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下“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的构建

2022-05-30 19:21陈忠英周金梅
江西教育C 2022年11期
关键词:双减政策

陈忠英 周金梅

摘   要:“双减”政策是教育格局的大调整,阵痛、困难、挑战不断。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如何创新“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构建良好的教育生态,提升家庭教育指导能力及“家校社”协同育人合力,让“双减”政策落地,是一个全新的课题。本文从搭建家校沟通平台、加强家庭教育指导、进行课堂教学和课后延时服务改革等方面,阐述“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的构建策略。

关键词:“双减”政策   “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

“双减”政策的出台,旨在让教育回归本质,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建设高质量的教育体系,构建良好的教育生态。良好的教育生态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合力共育,从而不断向着平衡、和谐、有序的方向发展。

一、“双减”政策下“家校社”协同育人的现状

(一)家校教育职责不明,育人边界不清

家庭和学校要应对好“双减”政策的挑战,就要走协同育人之路。要实现家校协同育人,就必须对不同教育主体的职责和合作空间进行探索。一些家长认为,学校就是教育的全部主体,这显然违背了学生成长的基本规律,说明很多家长没有弄清楚自身在教育过程中应该扮演的角色。有的家长操之过急,为孩子报很多补习班,再次加重了孩子的课业负担;有的家长则完全放手,把孩子的课业学习指导责任全部推给教师,这就导致无法形成家校协同效应。因此,让家长担负起家庭教育的主体责任,是推动家校协同育人过程中的重点。对学校来说,“双减”政策出台之后,教师要对以往的教学进行调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对学校的教学工作造成了一定的挑战和困难。

(二)家校沟通不畅,关系疏离对立

好的教育会体现在好的关系中,家庭与学校的关系改善了,家校共育就很容易实现。然而在现实中,家校之间陌生、疏离甚至对立的状态还是比较常见。调查结果显示,47.5%的家长不能充分领会“双减”政策的精神,一些家长把教育职责完全推给学校,导致学生变得懒散;一些家长则充满焦虑,担心孩子的成绩下降。这就导致有的家长抱怨作业太多,投诉教师;有的家长又抱怨作业太少,指责教师偷懒。如何畅通家校沟通渠道,构建和谐互助的家校关系,形成育人合力,有效落实“双减”政策,是摆在学校面前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三)家长育人面临困境,亲子关系欠佳

调查结果显示,82.8%的家长在家庭教育中遇到了困难,其中最主要的四种困难是“自身工作忙,没时间(50.5%)”“不知道正确的家庭教育方式和方法(37.5%)”“有问题找不到求助途径(37.5%)”和“与孩子冲突多(37.5%)”。由此可见,自身工作繁忙、缺失正确的家庭教育方式及求路无门,是家长共同面临的问题。同时,调查结果显示,单亲家庭遇到“与孩子冲突多”和“不知道正确的家庭教育方式”两种困难的占比最高,为66.7%。因此,唤起家长对家庭教育的重视,为家长提供科学的家庭教育指导,改善亲子关系,是摆在学校和社会面前的一项重要工作。

(四)社区教育补给能力缺失,资源分布不均

在家庭教育指导效果方面,大部分家长认为学校开展的家庭教育工作有所帮助,但在社区组织活动方面,仅15.3%的家长所在的社区开展过儿童活动,13.6%的社区邀请过专家进行家长培训。在社区设施配备方面,仅1.7%的家长所在的社区配备家庭教育指导中心,15.3%的社区配备公共图书馆,22.0%的社区配备活动室。

目前,社区层级的家庭教育补给能力有所缺失,这与社区教育未得到应有的重视、社区管理能力较低、资源分布不均衡等因素有关。在“双减”政策的背景下,孩子的空闲时间较多,社区作为孩子周边的社会资源,应充分发挥其教育价值。

(五)传统课堂效率不高,课后服务单一

“双减”政策落地后,家长就陷入新的焦虑:作业减了,课外辅导班不上了,孩子成绩下降怎么办?时间该如何合理利用?从教育现状来看,传统的教学方法效率不高,在减去了校外辅导及大量作业之后,56.7%的家长反映孩子学习成绩有所下降,46.9%的家长表示不知道如何帮助孩子利用空闲时间。学校开展的课后延时服务形式比较单一,基本只是托管,对此,67.8%的家长认为这种形式的学校服务不能满足孩子个性化成长的需要。

二、在“双减”政策背景下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

(一)加强家庭教育指导,为家庭教育赋能

针对家校教育职责不明的问题,学校可成立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开设家庭教育大讲堂,唤起家长对家庭教育的重视,厘清家庭和学校的教育职责。学校应发挥主体作用,减轻孩子的在校作业与考试负担,丰富校内教育体系;家庭应树立“家庭是第一个课堂,家长是第一任老师”的责任意识,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同时,学校应进行政策宣传和家庭教育指导,解决家长面临的共性问题,组织家长进行线上学习,更新家庭教育理念,为家庭教育赋能。

(二)畅通家校沟通渠道,和谐家校关系

为畅通家校沟通渠道,有针对性地解决家庭教育中的困难,构建和谐互助的家校关系、亲子关系,学校可以每周开展一次“校长书记接待日”活动,倾听学生、家长、教师的心声,为他们解读“双减”政策,消除他们对“双减”政策的误解和由此带来的焦虑,加强家校之间的有效沟通;开通家长服务热线,建立班级、年级、校级三级家委会制度,由三级家委会24小时内反馈处理结果,为家长解决家校纠纷及育人难题;开展教师家访活动,了解学生的家庭教育状况,与家长面对面交流孩子在校、在家的生活和学习情况,做好政策宣传,融洽家校关系;开展家长进校工作活動,让家长走进校园,维护上下学秩序、巡课、听课、检查校园安全隐患、参与学校重大事项的决策等,让更多家长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促进家校和谐发展。

(三)改革课堂与延时课程,促进孩子全面发展

推动“双减”政策的落地,第一要务要从课堂变革入手,如采取全新的“五环六学”模式(五环:明、学、展、点、练;六学:导学、自学、对学、群学、展学、固学或延学),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多渠道培养敢想、敢问、勇于表达的学生。同时,运用信息化教学平台,如赣教云、希沃等,丰富教学内容,增加学习的趣味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为改变单一的作业辅导式课后延时服务,学校可开设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社团课程,提高课后服务质量。如提升学生体能的游泳、武术、篮球、足球、跆拳道、乒乓球、羽毛球、田径等课程;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我是演说家”“课本剧社团”“定桩识字社团”“小小吟诵家”等课程;提升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智力巧算社团”“创意编程社团”“头脑风暴”等课程;提升学生道德品质、情绪管理及艺术能力的心理健康、茶艺、播音主持、街舞等课程,从而让更多孩子发现自己的天赋,让每个孩子成为更好的自己,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中小学要把落实“双减”政策工作部署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创新“家校社”协同育人模式,以深、细、严、实的作风,在“下大力气做强、做优校内教育”的同时,做好家校沟通、教育指导工作,并调动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力量,内外联动,搭建社会育人平台,实现社会资源共建共享,最终形成“家校社”协同育人、协同减负的工作合力,共同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态,让“双减”政策稳步落地。

参考文献:

边玉芳.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读懂孩子与走出中国式育儿悖论[J].探索与争鸣,2021(5):19-22.

猜你喜欢
双减政策
政策
政策
“双减”重构义务教育格局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政策
助企政策
政策
有些政策为何沦为“万分正确、十分无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