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发达地区职业院校汽车专业“四精准、四对接”中高职贯通教学标准研究与实践

2022-05-30 06:32王亚娟谭永奖冯秋恺
广东教育·职教版 2022年11期
关键词:欠发达试点职业院校

王亚娟 谭永奖 冯秋恺

一、引言

根据《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创建现代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点省的意见》等相关文件精神,贯彻落实国家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战略目标,推行“三二分段”中高职贯通模式,建立专业教学标准和职业标准联动开发机制,建立健全对接产业发展中高端水平的职业教育教学标准体系,促进中、高职两个层面职业教育精准协同育人,系统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加快解决经济社会发展高技能人才紧缺问题。

二、中高职贯通教学标准研究背景

从2010年起,广东省共有近30所高职院校、近百所中职学校开展试点工作。自开办“三二分段”衔接教育以来,逐渐构建三二分段衔接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和发展优势,但试点院校在实施过程中普遍存在师资团队建设不足、中高职各自为政、区域性、局限性和其不完善等问题。珠三角地区汽车专业在广东省处于领先水平,很早开始对三二分段衔接进行研究,并开展试点教学,联合众多单位完成,成果颇多;但其标准实施起点高,欠发达地区职业院校办学条件差,难以按照其标准实施,不易借鉴。欠发达地区职业院校由于资金不足等原因,存在基础设施陈旧、师资力量薄弱、专业建设水平不高等现象,开展中高职衔接试点困难重重,因此做好欠发达地区职业院校中高职贯通的现实意义重大。

三、研究综述

近年来,国内学者在中高职衔接“三二分段”人才培养模式方面研究有了一定的基礎。吴强和何静(2015)提出扩大“三二分段”招生规模及试点专业数量;王尚等(2018)对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课程进行了设计;范爱民等(2018)对汽车专业中高职衔接模块化课程体系进行设计;刘越琪等(2014)构建了基于能力分级的汽车维修类专业课程体系;张永栋等(2016)对汽车运用技术专业中高本衔接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研制;温福军等(2014)对中高职汽车专业职业教育课程衔接进行研究;林根南和郭海龙(2017)以汽车底盘课程为例进行职业能力的中高职衔接课程标准研究与制定;但目前中高职衔接“三二分段”还存在一些问题,并且针对欠发达地区中高职“三二分段”的研究还不是很多。管弦(2013)指出由于各个城市职业教育发展水平差距很大,这就使实现中高职衔接“三二分段”存在不少困难;李靖(2015)表明许多关于中高职衔接还停留在制度的研究与设计;池若周和黄炎群(2017)提出中高职衔接缺少整体规划,对中职和高职的专业设置、课程设置等方面都未能做到规范管理、渠道畅通等问题。

综上所述,欠发达地区职业院校汽车专业的中高职贯通试点开展过程困难主要有:对汽车专业的中高职贯通教学标准研究有了一定的基础,但对欠发达地区职业院校汽车专业的中高职贯通教学标准的研究开展不够深入;中高职贯通试点院校汽车专业在高职、中职、企业协同育人尚需进一步研究与实践,机制体制不够完善,实施效果不理想;欠发达地区职业院校汽车专业中高职贯通试点面临师资团队薄弱、中高职各自为政、中高职学生升学与就业渠道两极化、实训条件差等不同程度问题。

本文基于上述问题针对欠发达地区职业院校汽车专业提出了“四精准、四对接”中高职贯通教学标准。

四、汽车专业“四精准、四对接”中高职贯通教学标准研制

1.确定人才培养目标

以职业岗位标准为桥梁,按照职业能力及职业成长规律精准协同育人,建立师资、课程、实训基地等机制体制,合理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完善专业及课程标准衔接,实现不同层级职业能力的衔接,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精准协同育人,与企业协同探索汽车行业岗位人才需求和人才培养质量要求,确定中高职贯通人才培养方案。

2.制定中高职贯通培养专业标准

在机制体制、教学研产、专业建设等方面发力,研究与实践高职、中职、企业协同育人,三方精准合作,解决中高职贯通试点中的难题。汽车专业“四精准、四对接”中高职贯通养专业标准研制具体从以下从五个方面进行。

(1)精准目标定位,课程标准与职业标准对接

高职、中职、企业三方合作机制精准协同育人,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的职业标准,共同进行课程设计及开发,形成连贯有序的有机整体,较好地避免了课程设置和内容重复问题。把握中高职教育不同层次对人才培养目标不同阶段的要求,构建中高职贯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教学、课程评价与职业岗位标准对接(如图1所示)。

(2)精准能力培养,学习能力与职业能力对接

深入研究汽车企业对职业能力的要求,剖析工作岗位上的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学生完成工作任务所需的职业能力;按照职业能力及职业成长规律精准协同育人,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课程体系、课程标准、组织实施教学、规范教学管理、加强专业建设,实现学习能力内容与职业能力的对接(如图2所示)。

(3)精准职业面向,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

深度产教融合,深化校、校、企合作,把企业的生产过程与学校的教学活动有机融合,与企业构建大学生校外实训基地;中职、高职教学任务工作化,使学生能够了解到真实的工作氛围,增强专业知识,并以“理实一体化”为教学环境,充分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融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为一体,使学生做到“做中学,学中做”;企业工作任务课程化,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生产实习及老师培训工作任务课程化(如图3所示)。

(4)精准层级教学,中高职升学就业对接

中高职贯通试点班学生在三年级时,经过中高职贯通转段考核,大部分选拔成为高职学生,经过高职培养,到企业基层锻炼,成为企业管理人员;小部分学生未能成功升学,通过实习就业,经企业协同培养成为企业员工。不同层级职业能力的衔接,构建对接需求、分层教学、有机衔接的课程体系(如图4所示)。

3.形成三试点闭环实践双学徒制

三试点闭环实践双学徒制是指在中高职贯通试点班实践现代学徒制与企业新型学徒制,即将中高职贯通试点与现代学徒制试点和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结合,以中高职贯通试点班大部分学生中职升学到高職为主线,同时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为合作企业培养管理层人才;以中高职贯通试点班小部分中职学生未能顺利升学到高职,经过实习就业后成为企业的基层技术人员,通过企业新型学徒制再培养成为企业管理层人才。通过三个试点相结合,最终实现中高职贯通试点班学生都有机会成才。达到“进得来、学得好、用得上、留得住”的效果,实现试点班学生、高职、中职、企业“四赢”(如图5所示)。

五、中高职贯通教学标准研制的特色与创新

1.特色

基于“四精准、四对接”欠发达地区职业院校汽车专业中高职贯通教学标准研究与实践,在理论研究基础上,从实践层面对欠发达地区职业院校汽车专业中高贯通体制机制创新、深化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师资队伍培养、保障机制建立等方面进行实证研究。系统提出操作性较强的欠发达职业院校中高职贯通教学标准,三试点闭环实践双学徒制。

2.创新

(1)理论创新: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训基地建设、文化建设等方面,形成完整的中高职贯通新理论、方法和理念,首次提出三试点闭环实践双学徒制。

(2)机制创新:探索新的合作机制,共建通利华汽车产业学院,成立通利华中高职贯通试点班,企业全程参与,从中职开始到高职、再到企业,建立产、学、研结合的长效机制,形成系统培养,摸索一套行之有效的中高职贯通人才培养模式。

(3)中高职贯通分层级教学,三方从中职开始协作育人,破解人才培养、升学和就业等难题,能“进得来、学得好、用得上、留得住”,实现四赢。

六、结语

以“校企合作、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教育理念,实现理论教学和企业实践教学高度融合的实践性改革,实现精准目标定位,职业标准与课程标准的对接;精准能力培养,学习能力与职业能力的培养;精准职业面向,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精准层级教学,中高职升学就业对接,制定基于“四精准、四对接”中高职贯通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具备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能从事专业研究,企业需要的高素质管理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吴强,何静.中高职衔接“三二分段”招生培养的问题与对策[J].职教通讯,2015(23):30-34.

[2]范爱民,张晓雷,丘利芳.基于学分银行的中高职衔接模块化课程体系设计——以汽车专业为例[J].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6(03):45-48.

责任编辑何丽华

猜你喜欢
欠发达试点职业院校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欠发达地区如何推进公立医院改革
别让欠发达地区的新能源项目成摆设
固废试点“扩容”再生资源或将纳入其中
省级医改试点的成绩单
欠发达地区如何推进农业现代化
国家医改试点再扩容
国家级医改试点医院举步维艰
支持水利职业院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