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化:幼儿课程的应然选择

2022-05-30 04:17秦千雅
江西教育C 2022年11期

秦千雅

摘   要:幼儿课程改革提倡改变“传授式”“告知式”的旧有教学模式,以游戏化的方式满足幼儿的本性,充分利用游戏自由、自发、自主的特质,让幼儿在轻松愉悦的状态下积累认知经验,推动幼儿综合能力的发展。本文提出,要与时俱进,充分落实幼儿主体地位;关注状态,精准明晰自身角色定位;关注体验,高效唤醒幼儿游戏热情;落实评价,积极呵护幼儿持续动力。

关键词:课程游戏   唤醒热情   关注状态   强化评价

爱玩游戏是每个幼儿的天性,因此在幼儿课程改革中,我们要积极倡导改变“传授式”“告知式”的旧有教学模式,以游戏化的方式满足幼儿的内在本性,充分利用游戏自由、自發、自主的特质,让幼儿在轻松愉悦的状态下积累认知经验,推动幼儿综合能力的发展。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谈一谈自己在落实幼儿课程游戏化过程中的实践和尝试。

一、与时俱进,充分落实幼儿主体地位

无论教育思想如何发展,教学理念如何更新,以教学对象为主体的核心归旨永远都不会发生变化。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落实幼儿主体地位的策略会通过不同的方式加以呈现。这就需要幼儿教育工作者进一步树立正确的观念,始终将幼儿置于教学最中央的位置。因此,在落实幼儿课程游戏化的过程中,教师要将幼儿的原始经验、现有能力及认知规律作为开发课程、设定目标、研制内容的重要标准。

例如,在开展常态化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更多地关注幼儿的实际需求,基于幼儿的爱好创设良好的活动平台,以游戏化的方式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教师不能将自己看成高高在上的实施者和发布者,而要本着充分尊重幼儿的原则,从相对合理化的角度,充分考量幼儿的认知潜能,找准幼儿能力和兴趣的结合点,从而将教学内容融入与幼儿的兴趣点相匹配的游戏活动中。

由此来看,教师作为幼儿课程的开发者、引领者,应仔细思考:是否能够落实幼儿课程的游戏化?落实到什么程度?以怎样的方式落实?这些问题的解决都需要教师秉持正确的核心教学理念,否则一切都将成为空话。教师只有真正调整核心教学理念,才能有效落实幼儿课程的游戏化。

二、关注状态,精准明晰自身角色定位

幼儿课程游戏化不仅涉及课程资源的开发,也与学习方式、活动实践有着一定的联系,是一个体系化、序列化的工程。因此,在幼儿课程游戏化的践行和落实中,师生关系就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话题。教师与幼儿之间的角色如何定位?教师应该以一种怎样的身份介入幼儿课程中?这都是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

首先,教师要以幼儿的朋友自居,积极展示合作者的姿态,不可站在成人的视角上与幼儿相处,而应平等与幼儿合作,与幼儿一起参与游戏,一起快乐学习。幼儿只有真正接纳了教师,才会将自己真实的状态呈现出来,以放松的状态参与学习活动。其次,教师要以家长的身份自居,积极强化自身的关爱者角色。《爱的教育》这本书中指出,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没有爱,所有的教育都沦为告知、灌输、训诫,甚至是恐吓。当教师将自己视为家长,幼儿就不再只是工作对象,教学工作也不仅是一项工作,而是育人的事业。教师只有像父母一样,真正了解每个孩子、爱护每个孩子,才能敏锐地捕捉幼儿课程游戏化的特质、价值及对幼儿成长的重要性。最后,教师要切实履行幼儿教育工作者的职责。教师要在落实前两个角色身份的基础上,从自身专业化的视角,多关注幼儿、多观察幼儿,尤其是他们在游戏活动中的表现,从而以专业化的敏锐性,及时“跳入”情境,将自己视为游戏情境的一部分,帮助幼儿解决在游戏过程中遭遇的问题,并利用好这一契机,积极开展富有针对性的引领,从而把握良好的教育契机。教师只有真正关注幼儿内在的认知状态,才能为幼儿课程游戏化的落实和推进保驾护航。

三、关注体验,高效唤醒幼儿游戏热情

幼儿对于游戏的喜爱,是与生俱来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只要重视创设游戏情境、开展游戏活动,就可以享受一劳永逸的教学成果。教师不能以硬性命令、机械要求的方式逼迫幼儿参与游戏化课程,而需要做到常换常新,避免长时间运用一种游戏形式,促使幼儿的身心和意识浸润在鲜活可感的游戏状态中,积极发挥幼儿的主体性价值。这就意味着,教师要能够依托幼儿的实际情况,设计匹配的游戏活动,将更多的活动空间和自主权利交还幼儿,还要对游戏所需要的道具、器材等进行细致、精心的考量。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想真正实现课程游戏的目标,就要紧扣课程内容,找准游戏中的教学点,让幼儿在游戏中不知不觉掌握知识。

例如,在教学“8的组成和分解”时,笔者就设计了这样的游戏:在森林中,小兔和小猴在分西瓜,如果小兔拿到4片西瓜,小猴能拿到几片呢?一开始,笔者组织幼儿扮演小猴,先把分给小兔的4片西瓜拿走,然后用“数一数”的方式,得出小猴能拿到几片西瓜。随后,笔者不断改变小兔拿走的西瓜片数,让幼儿在反复操作的过程中,得出相应的数字,提高计算能力。

在这样的游戏中,教师为幼儿营造了“森林”的具体情境,在角色置换的状态下,借助多番实践操作,促使幼儿将身心全部浸润在鲜活的情境之中,促进了幼儿综合能力的迅速发展。

四、落实评价,积极呵护幼儿持续动力

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很多教师会将大部分注意力放在新课的讲授上,而对于课后评价则不闻不问,这就容易导致幼儿处于迷茫的状态,而教师也无法真正获取幼儿的反馈。作为教学流程的重要一环,课程评价是不可或缺的。在幼儿课程中,教师不能只顾着“埋头拉车”,更需要“抬头看路”。

在具体的评价中,教师不妨从四个维度入手:其一,目标的达成度。从课程教学的角度来看,教师要树立明确的教学目标。目标的价值不仅在于为教与学提供明确的方向,还在于提供适切的标准,让幼儿课程游戏化的评价有鲜明的着力点。其二,课程内容在游戏情境中的落实情况。教师的评价需要在整体性目标的基础上,将评价的关注点设定在游戏化与课程实施的契合度上,并借助目标达成度反思、调整创设游戏化情境的策略。其三,幼儿是课程教学的主体,更是评价着力聚焦的对象,因此教师要将评价的焦点放在幼儿身上,关注幼儿在课程学习过程中的具体表现,记录、分析和研判幼儿的言行举止。其四,关注教师的教学行为。教师作为幼儿课程游戏化的引领者,一方面需要在探寻游戏与课程连接点的过程中进行自我评价和反思;另一方面需要反复琢磨情境的创设,对游戏情境的有效性做出合理的评估。

在评价幼儿的学习成果时,教师也需要格外注重以下几点:首先,多尝试运用纵向发展的眼光评价幼儿,多看到幼儿的成绩、进步和闪光点,用欣赏和肯定的视角给予他们正面的评价。其次,要践行多元化评价的原则,适当引导幼儿进行评价,也可以邀请家长参与到评价中,由此构建鲜活、多维度的评价体系,更好地发挥评价在课程游戏化过程中的价值。最后,要将对幼儿的关注贯穿整个教学过程,避免“以成败论英雄”的固有模式,走出“重结果、轻过程”的传统教学理念,使评价具有客观性、科学性和实践性,真正发挥评价在幼儿课程游戏化过程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黄新梅.探讨幼儿园游戏教学的策略[J].知识窗(教师版),2020(12):35.

[2]张桂萍.游戏化教学助力幼儿成长[J].甘肃教育,2021(23):5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