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的初中数学分层作业设计

2022-05-30 04:17朱国松
江西教育C 2022年11期
关键词:分层作业双减初中数学

朱国松

摘   要:为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分层作业应运而生。在“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师要明确分层作业的关键指标,通过精编习题,建立题库,引导学生自主选择作业,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同时,教师要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积极的反馈与指导,以学生的学情为基础,建立尊重个体差异的相对式评价、激发动力的螺旋上升式评价、认识自我的多元化立体式评价等综合性的评价体系,帮助学生实现高质量的发展。

关键词:“双减”政策   初中数学   分层作业

初中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作业是学生巩固数学知识、发展数学技能的有效途径。随着“双减”政策的全面推进,教师要在把握学生具体学情的基础上,精心设计分层作业,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本文从设计初中数学分层作业的必要性入手,结合教学实践,探讨了优化分层作业的策略,以期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

一、初中数学设计分层作业的必要性

(一)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应然追求

作业是落实课程教学目标、检验学生数学学习成效的重要工具之一。不同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与认知水平各不相同,学习方法也大相径庭。教师要尊重不同学生的学习特征,给他们提供思考、探索、表现和成功的机会。实施分层作业,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已有的数学知识,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因人而异,力所能及,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良好的发展。

(二)作业形式新旧更迭的自然需求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础教育改革重点关注的内容。传统的作业往往形式单一、内容一致、要求相同,每个学生的作业量相同、难度一致,作业的批改标准也一致,课堂作业讲评也是将典型问题向全体学生统一讲解。在这样的情况下,数学教学会出现学困生“吃不到”、中等生“吃不好”、学优生“吃不饱”的现象。分层作业是因材施教的必然产物,也是作业形式新旧更迭的自然需求,能让学生实现科学的发展。

(三)减轻学生学业负担的实然追求

“减负”的实质是“提质增效”。学生的学业负担重既体现在客观上的作业量大、作业时间长等方面,又体现在学生在做作业的过程中学习体验感与效能感差。初中数学知识具有很强的逻辑性,部分学生跟不上整體的学习节奏,学习负担很重。分层作业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观能动性,是减轻学生学业负担的实然追求。

二、设计分层作业的关键指标

(一)作业目标分层

设定科学的分层作业目标,要求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学情,把握基础知识、重点知识、能力提升与发展三个层次的要求。例如,“勾股定理”一课主要包括探索勾股定理、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以及勾股定理的应用。在学习新课之后,教师可以设置分层的作业目标:一是初步运用勾股定理进行计算;二是感受勾股定理,并运用勾股定理进行数形结合的练习;三是掌握推理能力,运用勾股定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分层的作业目标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又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需求,发挥分层作业的作用与价值。

(二)作业量分层

在作业的量方面,教师可遵循“下要保底,上不封顶”的原则,根据学生理解能力与认知水平的差异,设置必做题、选做题和开放题。必做题应为基础知识的巩固,要求每个学生都应该练习并掌握;选做题应为综合性较强、覆盖面较广、难度相对较大的题目,是学生需要“跳一跳才能摘到的果子”;开放题应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是难度大、灵活度高的综合型题目。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数学知识水平,选做不等量的题目,实现最大限度的发展。

(三)作业难度分层

作业难度可分为“低、中、高”三个层次,形成一个完整的问题链,满足每个学生的需要。低层次的作业注重简单的机械模仿练习;中等层次的作业注重知识的掌握和巩固;高层次的作业注重知识的迁移和应用。作业设计应符合初中生的认知规律,从易到难,低起点,跨度缓,最后体现高要求。这样的分层作业使学困生有题可做,有机会体验成功的喜悦;中等生能在巩固所学知识的同时,对较难的题目进行探索;学优生可以通过探究高层次的作业,实现知识的迁移与数学综合能力的提升。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差异化的数学作业中都可以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

三、设计分层作业的有效策略

(一)精编习题,建立题库

要建立科学的题库,首先要强调习题与课程标准和课程目标的对接,避免出现习题过易或过难的现象。其次,课本是数学课程目标得以实现的载体,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工具和教师教学的重要参考资源,习题的设计必须立足课本,分层次设计。最后,教师要明确分层作业设计的方向与意图,明确分层作业的目标达成,从逆向思维的角度设计习题,发展学生的数学技能与思维。

(二)自主选择,“因人作业”

在“双减”政策的指导下,初中数学作业设计需要在充分了解学生实际学情的前提下,以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参考,设计分层作业,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因此,教师可以采取“保底+选择”的设计策略,允许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前提下,自主选择挑战性的作业,使每个学生实现差异化的发展。

(三)反馈指导,微课分析

要贯彻“双减”政策的理念,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教师必须创新作业的形式,改变作业指导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投入数学作业中。当前运用较为广泛的作业新形式就是微课,微课可以记录教师对重要知识点的讲解,辅助课堂答疑,能充分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形成符合自身条件的个性化学习模式,提升学习效率。

四、建立科学的分层作业评价体系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提出,应建立目标多元、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又要重视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分层作业要符合学生的发展需求,发挥其促进与激励的作用,就要建立科学的分层作业评价体系。

(一)相对式评价——尊重差异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学习上的“成就”这个概念是一种相对的东西。对一个学生来说,“五分”标志着成功;而对另一个学生来说,“三分”就是极不容易的成就。因此,对于学生作业的评价不能一概论之,而应同分层作业一样,进行一种相对式的评价,给予每个学生相对公平的评价,从而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二)螺旋上升式评价——激发动力

当学生的学习水平提升后,评价的要求也相对提高。例如,原本“保底”是基础题的,可以上升为拓展提高题;原本“保底”是提高题的,可以上升为创新题。这种评价形式就是螺旋上升式的评价,是在学生达到更高的学习能力后,提出新的要求,以促进学生满足更高的学习要求,提升知识技能。

(三)多元化立体式评价——认识自我

评价应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发展能力的整个进程,强调学生以往学习水平与现有学习水平的对比,使学生真正了解自己,看到自己的进步,看到未来发展的空间。教师可以建立学生的作业成长档案,将教师、家长、学生的评价都记录在内,将以往单一片面的作业评价转变为立体动态的评价,从而使学生树立信心。

总之,“双减”政策对初中数学作业设计的合理性和逻辑性要求更高,分层作业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教师要精心设计分层作业,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发展,实现“双减”政策“提质增效”的重要目标。

猜你喜欢
分层作业双减初中数学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浅谈小学语文分层作业
对于初中数学分层作业的点滴思考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