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亚平讲述出舱:“伸手摘星”的梦想实现了!(下)

2022-05-30 10:48
军事文摘·科学少年 2022年11期
关键词:训练科目实验舱训练项目

出舱活动圆满的背后是长达十几年的刻苦训练。12年前,我光荣地加入中国航天员队伍,时刻准备为祖国出征太空。

一切都是崭新的。从那时起,我重新坐回离开十几年的教室,捧起航天飞行课本。几十门课程门门都要考试、科科都要过关。但这只不过是入门级考验,后面挑战生理极限的训练项目接踵而至:让人晕头转向的前庭训练,泰山压顶般的离心机训练,接近真空的低压训练……

超重耐力训练是一项非常具有挑战性的训练项目。成为航天员后的训练过程,从开始的4G,到后来的6G,直到最后的8G,一个比一个难度大——8G意味着要在30秒内,承受相当于自身体重8倍的重量。离心机转起来的那一刻,我的脸被巨大的离心力甩得变了形,仿佛都不是自己的了,甚至连眼中憋住的泪水也硬生生地甩出来,压在胸口的8倍体重的重量让我呼吸困难。尽管这样,我每次都会咬牙坚持了下来。训练成绩也从开始的Ⅱ级成功升至Ⅰ级。知道测试成绩的那一天,我激动地把“离心机考核Ⅰ级”几个大字重重地写在日记本上。

至今也忘不了,为了出舱的这一天,我们进行水下训练的分分秒秒。水下训练是一项耗时很长、耗力最多的项目。参训者要在10米的水下克服水的阻力,进行4~6小时的操作训练……“全部训练科目完成,可以出水!”当每一次按照科研人员科学、循序渐进的训练方案完成训练科目时,听到训练指挥“达标”的口令时,虽然身体很疲惫,但是训练达标后的兴奋无以言表。我知道,离心中出舱的那个目标又近了一步。

每个航天员都渴望能够在太空迈出那一步。作為航天员的飞天战袍,一套合身的舱外服是出舱活动顺利圆满的关键。为了达到最好的人服适配性,我们需要在40千帕压力下不断进行舱外服操作训练。一件舱外服不断地穿了脱,脱了穿,一个气液组合插件插了拔,拔了插。反反复复不厌其烦地训练,为的就是出舱那一刻能够得心应手、操作自如。

其实,成功出舱的不仅是“感觉良好乘组”,更是千千万万的中国航天人。我还清楚地记得,在任务临近的那几个月,每个项目都在抢训练时间,所有科研人员都在和时间赛跑,都在制定、复核此次任务每个环节的方案、预案,都在进一步确认、试验此次任务的产品性能、系统工况。之所以每次任务我们都无比放心,是因为我们知道,无论我们在哪里,都会有一双双热切期待的眼睛注视着我们;之所以每次任务我们都无比安心,是因为我们知道,无论身体状况有任何变化,都会有一声声关切的问候在耳畔响起……

千百年来,无论对嫦娥奔月的浪漫想象,还是对星汉灿烂的心驰神往,中华民族从未停止问天的脚步。今天,中国空间站建设如火如荼,接棒的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已经进驻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即将发射,梦天实验舱紧随其后,中国人自己的“摘星楼宇”——空间站即将建成,中国航天人又要踏上新的征程。为了实现人类拥抱星辰大海的梦想,我们这些太空探索者,时刻准备着!

猜你喜欢
训练科目实验舱训练项目
梦天实验舱,发射!
认识梦天实验舱
走近空间站实验舱
梦天实验舱成功发射并完成对接
某型全动模拟机起落架仿真控制电路改进实现方案
吉林省消防训练科目乳酸代谢特征及实践研究
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的探索研究——以韩剧《来自星星的你》双语字幕视频压制为例
创业训练项目持续发展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美国与缅甸的国际军事教育和训练项目:1980-1988年项目回顾兼未来展望
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项目的人本管理模式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