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显之间的化学魅力:隐显墨水及其原理

2022-05-30 11:06袁传军
化学教学 2022年10期

袁传军

摘要: 隐显墨水是指经过一定处理能显出、消失或者变色的墨水。通过介绍酸碱指示剂隐显墨水、紫外荧光墨水和红外吸收墨水、热致变色可擦墨水以及引发上述隐显墨水光学性质改变的因素(包括酸碱度、光线以及温度等),阐述了不同种类隐显墨水颜色变化的内在机理。

关键词: 隐显墨水; 酸碱指示剂; 变色原理

文章编号: 10056629(2022)10009305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B

墨水是用于书写、绘画或印刷的凝胶、溶胶或溶液。在法庭科学领域,文件检验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检验墨水,由于墨水种类繁多,成分复杂多变,墨水检验涉及了化学学科的许多理论和技术,如薄层色谱、红外光谱、拉曼光谱、毛细管电泳等。这里我们聚焦一类具有特殊性质的墨水——隱显墨水。狭义上,隐显墨水是指那些在书写时无色、处理后能够显色的墨水,例如用柠檬汁书写的字迹可以通过加热显现出来(见图1),与之类似的有蜂蜜水、牛奶、肥皂水、血清等;还有一些隐显墨水能够通过化学反应显现出来(见表1)。由于这类隐显墨水制备简单、显现效果明显,

可以直观反映实验现象背后所蕴含的化学原理,设计成课堂实验或课外活动后[2~5],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兴趣。

正是因为这类基于隐显墨水的教学活动视觉体验丰富、趣味性浓厚,为进一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增强实验教学可设计性和可探究性,在上述常见隐显墨水的基础上,本文对隐显墨水概念进行了合理拓展,即调节外部条件后能表现出不同的光学性质的墨水,根据不同的隐显原理,主要介绍以下三类墨水:酸碱指示剂隐显墨水、紫外荧光墨水和红外吸收墨水、热致变色可擦墨水。

1 酸碱指示剂隐显墨水

酚酞和百里酚酞都属于酸碱指示剂[6],它们在常温下为白色粉末,分子结构如图2所示。将酚酞或百里酚酞与NaOH、乙醇配制成pH=11的溶液,就分别得到了红色和蓝色渐隐墨水。使用渐隐墨水书写的字迹在空气中会逐渐褪色消失,消失时间取决于墨水中各组分的配比和浓度,可从数小时到数天不等。这是由于空气中的CO2与NaOH反应生成Na2CO3、 NaHCO3所致,如表2所示,酚酞由紫粉色变为无色的pH范围为8.3~10.0,百里酚酞由蓝色变为无色的pH范围为9.3~10.5,字迹的pH随着NaOH逐渐消耗而降低,低于上述范围时便会消失。

植物中的天然色素一般处于酸性环境,很多天然色素在碱性环境中会发生变色[8],这类色素包括从指甲花中提取的指甲花醌、从姜黄中提取的姜黄素以及从玫瑰花中提取的矢车菊素双葡糖苷等(见表3)。不过,与酚酞和百里酚酞配制成的渐隐墨水不同,它们在变色前后都具有肉眼可见的颜色,因此需要以碱性溶液作为隐色墨水,然后将这些天然色素作为显色剂使用。如表3所示,用Na2CO3(或NaOH等)碱性溶液在滤纸上书写,将天然色素的乙醇溶液喷洒在字迹区域,即可使滤纸上的字迹显现出来。若再喷洒盐酸(或乙酸等)酸性溶液,字迹便会“溶解”于背景颜色而消失。根据以上原理,我们可以将pH>11的NaOH溶液作为隐色墨水,酚酞或百里酚酞的乙醇溶液作为显色剂,也能达到类似效果。

深入探究天然色素乙醇溶液遇碱变色的机理,有助于理解共振稳定和酮烯醇互变异构等概念。分别以指甲花醌和矢车菊素双葡糖苷为例,涉及的反应过程如图3所示。根据共振理论,在弱碱性条件下,指甲花醌会失去烯醇氧上的氢原子,形成共振稳定的阴离子。电子的离域作用导致化合物吸收波长偏移,从而引起颜色变化。指甲花醌乙醇溶液在酸性条件下呈黄色,在碱性条件下会变为橙红色,而指甲花提取物乙醇溶液的颜色变化略有区别,这是由于提取物中存在其他色素导致的。矢车菊素双葡糖苷是玫瑰花瓣提取物中主要的色素,它在酸性条件下呈红色,在pH=8~9的弱碱性条件下失去一个H+变为蓝色,形成电中性的共振结构,这里需要考虑哪个氢原子最容易失去,以及各种共振结构的相对贡献。

2 紫外荧光墨水和红外吸收墨水

使用紫外或红外隐显墨水在纸牌背面做上标记,是纸牌魔术和纸牌游戏中常见的“作弊”手段。在正常的环境光线下,这些标记是无法用肉眼看到的,而在紫外或红外波段,墨水中的化学物质会产生某种响应,使墨水标记显现出来。

紫外荧光墨水中含有的荧光物质能够在紫外光照射下发出可见荧光[10],其实,很多生活用品中也含有性质类似的荧光物质,如洗衣液中的荧光增白剂、汤力水中的奎宁等。以一种紫外荧光墨水标记的纸牌为例,图4(a)展示了可见光下拍摄的彩色照片(左图)和365nm紫外光下拍摄的灰度照片(右图),在后者中能看到明亮的“×4”标记,其原理可用图4(a)中的光谱曲线说明:在365nm紫外光照射下,紫外荧光墨水可以将部分紫外光转变为可见光,使标记区域在630~1000nm波长范围内的亮度明显高于无墨水区域。

红外吸收墨水中的活性成分在可见光谱区具有良好的透过性能,在红外光谱区则有强烈的吸收,巴斯夫公司生产的Lumogen IR 765和Lumogen IR 788就属于这类物质。以一种红外吸收墨水标记的纸牌为例,图4(b)展示了可见光下拍摄的彩色照片(左图)和使用配有830nm长波通滤光片的相机拍摄的灰度照片(右图),在后者中能看到灰暗的“o4”标记,其原理可用图4(b)中的光谱曲线解释:红外吸收墨水在650~1000nm有强烈的吸收,使用滤光片滤除波长小于830nm的光线,即可凸显出标记区域和无墨水区域的亮度差异。

3 热致变色可擦墨水

百乐(Pilot)公司的FriXion可擦圆珠笔笔芯中填充了一种热致变色可擦墨水。在室温下,用这种墨水书写的笔迹是有颜色的;在较高温度下(高于60℃),墨水会变为无色,利用塑料橡皮擦拭时产生的热量即可消除纸上的笔迹;再将其置于较低温度下(低于-10℃),墨水又会变回原色,擦除的笔迹就能重现。因为上述变色过程是可逆的,所以笔迹的消除和还原也就可以反复。根据公开的专利,这种墨水主要由隐色染料、显色剂和变色温度调节剂组成,其变色原理如图5所示,隐色染料决定墨水颜色,但只有在与显色剂键合时才能显示颜色,而变色温度调节剂能在高于一定温度时阻止二者键合,使墨水颜色消失。

熱致变色可擦墨水的变色原理和实现手段非常复杂,在其成熟前经历了漫长的研发过程。40多年前的一个秋天,百乐公司的一位研究人员看到树叶一夜之间变色,他想在烧杯里重现同样的神奇变化,于是产生了研发这种墨水的灵感。1975年,百乐公司申请了Metamo墨水专利,不过当时墨水的变色温度范围窄,书写的笔迹容易自行消失,或者擦除笔迹后容易自行显出,该问题直到2005年才得以解决。Metamo墨水微胶囊中含有3种不同组分,所以墨水颗粒相当大,为使其能顺利地从笔尖流出,另一个需要克服的障碍是减小墨水颗粒尺寸,到2002年,百乐公司已经将墨水颗粒缩小到原来的五分之一(2~3μm)。随着以上两个问题的解决,最终促成了2006年FriXion可擦圆珠笔在欧洲的成功面市。

差示扫描量热法测试黑色可擦墨水的结果表明,升温时吸热转变发生在57~60℃(在该范围内没有放热转变),冷却时放热转变发生在-3~0℃(在该范围内没有吸热转变)。因此在足够长的时间内,如图6(a)所示,墨水组分将在低温下达到热力学稳定的显色态,在高温下达到热力学稳定的隐色态。以上两种状态中,

油墨组分相互转变的活化势垒都足够高,所以它们在室温下都能稳定存在。这是一种色滞现象,墨水的色滞曲线示意图见图6(b),其室温下的颜色状态取决于到达室温的方向:从低于颜色转变温度的A点(显色态)开始,将墨水升温(如使用橡皮擦拭)时,它将沿着缓慢加热路径,在颜色变化之前达到较高温度(约60℃),

最终在B点(隐色态)结束。将墨水从B点逐渐冷却时,它将沿着缓慢冷却路径,在颜色变化之前达到较低温度(约0℃),最终在A点结束。如果将隐色态墨水用液氮迅速冷却到非常低的温度,它将沿着快速冷却路径到达C点,此时墨水仍然处于隐色态;再将墨水从C点逐渐升温时,它会首先从隐色态转变为显色态。因此,热致变色可擦墨水能够作为一个典型的化学教学素材,用来阐释热力学和动力学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4 结论

隐显墨水具有许多独特的物化性质。酸碱指示剂隐显墨水能因酸碱度的变化发生颜色转变,紫外荧光墨水和红外吸收墨水能对某些波段的光产生响应,热致变色可擦墨水的颜色状态则会受温度的影响。通过介绍这三类典型的隐显墨水,涵盖了化学科学领域的许多知识,如酸碱指示剂的变色、紫外激发荧光、红外吸收以及热致变色等。

参考文献:

[1]Ives R., Sassin E.. Fun Experiments with Matter: Invisible Ink, Giant Bubbles, and More [M]. Minneapolis: Hungry Tomato, 2017: 24~25.

[2]施丹. 用滤纸做显色反应实验三则[J]. 化学教学, 1994, (5): 14.

[3]隽桂才. 几种隐形墨水[J]. 化学教学, 1995, (4): 44.

[4]郭启航, 杨金凤, 于峰. 几种显色反应的化学趣味实验[J]. 化学教与学, 2017, (12): 79~80,68.

[5]吴文中, 汤芹. 解析Fe3+/SCN-平衡体系的显色反应[J]. 化学教学, 2019,(1): 87~92.

[6]雷以柱, 王倩, 万亚荔, 等. “化学印章”与“化学打印机”趣味化学实验的设计[J]. 化学教学, 2019, (2): 66~69.

[7]pH indicator [EB/OL]. (2022310)[2021311]. http://en.wikipedia.org/wiki/PH_indicator.

[8]何承堃, 傅堃垚, 张傲然, 等. 水溶性植物色素提取及pH显色应用探究[J]. 化学教学, 2020, (12): 57~60.

[9]Dewprashad B., Hadir L.. Developing an invisible message about relative acidities of alcohols in the natural products henna, turmeric, rose petals, and vitamin A [J]. Journal of Chemical Education, 2010, 87(1): 36~39.

[10]田林, 沃恒选,王翔,等. 将功能纳米材料发展前沿融入实验教学——隐形荧光墨水的制备[J].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18, 39(24): 44~48.

[11]Lee J., Kong S. G., Kang T. Y., et al.. Invisible ink mark detection in the visible spectrum using absorption difference [J]. Forensic Science International, 2014, (236): 77~83.

[12]The science behind FriXion erasable pens [EB/OL]. (2016824) [2022317]. https://www.nippon.com/en/features/c00520/the-science-behind-frixion-erasable-pens.html.

[13]Campbell D. J., Bosma W. B., Bannon S. J., et al.. Demonstration of thermodynamics and kinetics using FriXion erasable pens [J]. Journal of Chemical Education, 2012, 89(4): 526~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