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2022-05-30 10:48许娟
华人时刊 2022年10期

许娟

黑龙江省抚远市地处我国陆地最东端,有“华夏东极”之称。在东极阁景区凭栏远眺,山水林城尽收眼底,祖国河山气象万千。在东极广场景区临江而立,红日喷薄朝霞漫江,渔人晨捕生机盎然。秋高气爽的天气里,许多游客会选择到这里观日出,将第一缕阳光迎进祖国的怀抱。

1949年10月1日,天安门城楼上,毛泽东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第一面五星红旗在北京上空冉冉升起。1949年12月2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四次会议接受全国政协的建议,通过了《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的决议》,决定每年10月1日,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的伟大日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

经历了近代以来100多年苦难斗争的中国人民,终于迎来中华民族浴火重生的曙光。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3周年。七十三载春华秋实,栉风沐雨砥砺前行。在飞逝的时光里,我们看到的、感悟到的中国,是一个坚韧不拔、欣欣向荣的中国。这里有可亲可敬的人民,有日新月异的发展,有赓续传承的事业。经过一代代人不懈奋斗,一个坚韧不拔、欣欣向荣的中国巍然屹立于世界东方。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

15岁的刘胡兰面对敌人的铡刀宁死不屈、英勇就义;18岁的战斗英雄董存瑞,以自己身躯作支架,舍身炸毁敌人的碉堡;21岁的战士黄继光,用胸膛堵住敌人的枪口,为部队开辟胜利的道路;25岁的华侨英雄李林,怀有身孕参加战斗,为掩护队伍突围,壮烈牺牲;28岁的革命烈士杨根思,面对敌人的第9次进攻,抱起炸药包向敌人冲去,与敌人同归于尽;35岁的抗日名将杨靖宇,在冰天雪地、弹尽粮绝之时,孤身一人与大量日寇周旋战斗几昼夜后,壮烈牺牲……

漫漫历史长河中,还有更多的英雄烈士,甚至没能留下名字。据不完全统计,革命战争年代以来,约有2000万名烈士为民族独立和人民幸福,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列强侵略时,他们顽强抗争;山河破碎时,他们浴血奋战;危难降临时,他们守护万家!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他们以赤子之心、泰山之力,串起中华民族不息的血脉。

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英雄。和平年代,没有因战争导致的牺牲,但依然有人为了守护岁月静好奉献了生命。

战洪水、防非典、抗地震、攻贫困、战新冠……英勇的中华儿女,在任何困难挑战面前从不胆怯,在任何艰难险阻面前从未屈服。

毛景荣、刘泽军,在杭州临平火灾中冲锋在前、壮烈牺牲,年轻的生命定格在了29岁和20岁;蔡晓东,在边境抓捕毒贩过程中,与持枪毒贩殊死搏斗,身负重伤、壮烈牺牲;陈红军、肖思远、王焯冉、陈祥榕,外军悍然越线挑衅,他们英勇抵抗,宁死不屈,“清澈的爱,只为中国”,将年轻的生命奉献在喀喇昆仑山脉。

每一滴鲜血都不会白流,每一种牺牲都值得铭记。

2014年8月3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将9月30日设立为烈士纪念日。从2014年起,每年9月30日,党和国家领导人都同各界代表一起,在天安门广场向人民英雄敬献花篮。

山河无恙,魂安九州。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那些生命已化成东方的启明星,永远闪烁,永远明亮。今天,我们纪念烈士,崇尚英雄,不仅是一表敬意与缅怀,更为了熔铸烈士信仰,传承烈士精神。饮水当思源,不忘来时路,山河虽已无恙,吾辈更当自强!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大漠孤烟直,大漠沙如雪……诗人笔下的沙漠总是令人神往。对世代居住在毛乌素沙漠边缘的人来说,“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是他们最真实的感受。2020年4月22日,一则看似普通的消息宣告着这种日子的终结。陕西省林业局发布数据,榆林沙化土地治理率达93.24%,这短短几十个字的背后,是毛乌素沙漠即将“消失”的“奇迹”。毛乌素沙漠是中国四大沙漠之一,面积约为4.22万平方公里,比海南岛还要大,要让毛乌素沙漠“消失”,是个很大的工程。如今,沙漠不但得到有效治理,还形成了一经济林果为主的产业。

一千多公里外的洞庭湖畔,位于长江的中游,是中国第二大淡水湖,千百年来,它是沿岸民众丰饶生活的保障,也是野生动物自在栖息的乐园。二十多年前,洞庭湖上呈现的是江豚成群结队、嬉戏的画面,随着环境污染水质变杂,洞庭湖上的江豚越来越少了,这样的变化,住在江边的老渔民们体会更深,随后他们成立了岳阳市洞庭生态保护协会,从事江豚保护的职业。洞庭湖的生态环境在恢复,鱼的数量在增多,包括江豚的数量还有麋鹿,也成了候鸟的栖息地,一年比一年多。

沙漠和湖泊,他们相隔千里,如今都在做着同一件事,那就是保护。保护绿水青山,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为后代留下一个美丽的家园。这种保护,也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生动实践的缩影。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先后制定修订了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法等多部法律和行政法規,数十项涉及生态文明建设的改革方案出台,全国生态保护红线规定工作基本完成。我国的生态环境状况实现了历史性的转折。大山从荒凉苍茫变成绿意盎然,江河重新成为鱼儿嬉戏的乐园,一度灰霾的天空重现了让我们心醉的蔚蓝。十年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早已深入人心,生态环境保护也不是舍弃经济发展而缘木求鱼,这路子走对了,美丽中国就在眼前。

滔滔大河,蜿蜒九曲。黄河,从世界屋脊出发,流经9个省区,奔腾入海,哺育了中华民族灿烂的文明和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品格。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也是人口活动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区域,在国家发展大局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全面部署实施以来,“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在流域地区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沿线各地纷纷做出生动实践。

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全长约6300公里,是我国第一大河流,与黄河一起并称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近年来,长江经济带沿江省份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长江保护和修复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整改成效明显,两岸绿色生态廊道基本建成,共抓大保护的体制机制不断健全。一幅生态优美、产业兴旺、文化昌盛的画卷正沿着长江徐徐展开。

如今,三江源正成为世界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之一,成为展示美丽中国的绿色窗口。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以高水平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努力为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家园。

一盏明灯,乡村教育“筑梦人”

尽管已65岁,身患多种疾病,双手、颈背贴满止痛膏药,云南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张桂梅还是坚持每天陪伴在学生身边,手拿小喇叭催促学生起床、上课、吃饭、做操。长期扎根边疆教育一线,张桂梅曾目睹许多女孩因家庭贫困等原因辍学。多年前一次家访路上的偶遇,让她萌生了创办一所免费女子高中的梦想。2008年9月,在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帮助下,张桂梅终于实现了她的梦想,全国第一所免费女子高中———云南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落成开学。建校至今,华坪女高已有2000余名毕业生考入大学。“当选党的二十大代表,让我感到无比光荣,又责任重大。”张桂梅说,“我们要坚持做高山峡谷里的‘灯盏,照亮孩子们前行的路,为党和国家培养更多人才,让党放心,让老百姓满意。”

党的二十大代表、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高丘镇黑虎庙小学校长张玉滚,21年来扎根深山,只为改变山里娃的命运,让他们走出大山。面对山里学校缺师少教的现实,他把自己变成“全能型”教师,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教书育人的初心。作为党的二十大代表、一名基层教育工作者,他希望能有更多青年教师,在基层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助力乡村教育发展。他说,“我愿意成为山间的一盏灯,照亮孩子们通往未来的希望之路,让他们拥抱更大的世界。”

如今但凡说起“希望工程”,人们脑海里立马会浮现出一个大眼睛女孩,这双大眼睛成了希望工程的一个标志。女孩的名字叫苏明娟,眼睛里透露出一种强烈的求知欲!好像在说“我要上学!”一张照片改变了小女孩苏明娟的命运,也成为了希望工程的受益者。那时候,很多农村女孩初中毕业甚至小学毕业即辍学,苏明娟却得到很多人的关爱,顺利完成了学业。“苏明娟助学基金”是在2018年建立的,她带头捐款,参与建设了5所希望小学,救助了80名贫困大学新生。苏明娟的行为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点赞,她曾经受到很多人的帮助,如今她反哺帮助更多人。同时,苏明娟也成为了二十大代表,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中国青年的无私品格和青春风采,不忘感恩,又成了希望工程的领航人。

我们从哪里来,我们走向何方!观念的转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甚至可能不是一代人能完成的,必须依托教育,培养新时代乡村青年的家国情怀和与时俱进的发展理念。一代代人热爱乡土、立足乡土、建设乡土,一代代人不懈努力、勤劳致富、用心耕耘,才能把家乡建设得更加美丽、富饶和富有文化特色。要通过教育保留乡土文化特色,通过教育增强人们对乡土文化的自豪感,通过教育进一步弘扬优秀的乡土文化。

你好!中国风

保住一条巷,珍视一座城,治理一个国,如何守护民族文化根脉?习近平总书记心中有一份沉甸甸的思考。

时空穿梭到唐朝,若是参加一场宫廷夜宴,你会不会好奇,女乐官在赴宴路上发生过哪些有趣的事情?现就从2021年年初,一支火遍全国的舞蹈《唐宫夜宴》说起。这场5分多钟的舞蹈讲述了夜宴的乐师们从准备、整理妆容到夜宴演奏的过程。14位“丰腴”又灵动的唐朝少女仿佛从画中走来,完全再现了风靡于唐代女性面部的潮流妆容“斜红”,服化道的考究让博物馆中的唐俑形象“活”了起来。节目穿插妇好鸮尊、莲鹤方壶、贾湖骨笛、《簪花仕女图》等国宝,像是“唐朝少女的博物馆奇妙夜之旅”。“唐工小姐姐”穿越次元,畅游古今,用一种新的形式让年轻人看到了盛唐文化的煌煌气派。

2019年河南博物院成立了文創办,一直在寻找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结合点,通过深挖内涵让文物“活”起来。推出考古盲盒,用华夏古乐等沉浸式的演出,拉近文物与公众的距离,还试水了数字文创,但最大的亮点就是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探索出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博物馆发展路径。

河南博物院的变化并不是孤例,或者说不只是博物馆,包括像《只此青绿》这样的文艺作品强势刷屏,故宫博物院推出的朝珠耳机,三星堆文物玩起了说唱,西安兵马俑雪糕备受推崇,越来越多的非遗传承人走到台前受到关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穿上了汉服唐装。从安静到热闹,从传统到新潮,从等客上门到主动走出去,可以说,一股股刮起的“中国风”不仅让传统文化融入百姓生活,也激活了国人尤其是青少年的文化自信。

其实,不仅优秀传统文化更加入心出彩,这些年,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也取得了繁荣发展。这十年来,我们深入推进文化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领文化高质量发展,一个个重大项目工程落地实施,建成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中国国家版本馆,建设长城、大运河、长征、黄河、长江国家文化公园。一个个精品力作不断亮相,电影《长津湖》,电视剧《觉醒年代》《山海情》《人世间》等一批优秀作品“破圈”传播,中国成为图书、电视剧、动漫等领域世界第一生产大国,电影市场规模屡创纪录。此外,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开展中华文明探源,推进“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也都取得了新的进展。

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了,新的国风音也正在向世界传播中国优秀文化,一个“会玩”的博物馆,一个“会玩”的年轻人,他们传播、演绎传统文化的方式不同,却在向同一个方向努力,让更多人喜欢“中国风”。中国风,正徐徐而来。

方寸之间见天地

如果在十年前,有人告诉你出门可以不带钱包,只带一部手机就能解决生活里的所有问题,你可能覺得这是一个没法想象的事情。但是十年后,扫码支付、手机买单……这是许多人每天的常规操作。小小二维码,不知不觉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改变。

扫码支付应用全面普及,成了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衣食住行用,互联网几乎浸润到了大家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每次“下单”“扫码”“支付”的背后是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

今年2月,“东数西算”工程正式全面启动,所谓“东数西算”就是将东部发达地区的数据传输到西部算力资源丰富的地区进行运算存储,这种模式既缓解了东部能源紧张的问题,也给西部开辟出一条新的发展之路。

无论是曾经让人眼前一亮的“扫码支付”,还是现在各地兴建中的数据中心,紧紧抓住信息化数字发展机遇,可以说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动能。我们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技术领先的网络基础设施,光纤网络实现从十兆到百兆再到千兆的指数级增长,移动网络实现从3G突破4G同步5G引领的跨越,以此为依托的数字经济肉眼可见地强劲发展。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连续多年稳居世界第二,电商交易额、移动支付交易规模全球第一,而我们普通人切实可感的就是享受到了互联网带来的成果。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数字技术、数字经济在抗击疫情、恢复生产生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实体经济短期内受到较大冲击,特别是餐饮、电影、教育、旅游、地产、交通等线下容易密集接触的行业尤为明显。相关数据显示,餐饮零售业仅2020年春节7天内的经济损失约为5000亿元,全国约有40余万家教育培训机构暂停线下授课,100多家商场闭店,约有96家房地产企业破产。同时,疫情也促使消费需求由线下向线上快速转移,为在线教育、在线医疗、远程办公、生鲜电商等带来发展契机。

对农业来说,受交通封锁、线下交易暂停等因素的影响,一些地方的农产品出现滞销困境,而推动农村电商加快线上线下融合,可整合匹配农户、总包商、分销商、物流配送等多种资源,快速打通产销两端,为各地“菜篮子”“米袋子”“盘子”等生活必需品提供保障。对工业来说,口罩、防护服等关键疫情应急物资严重短缺,推动制造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通过依托工业互联网平台,汇聚关键物资供需信息,全面链接关键物资全产业链,快速配置关键物资所需的原材料、设备、劳动力、资金等要素,实现物资生产、调度、分配全局优化,从而提高关键物资产量。

我们都是这场变革的亲历者、见证者、参与者,对未来也充满了想象。与此同时,我国数字经济治理体系逐步完善,数字经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但是数字经济企业在适应新的治理环境中碰到一些新的问题。

大自然空间万事万物都在分秒不停地运动变化,我们更加要争分夺秒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步伐,全面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奋斗目标,标注新的历史方位;今日中国,开启新的逐梦征程。

(责编  凌  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