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华夏银行分行领导干部履职能力建设中的运用

2022-05-30 14:34胡文亮
时代金融 2022年11期
关键词:传统文化管理

胡文亮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拥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对中国人民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有着潜移默化和源远流长的影响,其中蕴含的思想力量对企业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分行级领导干部是连接决策层和执行层的关键一环,要充分借鉴运用发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作用,结合发展實际,强化自身履职能力建设。

一、继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

(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思想文化等层面,中国文化是一个丰富有机的整体,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期间思想文化是中国文化的核心,反映着中国文化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文化的气象所在、精神所在。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反映中国文化健康、精神方向的特征,其主要内容为爱国主义的民族情怀,团结统一的价值取向,勤劳勇敢的优良品质,自强不息的进取意识,厚德载物的博大胸襟,崇德重义的高尚情怀,科学民主的现代精神。

(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

深厚的人文历史哲学积淀,为毛泽东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现阶段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更是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弘扬融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扩展传统文化对民族、国家、个人的积极作用。

第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凝聚统一的向心力。中国自古疆域广袤,人口众多,民族众多。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内部凝聚力量的文化,它的基本精神是注重和谐、崇尚礼仪。将个人与他人、与群体、与自然的关系有机联合起来,形成一种文化关系。56个少数民族的相互交融,凝结在一起,才有了华夏5000年文明史。

第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兼容并蓄的生命力。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兼容之学。它从不故步自封、因循守旧、画地为牢。尽管在中国古代对外交往受到地理限制,还是以开放的态度广纳了外来的科学、佛学等思想体系,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中庸之道”的体现。不断吸收新的思想为自己所用,不断继承、创新发展才使中华文化5000年来源远流长,从未如古巴比伦、古埃及文明那样昙花一现,而是充满活力经久不衰,在当代仍然不断吸纳、创新,历久弥新。

第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具有经世致用的引导力。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本质是促进自然、社会的人文之化,着重突出了儒家经世致用的学风与作风,其究天人之际,研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力求在现实社会中实现人的价值。学习《弟子规》《论语》等可拥有良好的品质习惯,在生活中把好方向的舵,不迷惘、不沉沦;学习《孙子兵法》《春秋》《史记》等在工作中帮助找准要点,把握机遇,实现目标。继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既是领导能力、治理思想的折射,也是将其运用于现代化治理、企业管理的当代实践,有着巨大的现实意义。

(三)继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

在悠久历史进程中形成的博大精深的中国优秀历史文化,无疑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其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根基哺育了中华民族的成长和壮大。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曾经激励中华儿女反对外来侵略,保持民族独立,推动中国社会进步,协调社会利益与社会关系平衡。岂于今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思辨哲学、人文精神、教化思想和道德观念经过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仍可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阶段,为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企业管理产能升级,提供有益启示。

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人文思想对现代企业发展的指导意义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这句古语,精确地解答了如何衔接好现代与古代,世界与中国的人文纽带,只有相互融合、相互借鉴才能实现发展行稳致远。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社会数千年发展历程中,政治、经济、军事、社会等各方面翔实的集中反映和体现,是沁润在我国人民精神和社会历史进程中的一面镜子和一面旗帜。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西方经济学思想和分析范式的大量引入,现代企业管理观念得到了广泛推广和运用,可以说现代主流企业管理思想主要是源于西方的经济思想,但是,这种以西方经济管理思想为主的现代企业管理理念要想与根植于中国文化土壤的中国企业实现完美契合,就必将借助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人文精神为切入点,才能真正解决现代企业发展和管理中的问题,确保企业在良性竞争的赛道上实现高质量发展。

(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忠诚思想是企业发展的坚实基础

忠者,德之正也。《说文解字》中讲,“忠,敬也,尽心曰忠”;中国传统文化将“孝悌忠义”视为四德,四德之中莫大于忠;诸葛亮有言“人之中也犹鱼之有渊”。忠诚就是尽心尽意,将心意贯彻于对象中,忠于国家就是尽心对待自己的祖国,忠于事业就是尽心做好本职工作,忠于人民就是尽心的为人民服务。“忠诚”是儒家学说的一个重要范畴,是孔子一以贯之之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对党忠诚,对事业忠诚是企业发展的坚实基础,有忠诚的地方就有“不带扬鞭自奋蹄”的内生动力,能够引领企业不折不扣完成计划任务,更能讲质量、讲效率,追求卓越,走在发展的前列。

(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担当思想是企业发展的动力源泉

中华民族是崇尚责任担当的民族,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强烈的责任担当精神。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等体现了强烈的责任意识,“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等体现了强烈的担当意识,对个人负责、对家庭负责、对集体负责、对社会负责、对国家负责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推崇的观念,做人有担当、做事有担当也是中国传统文化推崇的观念。新时代,做好企业管理尤其需要将担当精神深植于企业文化土壤,领导干部带头啃最硬的骨头、打最艰巨的战役,起好以上率下的表率作用,带领员工在其位、负其责,认真做事、用心谋事,以负责任的态度对待岗位职责,不断积攒量的提升,带动企业管理质的飞跃。

(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实干思想是企业发展的根本保证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实干精神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主要内容,也是中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儒家思想,向来以入世、务实的经世致用思想为主要特征。所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等,都是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具体反映。在复杂多变的内外部环境下,企业面临更加巨大的挑战,竞争更加激烈,就更需要依靠辛勤劳动、苦干实干这一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通过不懈付出的劳动才能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持续不断的持久动力。

三、运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指导分行领导干部履职能力提升的基本思路

华夏文明源远流长,《左传》以“中国礼仪之大,故称夏,有章服之美,谓之华”解读华夏文明的含义,《周礼》是奠定中华文明基础的精神体系,核心内容是以人为本、自强不息、忠诚无私、礼让为先等。华夏银行自成立以来,就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创新、发扬熔铸进了其品牌文化及管理中。分行领导干部是银行决策层战略部署落地的关键组织者、执行者、推动者,其忠诚、担当、实干精神是凝聚力量、带头做实事、出成绩的重要的内在动力,要以优秀传统文化为精神准绳,以强化忠于党,忠于华夏事业的政治品格,发扬以上率下的担当精神,提升营销管理组织执行能力为基本路径提升履职能力。

(一)以“一以贯之”为准绳,筑牢对党忠诚对事业忠诚的政治品格

子曰“吾道一以贯之,忠恕而已”。以忠为基石、以诚为本质是处事做人的基本原则。党员干部要“牢记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做到忠于组织,任何时候都与党同心同德”。华夏银行需要干部管理人员牢记镌刻于血液中的红色基因,一以贯之的对党忠诚,对华夏事业忠诚,在学习党史中,在践行总分行党委决策部署中,不断提升政治能力、专业能力,把准方向,蹄疾步稳,不断推动企业沿正确方向发展。

1.在党史学习中积蓄力量。“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领导干部承担本条线的引领责任,要首先强化个人政治素养,主动学习党史,从党的非凡历程中领会马克思主义是如何深刻改变中国、改变世界的,领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特别是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和庆祝建党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要按照总行党委的部署要求,将传统文化的品格气质和党史中延安精神、长征精神、赶考精神等宝贵的精神财富融合起来,提炼艰苦创业、顽强拼搏、居安思危的工作方式,与存款组织、重点项目落地,风险管控等中心工作结合起来,学习到位、学深到位、践行到位,始终保持战略定力,着力补短板、强弱项、激活力、抓落实,坚持不懈用党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2.在学习践行总分行党委决策部署中把准方向。面对复杂的内外部环境,分行领导干部如何把准方向,带领本单位本条线各项工作沿正确轨道进行,做到党委各项决策部署落的准,机会把得住,是提升管理能力的一项重要课题。这就要求领导干部要持续不断的学习总分行各项经营管理制度、新出台的各项措施、方案、要求等,要结合分行及所分管条线实际,统筹思考,善用活用,及时矫正管理方向,紧跟政策,做到总分行要求完成的尽全力完成,总分行限制的坚决不碰;要带头强化与总行的联动协调,尽可能多的取得一手政策资料,尽可能多的获得专业指导,为分行党委决策出策献智,为经营管理带来精确制导、精准推动,减少试错成本,带领分管条线转型发展始终与总分行党委同频共振、同向而行,确保不跑偏、不掉队、有成色。

3.在调研学习中提升专业能力。银行是吃专业饭的。李民吉董事长多次强调了提高领导干部专业能力的重要性。目前,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风险与机遇并存。2022年以来,随着改革步入深水区,分行业务发展面临较大阻力。领导干部作为本单位本条线经营管理的责任人,必须具备优秀的市场研判能力、风险的应对能力、行业的整体把握能力等,这就要求领导干部要不断更新专业知识,结合国家顶层设计,紧贴当地主流经济发展方向,紧密关注监管政策变化,从宏观、策略、行业、区域、客户等多维度研究营销策略、应对策略;要主动提高认识,不断完善知识结构,培养专业能力、专业精神,有针对性的补齐能力短板、素质短板、方法短板,做学习型和思考型、研究型和实干型的干部;要用好调研工具,多下基层、多访客户,抓住业务发展的堵点,了解客户需求的痛点,为党委决策提供一手资料、准确参谋,依靠专业赢得发展先机,提高市场竞争力,以创造性的新思路、好打法,落实总分行党委各項决策部署,把分管领域和本职工作做成精品工程和样板工程。

(二)以“上下同欲”为准绳,培育以上率下担当有为的工作作风

《孙子兵·法·谋政篇》中讲到制胜之道有五,其中之一便是“上下同欲者胜”。企业发展关键在人,干部行员统一思想,团结一心是企业最不可忽视的强大力量。领导干部是连接企业执行层与决策层的桥梁纽带,是带领部门条线实现胜利的关键一环。推动华夏银行改革转型,实现有质量发展就要有效应对挑战、抵御风险、克服阻力、解决矛盾,而达到这些目标则需要有一支坚韧不拔、无坚不摧、攻无不克的干部队伍,以少数引领大多数,做到以上率下,带头担当有为,培育良好的干事创业环境,凝聚起“上下同欲”的磅礴力量。

1.培育“一日无为三日不安”的使命感和紧迫感。身为华夏银行的干部,担当首先要体现在对华夏事业的执着上,不仅要主动增强责任意识、忧患意识,始终保持敢想敢干、善谋实干、成就事业的决心和智慧,更要常怀拼搏之志、进取之心,在困难面前站的出,在危机面前顶的上,想在前、干在前,不遗余力做好工作,负起总分行党委赋予的责任;不将困难和问题当做等待观望、无所作为的理由和借口,在其位、谋其政、干其事、求其效,以高度政治自觉,主动适应新发展格局及总行新规划要求,在践行全行提质转型增效的战略部署上不断实现新突破。

2.培育“始终追求卓越”和“不破楼兰终不还”的韧劲。“卓越”是一种状态,追求卓越是一种精神,干部有神采,工作才能出彩。担当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无论是营销优质客户、做好风险管控、推动项目落地等都需要历尽千辛万苦,想尽千方百计。所以担当要始终抱有不怕挫折、不怕困难的精神,以头拱地的姿态,努力到无能为力,始终用追求卓越的标准衡量自身本职工作,杜绝“过得去”思想,在担当履职、追求卓越中焕发神采、展现魅力,以坚韧不拔的执着,把每一件事情做到最好,为行员做好表率。

3.培育“效率就是生命”的快节奏。 担当的成果需要靠发展来检验。银行业竞争如逆水行舟,慢进不进都是退,尤其是金融科技快速发展的新阶段里,效率更是决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市场机遇转瞬即逝,因此,打赢存款贷款组织攻坚战,不仅需要担当作为,苦干实干,更需要有效率的担当,突出速度的快干。经营是剑,管理是柄。顺应总行轻型银行建设的方向,领导干部也要树立轻型化的管理理念,让敏捷体系的经营理念融入管理行为,成为轻经营的内在基础与必要条件;要尽可能排除管理流程中不必要的冗余,通畅事项的计划、组织、人员、领导、控制等管理职责,并加以整合;要优化流程,缩短时间,减少人员、资金、信息等生产经营要素的流动成本,打通资源汇聚的通道,实现资源配置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使管理更富效能、更富弹性,将效率作为核心追求,带领本条线真正做到凡事快人一步,真正起到为大项目、大工程输送力量,确保通畅的作用。

(三)以“谋一隅更谋全局”为准绳,塑造善统筹能成事的组织执行能力

总行党委提出以“四个转型”为引擎,推动经营结构不断完善的战略部署,目前经营转型逐渐步入深水区,在取得成效的同时,面临更加艰巨的新任务、新矛盾,为推动发展行稳致远,李民吉董事长要求领导干部加强组织力、执行力建设,这就需要我们建立系统性的管理思维,以精细化管理为抓手,带动经营管理目标任务落实提质增效。

1.以系统思维提升组织能力。系统思维是一种全局性、综合性、前瞻性的思维谋划规律,是把想要达到的结果、实现该结果的过程、过程优化及对未来的影响等一系列问题作为一个整体系统进行研究的思维方式。领导干部作为总分行转型发展的组织者,面对繁重的工作任务,怎样化繁为简,调动资源,在理性分析中厘清思路,谋大局抓重点,游刃有余的处理好各项事务、各类矛盾都需要具有系统思维能力,以提升组织能力。首先要树立谋全局的意识,树立大局意识、全局意识,持续深化开放融合的组织文化转型,增强条线内部、跨条线协同意识,争取经营联动、分支联动、前中后台联动,建立能够集中有生力量作用于市场的全量级企业服务能力;其次要树立专于一隅的能力,全面考量,做好统筹协调,做到重点工作亲自研究部署、重点化解亲自过问推动、重点问题亲自组织解决,增强协调各方的能力,为下级行员解决力不能及的问题;同时要建立通盘思考方式,在强化协同上下功夫,做好与上下级及与班子成员之间的协调配合,维护上级形象、尊重团结其他班子成员、重视下级,在本条线及分行内部以身作则弘扬协作精神,带头履职担责。

2.以精细化管理强化执行能力。精细化管理是一种文化理念,是银行管理分工精细化及服务质量精细化对银行业管理的必然要求。分行领导干部是转型发展的执行者,只有明确的计划目标,细化的分解措施,合理的工作节奏,科学的目标管控才能将各项计划任务落实落地。要强化过程管理,既要当好策划者、组织者、推动者,更要做好参与者,加强对项目的组织、推动和指导,到一线推动工作、解决问题,以奋斗者为本,尊重行员工作价值和贡献,激发责任意识和内生动力;要亲力亲为,加强本单位本条线工作环节的检查考核管理,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矫枉过正,做到过程管控到位、执行结果达标;同时要结合客户需求、经营转型、结构调整和风险防控,进一步增强创新发展能力,推动管理、体制、产品、技术等创新,引导创新层次、深度有所突破。2021年以来,昆明分行开展了精细化管理启动年、精细化管理提升年活动,对经营管理执行能力提升起到了较好的带动作用,目前在分行初步形成了重经营更重管理,重管理更重精细化的良好风气。

3.以成功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思想境界干出好业绩赢得好口碑。今年是总行新的五年规划、分行五年行动方案的攻堅之年,面对新形势,作为华夏银行的干部,既要做好对经营管理工作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也要做好为后人打铺垫、打基础的好事,既要做显功,也要做潜功,获得党委认可,赢得员工的好口碑。一方面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崇高境界,华夏银行有质量发展的目标需要一代又一代华夏人不断努力,无数人默默奉献、甘当铺路石,要求我们淡化个人得失,强化宗旨意识,久久为功,推进改革转型持续深化;一方面要有“成功必定有我”的积极作为,将总分行各项部署要求作为系统工程,带头做好科技数据治理、管理制度建设等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一锤接着一锤敲,踏实做好每一件事,不断积累优势,确保一张蓝图绘到底。要努力从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形成和积累的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和智慧,延续文化基因,萃取思想精华,展现精神魅力。在激烈竞争的形势下,在复杂的内外部环境中,要完成总分行党委各项安排部署,引领分行高质量发展,将华夏银行真正建设成大而强、稳而优的现代金融集团,就必须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自身专业能力、组织能力、执行能力的建设中去,汲取忠诚敬业、担当实干、善作表率的精神营养,形成凝聚人心、推动发展的磅礴力量,做出无愧于党,无愧于华夏事业的成绩,成为符合时代要求,符合华夏转型发展要求的优秀领导干部。

参考文献:

[1]李宗桂《试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学术研究》,2013年第11期.

[2]王克《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同心力》. 人民论坛网,2019-2-14.

作者单位:华夏银行昆明分行

猜你喜欢
传统文化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年味里的“虎文化”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