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论证式”小学科学教学模式探析

2022-05-30 04:17魏淑芹
江西教育C 2022年11期
关键词:探究教学小学科学观点

魏淑芹

摘   要:探究式科学学习是小学科学课程的重要学习方式,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生活中的科学问题,提出观点,论证实验,自主整理的学习过程。

关键词:小学科学    “观点—论证式”    探究教学

“观点—论证式”教学策略是学生在情境中发现问题,做出推断和设想,然后亲自进行实验,验证猜想的教学模式。“观点—论证式”教学能够让学生亲历科学探究过程,理解科学概念的本质,实现自主发展。在本文中,笔者结合“磁力大小会变化吗”一课的教学,谈一谈“观点—论证式”小学科学探究教学模式。

一、巧妙亮出观点

“亮出观点”是“观点—论证式”探究教学的第一步,也是学生探究学习的前提。“观点”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经过观察、思考,发现问题,并对自然现象及其规律做出推断和设想,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假设”。“亮出观点”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教师直接给出观点,另一种是学生自主进行猜想、假设。观点的亮出包含两个环节:一是情境铺垫,二是组织猜想。

(一)情境呈现问题

问题是科学探究的核心,有了问题才会有思考。呈现问题是科学探究教学的首要任务,巧妙提出问题,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不管用哪种方式呈现问题,都要达到“激趣诱思”的目的,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的好奇心,诱发学生的思考,激活学生的思维。

呈现问题最常用的方式是借助情境,即将科学问题融入具体的场景,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做出假设。情境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能有效刺激学生的视听感官,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情感,帮助学生思考和理解知识点。我们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将科学问题融入不同的情境中,如生活情境、故事情境、魔术情境、游戏情境等。

例如,在教学“磁力大小会变化吗”一课时,笔者创设了一个“钓鱼”游戏:在水槽中放入几条重量不同的鱼(鱼是铁皮做的),请两名学生用磁铁钓竿钓鱼,看谁钓的鱼最大、最重。学生在钓鱼时,由于钓竿上只有一块小磁铁,磁力不够大,因此只能钓起较小、较轻的鱼,很难钓起重量大的鱼,这样一来,问题自然出现了:怎样才能钓起较重的鱼呢?

(二)猜想亮出观点

科学观点的基石是猜测或猜想,许多科学成果的创新发明都源于猜想。当然,科学猜想不是胡思乱想,而是有根据的猜测、想象,是建立在观察与实验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已知的科学原理和客观事实,所做出的假设性推断、设想。

猜想对于科学学习来说非常重要,既能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又能有效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有些科学教师不太注重猜想,为了教学的顺利,往往直接把某些观点告诉学生,不给学生进行猜想的机会,这样反而不利于学生的发展。我们在引导学生从情境中发现问题之后,应当组织学生进行猜想,对事物发展的趋势、影响因素或变化规律等做出假设,引导学生在猜想中亮出观点。

例如,在教学“磁力大小会变化吗”一课时,学生在“钓鱼游戏”中发现,要钓起更重的鱼,就得增大磁铁的磁力。可是,怎样才能使磁铁的磁力变大呢?对此,笔者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大胆猜想。有学生说:“人多力量大,可以把两块磁铁合并在一起。”“这个想法不错!”笔者边表扬边接着问,“把几块磁铁吸在一起,磁力真的会变大吗?”此时,学生又涌出其他观点,有的学生说:“两块磁铁吸在一起,磁力有可能会变小。”有的学生说:“多一块磁铁,磁力就会增加一倍。”“怎样才能知道哪个猜想是正确的呢?”笔者追问道。“做实验!”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这样就自然地引出了课题。

二、研讨设计方案

方案的设计是“观点—论证式”探究教学模式的第二步。在学生做出猜想、提出观点之后,就需要进行论证。我们一般采取实验操作的方式进行论证,而在此之前,需要设计方案,即设计实验方案、活动方案,为实践操作做好准备。实验方案如同作战指挥图,可以确保实验的顺利开展,能够提高实验的质效。实验方案的设计不能依靠教师,而要由学生自己去思考。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研讨,得出较为科学合理的实验方案。

小组研讨就是以小组为单位,先让各组成员围绕猜想进行讨论,思考实验所需要的材料,以及实验的分工协作方式等。在组内讨论之后,教师还需要组织组际交流,即各组汇报交流方案,相互补充、完善,形成一套比较合理的一致性方案,以提高分组实验的效率。

例如,在教学“磁力大小会变化吗”一课时,当学生做出各种猜测后,笔者没有对他们的观点进行点评,而是让他们分组讨论,共同设计实验方案。学生带着“寻找证据”的意识去设计实验,纷纷献计献策,围绕“怎么知道磁力的变化呢?”“这个实验该怎样操作呢?”展开了热烈而认真的讨论。在小组讨论结束后,笔者组织各组汇报、交流,确立了实验方法:用磁铁吸回形针,看一看能吸多少枚回形针。实验共设计了两个层次的活动:先测1块、2块磁铁相吸后的磁力大小,再测3块、4块磁铁相吸后的磁力大小。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各组自由发挥,尽情讨论;在组际交流中,教师要适当引导,总结概括,帮助大家达成一致意见,得出一个可行的实验方案。

三、合力寻找证据

(一)分组实验操作

实验是验证猜想的重要手段,是论证观点的重要方法。在科学探究教学中,我们一般采取分组实验,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两人到四人,通过小组成员的合作,利用实验器材动手操作,共同完成实验任务。在分组实验中,各组要明确分工,各司其职,认真观察实验数据,做好客观记录。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关注学生,做好指导工作,确保学生按照要求规范操作,避免发生安全事故。

(二)整理分析數据

分组实验的目的在于收集证据,为验证、猜想提供有力的支撑。这些证据包括实验中产生的现象,以及获得的数据。数据是最有力的证据,数据分析是论证的重要一环。数据分析对学生概括能力、科学精神等素质的培养能够起到重要的影响作用。

例如,在教学“磁力大小会变化吗”一课时,在学生结束实验操作之后,笔者先让学生对数据进行整理,并请各组分析数据,说一说从数据中获得了哪些发现。在分析数据时,除了可以直接对比,学生还可以分类比较,或者绘制统计图进行分析。在分析数据时,教师要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如果是数据有问题,也要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寻找原因,甚至重新进行实验,得出正确的数据。

四、集体论证观点

论证是“观点—论证式”教学的最后一步,也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关键环节。在此环节中,教师引导学生对实验中所获得的数据等相关信息进行分析、推理、归纳、概括,对先前提出的观点进行论证说明,以确定观点的正确与否。在该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集体论证的方式,通过集体展示交流,让学生解释自己的观点,评价自己或他人的证据及观点之间的相关性。

例如,在教学“磁力大小会变化吗”一课时,笔者最后安排了展评环节,让各组展示数据,汇报发现,解释观点,并请其他小组评价、补充。该环节实现了成果共享、思维交锋、思想交换。学生在集体交流中,能够进行自我反思,修正自己的观点,得出科学的结论。

参考文献:

夏晓峰.让学生在科学探究活动中体悟思维的魅力——以“把盐放到水里”教学为例[J].小学教学参考,2021(6):78-80.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乡村专项一般课题“小学科学‘观点-论证式探究教学的研究”(课题编号:XC-c/2021/54)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探究教学小学科学观点
观点
例谈高中数学的探究性教学
初中物理探究教学中渗透科学方法的教育探讨
谈高中历史课中的问题式探究教学
加强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谈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简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
锐意进取,不断提升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效率
有效掌握科学概念的教学实践
业内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