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后延时服务的问题、原因及对策

2022-05-30 10:48张道明
新教师 2022年11期
关键词:延时家长学校

张道明

开展课后延时服务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帮助家长解决“三点半”接送难题等实际困难的重要举措。但我们不难发现,当下课后延时服务也存在某些问题,影响和制约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与健康成长。笔者以某地小学课后服务为例,梳理问题,诊断原因,有助于我们找到良策,提升课后服务质量,为学生个性化发展和健康成长铺路。

一、课后延时服务的问题

1. 从学生角度看:课后服务对象未全覆盖,城乡差异大。

该地下辖15个乡镇,小学80多所,在校学生约1.6万人。6个城区学校、15个乡镇级学校实施了课后服务,绝大多数村级学校没有课后服务。没有参加课后服务的学生,城区学校占0.02%,乡镇学校占20%,村级学校占95.3%,即城区比乡镇覆盖面大,乡镇比村级覆盖面宽。

2. 从课程内容看:课后服务内容单一,异化为集体补课。

该地学校课后服务的课程设置单一,基本上是语数英的补习。部分学校课后服务课表虽然有“国学启蒙”等课程,但事实上学生从没上过,都是学习语文。有的学校开设了合唱、足球、篮球、绘画、书法等社团活动,都是班主任推荐学生参加,且有名额限制(多则20人,少则几人);有的只让一些學生参加兴趣小组,其余绝大多数学生只能坐在教室里刷题,致使课后服务异化为集体补课或集体做作业。

3. 从学校角度看:课后服务管理粗线条,浪费眼前教育资源。

该地部分学校对于课程内容、目标以及评价没有考虑,缺乏研究。一所学校教师多则一两百人,少则几十人,其中不乏书法、绘画、围棋、象棋、编程、音乐、体育等方面的人才。教师的独特才艺和兴趣爱好,没有与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勾连起来,致使宝贵的教育资源白白流失。此外,课后服务空间局限于校内,没有充分开发利用学校周边、社区、博物馆等社会资源。

二、课后延时服务问题的原因

1. 家庭教育观念的影响和当地经济发展的制约。

课后服务对象覆盖面呈现出城乡差别,原因在于:城区家长对子女教育的重视程度一般来说会比乡村家长高;乡村留守儿童多,大多隔代教养。因此,城乡地区参加课后服务的意识相差较大。

2. 课后服务意义价值认识不足,缺乏整合教育资源的意识。

通过了解,笔者发现从学校管理层到一线教师对课后服务的意义与价值认识不足。在很多学校管理者和教师眼里,课后服务就是把学生关在教室里刷题,很少让学生走出教室,更不用说走出校园了。殊不知,这是窄化了课后服务的意义,大大降低了其价值。

3. 课后服务经费缺乏保障,评价考核机制不健全。

目前,该地课后服务费是家长买单,只有贫困户和家庭特别困难者才减免。乡村学生家庭的课后服务费有一定困难,经济宽裕时参加,拮据时不参加。此外,课后服务工作量不与评优晋级挂钩,教师付出了心血,看不到学生的改变,甚至得不到家长的认可。这些因素让教师很难真正投入课后服务。

三、课后服务的对策建议

1. 多措并举,确保课后服务对象全覆盖。

首先,乡镇村级学校要向家长做好课后服务的宣传和解释,让广大家庭了解课后服务对于学生成长和发展的好处。家长只有认同了课后服务的意义和价值,才可能支持学生参加课后服务。其次,课后服务的经费来源、开支等,学校应积极和家长委员会进行协商,让家长有知情权和建议权。最后,对于家庭困难学生和特殊学生,学校应提前了解上报数据信息,减免相应费用,让弱势群体也能享受课后服务,让教师打消“干了活,没有报酬”的后顾之忧。家长支持,教师愿干,课后服务对象就容易全覆盖,让每一个学生尽享课后服务教育“红利”。这对区域教育质量的提升与发展无疑是好事。

2. 顶层设计,提供多元化课后服务课程。

开展课后服务要立足学生的认知成长规律,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打造特色突出、切实可行的服务内容,“坚决防止将课后服务变相成为集体教学或补课”。首先,学校应做好课后服务课程的顶层设计,根据学段特点,结合学校特色和教师资源,拓宽课后服务的活动区,设计出学生喜欢的课程菜单,供学生自由选择,相机调配。为此,不妨先设计调查问卷,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或者希望学校开展哪些课程。其次,结合学校文化主题、教师特长、社区资源,整理课程项目,做出课程菜单,包括培养的目标与技能,发展什么素养,突出科学性、序列性,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体验性。再次,把课程菜单制作成展板,放置于校园,让学生(或家长)了解、巡看,选择喜欢的2-3个项目。最后,根据学生选择项目情况,尽量满足其个性化需求,并适当调整。需要注意的是,学校可允许学生参加一段时间后,重新选择项目。

3. 拓展延伸,多渠道优化课后服务资源。

一是拓展课后服务的空间。学校在有科学预案,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可因地制宜组织学生就近到社区活动中心、少年宫、科技馆、高科技企业、德育教育基地、展览馆、文化馆等,开展参观、学习、训练、体验等活动,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自然、接触社会,学会自治,并在这个过程中形成自己的行为准则。二是精心配置课后服务师资。学校要大力鼓励教职工发挥特长,跨学科、跨班级指导参与课后服务的学生;广泛积极动员学生家长、民间艺人和能工巧匠、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等走进校园,为参与课后服务的学生提供公益性服务。三是聘请文化、体育、科技等部门及科协、文联、美协、书协等组织的专业技术人员,到学校开展课后服务活动,助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获得多方面能力的提升。

4. 瞻前顾后,管理评估课后服务全过程。

课后服务质量怎么样,存在什么问题,如何改进提高,这些都是盲区。对此,学校可成立课后服务中心,负责对课后服务严格实行全过程跟踪管理,包括课后服务的内容申请、师资审核和质量监督,保证课后服务有序开展。教育主管部门、学校课后服务中心、校外教育机构等可共同开展对课后服务进行评估的工作,包括课后服务的内容、课后服务质量、学生及家长满意度和课后服务目标的实现情况等,实现课后服务良性发展。课后服务有了精细化管理和及时科学的评估,才能步入正轨,助力学生的成长。

综上,课后延时服务要力求服务对象全覆盖,做好课程内容顶层设计,多角度优化各种资源,拓展课后服务空间,进行全过程的精细化管理和科学的质量评估,才能成为学生成长、教师乐意、家长满意的“多赢”工程。

(作者单位:四川省屏山县学苑街小学)

猜你喜欢
延时家长学校
基于级联步进延时的顺序等效采样方法及实现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学校推介
家长请吃药Ⅱ
Two-dimensional Eulerian-Lagrangian Modeling of Shocks on an Electronic Package Embedded in a Projectile with Ultra-high Acceleration
桑塔纳车发动机延时熄火
光控触摸延时开关设计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