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醒》写作指导

2022-05-30 10:48
广东第二课堂·初中 2022年11期
关键词:觉醒昙花画布

插图 / 程晓磊     责任编辑 / 张家瑜

本期导师

陈铿

广东实验中学语文高级教师,广东省中小学“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名教师培养对象,广州市优秀教师,广东省骨干教师。

题目呈现

在平时的生活中,总有某些事情、某个情景、某个时刻,触动我们的心灵,让我们幡然醒悟,开始倾听内心的声音,体味人间的真情,明悟肩头的责任,找寻奋斗的方向,创造美好的未来……请以“觉醒”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 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2. 600字以上。

3. 文中不能出现考生的姓名和所在学校名称。

写作导引

这是一道由导语和标题组合成的词语类命题作文。题目“觉醒”为动词,《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醒悟、觉悟;由迷惑而明白;由模糊而认清”。写作此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

1.关于审题

在明确“觉醒”的主体是“自己”之后,可以采用“问题化审题法”进行审题:“我觉醒之前的状态如何”“让我觉醒的原因是什么,过程如何”“我觉醒之后的状态如何,有何感悟”,注意写作的重点应该放在“让我觉醒的原因是什么,过程如何”这个问题上,切忌详略不当、重点不突出。

2.关于选材

导语“在平时的生活中,总有某些事情、某个情景、某个时刻,触动我们的心灵,让我们幡然醒悟”其实有很大的选材空间,可以从个人成长、家庭生活、校园生活、社会生活、自然生活、读书生活、艺术欣赏、传统文化等角度选择自己熟悉的素材写作。可以是对亲情、师生情的醒悟;也可以是对生活中的真善美的领悟;或者是对生活态度和方式的觉悟。总之,这个题目在选材方面要尽量避开俗套的素材,力求做到“写人之所未写,悟人之所不及”。

3.关于写法

写作觉醒的过程不能只是平铺直叙,要抓住促使自己觉醒的生活细节和画面进行描写。觉醒前后的状态明显不同,因此必须运用对比的手法突显觉醒的原因以及觉醒之后的改变。文章结尾处写觉醒之后的思考时,可采用以小见大的手法,表达自己对生活、学习、人生的深度思考。

初稿

覺醒

广东实验中学   王澜烨

清冷的月光照耀在雪白的昙花上。

我也在这清冷的月光下惆怅了许久,舞蹈基本功迟迟没有进展使我再一次心灰意冷。进入骨髓的疼痛,我仿佛听到了肌肉与骨头撕裂的声音,我突然有了放弃的念头。

可就在那一刻,我注意到了她,一朵雪白的昙花。

她长得一点也不张扬、不耀眼。在月光的衬托下她显得那么朴素、那么洁净。她的花瓣简单,没有过多的花纹,只有淡淡的白。这样的花,在万紫千红的世界里显得多么不起眼。

但在夜里,我却惊喜地注意到,只有她,在默默地积攒力量。我好奇地望着那还未盛开的花骨朵儿,在夜晚没有欣赏者,为什么要开花呢?可是她的花瓣却在慢慢地膨胀,一点一点地往外挤。她不慌不忙地努力慢慢用尽全力张开花瓣。时间嘀嗒嘀嗒地过去,花好像没有一点起色。但是她依旧用她微小的力量在黑夜里坚持、努力着。

“咚”的一声,一个极其微小的声音传入我耳,一股淡淡清香沁入我心。她开花了!她终于看到了这个世界。可是我还来不及欣赏,她就凋谢了,并依旧保持盛开的姿势。原来昙花一现,就是这个道理。我发觉,在月光衬托下,她变得与众不同了。她洁净得像一位天使。她洁白的花瓣虽已落下,但却仿佛容不下一点污渍。她好像月光中的一位天使。

我好像恍然大悟,辛苦的努力,不就是为了一刹那的绽放吗?

我好像觉醒了。

在开花的路上,你有过尝试,有过努力,为了最后一刻的绽放付出了太多的汗水,但这一切都是值得的。在此过程中我却收获了许多,不仅仅是一时的美丽,更是一世的收获。人生不也如此,为了一次短短的绽放,不放弃尝试,结果总会是精彩的。

昙花,有没有人告诉你,努力盛开的你很美吗?

而觉醒后的我,也很美。

教师评语

文章选材独特,既关注自己熟悉的爱好兴趣,也借助自然生活的观察和感悟进行自我反思。作者行文缜密,巧于编织。从花到人的转换,自由巧妙,把深深的感悟融化在对花的细腻的描写中,情感和哲理自然流露于文字中。但主体部分对自我的剖析还不够,对昙花的描写可以精简些。按照评分标准,此文属于二类文上等。

修改建议

建议将自我练舞的经历与昙花夜间稍纵即逝的美丽绽放这两者融合得再自然些,将文章的主体部分昙花描写得再精致些,觉醒之后对自我的剖析要深入些,可将自己的经历与昙花的生命历程联系起来,由物及人展开理性思考,悟出人生之道。

升格文

觉醒

广东实验中学  王澜烨

清冷的月光透过云层,洒在雪白的昙花上。

我在这月光下惆怅了许久。舞蹈基本功迟迟没有得到提高,我再一次心灰意冷。每日的练,每次的痛,就是为了一个个简单的基本功动作。我仿佛听到了肌肉与骨头撕裂开的声音,很苦,很痛。不知什么时候起,基本功练习竟成了负担。突然之间我有了放弃的念头。

可就在那一刻,我注意到了她,一朵雪白的昙花。

她长得一点也不张扬、不耀眼。在月光的衬托下她显得那么朴素、那么洁净。她的花瓣简单,没有过多的花纹,只有淡淡的白。这样的花,在万紫千红的世界里显得很不起眼。但在寂静的夜晚里,我却惊喜地注意到,只有她,在默默地积攒力量,努力开花。我好奇地盯着这还未盛开的花骨朵儿,心里纳闷:夜晚里没有欣赏者,为什么还要开花呢?

只见她的花瓣慢慢地膨胀,一点一点地撑开,慢慢地、静静地用尽全力张开。每一次的努力似乎都是白费。花瓣实在太重了,露水也压着她,花开得异常慢。但是她依旧用她微小的力量在黑夜里坚持着、努力着。“咚”的一声,一个极其微小的声音传入我耳,一股淡淡的清香沁入我心。她开花了!她成功了!多少次的努力,多少次的失败,她终于盛开了!当我还来不及慢慢欣赏,她却很快地凋谢了。

我的心怦然一震:多少人,多少花,不停地努力,不就是为了这一刹那的绽放吗?我幡然觉醒。

我终于明白,虽然在练舞的征途上要忍受很多痛苦,经历很多失败,但只要坚持不放弃,最后一定能在大舞台上绽放最美丽的舞姿。这种美丽,不仅仅是一时的,更是持久的收获。人生也正是如此。在我们漫漫的人生道路上,只要永不放弃,结果总会精彩的。

昙花,有没有人告诉你,努力盛开的你很美吗?

觉醒后的我,坚持练舞,永不放弃,也会很美的。

老师评语

修改后的文章行文自然,情感真挚,详略处理得当,亦花亦人的叙述中饱含对大自然的体察和深深的领悟。所谓“一花一世界”在格物致知中倾听内心的声音,这是一篇源于自然、生活的佳作。

范文示例

觉醒

广东实验中学    何璐希

月光柔柔地穿过窗户,洒在屋内的一张张画布上。

一直很喜欢把这个小画廊作为闲暇放松之地,绘画作为一项如此精致的艺术具有独特的吸引力。可是最近,蘸上色彩的笔总在画布前停滞不前,心里也有一种说不出的压力。我害怕这一笔成为败笔,害怕我的画被他人嘲笑。不知什么时候起,思考画作内容竟成了小小的负担,可是又觉得那些问题是不可避免的。

那天,我身旁坐着的是一个小学生模样的女孩。

绘画照常开始,在我颤巍巍地落下第一笔前,她已经天马行空地涂抹了。我心里有一丝不屑,这样着急,能画成怎样?她端起咖啡抿了一口,正准备将它放回桌面时却又收了回来,笑盈盈地打开盖子,向画布上泼了一把。

不用说,我们都吓呆了,可是她若无其事地拿起一支新的画笔,一边在咖啡的痕迹中勾勒,一边自言自语地吐出三个字——“我喜欢”。我看了一眼,她正在将那咖啡痕迹改装成扬帆的船!一旁的大人絮絮叨叨地说着什么,对她指指点点,可这一切她都充耳不闻。

我突然意识到自己是如何在開始作画前就在乎别人的种种感受,醒悟到自己太久没有追寻“我喜欢”的感觉了。

我就此觉醒,知道自己不该被“他人”束缚,否则就不是来此的目的了。我想起自己是那个喜欢飞纸飞机的女孩,是那个喜欢将秋天的落叶踩得“啪啪”响的顽童,是那个喜欢诗词美好意象的“文青”。我将这一切的一切都加入了画作,天马行空地将“我喜欢”的内容一笔一笔地加入。我喜欢上这种追随内心的感觉。

我们从来就不应该活在“别人的感受”里,认清自己的心才是最重要的。迁就他人的艺术不是艺术。人生其实也如此,我们只需敢将自己展现就够了。别人与我无关。

觉醒,方知人生因自己才最美丽。

老师评语

觉者有所察,醒者有所悟。月光穿过窗户,照在画布上,也映在作者不眠的心上。绘画的压力增大源于对艺术学习更高的追求以及他人苛刻的眼光,伴随着的担心和害怕也挥之不去,以至裹足不前。于是作者对自由与洒脱特别敏感和在意。

猜你喜欢
觉醒昙花画布
为什么要在画布上割一刀?
让鲜花在画布上盛开
昙花(节选)
《西厢记》中女性主体意识的建构
浅谈年画中人物的变化与人的自我意识觉醒
“觉醒”背后的美国华人群体
昙花(寓言)
大师的画布
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