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路径

2022-05-30 15:56李枫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22年11期
关键词:渗透途径教学现状传统文化

李枫

内容摘要:语文是一门贯穿各教育阶段的主要学科,语文教学不仅包括语言文字的讲授,更承载着传承和发展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但是,在实际的高中语文教学中,部分师生受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只重视有助于提高学生语文考试成绩的内容,而忽略了传统文化的价值及其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影响。我国的传统文化是经过岁月的沉淀和积累流传下来的,是古人智慧的结晶,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肩负起传承传统文化的重任,将其有效渗透到教学活动中,以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提高他们学习传统文化的意识,进而促进他们综合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高中语文 传统文化 教学现状 渗透途径

我国有着五千多年的发展历史,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积累了丰富深厚且源远流长的文化,其不仅是我们了解历史文化的有效资源,还对我国当前的社会主义文明建设有指引作用,同时教育体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因此,学校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既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养不可缺少的内容。高中阶段是学生习得知识、获得发展的重要阶段,而语文学科中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内容,这就要求高中语文教师应充分利用本学科的优势,在教学中加强对传统文化知识的讲授,不断增加学生的传统文化知识储备,借此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内在品质,进而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基于此,本文从高中語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意义入手,分析了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教学现状,并提出了一些渗透传统文化的具体途径,希望可以给相关教师提供一些参考。

一.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意义

高中语文教材中包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内容,如古诗词、文言文、成语故事等,都属于传统文化的范围。此外,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重要性也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既符合本学科的特点,也符合时代的发展要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首先,有助于学生更深刻、更全面地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多年文明史的国家,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形成了底蕴深厚的文化和伟大的民族精神,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能够增加学生的知识积累,拓宽学生的视野,使他们更加深刻、更加全面地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进而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其次,有助于弘扬我国的传统文化。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每个民族都有其相应的文化、习俗、艺术等,因此,形成了种类繁多、内涵深厚的传统文化。但是,在当前社会,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很多人忽视了传统文化,有不少优秀的传统文化面临着无人继承的局面。在这样的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应当承担起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的重任,使教学活动和传统文化充分结合起来,进而使学生成为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并促进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和发展。

最后,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语文教学内容具有深刻的底蕴,内容丰富多样。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抓住传统文化的含义,融入优秀的文化知识,能够加深学生对其理解,并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素养。此外,高中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注重渗透和传递传统文化,能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能使学生体会到传统文化带来的精神力量,并不断完善自我认知能力,提高自身综合素养。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存在的问题

语文教学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和作用,尤其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受到了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在这一发展趋势下,广大教师不仅要注重给学生传授语文重视,还要加强对学生思想道德、精神品质的培养。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本学科的优势,以课堂教学为载体,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传统文化的渗透,以此来凸显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并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和语文综合素养、良好思想品质的提升。但从当前的高中语文教学情况来看,在传统文化渗透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未达到预期的传统文化教育目的,也影响了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研究,对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归纳,具体如下。

首先,教学内容单一、浅显。我国有着种类多样、内容丰富的传统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远的影响,但是,有一部分高中语文教师在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时选用的教学内容较为单一、浅显,主要原因是,教师通常是以教材为主,根据教材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因素来开展相关的渗透活动,在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教师对传统文化教育内容的选择,导致教学活动达不到预期的广度和深度。此外,有的高中语文教师认知较为片面,只有在古诗词、文言文教学中才会讲解一些传统文化的内容,忽视了其他体裁的文章中也隐藏着丰富传统文化元素,这也导致了传统文化渗透内容的单一和浅显。

其次,缺乏情感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师通常把传统文化知识作为重点,如让学生识记一些文学常识、背诵古诗文,以及了解古代文学家的生平等,而这些通常也是考试内容。事实上,情感教育也是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高中语文教师不能受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仅讲授一些考点,而应当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引领学生感悟和学习古人的良好品德、优秀思想,进而使学生真正体会到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最后,教学方式单一。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广大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理念已经有了明显的转变,也在积极探索更新颖、更有趣的教学方式,但是仍有一部分高中语文教师尚未转变落后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依然运用“满堂灌”“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知识时也只是单纯的讲授,缺少课堂互动,教学气氛较为沉闷。虽然这样教学方式能把知识传授给学生,但无法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他们只能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来识记这些内容,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更不能使他们犟所学知识转化为具体的行动,教学效果自然不太理想。

三.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

1.立足教材,挖掘其中的传统文化元素

入选高中语文教材中的篇章都经过了教育专家和学者精心筛选与编排,符合高中生的学习水平、能力发展需求,而且基本每篇都是经典,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常见的有爱国主义精神、奉献精神、亲亲之爱、“天人合一”的自然观,等等。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师应当以教材为立足点,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深入而全面的分析,在明确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的基础上,挖掘其中的传统文化元素,并抓住教学时机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具体来说,教师应在教学中加强对文章中蕴含的传统文化观念、文学底蕴、民族心理、文化传统、价值观、思维方式等的挖掘,在此基础上探寻文章更深层次的文化视点,以便为学生展示文章的文化特质,并引起学生的情感和思想共鸣,使他们学有所得、学有所悟。

例如,教学余秋雨的《故都的秋》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针对文中“中国的文人与秋的关系特别深了”这句话来提问:“作者为什么这么说?”以此引发学生的思考,使他们主动搜集我国文人们创作的与秋天有关的文章和诗词等。通过这个环节,学生能够了解更多的与秋天有关的古诗词,同时能从这些诗句中分析文人们对秋天寄予的情感,进而能更深刻地理解《故都的秋》这篇文章的内涵。再如,在教学司马迁的《鸿门宴》一文时,教师可以将刘邦和项羽争霸的历史故事作为教学的切入点,借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掌握文章中的人物关系,并从人物称谓、官职、坐次中学习传统文知识,接受传统文化教育。

2.借助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渗透传统文化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广大语文教师也才积极尝试和探索更多样、更有趣的教学手段,以期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尤其是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新型教学设备运用到了课堂教学中,从以往的录音机、幻灯机到如今的多媒体设备,不仅丰富了教师的教学工具,也丰富了教学内容,增加了课堂容量,活跃了课堂氛围,拓宽了学生的眼界。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来增强传统文化的渗透效果,达到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目的。

例如,多媒体技术集图片、声音、视频等多种功能于一体,具有图文并茂、声像俱全的优势,可以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地、具体地展现出来,便于学生高效地学习和理解知识。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来渗透传统文化,如教学白居易的《琵琶行》一文,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详细描写了琵琶女演奏出的美妙音色,为了让学生感受琵琶演奏的魅力,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琵琶曲《十面埋伏》,使学生结合文章的描写和自己的聆听来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同时对传统音乐有更深入的认知。

此外,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络已经普及,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接触更多的信息,而且这也进一步拓展了学生的学习渠道。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完古诗词或文言文后,可以让学生借助便利的互联网来学习一些相关的传统文化,如建议学生在课余时间从互联网上观看《国家宝藏》《百家讲坛》《中国诗词大会》《典籍里中国》等与传统文化相关的节目,这既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也能够丰富他们的知识积累,提升他们的文化素养。

3.合理利用文学名著,增强传统文化渗透效果

语文教学内容不仅包括教材,还应当包括课外文学经典,同样,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教师不仅要挖掘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元素,还要善于利用课外名著。经典的文学著作不仅是课堂知识的有效补充,也是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学生可以通告阅读文学名著来了解更多的传统文化知识。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师应合理利用经典的文学名著,要结合教学内容,给学生推荐一些包含丰富传统文化内容的课外阅读素材。这样,学生在阅读这些文学著作时,就能够加深和巩固课堂所学,同时能够在阅读中开阔视野,获得熏陶,接受精神洗礼,并自觉地吸收和内化文学著作中的传统文化知识。

例如,高中语文教材中《林黛玉进贾府》选自《红楼梦》一书,教师可以让学生以课外阅读的方式补充课文中未涉及的內容,以此来强化学生的理解,同时使学生学习著作中的传统文化知识,如服饰文化、饮食文化、礼仪文化、称谓文化等。

《红楼梦》就是我国著名的文学作品之一,在高中语文教材中也有《红楼梦》中的选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对比阅读,对于教材中未曾涉及的内容可以通过课外阅读补充的方式进行强化理解。通过课堂阅读教学与课外阅读相互结合的方式,让传统文化的渗透真正实现“无死角”的教学目标。

此外,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适当地给他们安排一些诵读课外经典的任务,引导学生关注文化经典,关注传统文化,进而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和道德品质。比如,通过经典诵读活动,学生能够从《论语》和《老子》中得到道德的净化,从《大学》和《中庸》中感受古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远大抱负,从《朱子语类》中对天理人欲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从《天工开物》中感受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光辉……

4.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体会传统文化的魅力

人们常说“实践出真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此,让学生真正地掌握知识,教师还需要组织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基于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要想让学生真正理解和接受传统文化,教师应当让他们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而达到这一目的的有效途径便是实践。例如,传统节日是我国传统文化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之一,反映了民族的传统习惯、道德风尚和宗教观念,寄托着整个民族的憧憬,而高中语文教材中有很多与我国传统节日有关的篇章,如《孔雀东南飞》(七夕节)、《前赤壁赋》(中元节)、《李凭箜篌引》(中秋节)、陶渊明的《饮酒》(重阳节)等,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以传统节日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感受传统文化,形成对传统文化的深层次认识。

总而言之,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的精神,在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既是教师的责任和使命,也是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需要,还是继承和弘扬我国优秀文化的重要途径。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注重传统文化教育,要积极探索更多样、更有效的途径来渗透传统文化,使学生体会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并自觉从中汲取营养,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升自己的思想品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成为新时代需要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范素萍.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J].读与写,2019,16(33):57.

[2]郭美联.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J].课程教育研究,2018(43):46-47.

[2]黄俊瑜.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J].中学课程资源,2020(3):23-24.

(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州市会昌县第三中学)

猜你喜欢
渗透途径教学现状传统文化
彝汉双语教学的现状和策略
对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的现状分析及对策探讨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初中语文教学现状与改进对策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途径
如何在中学语文教学渗透德育教育
论高中地理教学中环境教育的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