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治愈的力量

2022-05-30 10:48颜宓
家居廊 2022年10期
关键词:中文版家居设计师

颜宓

因缘际会,在离开DECO十年之后,重新回到这个大家庭,最近最常被问到的问题就是,感觉有什么不同。抛开所有关于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老生常谈,最大的不同还是受众的变化。

2004年,中文版《家居廊》作为当时ELLEDECORATION家族的第二十个成员诞生(如今已经有二十五个成员了),自创立之初就被赋予了为中国读者打开面向国际设计趋势之窗的期望。從最早的创刊主编王旭,到后来的几任主编曼璐、喜,一路走来,见证了中国设计师和原创设计品牌的成长和崛起,也不断将当代中国人的家和生活方式通过这个平台展示出来。如今,我们拍摄的设计师、店主、家主之中,Z世代的比例越来越高,他们所展示出来的风格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不知不觉中,中文版《家居廊》开始了反向的文化审美输出,向世界展现当代中国人的艺术、设计以及生活风貌,而这一切,都发生在短短20年之间。

我的父亲,一生从事科研与外交,相信知识教育无国界,我亦相信好的设计和审美是可以超越语言,造福不同地域的人们,治愈偏见隔阂。而治愈,不仅仅是本期的主题,也是探讨设计过程中的WHY的必要提问。

2020年疫情初始,中国设计师周宸宸发起“Create Cures创造治愈”公益活动,聚集了12组设计师创作,旨在激发设计师对公共健康领域的关注;今年9月,DAWA国际无障碍文化节在上海落地,30余位残障或非残障艺术家用表演的方式让人们开始关注这个“生而不同但依旧各自精彩”的弱势群体。那么,设计除了审美层面的提升之外,是否也应该多一些善意?多一些解决问题让空间更加宜居的初心?

Foster + Partners作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建筑事务所之一,在本期和我们分享了他们对于无障碍设计乃至生态设计在建筑人居领域实践的心得;著名产品设计师杨明洁也曾说过:“设计的核心,是创造更合理的生活方式”;在本期的大专题和同期新媒体中,还可以找到关于适老性设计、新材料、社恐设计师等话题。当然对于更广泛的受众来说,可以愈疗心灵和焦虑的酒店与室内设计风格,无疑是“后疫情时代”的我们更能感同身受的美好。

在经历了近20年的发展之后,越来越多的设计师们,开始认真思考,在“What(设计什么)”和“How(怎么设计)”之外,更加本质的“Why(为什么设计)”。在中国这片土地上,设计师们需要解决的问题格外多元,这是挑战更是历练。

DECO相信,我们的设计师,能输出给到世界的绝不仅仅是风格,更应该是推动社会演进的变革。

猜你喜欢
中文版家居设计师
《数学年刊A辑》(中文版)征稿简则
小小设计师
《数学年刊A辑》(中文版)征稿简则
打造日常家居“氛围感”
《数学年刊A辑》(中文版)征稿简则
我是小小设计师
《数学年刊A辑》(中文版)征稿简则
设计师访谈
台北家居
推荐一个设计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