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镇上有个男人叫小黑

2022-05-30 10:48麻春雅
中学生百科·悦青春 2022年9期
关键词:教书匠随缘充值

麻春雅

许多人的朋友圈中,大概都有个叫“小黑”的朋友吧,他可能是村里调皮捣蛋的小鬼,可能是学校里忠厚老实的同学,也可能是单位里肤色突出的同事……我认识的小黑,80后,瘦瘦的,黑黑的,双眼皮,在小镇经营着一家理发店。

八年前去到小镇工作的时候,我偶然进了這家理发店。小黑是老板,带着几个小学徒;而今离开小镇了,我不愿意去别的理发店尴尬聊天或被诱充卡,便偶尔回小镇的这家理发店。小黑依然黑兮兮的,依然带着几个小学徒。不过店里新装修过,已焕然一新。看来,当越来越多的人离开小镇的时候,他仍打算坚守。

“你们店没有会员卡的吗?”第二次光顾的女顾客像是诧异于小黑的店不推销充值也不诱导烫染,便问了起来。

小黑憨憨答道:“可以充的,优惠挺多。”

女顾客:“那赶紧给我办了!你都不推销的,怎么拉生意呢?”

“随缘,随缘。”小黑笑道。事实上,他从不主动向顾客开口。

这是在小黑的理发店经常听到的对话,仿佛在快节奏时代生活的人们都比他更懂得这个社会的游戏规则,深谙生意之精髓。确实,城里的理发店总是有着让人眼花缭乱的套餐和活动,有些充值活动甚至考验着顾客的运算能力。

然而小黑总是嘿嘿笑着,尽管会说“剪完这个头,距离开上奥迪车还有一万个头”云云,但总是嬉皮笑脸的,一副“我才不图发财”的样子。

我们这批顾客就不一样了——我们不操心他发财,我们担心他的店倒闭。虽然被称为“常客”,但是作为不时髦的教书匠,我们是很少去做头发的,有时仅仅是基础款的洗剪吹,在给小黑创收的路上,只助力了一杯奶茶钱。

有个女同事也有着微妙的小愧疚,每次都去小黑那儿进行微薄的助力。有一次她和小黑开玩笑说:“如果每个顾客都像我们一样,又不做头,又来得少,那你也要喝西北风了。”小黑向来很尊敬老师,立刻来了个类比:“如果每个学生都像我一样,又不爱学习,又调皮捣蛋,那么你们也要喝西北风了。”

而这个不爱学习又调皮捣蛋的小黑,却有着教书匠最愿意欣赏到的品质——真诚和善良。比如,当有学生在城里花大几百块做的发型被勒令整改时,他一边不舍地下手,一边替学生心疼,那可是好几百块呀,过了个周末就要毁灭了。每当此时,同事尽管出于角色设定板着脸,但看着小黑苦口婆心劝学生“好好读书,不然以后只能理发”的画面还是忍不住会笑。

再比如,烫头时间太长,中间不尴不尬有个饭点的时候,他总是会帮忙叫份外卖,用他的话来说就是“不能饿着可怜的上帝”。有那么一次,烫完头已然天黑,他关上店门,专车送我们回学校。面对答谢,他憨憨地说着“不麻烦不麻烦”。

关于这些,小黑说他全不记得了,毕竟在他眼中,这些都是小事。

而他的温暖,远不止于此。

乡村旮旯的老人是最清楚的。每周三,小黑的店门是紧闭的,他活跃在各个乡村里,免费给不方便出门的老人理发。而聊起义剪的缘由,也是动人。小黑说,那是儿子一周岁生日时,他想着得干一件有意义的事情,于是开始下乡义剪,没想到一做就是很多年。时常有锦旗送至店中,政府的表彰也偶有提名,小黑在那些合照中总是显得格格不入,仿佛一个考试进步的学生站上领奖台一般,既紧张又羞涩。

小黑视荣誉于浮云,外人眼里的情分,于他而言则是本分,作为一个党员的本分。是的,这位理发师还有着别的身份——退伍军人、老党员。他对前来理发的军人总是充满尊敬,惺惺相惜,并给予打折优惠。

当渐渐有人离开小镇的时候,我一直以为,这位安徽籍的小黑也是会离开的,何况,他还有一个在老家的女友。没想到……先是高材生女友来到了小镇,再是两人的爱情开花结果有了可爱的儿子,一家三口以店为家,其乐融融。尽管学徒有来有往,这家店却一直保持着感人的温度。

“当年,你为什么来这个小镇?这有亲戚?有朋友?”我实在好奇,退伍那年,从漳州到灵璧的半路上,他为什么会选择这么一个平平无奇的小镇,一留便是近二十年?

“缘分吧。”小黑也道不出所以然。23岁一个人,33岁两个人,而今三个人,他们都对小镇有着强烈的归属感,恰是应了那句“吾心安处是吾乡”啊。

偶尔,小黑会说羡慕我的生活,其实相反,应该是我羡慕他才对。时间在他身上也化成了诗——军旅生活,五年;爱情长跑,八年;扎根小镇,十余年;如今,他的儿子已上小学,时间又一次温柔又诗意地流淌。看来小黑是打算继续“驻扎”在小镇了,守着他的店,守着他的家,也守着自己的情怀。

碎碎念

这几日翻校报,看到自己当年写过很多人,文学院的同学,信工院的朋友,以及因报结缘的陌生的老师与同学,记录过诸多有温度的人与事。而今功力锐减,却依然想用不成熟的文字,记录下小黑这个温暖的人。那是小镇上珍贵的记忆。

猜你喜欢
教书匠随缘充值
不刻意自随缘
随缘
非凡的教书匠
一切随缘
奇妙的智商充值店
终身做个“教书匠”
充值
终身做个“教书匠”
县官和教书匠
基于NFC的ETC卡空中充值服务应用系统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