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整体视域下的读写教学设计

2022-05-30 06:37汤海滨
江西教育C 2022年11期

汤海滨

摘   要:统编版教材以“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并进的方式编排,在每个单元设置了鲜明的情境。因此,教师要基于大单元视角,整合、提炼、创设真实可感的情境,消除单元文本与学生生活、原始能力之间的障碍,将学生的思维和身心浸润在明确的任务情境之中,从而推动学生读写能力的发展。本文提出,发挥单元范例价值,强化阅读发现;把握读写一体原则,推动观察表达;搭建展示平台,让习作回归生活。

关键词:单元视角   读写活动   范例价值

语文学习离不开具体、真实的情境。这就需要教师基于单元教学的核心目标,分解和规划不同的任务板块,组织学生通过阅读发现、实践表达、成果展示等不同的活动,在一脉相承的状态下,体验学习的整体性过程,将富有意义的学习落实到位。下面,笔者以统编版教材小学语文四年级第四单元为例,谈一谈自己在这方面的实践和思考。

一、发挥单元范例价值,强化阅读发现

叶圣陶先生曾经指出,教材无非就是个例子。“例子”的教学价值,就在于为学生提供可以借鉴的资源和样本。例如,统编版教材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编选了《猫》《母鸡》《白鹅》三篇文章,笔者在学生品析了这三篇精读课文的基础上,对单元的文本资源进行统整把握,引导学生通过对比,体会作者抒发情感的方式。老舍先生的《猫》,以细腻、生动的语言,用娓娓道來的方式,倾注了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笔者重点引导学生借助阅读,探寻和提炼老舍表达情感的基本策略:(1)巧妙借助典型事例;(2)紧扣内在认知冲突;(3)大量运用生活口语;(4)正话反说。在具体教学时,笔者抓住“说它……吧,可是……”这一反复出现的句式,前后呈现出猫完全相反的两个事实,不仅将猫的古怪与矛盾特点描写出来,而且将其浸润在亲切的口语表达体系之中。同时,笔者以这一关键句为突破口,将教学点从一句话扩展到整段话,然后迁移到其他语段中,使得整篇课文的教学既有明确的着力点,又能贯穿整个教学体系,将“体会表达情感”这一要素目标落到实处。对单独篇章的关注,与落实“大单元”任务并不矛盾,而是单元整体下的有机统一。单元整体目标和任务,都是通过具体的篇章来体现的,并且以不同的形式分布在不同的习题中。从单元整体视角来看,在不同的课文中,语文要素也不是机械重复的,而是鲜明地呈现出某种关联性,由浅入深地分布在不同的课文之中。

鉴于此,针对《母鸡》一文的教学,不仅要感知作者采用对比手法所表达出来的情感变化,还要与前面课文进行统整类比。在积极探寻两篇课文异同的基础上,让学生认识到,即便是相同的作家,在描写不同的动物时,基于不同的情感,所选择的表达方式也是完全不同的。笔者自始至终,将这一对比性的教学策略,贯穿于教学过程之中。有了前面两篇课文作为核心基础,在教学《白鹅》时,笔者就无须重复前面学习时已达成的目标,而是将教学的关注点聚焦在作者幽默风趣的语言之中,引领学生以朗读感知为主要方式,通过积极品味、拓展想象、对比实践等策略,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在交流分享过程中,探究作者在抒发情感时所采用的不同方式和策略,为后续的作文做好铺垫。

二、把握读写一体原则,推动观察表达

习作和阅读是语文教学的两大核心支柱,统编版教材鲜明地呈现了“读写一体化”特点,编者依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将读到写的过程,有序设置在单元体系之中。从这个角度来看,教师不能将单元中的习作板块割裂开来,而要深刻地认识到,习作是阅读教学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的必然选择。还以这个单元为例,其习作主题是“我的动物朋友”,要求学生“向别人介绍自己的动物朋友”,不仅要明确“从哪些方面介绍它”,还要想好“这些方面有怎样的特点”。值得提醒的是,将动物定位于“朋友”,不但要客观展现动物的特点,而且要融入自己独特的感受。因此,教师切不可等到教学习作时,再专门传授所谓“抒发情感”的方法,而要将这一过程融入单元阅读层面。除了常态化的单篇教学和单元整体性教学,教师还需要明确读写交融的契合点。

比如,针对《猫》一文的教学,编者在课后习题中,设置了三道题:(1)默读课文,说一说课文围绕猫的可爱之处讲了几层意思;(2)体会课文语言的特点,再模仿写一写;(3)根据“阅读链接”所提供的两个片段,体会不同作家对猫的喜爱之情。针对第一道题,笔者引导学生在关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洞察作者的整体性构思,学习作者谋篇布局的智慧。针对第二道题,关注作者语言表层下所蕴含的丰富情感,并借助“阅读链接”拓展资料,丰富学生的知识,推动学生言语实践能力的快速发展。在教学《母鸡》一文时,笔者在单篇教学的基础上,紧扣“作者相同”的抓手,对同是老舍写的《猫》和《母鸡》进行统整对比,引导学生关注作者独特的构思。《猫》一文从猫的不同方面,展现其矛盾和古怪之处。《母鸡》一文则从整体篇章入手,展现了自己对于母鸡情感的态度变化,将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这对学生在习作时的结构设置和情感表达,都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在教学《白鹅》一文时,笔者将丰子恺的《白鹅》与俄国作家叶·诺索夫的《白公鹅》进行对比,重点感受不同的语言风格所表现出来的效果。丰子恺是著名的漫画家,其语言风格与绘画特点不谋而合,风趣幽默,运用白描的手法,让白鹅的特点,以精准、形象的语言跃然纸上;而叶·诺索夫的《白公鹅》,描写的视角更加聚焦,语言更加丰富。

三、搭建展示平台,让习作回归生活

学习的最大动力就是兴趣,写作更是如此。正如爱因斯坦所说,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在现实生活中,面对教师布置的作文题目,学生经常表现得不知所措或者硬着头皮写作。为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笔者为学生搭建展示平台,给学生一个实现自我价值的空间,尊重学生的劳动成果,欣赏学生的写作,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写作机会,从而让学生爱上写作。

展示既是对学生学习活动、完成任务的最好评价,也是激发学生后续学习动力的最佳方式。对学生的作文,教师既不能束之高阁,也不能无动于衷,要积极搭建展示平台,通过集中展览、参与竞赛,甚至是在班级里集中发行,既能够让学生看到自己学习的成果,又能够起到彼此交流、相互分享的作用,从而享受学习带来的愉悦感。基于这个单元的具体内容和要求,笔者设置了以下三个展示性活动:

(1)在生活中,哪些人最了解你,也最了解你所写的这位“动物朋友”,把自己的习作读给他们听一听;(2)组建学习小组,交流自己的习作,相互提出修改意见,并将修改之后的习作在班级中通过张贴、朗读等方式进行展示;(3)提供自己和“动物朋友”的单身照或者合照,将习作进行编辑、打印、装订成册,在班级中交流分析。著名特级教师管建刚先生认为,很多学生之所以惧怕习作,不愿意写作,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学生没有真正认识到习作的价值,也没有将习作表达与自己的生活联系起来。

总之,在读写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树立学生主体意识,树立学生的发展观,在单篇课文中落实语文要素。唯有如此,才能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林颖芳.读写结合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新教育,2020(28):53-54.

[2]姚丹.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的可能与可为[J].师道(人文),2021(6):4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