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卷高考试题视角下的文言文教学

2022-05-30 04:34孙继伟梁艳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22年11期
关键词:文言文

孙继伟 梁艳

内容摘要:近十年来,全国卷高考语文试题稳中求变,分值较为稳定,题型略有变化。一直以来,文言文阅读是高中教学的重点以及难点,通过对近年全国卷语文高考试题的文言文阅读部分进行整理分析,总结命题特点与规律,并对统编本必修教材的选篇进行分析,进而探究教师在高中教学文言文需要具备的能力,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关键词:全国卷高考 文言文 统编本必修教材

文言文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艺术价值、审美意义和教育思想,文言文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塑造正确的价值观都有益处。教材是教师教学的抓手,是学生获得知识、提高能力、丰厚素养的重要渠道。同时学生对古代文化的接受度、掌握程度、运用能力等与教师的教学方法和自身文化素养储备有着必然的联系。语文课程目标的实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设计、引导和启发。

一.近十年全国卷高考文言文阅读试题分析及教学现状

(一)试题分析

从2012到2020年高考语文全国卷文言文阅读考察内容与形式较为稳定,都是选自二十四史的人物传记,朝代延伸宋元明。以人物為中心,侧重于叙事,议论较少,字数600-700字,题型、分数较为稳定,考察查题型为客观题(含断句、文化常识、内容分析、词语解释、筛选信息)和主观题(翻译、文本理解)。传主大多是忠义正直、刚正不阿、清正廉洁、爱国爱民的官吏,抑或是骁勇善战、战功卓著、治军有方的名将。不回避大家熟知的历史人物,如苏轼、商鞅等。突出传主的品质才能,但是不忽视他们的性格缺陷。

2012年至2013年题型相同,客观题考查了词语解释、筛选信息、内容分析,选择了《宋史·郭浩传》(2012大纲卷)、《宋史·萧燧传》(2012新课标卷)、《明史·马文升传》(2013全国卷Ⅰ)、《旧唐书·李揆传》(2013全国卷Ⅱ)。2014年将筛选信息这一考察点换成了断句,选取了《旧唐书·于休烈传》(全国卷Ⅰ)、《明史·韩文传》(全国卷Ⅱ)。自2015至2020年,考查题型相同,分值稳定,选择了《宋史·孙傅传》(2015全国卷Ⅰ)、《北史·来护儿传》(2015全国卷Ⅱ)、《宋史·曾公亮传》(2016全国卷Ⅰ)、《明史·陈登云传》(2016全国卷Ⅱ)、《明史·傅珪传》(2016全国卷Ⅲ)、《宋书·谢弘微传》(2017全国卷Ⅰ)《后汉书·赵熹传》(2017全国卷Ⅱ)《宋史·许将转》(2017全国卷Ⅲ)、《晋书·鲁芝传》(2018全国卷Ⅰ)、《后汉书·王涣传》(2018全国卷Ⅱ)、《宋史·范纯礼传》(2018全国卷Ⅲ)、《史记·屈原贾生列传》(2019全国卷Ⅰ)、《史记·商君列传》(2019全国卷Ⅱ)、《史记·孙子吴起列传》(2019全国卷Ⅲ)、《宋史·苏轼传》(2020全国卷Ⅰ)、《宋史·王安中传》(2020全国卷Ⅱ)、《晋书·王彪之传》(2020全国卷Ⅲ)。

但2021年,全国卷对文言文阅读的考察发生了新变,选择了纪事本末这一史书体裁作为考察材料。纪事本末体是纪传体和编年体的结合体,以事件串联全篇,注重历史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这是全国卷10年来第一次出现非纪传类的文体。选择了《宋史纪事本末·契丹盟好》(全国甲卷)《通鉴纪事本末·贞观群臣论治》(全国乙卷),题型与前些年无异,但《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新高考全国Ⅰ卷)、《通鉴纪事本末·祖逖北伐》(新高考全国Ⅱ卷)增加了一道文本理解的主观题。

纵观高考语文试卷,地方卷对文言文阅读的考察多是以山水游记和议论说理性散文为主。相比全国卷的史传类文章,地方卷对文言文的考察难度更大。目前,高考命题的趋势是“稳中有变”,我们不能完全认为高考语文全国卷就是考查人物传记,2021年变化就足以看出。近十年来,全国卷高考语文试卷上的分值稳定在19分。在2021年一些实施新高考的省份采取了新高考全国Ⅰ卷和新高考全国Ⅱ卷,分值为20分,题型也增设了一道简答题,这也是与之前的不同之处。

(二)教学现状

当下,随着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越来越多元化,学生对于教师教学是存在期待视野和个人见解的。因此,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就倍加重要,作为教师的我们需要换位思考,站在学生的角度上思考教师教学的切入点和偏向。但目前的高中文言文教学存在以下两点问题:

第一,学生不会学。首先,对于现在的高中生来说,在语文文言文课堂上大多以老师讲授知识点为主,课外缺乏大量的阅读和文学常识的积累,形成了一种听讲课、看资料的主要学习方法,这些使得他们高中语文文言文学习的部分仍存在理解、汉字语法等基础知识以及历史文化背景不熟悉等困难。其次,学习方法有问题,学生基础不同,进度不能统一,学生学习态度产生问题,还有学生将高中语文作为一门考试科目或者其他方面原因去学习,认为高考语文成绩是学习语文中文言文的动力和最终目的。最后,学生所渴望学到的知识与实际课堂学到的东西之间的矛盾,学生可能想在基础、字词、文化常识、文章赏析等方面得到发展,而部分教师以题海战术为教学理念,所教内容以应对考试为主,教学流于表面,没有深入了解学生需求。

第二,教师不会教。首先,教师对教材的认识不深入,与学生的需求之间存在矛盾。教师把教材作为考试知识的传授的跳板,在有些时候,更为关注的是学生的成绩,而非教材本身。其次,部分教师的文学素养不足,在文言文的学习中,对于教授者的素养有很高的要求,由于应试教育制度的影响,教师只是教学生如何做试卷,而忽视了学生真正想要怎样的知识,这也说明学生为什么渴望老师博古通今,在课堂能思接千载,神游万仞。这也从侧面反映,在教学中,部分教师存在教学僵化的问题。

二.统编本必修教材选录文言文研究

(一)选录篇目

统编本高中语文教材设置为必修教材、选择性必修教材、选修教材。其必修教材分为上下两册,与原来的人教版教材的五册必修中的文言文篇目有着较大差异,仅保留了《劝学》(必修三)、《师说》(必修三)、《赤壁赋》(必修二)、《烛之武退秦师》(必修一)、《鸿门宴》(必修一)这五篇,增添了许多人教版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的篇目,如《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庖丁解牛》《阿房宫赋》《六国论》。除此之外,还增添了《登泰山记》《齐桓晋文之事章》《谏逐客书》《与妻书》《谏太宗十思疏》《答司马谏议书》等文章,使得选材更为丰富。

(二)选录特点

必修教材的选录的作品从一定程度上来说体现价值性,示范性,思想性三大特点,这是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之下所体现出来的更具有教育性的文章,同时兼顾古代文化知识的学习。

以立德树人为中心这些篇目涉及各个文体:赋、论、书、疏、记等,同时作者朝代跨度较大,能满足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需要。

1.以立德树人为中心,增强文化自信

注重发挥语课程的育人功能。《劝学》《师说》对如何“为学”、如何“从师”进行了深刻有力地论述,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能有着促进作用。部分选文咏史怀古,针砭时弊,仍然具有着时代意义,启示学生应以史为鉴,如《阿房宫赋》是为了让统治者吸取秦朝统治者骄奢淫逸致使亡国的历史教训,这篇文章展现了作者忧国忧民,极具社会责任感。再如《烛之武退秦师》用一系列动作、语言,生动形象地向我们展现了一个临危受命、热爱国家的外交官的形象。学习这些文章能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并以之为指引,达到文化育人的目的。

2.以語文知识为基础,重视知识积累

在语言的建构与应用方面获得发展。选文语法现象典型,具有着极强的示范性,对于提升学生的古汉语知识有着重要作用,能够满足考试大纲要求的120个文言实词和18个文言虚词的学习与巩固深化,包含着语言知识、文化知识等。同时要学习文言文中蕴含的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等等,要掌握如:纪传体、国别体、语录体等知识。以《鸿门宴》为例,语言知识如“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中“所以”的用法、“非常”这种古今异义词,“大王来何操”这种宾语前置句等等;文化知识如《史记》塑造人物的特点、《史记》的艺术手法等。教材选择了一部分议论散文,这些文章多以“总分总”的结构行文谋篇,对学生的议论文写作亦有提升。如《六国论》,开篇便以“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的中心论点引出全文,然后运用因果推理、假设推理,并利用对比论证、引用论证等论证方法论证该论点,最后有力收束全文。《谏逐客书》可谓骈体之祖,全文论证充分,说理严密,气势酣畅淋漓,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3.以核心素养为指导,展现思想深度

推动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理解。选择了儒家、道家经典文章,有利于弘扬传统文化,提升深厚的文化素养,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庖丁解牛》分别是儒家经典《论语》和道家经典《庄子》中的选段,具有着代表性,对同学了解儒家、道家思想大有裨益。学习侍坐章,探究孔子“与点”的深层含义,感受其内心深处对礼乐之梦、大同社会的向往。学习《庖丁解牛》,除了见识厨师高超的技艺,更是要让同学们深入了解道家顺应自然、遵循客观规律的价值取向。同时教材选录了一些哲理性散文,如《赤壁赋》,其虽为赋体,但思想意蕴颇深,蕴含着人生短暂、世事无常、盛衰有时等观念。在夜游赤壁时,主客经历了“乐—悲—乐”的情感变化,通过主客问答的行文方式,展现了苏轼儒道释三家融会贯通的思想。

三.高中文言文教学需具备的能力和素养

学生在答题方面也存在“读不完”、“读不懂”的问题,显示了学生的古文功底还不过关,也直接表明课堂上的文言文教学存在一定的问题。同时语文学科经常被学生忽略,可见语文课堂并没有取得应该有的效果。并且,当前的教育多以应试教育为主,课堂形式较为单一、考察方式以试卷为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并不高。但教师的教学如何满足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期待值得探究。

(一)文言文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期待

1.知识期待

语文是一门极具艺术性的学科,在多方面都极具魅力。学生对于教师的教学能力期待是很高的,大家认为语文老师应该学识渊博、可以引经据典。熟悉课文、深入分析、透彻解读,将课本内容剖析开来看到其中的细节和本质,不在此课中留下疑点,可以解答学生的每一个与课题有关的问题是为一个教师授课的基础要求。

语文老师授课的教学手段应当新颖多样。对于教师的教学方法来说,已有不少老师在不断地在根据国家课程标准为轴来变革教学方法,不断提高课堂质量,优化教学过程的学生学习体验。其相关知识储备应当是非常丰富的,例如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教育技术运用等等。并且要求我们要因地制宜、因时而变,能根据不同的课题内容和性质准备相关的教学方法。

2.情感需求

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是以学生的心理活动为基础的认知活动。教学既是学生认知发展、积累知识的过程,也是师生情感发生共鸣、产生心灵交流的过程。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师生共同探讨较为有助于学习的同学,在教师引导下进行自主讨论,说明了教师本身的存在对于教学过程的重要性。在这个双边交流的过程中,好的语文教师可以在授课的过程中展现出较为丰富的思想内容,无论是学科魅力,还是历史知识,多方面信息都将被有机的结合于一体传达给学生。

身为高中的语文教师,需要在更多的教学细节中投入人文意蕴。学生对于遵循规律的人文意蕴输入是很敏感的。学科教育忌讳直言说教,“在真正诗的作品里,思想不是以教条方式表现出来的抽象概念,而是构成充溢在作品里的灵魂,像是光充溢在水晶体里一般。”语文德育要如同杜甫的《春夜喜雨》,“润物细无声”是教学水准的体现,更是教学深度的关键。当我们强行拔高课文内容和意义的时候,需要避免内容单一和情感过度倾倒。

(二)文言文教学对教师的能力要求

1.双向转化的能力

作为以双向性交流为基础的教学环境,课堂之间和课堂之下的转化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是课堂之下的转化能力。高中教学对教师来说是有一定的要求高度和约束性的,我们需要在课下时间不断提高自我知识水平和授课技能水平。因此,授课过程中,教师需要面对参差不齐的学生文言文素质进行有差别性的教学,更需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手段。这对我们的转化能力提出了要求,我们需要在不停地自我学习和知识吸收的过程中进行有机地转化,从而提高自我的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

第二是课堂之上的转化能力。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和转化是至关重要的。我们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中设计合理的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反馈,从而使教师明确教学目标的达成程度和学生掌握课程的水平。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低层次的课本认知和思考,更要注重学生的自主思维建成。

2.创设问题情境的能力

语文课堂是一个多维的立体课堂,教师需要兼顾知识、情感、素养等多个方面的模块教学设计。可以借鉴布鲁姆教学方法的一些思路,设计出三个等级的问题,分别是:基本问题、内容问题、单元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设计出多方面的教学目标,营造出良好的自主思考氛围。同时应发挥教材中助读系统应有的作用,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自主化学习,个性化阅读。

3.架构课堂的能力

高中文言文的教学需要教师从语言、内容、结构、主题、艺术效果等多个方面展开,既要体现古汉语知识的工具性,又要展现文言文的文学性与艺术性。让同学们感受到文言的魅力,热爱自己国家的语言文字,增进学生对中国语言文字的美感体验,同时训练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方法和看待问题的角度。

通过分析近十年全国卷语文高考真题文言文阅读的题型范围和考察角度,针对学生群体和教师群体,参照教材和教学现状,建议教师根据实际情况重新整合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教学顺序与专题,通过创设情境来提高学生学习古代文化的兴趣,形成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同时教育者也应该具备深厚的文学底蕴,这是教师在课堂上展开教学活动的基础,是作为语文教师不可或缺的素质。

只有具备深厚的文學底蕴与扎实的专业知识,教师才能立足当下文化背景,引导学生进入中国古典文学这一领域,唤起学生阅读传统文学的兴趣。目前部分教师自身对古代经典研究并不深入,只是向学生进行灌输式教学,反而轻视了经典文本的根本作用在于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让学生更好的感悟我们强大的民族精神和优秀的民族文化,提升他们的人文素养,使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完善的人格。

参考文献

[1]朱绍禹主编.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04.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01.

[3]教育部组织编写普通高中教科书语文必修(上册)[Z]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

[4]教育部组织编写普通高中教科书语文必修(下册)[Z]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

[5]王树展.“核心素养”观照下的高中语文教材文言文选编研究[D].安庆:安庆师范大学,2019.

[6]晏琼芬.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文言文选编研究[D].云南:云南师范大学.2021.

基金项目:宁夏大学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中国古代文学Ⅰ》建设

(作者单位:宁夏大学人文学院)

猜你喜欢
文言文
文言文阅读专练
小题精练(二) 文言文翻译
小题精练(一) 文言文翻译
文言文翻译题如何变抓分难点为得分亮点
重点:文言文阅读
高考文言文复习策略
会背与会默写
初中文言文的“教”与“学”
文言文教学方法实践初探
让文言文阅读在选择中渐进——以《师说》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