营年限、企业所属行业、企业规模等控制变量与知识创新绩效的关系。在模型1的基础上加入内涵式网络嵌入和外延式网络嵌入,得到模型2。模型2反映的是双重网络嵌入对知识创新绩效的影响。结果显示,内涵式网络嵌入(β=0.217,P≤0.01)和外延式网络嵌入(β=0.225,P≤0.01)均对知识创新绩效具有积极影响。在模型2的基础上将因变量变换为柔性IT能力、集成IT能力得到模型3和模型4。模型3表明内涵式网络嵌入(β=0.221,P≤0.01)和外延式网络嵌入(β=0.358,P≤0.01)均对柔性IT能力具有积极影响;模型4表明内涵式网络嵌入(β=0.336,P≤0.01)和外延式网络嵌入(β=0.275,P≤0.01)均对集成IT能力具有积极影响,综上,假设H1a、H1b、H1c、H1d得到验证。在模型1的基础上加入柔性IT能力和集成IT能力得到模型5。模型5表明柔性IT能力(β=0.445,P≤0.01)和集成IT能力(β=0.374,P≤0.01)均对知识创新绩效具有积极影响,假设H2a、H2b、H2c、H2d得到部分验证。在模型2的基础上加入柔性IT能力和集成IT能力得到模型6。模型6反映的是双重网络嵌入、双元IT能力与知识创新绩效的关系。结果显示,加入柔性IT能力(β=0.329,P≤0.01)和集成IT能力(β=0.287,P≤0.01)变量后,内涵式网络嵌入(β=0.131,P≤0.01)和外延式网络嵌入(β=0.079,P<0.05)分别与知识创新绩效间的β系数显著性下降,但是这四个变量均对知识创新绩效具有积极影响。

表5 双重网络嵌入、双元IT能力与知识创新绩效关系的回归分析

图1 双重网络嵌入、双元IT能力与知识创新绩效关系模型

为了进一步对假设进行检验,本文运用AMOS软件对变量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分析。双重网络嵌入、双元IT能力、知识创新绩效的关系由图1反映出来。结果表明,内涵式网络嵌入对柔性IT能力、集成IT能力均具有积极影响,外延式网络嵌入对柔性IT能力、集成IT能力均具有积极影响,假设H1a、H1b、H1c、H1d得到验证。根据企业IT能力理论可知,企业IT能力的提升需要IT资源与其他资源有机结合才能实现。目前企业外部环境变得更加复杂,对企业的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时,企业IT资源如果能与外部信息收集和处理进行结合,则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吸收、整合外部信息。内涵式网络嵌入带来的最新市场信息、先进技术、工艺信息等和外延式网络嵌入为企业带来的跨行业的多样化信息能够为企业带来丰富的信息,这些信息为企业柔性IT、集成IT提供最新的及时的信息依据,从而促进企业柔性IT能力、集成IT能力提升。

由图1可知,柔性IT能力对适应性知识创新和开拓性知识创新均具有积极影响,集成IT能力对适应性知识创新和开拓性知识创新均具有积极影响,假设H2a、H2b、H2c、H2d得到验证。根据创新理论可知,企业进行创新时需要对市场需求、市场发展趋势、技术发展趋势等信息进行充分了解,才能更好地进行不同类型的创新。企业柔性IT能力和集成IT能力能够对接收到的市场信息、最新创新信息等进行高效的整合和处理,为企业的知识创新决策提供相应的信息支撑,从而使企业能够根据市场和技术的变化,更好地进行适应性知识创新和开拓性知识创新。

双元IT能力的中介效应由图2反映出来。对图2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内涵式网络嵌入、外延式网络嵌入通过柔性IT能力、集成IT能力的中介调节之后,对适应性知识创新和开拓性知识创新的积极影响均有所增加,表明双元IT能力在双重网络嵌入和知识创新绩效之间起到了积极的中介效应,假设H3a、H3b、H3c、H3d得到验证。内涵式网络嵌入、外延式网络嵌入通过网络嵌入能够为企业收集到企业发展所需的最新信息,企业柔性IT能力、集成IT能力则能够运用IT资源对这些信息进行高效的识别和加工处理,提高双重网络嵌入所获得的信息的深度和宽度,为企业的知识创新决策提供更加可靠的信息依据,从而能够提升企业适应性知识创新和开拓性知识创新。

图2 双元IT能力中介效应模型

对图1和图2进行综合分析可以发现,柔性IT能力对适应性知识创新的正向作用要大于开拓性知识创新,集成IT能力对开拓性知识创新的正向作用要大于适应性知识创新。因此,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知识创新需求在柔性IT能力和集成IT能力建设发展之间做出权衡。经过柔性IT能力处理的信息更多地反映出行业内最新的知识创新信息,从而有利于企业根据这些信息,进一步开展不同于企业现有的新组织惯例、技术方法、业务流程等适应性知识创新;经过集成IT能力处理的信息更多地反映出跨行业的最新知识创新信息,从而有利于企业根据这些信息,进一步开展对组织流程、经营惯例和现有产品与服务进行深度知识创新的开拓性知识创新。

五、结论与政策含义

(一)研究结论

为了探究双重网络嵌入影响企业知识创新绩效的过程“黑箱”,本文以高新技术企业知识创新绩效为切入点,建立双重网络嵌入、双元IT能力与知识创新绩效的关系模型,对西安和上海两个城市的高新技术企业进行问卷调查,得到相关数据,并运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和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分析,主要得出以下结论:

1.双重网络嵌入对高新技术企业的双元IT能力起到显著的促进作用。内涵式网络嵌入通过企业间的信息共享,使企业能够更快获得最新市场信息,掌握市场趋势,了解更为先进的工艺技术和流程,同时也增强了企业信息交流和组织学习的深度和效率,为企业开展柔性IT活动和集成IT活动提供了及时可靠的信息资源依据,从而对企业的柔性IT能力和集成IT能力产生促进作用。外延式网络嵌入为企业提供了超越企业自身文化、产业集群甚至整个产业的信息,为企业开展柔性IT活动提供了更广泛的信息基础,有助于企业及时发现外部环境变化、搜寻市场机会,对企业柔性IT能力同样起到正向影响;外延式网络嵌入带来的这些信息,有助于企业能够在战略、精神和控制层面上更快地做出相应的动态调整,使得企业的发展更符合市场的要求,使企业集成IT能力不断得到提升。

2.双元IT能力对高新技术企业的知识创新绩效起到显著的促进作用。柔性IT能力通过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识别和加工,为企业提供不同于组织现有的新组织惯例、技术方法、业务流程等信息,进而为企业开展适应性知识创新活动提供信息基础和信息支撑,对企业适应性知识创新起到正向影响;同时柔性IT能力能够促进对信息资源重新整理,帮助企业识别环境中新技术与新机会,从而对企业开拓性知识创新绩效起到正向影响。集成IT能力扩展了企业现有信息的宽度和理解深度,促进企业识别知识创新信息发展路径并快速编码,形成完善的知识创新策略,为企业开展适应性知识创新和开拓性知识创新活动提供有力的支持和指导,从而提升适应性知识创新绩效和开拓性知识创新绩效。同时,集成IT能力使隐性知识信息和显性知识信息实现在企业间的内部化,促进企业进行更高层次的双元知识创新。

3.双元IT能力在双重网络嵌入和知识创新绩效之间起到积极的中介作用。双元IT能力能够增强双重网络嵌入对知识创新绩效的促进作用。柔性IT能力在双重网络嵌入与适应性知识创新之间的中介作用高于其在双重网络嵌入与开拓性知识创新之间的中介作用;集成IT能力在双重网络嵌入与开拓性知识创新之间的中介作用高于其在双重网络嵌入与适应性知识创新之间的中介作用。柔性IT能力和集成IT能力对通过双重网络嵌入获得的信息识别、处理广度和深度不同,从而能够提供不同维度、不同层次的知识创新信息,对企业适应性知识创新、开拓性知识创新产生差异性的促进作用。

(二)政策含义

随着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国际国内环境的剧烈变化,高新技术企业的知识创新活动更加复杂,创新成本不断加大,创新风险持续提高,亟需根据相关技术发展和市场的最新需求适时进行调整,这就需要企业能够及时广泛地了解和有效利用这些信息。本文研究结果对高新技术企业广泛收集和高效利用相关信息资源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对知识创新绩效的提升有一定的政策含义。高新技术企业可以通过积极开展内涵式网络嵌入和外延式网络嵌入,培养自身的网络生态圈,同时加强企业柔性IT能力和集成IT能力建设来提高知识创新绩效。具体来说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积极开展内涵式网络嵌入,培养自身行业网络生态圈。内涵式网络嵌入能够通过企业间的信息共享,使企业快速获得所需信息。在进行内涵式网络嵌入时,要加强企业的交互学习和深度信息交流,要确保信息交流及时准确,要与合作企业之间建立正式的合作关系网络,要建立专门的团队来维持关系,要与非合作企业进行积极交流,从而为自身知识创新活动提供有效的产业发展信息支持。在政府方面,应该积极整合现有资源,利用自身权利和影响力积极为企业之间的交流搭建平台,通过行业协会、行业会展等方式促进企业间的交流,从而促进企业间形成更深层次的内涵式网络嵌入。

2.积极开展外延式网络嵌入,培养自身跨行业网络生态圈。外延式网络嵌入为企业提供了超越企业自身文化、产业集群甚至整个产业的信息,有助于企业及时发现外部环境变化、搜寻市场机会。在进行外延式网络嵌入时,要积极跨越企业组织边界和产业技术边界,获取跨行业的最新的知识和技术发展信息,要积极参与各类商业或非商业文化交流,拓宽信息来源,要主动接触拥有独特异质信息的企业,寻找产业外企业新的发展思路,从而为自身知识创新活动提供有效的行业外部信息支持。

3.加强柔性IT能力建设,提高企业信息吸收能力。柔性IT能力可以对收集到的信息资源进行识别和加工,为企业提供不同于组织现有的新组织惯例、技术方法、业务流程等信息,进而为企业开展知识创新活动提供信息基础和信息支撑。在进行柔性IT能力建设时,不仅需要企业加强IT基础设施和IT人员的投入,还需要注重IT资源的内部协调以及与企业各部门之间的协调,能够根据企业发展目标、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做出及时有效的调整,从而为企业提供有效的现有市场或技术以外的新产品开发信息,并引导员工快速吸收学习新的信息。在政府方面,可以适当地给予企业一定的IT建设补贴或税收优惠,让更多的企业有能力及时更新自身IT基础设施,引进技术水平更高的IT人员,同时可以搭建IT能力建设交流平台,从而促进企业IT能力。

4.加强集成IT能力建设,提高企业综合利用信息能力。集成IT能力可以对信息识别编码,快速共享到企业的组织层面,提升信息的利用效率,为企业开展知识创新活动提供有力支持和指导。在进行集成IT能力建设时,要鼓励员工日常信息的共享,快速整合内外部信息,对已获信息和相关经验进行总结共享,及时为解决新产品开发中遇到的问题提供有效指导。如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所需要进行的知识创新活动不同,则可以根据企业需求有所侧重地建设IT能力,当企业需要加强适应性知识创新时,可以适当提高柔性IT能力;当企业需要加强开拓性知识创新时,可以适当提高集成IT能力。

猜你喜欢
内涵式外延双重
基于双重预防机制创新化工企业管理模式
抢抓机遇 乘势而上 推动新时代乐山市县党校内涵式发展
化解“双重目标”之困
分析师关注对财务重述的双重作用
分析师关注对财务重述的双重作用
十九大精神与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分析
中国储备粮管理集团有限公司:走创新驱动内涵式发展道路
平面低压降肖特基二极管外延氧化工艺
浅析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阶段:“外延式”与“内涵式”
入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