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恤“事故”

2022-05-30 10:48端木东舸
北京纪事 2022年11期
关键词:国潮T恤钱包

端木东舸

在和同事聊天的时候,时常讨论这两个问题:作为国潮文创的业内人士,我们到底要做点什么,才算没有跑偏,才算配得上“国潮”这两个字?我们每天都在谈国潮、做国潮,可当别人要和我们好好谈一谈国潮的时候,我们该谈点什么?

尽管目前市场上的国潮产品中,不乏凝聚手艺和创意的上佳之作。但咱们也不得不同时面对一个现实:仍然有粗制滥造的现象。“国潮范儿”,来得良莠不齐。

“轻视了消费者的智商”

在网上和不少景点,见过很多商品清一色被打上了“国潮精品”的标签。是否真如贩卖者自己标榜的,它们真都算是“精品”,甚至真能和中国传统文化扯上关系了呢?

——未必。

号称传统工艺匠人手制的木梳皮具,从货柜里取出来十个,十个看上去都有一张如出一辙的“脸”,就连图案细微处的拐弯转角都惊人一致,当然了,皮也不是真皮,人造革而已。

之前十几块钱一件的小白T恤,随便在胸口印上一个福字、两只喜鹊、三个老头,就假借着“传统文化加现代潮流”的旗号,摇身一变每件卖到了一百二百。

国潮不可能是符号的简单堆砌,如果仅是凭着一只喜鹊凤凰、两个狮子老虎,或者是靠着讲故事哄抬物价来以次充好,就可以跻身国潮之列,那未免也太轻视了消费者的智商指数。

2015年,某公司采购了一台印制T恤衫的机器,价格在大几十万元,属于当时比较精锐的类型。这家公司有门店开在了一处知名景点,机器买来后,一开始就简单地想在门店里印几款写着“北京”或者是“到此一游”字样的T恤,来粗暴豪横地赚点快钱。当时支撑这一想法的理由很简单:最直接的就是人们最想要的。买个东西无非是想表明“北京,到此一游”。

最初还真卖出去一些,但事后想想,那完全是因为人们头一次见到现场印制的T恤,觉得新鲜而已。日子长了,大家开始不买账了,门店里其他商品倒还是在卖,只是那印T恤的机器,就那么闲着睡在了角落里面,甚至慢慢蒙上了薄薄的尘灰。问过店里的销售员大姐,为什么没有人买咱们的T恤了呢?大姐的回答倒是诚恳:“人家都说咱家那衣服寒碜。印着个北京和到此一游,挺贵的买回去根本穿不了第二次。”

变则通

穷则思变。我们改了思路,让设计师针对景点特征,提炼其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元素,设计了一些颇具个性和美感的图案印在衣服上。

这下好了,进店的客人看到展示的T恤样品后,大多会向店员打听询问,问完之后基本也都会买下一件两件回家。本来那衣服定价就不高,再加上胸前的图案既让人觉得吉祥喜庆,还能在人前张扬个性,回去且穿呢,不像以前那样没有重复利用的价值。买T恤的客人有时多到排队拿号,等不及的只能由店里给快递到家。

几年下来,那台机器回了本,虽然有点开始老化的迹象,但还在老骥伏枥继续为公司创造着效益。

卖得好不好,仅仅因为人的一念之差,从胸口的艺术字到个性图案的这段距离,看似很近,却险些断送了一台先进机器的大好前程。幸亏及时换了方向。当然了,这种换方向的转变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传统文化的梳理发掘,美学元素的精心提炼,设计师的天马行空,每一个环节出现跑偏,都将是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花在钱包上的心思

2017年中,我们打算做一批钱包,以清朝某款剔红花盘为设计元素,结合到现代造型的皮质钱包上,黑与红的颜色碰撞,古典同现代的融合,效果应该会是不错的。

最初为了节约成本,我们印了一块带剔红花纹、薄薄的红皮子,贴在了黑色的钱包上,定价100多块钱属于亲民价格。

说实话,材质手感都还可以,但就是总感觉少一口气儿。可能就因为这口“气儿”,買账的人寥寥无几,放在店里,一个月只卖了一个。好在第一批做得不多,只有几十个,想要改正还来得及。

痛定思痛吧,于是结合早期T恤衫的教训,下了一番功夫:平面的红皮子换成了皮雕工艺,制作出带有立体纹路的红皮垫,钱包的缝制也由暗线改为了仿手工造型的明线,最后又区分出带拉链和不带拉链两款。

拿到小样和原来的对比,才发现世界上最远的距离,竟然就在一小块皮雕和明暗走线上面。瞬间就觉得这钱包的档次,上了不仅仅是一个台阶那么简单。成本相应提高,肯定会导致商品价格提升,单价从原来的100多块卖到了接近800块钱,功夫就是不负有心人,大几百的钱包比100多块的那些卖得还好。

做国潮产品的时候,完全可以用孔老夫子的一句话作为标尺来严格要求自己: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咱们不见得能成为国潮里的领军人物或者灵魂领袖,但一定得做好国潮开门那三件事:把控质量、提升内涵、关注表达。

敬畏

每一个投身国潮之中的人,都应该意识到一个问题,做国潮,可真就不是随便设计做货那么简单,没文化、没创意、不着调的,趁早还是绕行吧。因为每一件成品,不仅要创造出预期的效益,更是附加着一份把中国文化从古至今联系起来的责任,让当今的中国人对自己的传统文化开始拥有自信,让其他国家的人对中国文明产生敬畏之心。

不免想到多年前在德国认识的一位朋友,他姓胡,在科隆大学攻读地理学博士。个子不高,白白净净,戴一副金边眼镜,说起话来文质彬彬。

胡博士最大的乐趣是每个周末趁着科隆大教堂前广场人多的时候,穿上自己从国内带来的汉服,沿着那条商业街从西到东再由东至西,每看到他行走时的神情,都仿若果真回到了大汉盛唐。宽袍大袖成了德国北威城市的一道风景。最惊讶的是,半年之后,胡君的行走不再孤单,发展成了十多个人的一支队伍,里面还有几个本地人和来自法国、意大利、比利时与非洲的人们。

看着那情景,自然会感动一番,民族的当真就是世界的。

年头长了,很多记忆会变成琐碎的片断,物是人非。但每当想起科隆街头自信满满的那位朋友,就会有一个想法出现:如若我们这位地理学博士投身到国潮产业当中,一定会是一把好手,因为他会“从世界看中国”,这样才能懂得做国潮应该做点什么。

不管是哪一类国潮产品,如果想在这个市场站稳脚跟,就一定要做到几件事情:把控质量、提升内涵和关注表达缺一不可。否则,只能是自欺欺人的哗众取宠。文化、信仰、创造、灵感、传播、影响,国潮产业保鲜的不二法门。可能要多向胡博士借鉴和学习了。

猜你喜欢
国潮T恤钱包
让国潮成为时代的主流
“夏”天到了
MADE IN CHINA
网上理财陷阱多 捂紧钱包别上当
MADE IN CHINA
“国潮”崛起,东方IP趁势乘风破浪
钱包
T恤
看好你的钱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