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钢汽水重出江湖

2022-05-30 10:48刘会生
北京纪事 2022年11期
关键词:毛钱首钢汽水

刘会生

玻璃瓶橙味的首钢汽水重出江湖,让我感慨不已。

记得刚上小学时,每个周末,父亲都要带我到金顶街6宿舍去内部澡堂泡澡。回家路上,他都要给我这个独子吃独食。他带着我走进当时的国营商店,花上两毛钱为我买一瓶汽水,他一口我一口喝得有滋有味,最后多半瓶還是便宜了我。

当时,花两毛钱买汽水喝可是奢侈消费。那时,两毛钱能买旺季的两畚箕西红柿,相当于一家人一天的菜钱。当时我就盼着每天都喝上汽水。

这一天终于来了。1983年,我大学毕业来到了首钢宣传部当干事。入伏第一天,科长拿着一大洋铁壶,带我到位于厂东门内的汽水供应站,去打汽水。从此,每天拿着洋铁壶给大伙打汽水成为我的一项工作。

新中国成立初期,举国上下优先发展重工业。在计划经济和行政手段的推动下,一座座钢铁厂拔地而起。建于上世纪50年代初的首钢汽水厂,初衷是为企业高温岗位提供防暑降温饮料。1960年代,首钢建成人造冰生产线,完成了由提供常温盐糖水向供应冰水、简易冰棍的过渡。1970年代,首钢开始生产罐装汽水。

那时的汽水,是企业内部福利,生产一线高温岗工人的“劳保用品”。 在钢炉前摸爬滚打的工人,拿汽水防暑降温,补充盐分体液。一天劳动结束之后,工人凭借汽水票用暖水壶和铁饭盒去打盐汽水,下班后带回家给家属喝。

当时的汽水,普遍都由色素、香精、糖精兑水组成,因此也被称为“三精水”,也称“颜色水”。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物资匮乏,喝汽水、吃面包、就红肠,就是令人羡慕的生活。那些简单的幸福,在很多人的脑海里挥之不去。

为了满足职工日益增长的生活需求,1979年首钢成立了职工后勤福利机构,食品第三车间应运而生,也就是后来的首钢汽水厂。当时这座汽水厂领先全国冶金企业,汽水厂年产能力3000万瓶,不仅生产各种口味、各种规格的饮料,还供应红果、甜橙、奶油、酸奶等各种雪糕冰棍,并开始在厂区和家属区的多个销售点售卖。我的父母和老一辈的首钢职工至今还津津乐道当年把单位发的汽水带给孩子时的惊喜和快乐。

1992年市场经济体制确定后,首钢汽水品牌形象有限。在当年的可口可乐、百事可乐面前显得不堪一击。

随着一批95后、00后在中国国力渐趋增强的环境下成长,“国潮”正在成为新的流行文化。数字经济还在为国潮复兴推波助澜,中国本土汽水开始数字化商业体系重新寻找自己的市场位置。

2008年奥运会后,随着钢铁主业迁出北京市,首钢开始转型发展。我与许多有首钢情怀的人们常常询问起:“我们还能不能喝到当年的首钢汽水?”近年来首钢园成为北京的网红打卡地,游客们对首钢的特色产品也有了浓厚的兴趣。

为了还原首钢老汽水的味道,首钢饮食服务公司的研发人员几经周折找到了当时负责汽水生产的两位老师傅,了解当年的汽水生产工艺及配方,反复改进升级,最终调制了50多个配方样水,寻找了不同的年龄、地区、身份的人群盲测。经过了4个月的不断改进,研发团队终于在保持首钢老味道的前提下生产出了现有的配方汽水,老员工们饮用后称赞:“这就是当年的味道!”

首钢汽水见证了京西工业文明的沧海桑田。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饮品,一座城市有一座城市的记忆。

猜你喜欢
毛钱首钢汽水
首钢集团有限公司简介
首钢集团有限公司简介
首钢集团有限公司简介
首钢集团有限公司简介
一方汽水养一方人
动动脑,你能喝几瓶?
算了
这个村30年来份子钱不超过5毛,多了不要
想喝汽水的山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