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

2022-05-30 04:17石琴
江西教育C 2022年11期
关键词:自主学习能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石琴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稳步推进和“双减”政策的落实,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培养学生的关键品格和持续学习的能力,已成为教师教学的共同追求。自主学习就是顺应学生发展需求的学习方式,改变了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唱主角的局面,可以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也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深化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自主学习能力

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占据着课堂主体地位,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剥夺,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的讲解,由于缺乏学习兴趣,参与感不强,也无法深刻、透彻地理解所学知识。与以往“接受式学习”不同的是,“自主学习”更注重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对学生的未来学习具有积极的影响,可以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意识和思维品质,促进学生又快又好地发展。

一、指导预习,促进自主学习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大包大揽”,剥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导致学生一遇到困难,就想着求助,严重地抑制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师应摒弃传统数学教学的弊端,注重构建自主学习课堂。教师可以从前置性学习入手,加强新知识学习前的预习指导,让学生对所要学习的内容做到心中有数,从而为学生进行高效的自主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

比如,在教学“认识百分数”之前,笔者让学生进行课前预习,了解什么叫百分数,百分数如何读、如何写?在生活中百分数有什么作用?这样可以让学生带着发现的眼睛去寻找百分数,如有的学生从爸爸西服面料的标签中看到了百分数(棉占75%、化纤占25%);有的学生在牛奶的包装盒上找到了百分数(营养成分表为钙87.5%、钠3%、蛋白质5%)。此时,学生发现百分号前面的数,可以是1个整数,也可以是1个小数。这些发现,为学生自主学习百分数的知识,做好了充分的铺垫,唤起了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热情和主动性,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的顺利展开。

二、激发兴趣,助力自主学习

做任何事情,兴趣是关键因素,也是学习的原动力。没有兴趣,学习也就成了被动式完成任务。因此,作为新时期的数学教师,我们应改变以往的教学观,秉持“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另外,为了进一步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教师还可以“故布疑阵”和“巧设圈套”,让学生学会多问几个“为什么”,这样才能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比如,在教学“3的倍数”的特征时,笔者笑着询问学生:“同学们,你们已经学习了2和5倍数的特征,你认为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绝大多数学生的想法都是根据个位上的数进行判定,只要个位上的数是3、6、9,那么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笔者让学生动手验证,学生得出的结论不完全正确,如13、26、19、23、26、29等,都不是3的倍数。显然,学生原先的猜想是错误的,这是什么原因呢?这样的问题,再一次驱使学生进行思考。笔者让学生拿出计数器,分别在计数器上面“拨”出3的倍数,看一看所用算珠的个数和3的倍数有着怎样的关系。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很快得出正确的结论。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心理特性和认知规律,为学生设下“陷阱”,驱动学生融入课堂,进行自主学习。

三、问题引领,驱动自主学习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也是学生思维的支撑。在传统的数学课堂中,教师设计的问题机械而单一,学生毫无自主探索的空间,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所讲的知识,无法做到透彻理解。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还小,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还不丰富,学习能力不能完全适应教材的要求,因此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为学生设计一些优质而高效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探索,这样既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又能够提升他们的课堂学习效率。

比如,在教学“三角形面积”时,笔者让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让他们进行小组学习,自主探索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学生分工明确,有负责拼图形的,有负责记录的,有负责计算的。为了让学生的自主学习更加高效,笔者为学生设计了以下四个问题:(1)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怎样的图形?(2)拼成的图形,它和三角形的面积有着怎样的关系?底和高有着怎样的关系?(3)依据探索,你认为三角形的面积应该怎样计算?(4)如何运用字母表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这四个问题具有很强的层次性和梯度性,学生沿着这些问题,可以拾级而上。

四、设定目标,实现自主学习

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自然少不了学习目标的指引,没有明确、科学、合理、有效的目标,学生的自主学习效果难以得到保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与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认知经验,为学生设定不同的学习目标,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这样的教学设计,既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又能够让学生获得学习数学的成就感。

比如,在教学“三角形的高”时,笔者设定了三个教学目标:(1)能认识画在三角形内部的高,能测量出三角形内部高的长度;(2)能彻底理解三角形的高与垂线的联系和区别;(3)能认识三角形的外高,知道三角形的外高和内高的区别。这样设定学习目标,能够兼顾后进生和优等生,使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获得相应的发展。由于每个学生的能力有明显的差异,在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时,应为他们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

五、共同参与,增强自主学习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领者,在教学中,要注意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调控,在学生遇到困难时,进行点拨和引领,让学生的思维更有方向、更有深度。在大力倡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背景下,教师的课堂教学对学生不是彻底放手,不闻不问。事实上,一个高效、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课堂,既需要教师的引导与点拨,也需要全体学生的共同参与。

比如,在教学“列举策略”时,笔者将学生分成多个学习小组,让他们对问题开展探究和解答,并出示這样的问题:“学校食堂有3个荤菜,分别为鱼、鸡翅和牛排;另外有5个素菜,分别为炒青菜、烧茄子、拌黄瓜、炒包菜、炒韭菜。若任意选1个荤菜和1个素菜,一共有多少种搭配方式?”笔者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对题目中的条件进行分析,探寻出清晰的解题思路。在这样的过程中,讨论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讨论结束后,笔者让各个学习小组推荐一位代表,对自主探索的结果进行汇报,其他学生仔细聆听,分析与自己小组思路的异同。最后,笔者引导小组之间进行互相评价,提升学习质量,让学生的思维“拔节”。 一个高效的数学课堂,不能只有教师的声音,更需要全体学生的共同参与。只有“师引生学”,这样的数学课堂才有活力,才能生成更多的精彩。

总之,在数学课堂的教学中,教师应优化教学策略,倡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让他们真正知道“学什么”,自主解决问题,学会“怎样学”,养成自觉的态度,做到“我要学”。这样,数学课堂才会因自主学习而更加精彩。

参考文献:

[1]孙丽娟.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J].学周刊,2021(16):29-30.

[2]侯孝全.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J].家长,2020(35):15,17.

[3]徐荣强.小学中高年级数学教学中自主学习模式探讨[J].读写算,2020(35):89-90.

猜你喜欢
自主学习能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小学高年级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模式探析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
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性别差异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论形成性评价与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