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

2022-05-30 11:24凌丽君
东方少年·阅读与作文 2022年11期
关键词:小篆诗仙丝线

凌丽君

冬季的第一个节气是立冬,一般在每年的公历11月7-8日。立冬代表着冬天的开始,它与立春、立夏、立秋合称“四立”。

怎么判断冬天的到来呢?或许你的回答是寒冷、结冰、下雪……确实,这些都是冬天的迹象。在古人眼里,立冬时“水始冰”“地始冻”。同样,在“冬”的字形中,也隐藏着人们对于冬天的认识。

“冬”的小篆形体是 ,字形下方的“ ”就是“冰”。不知道大家還记不记得在介绍“寒衣节”时,我们讲过“寒”的字形演变,它的小篆形体 下面也是“ ”

(冰)。小篆 到了现代汉字中,变成了两点,所以“冬”“寒”的现代字形中下半部分也都是两点。可见,“冬”字确实体现出冬天的寒冷。那它的上半部分表示什么呢?

追溯到“冬”字的甲骨文,可以看到它最初写作

或 ,古人用这样的图形表示什么呢?原来是在丝线或绳子的两端各打一个结,以此表示两个顶端,也就是事物结束的地方。所以“冬”最初表示最后、结束,后来专指一年快要结束的那段时间,这就是冬天。为了凸显这一意义,所以“冬”字发展到后面,又变成了

这样的形体,字形中增加了“日”,像太阳被包裹起来了一样,因此大地就变得寒冷,非常形象。我们现在的“冬”字,则来源于小篆 的形体,把线条拉直,就成为了现代汉字“冬”。

由于“冬”后来专门表示冬天这一词义,它原先的“最后、结束”这个词义,则重新造字。为了凸显最初用丝线打结表示结束的这一特点,所以新字形中增加了丝线的部件,由“冬”加上“丝”,你猜猜是什么字?谜底是“终”。“终”表示结束,所以“期终”是一学期结束的时候,“年终”是一年的末尾,“始终”则是从开始到最后的整个过程。

在诗仙李白的笔下,立冬日是怎样的一幅景象呢?一起读读他的《立冬》吧:“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古代没有太有效的取暖条件,屋内估计没有暖气,所以诗仙的笔墨也冻结了,索性懒得写诗了。诗人坐在火炉旁,一边取暖一边温酒驱寒。在洁白的月光映照下,醉眼观看砚台里的墨渍,就像盛开的花朵。恍惚间,又把月光当作了满地雪花。不愧是诗仙,李白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很浪漫的立冬图。即使天寒地冻,我们依然感受到了大自然所赋予的美。

天气变冷,虽然给日常生活带来一些不便,但在酿酒人眼里,这无疑是绝佳的酿酒时节。酿酒,就是造酒。“酿”是个形声字,由“酉”和“良”组成。“酉”字最初就是“酒”的意思,它的甲骨文字形 就是一个装酒的器皿形体,后来为了凸显酒是一种液体,因此字形中增加了“氵”,写作“酒”。虽然“酉”不再单独表示酒的含义,但由它构造的字大多还与酒的意义相关,比如“醉”就是喝酒导致的,“醒”古代专指醉酒以后的清醒。为什么低温就适合酿酒呢?据说酒在长时间低温发酵过程中可以形成良好的风味,所以在浙江绍兴一带,历来就有立冬酿黄酒的习俗。

立冬时节民间饮食的一大特色是“北吃饺子南吃葱”。为什么立冬时要吃饺子呢?一是“好吃不过饺子”,饺子是北方人心目中的美味食物之一;二是“饺”谐音“交”,“交”的小篆写作 ,像两腿相交之形,因此有相交、交替的意思。立冬是秋冬交替之节,吃饺子就包含着时间相交更替的意思。当然,还有种说法是饺子外形像耳朵,立冬这天,人们吃了它,冬天耳朵就不受冻。

而在南方有些地区,立冬日盛行吃葱。民间有句俗话:“立冬嗖嗖疾病盘,大葱再辣嘴中盘。”意思是立冬时节很容易生病,大葱能让人远离疾病,因此再辣也得吃进嘴中。其实,吃葱原本是北方人的习俗,很多地方都有生吃大葱的习惯。在南方地区的饮食习惯中,葱主要用作调料。因此南方立冬时节的吃葱,最终也主要是将葱末放在酱油或香油中,就着热乎乎的荤菜下肚,以此来抵抗冬季的湿寒。

(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  中国文字整理与规范研究中心)

猜你喜欢
小篆诗仙丝线
改版升级啦!红丝线栏目
宋伯军小篆作品
和李杜合影
穿越去唐朝,挥毫做诗仙
绣丝线
蜘蛛
快走丝线切割机的技术改进
诗仙李白的归宿
小篆的结构练习(一)
小篆的四个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