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大鹏恢复宋代油滴建盏烧制技艺研究

2022-05-30 16:57陈其富
东方收藏 2022年11期

摘要:陈大鹏是我国最早恢复建窑油滴烧制技艺的大师,其在艰苦的年代,从偶然的发现,到忘我的研究,再到成功研制出建窑油滴,一路走来,可谓是艰辛与收获并存。他在建盏的瓷土加工工艺、制坯工艺、胎釉工艺以及烧成工艺等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探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关键词:陈大鹏;建窑油滴;建盏工艺

陈大鹏是最早研究烧制建窑油滴和建窑鹧鸪斑的大师,成绩斐然,被福建省陶瓷行业协会授予终身成就奖,并在日本陶瓷界获得崇高的赞誉。为此,笔者对陈大鹏恢复建窑建盏烧制技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一、偶然的发现

1976年6月,建阳地区政府部门组织在建阳瓷厂举办闽北陶瓷烧成学习班。当时陈大鹏是南平第二陶瓷厂的技术骨干,参加了这个学习班。在学习期间,学员们到只有一墙之隔的古窑址去参观。陈大鹏捡了一些瓷片带回家,翻来覆去地琢磨,百看不厌,从此便迷上了建盏。1978年,陈大鹏偶然发现了宋代茶洋窑遗址,那是一座宏大的宋元时期窑场。陈大鹏寻思着这么大的窑场,其原料从哪里来呢?好奇之心油然而生,于是他开始了探秘之旅。

二、不负众望不辱使命

陈大鹏在茶洋窑附近的山里开始寻找胎土和釉矿,沿着宋代陶工的足迹进行探寻。他发现了多处宋代挖掘泥土的洞穴,有粗砂的黄土,也有细腻的红壤,还有白色的瓷土矿等,他把各种泥土装袋取回后进行粉碎加工。一切准备就绪,陈大鹏便开始了对于黑釉瓷的研究。1979年2月,他先在白胎碗上黑釉,搭在阶梯窑中烧,烧成之后,变成黄褐色的铁釉碗,积釉处为酱色。试验失败,但陈大鹏并没有灰心,他继续研究、不断实验,最后发现是胎的原因,于是他改用含铁量高的坯胎,再进行烧制,这次终于成功烧制出了黑釉碗。更可喜的是,陈大鹏于1980年4月烧成了一件黑地带有金黄色斑纹的杯盖,第一次出现结晶体斑纹,让他看到了希望的曙光。1981年10月,在厂领导的关心下,以及省、地、市科委的支持下,“建窑油滴黑釉器”课题被列入福建省科研项目。陈大鹏自此不分昼夜地在实验室里搞科研,研究各种兔毫釉和油滴釉,经过上千次的反复配料和烧制实验,奇迹终于出现,他烧制的油滴建盏终于面世,并于1982年11月在中国古陶瓷科学技术国际讨论会上进行公开展示,得到国内外专家的一致好评。1983年6月7日,陈大鹏的油滴建盏通过省级鉴定,专家们认为,其在器型、釉彩等传统风格及物质显微结构上,都达到宋代建窑的水平,与宋代真品形似、神似、质似。鉴定书中写道:1.油滴黑釉器仿制品,是纯黑底上分布着银色的油滴,油点圆润,大小匀称,光泽银光适宜。所以说是一种名副其实的油滴黑釉器;2.电镜和电子衍射对萃取复型试样的鉴定证明,油滴晶体结构上还有比较完整的正方形铁,因而使银色油滴具有较强的闪光性;3.采用宋元茶洋窑遗址附近的原料,试制出油滴黑釉器仿制品,包括坯料配方、釉式和烧成温度,以及制造工艺与规律方面的掌握是成功的。总结其特点:釉色黑如漆,银斑莹如星,瓷器重如铁,击声响如磬,注入浓茶,金光闪耀,精美脱俗。

三、建盏瓷土的加工工艺

(一)取土粉碎

陈大鹏沿着宋代陶工的足迹,挖掘古窑附近各个洞穴里的泥土,装袋运回,然后加工粉碎。泥土粉碎采用的是古代的水碓加工工艺,这种工艺就是引溪水到渠,形成自上而下的冲击力,推动水车不停地旋转,水车拨动水碓进行瓷土加工,这样加工出来的泥土比较有韧性且可塑性好。

(二)淘洗工艺

陈大鹏把加工好的泥土进行淘洗,一般经历两道工序——淘洗和沉淀。他将加工好的泥土倒入淘洗池中,用鋤头不断进行搅拌,使泥土与渣分离,由于渣多半是砂,很容易下沉。此时泥土已变成细泥浆,细泥浆经过导流渠流到沉淀池中进行沉淀,沉淀后再把清水引流到排水沟中,然后把沉淀后的泥浆进行装袋脱水。

(三)脱水工艺

脱水工艺有四种,包括自然脱水、烘干箱脱水、模具脱水和袋装脱水。第一种、第二种和第三种是实验室常用的方法,第四种是小作坊和工厂生产用泥时通常采用的方法。自然脱水采用的是晾晒法和风干法,晾晒法主要利用太阳光的照射使泥土水汽蒸发,当蒸发到一定干湿度时再进行练泥;风干法则主要利用空气对流使泥土的水分蒸发,当蒸发到一定程度时,再进行练泥。烘干箱脱水主要利用电阻通电发热使箱内的温度升高,使泥土的水汽不断蒸发,当蒸发到一定干湿度时再取出练泥。模具脱水主要利用石膏模具具有吸附水分的原理使泥土脱水,当石膏模具吸附泥土中的水分子达到一定的程度时,原先的泥浆就变得干燥,然后取出模具中的泥土进行练泥。模具脱水通常采用专门定制的大而厚的方形模具,也有采用大碗、大盘之类的模具,其特点为吸附强、干燥快、效果好。袋装脱水法主要利用杠杆施压的原理进行脱水,其一般使用白色的棉布袋,把沉淀后的泥浆装入布袋,扎好袋口,然后一袋一袋有序摆放到加压脱水架上,架上的隔层采用毛竹编织成的竹片板,这样有利于加压时脱水,每摆满一层袋装泥加一层竹片板,当加到一定高度后,利用杠杆加压脱水。那么,杠杆是如何实现加压脱水的呢?杠杆一头采用碗口大的木棍固定在脱水架上,固定的位置相对偏低,另一头用绳子拴住,绳子另一端固定在木转轴上,转轴转动绳子绕圈就会绷得很紧,此时木棍已变成了杠杆,就会往下施压,布袋里的水分在杠杆压力的作用下就会被挤出。也可以用布袋装泥,使用机械施压脱水。

(四)练泥工艺

将脱水的陶泥进行练泥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用铁铲进行拍泥,另一种是用练泥机练泥。采用铁铲练泥,铁铲是自制的,其前端为平的铁铲,后端安装上木棍作为手柄,然后将脱水的泥进行来回拍打,泥经过拍打表面变得光滑、油润,此时的泥韧性好、塑性强。接下来再用羊角揉泥法或菊花揉泥法将拍打后的泥进行揉练,将空气排出,使水分均匀。

陈大鹏的泥土加工工艺基本还原了宋代的泥土加工工艺,可视为原生态的泥土加工工艺,实现了低碳和环保的功能。

四、建盏的制坯工艺

建盏的制坯工艺也是建盏创作的主要组成部分,仅次于釉的斑纹创作,制坯工艺的好坏是建盏造型艺术与质量优劣的保障。陈大鹏烧制的建盏,也是采用传统的拉坯成型法。拉坯成型主要是通过拉坯机转轴旋转产生的惯性和离心力实现的,其是将泥团置于转盘中央,转盘上的泥团在手的作用下产生向心力和离心力。若泥团在手的作用下,形成圆柱与转轴处于同心圆,那是向心力;若泥团与转轴不是一个同心圆,就会产生离心力,使泥团摇晃和飞出去。因此,拉坯成型就是要让泥团在手掌力和手指力的相互配合下找准同心圆,对揉好的泥进行拉、棒、压、扩等操作,使得泥料在各种力的作用下逐步形成内空的造型,从而达到艺术家所需要的形体。古代建窑建盏的拉坯方式与景德镇现行的拉坯方式有所不同,前者拉制出来的只修底足,其他部分不修,而且盏内是用工具辅助拉坯成型的,盏内没有手纹,而盏外有手拉坯留下的指纹。这与景德镇匠人拉厚坯,然后靠修坯,把整个厚坯从里到外、从上到下修出形体的方式,有着根本性的区别。

五、建盏的胎

建盏的胎为铁胎,这是建盏的特质,它是支撑起建盏形体骨架的关键要素,同时也是促进胎釉结合形成厚釉,且有助于斑纹形成的重要元素。从古代建盏实物与标本上来看,建盏大多数有变形、针眼、起泡、裂纹、开片等缺陷,这些缺陷都是源于建盏的胎。变形主要源于坯胎在高温烧成后收缩率过大,另外,耐火度不够,胎体软化也容易产生变形;针眼起泡是胎体里含有的有机物在烧成中释放出来的气体所致;裂纹和开片则是胎釉的膨胀系数不同所导致的。

而建窑建盏的品质与精美程度主要源于胎的含铁量对釉的花纹的影响。据观察,其他各窑口的胎多数为白胎、灰白或灰黄胎,有的还在白胎上刷含铁量高的化妆土,其目的就是追求建盏铁胎的艺术效果,但与建盏的铁胎相去甚远,这类装饰以北方窑口居多。另外,其他窑口的釉色和斑纹都不及建窑的好看,这主要源于建盏铁胎的铁在高温烧制时,使坯体产生流釉而形成厚釉,有助于斑纹的形成和玻化。因此,古代建窑建盏的胎是建阳水吉特有的地域材料,建盏匠人就地取材、因材施艺,造就了建盏的独特与辉煌。现代人获取不到古代建盏的胎之泥料,往往把釉的温度降下来以适应胎的温度,由此产生的釉光泽度很强,但斑纹显得不那么厚重和耐看。陈大鹏经过长期的实践与试验,获取到宋代古窑附近洞穴的土矿进行配制,其中包括红壤土30份、黄土20份、水红土20份、红白相间的土30份,可制成与古代建窑建盏相似的胎骨。

六、建盏的釉

釉是一种附着在瓷胎或陶胎表面上的玻璃质层,其作用不仅在于使其美观,而且具有不易磨损、不易污染、容易清洗等特点,是其他物质所无法比拟的。釉有很多种,包括长石釉、滑石釉、石灰石釉、玻璃釉、铅釉等,而建盏的釉属于石灰石釉,其特点是以钙为助熔剂,能够使釉溶液熔融与玻化,可以最大限度地熔解三氧化二铁的含量。

(一)调制建盏釉的思路

1.合理选用原料

建盏釉是独特的,古代制瓷艺人都遵循因地制宜、因材施艺的原则。简而言之,就地取材所涉猎的范围都在他们的生活圈内,同时釉矿又是含铁量高、温度低的天然矿。因此,选择原料是至关重要的,若原料选用不当,那么既不可能调制出具有良好工艺性能的釉浆,也不可能获得优质的釉面和花纹。建盏的釉矿多为红色赤铁矿,实践证明这种矿是适合配制建盏釉的原材料。

2.根据坯体烧结温度来调试温度

一般的烧成温度低于坯体的温度,釉不能脱离坯而单独存在,因此,必须先确定一个变量——坯的变量。所以在研究釉的过程中,往往以改变釉的成分来适应坯体,当觉得釉料没问题时,也可回过头来调制坯体的配方(见表格)。

3.釉的膨胀系数与坯体的膨胀系数要相适应

坯釉结合得不好,会产生开片或釉剥落的缺陷,建盏很容易产生这种现象。一般情况下要求釉的膨胀系数低于坯的膨胀系数,使釉层中产生不太大的正压力,有助于改善坯釉的结合性能。

(二)工艺流程

1.将赤铁矿釉石倒入电碓槽中,加工24小时。

2.将粉碎后的釉粉倒入缸中进行淘洗,然后去其粗砂。

3.将淘洗后的釉浆过250目筛去其残渣,干燥备用。

4.将松木煅烧成灰,水簸沉淀,然后去水干燥备用。

5.将干燥后的釉矿粉与适量的草木灰或石灰石混合即可。

七、烧成方法

建盏是土与火的艺术,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我们从配方上看,除了釉矿与草木灰,或釉矿、草木灰与石灰石,再也没有添加其他材料,剩下的就是火的着色。建盏的花纹千变万化、色彩艳丽纷呈,全靠火烧的功劳。因此,釉与火烧的功劳各占一半。如何掌握和使用正确的烧成方法,是确保建盏品质好坏的重要保障。建盏的烧成温度在1300℃—1350℃左右,根据坯釉在烧成中发生的物理和化学变化特征,可分为五个阶段:

1.第一烧成阶段为加热蒸发期。从常温到300℃左右,气氛为氧化气氛,主要将坯体内的残余水分排除。

2.第二烧成阶段为氧化分解及晶型转化期。从300℃—980℃左右,气氛为氧化气氛。主要将坯体内的结合水和碳酸盐、硫化物分解的气体排出,同时促进石英晶型的转化。

3.第三烧成阶段为玻化成瓷期。温度为980℃—1350℃左右,气氛为强还原到中还原,再到弱还原。这个过程主要是经历釉的熔融、晶型的转化、新结晶相的形成与结晶的成长,以及液相生成和固相熔解,同时氧化分解反应继续进行。

4.第四烧成阶段为保温期。温度为1300℃—1350℃,气氛为中性。这个阶段主要是使晶体成长、液相量的增加、坯体瓷化、釉的玻化进行得更加完善。

5.第五烧成阶段为冷却期。气氛为弱还原或中性还原,主要根据釉的含铁量而定,以防止斑纹氧化发红。这个阶段主要是晶体的析出与晶膜的形成,通過冷却基本决定了建盏呈现于世人的面貌。

八、结语

陈大鹏在建窑建盏恢复烧制技艺中不断探索、不断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他烧制的仿宋兔毫盏、鹧鸪斑盏,无论是胎釉、造型还是花纹都达到了与古代建盏形神兼似的艺术效果,黑如漆、重如铁、声如磬,再现了宋代建盏的艺术魅力。1988年,其作品“仿宋油滴霞光晨星盏”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珍品)金杯奖,作品“油滴喇叭碗”入选《中国现代美术全集·陶瓷卷二卷》;1997年,“油滴喇叭盏”“鹧鸪斑盏”入选文化部举办的“陶瓷的国度——中国当代陶艺展”,并选送国外长期巡回展出,其作品被文化部永久收藏。2000年,陈大鹏被日本NHK电视台选为建窑代表,参与拍摄《中国陶艺家·建窑》专集;2002年7月,陈大鹏父子受日方邀请参加日本青森县世界薪窑大会,与世界各国陶艺家一起表演各自绝活,获得当地媒体崇高的赞誉。2004年8月,日本五所川原市市长成田守一行来访,近距离观赏到了陈大鹏烧制的建窑建盏作品,并如愿以偿地带回两年前在日本青森县世界薪窑大会上订制的鹧鸪斑建盏,被誉为中日陶艺家交流史上的一段佳话。

参考文献:

[1]陈大鹏.宋代油滴建盏鉴定报告[M]. 1982.

[2]陈其富.浅析建盏文化[J].武夷学院学报,2013,32(06):56-61.

[3]陈其富.青花瓷工艺[J].闽江学院学报,2011,32(02):137-140.

[4]叶文程,林忠干.建窑瓷鉴定与鉴赏[M].南昌:江西美术出版社,2000.

作者简介:

陈其富(1970—),男,汉族,福建福州人。闽江学院美术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