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异化与重塑

2022-05-30 10:48余雪冰尹娟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22年9期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重塑网络时代

余雪冰 尹娟

[摘 要]网络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出现了生涯理想的世俗化、生涯选择的功利化、生涯行动的盲目化等异化现象,究其原因在于西方社会思潮与多元价值观念以及高校实用课程观的影响。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要以中国梦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引、成就动机驱动,进行生涯目标、选择与行动的重塑。

[关键词]网络时代;职业生涯规划;异化;重塑

[中图分类号] G64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22) 09-0022-04

21世纪以来,人类进入了“新媒体时代”“自媒体时代”“融媒体时代”,互联网作为一种新的文化形态和交往手段正深刻改变着人的思维观念和生活方式。中国是世界网民第一大国、“微博”世界第一大国。网络空间作为具有鲜明主权特征的虚拟化“第五空间”,已然成为影响当代大学生思维观念和生活方式的主战场。网络空间中交织着物化的价值追求,导致大学生在生涯规划过程中出现异化,出现了个体主体性的解构、个人主义和实用主义思想横行的成长困局。

一、网络时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异化现象

(一)生涯理想的世俗化

1976年,在《生命的展现》这本著作中,弗洛姆(Erich Fromm,1976)曾提出这样一个观点:“万千世界中每一个人都要有一个献身目标,从而整合力量来超越自己孤独生存状态,以此消除一切不安与疑虑,满足我们追求生活价值的需要。”生涯规划的本质其实就是把自己托付于献身目标的安身立命。

当代大学生,身处消费弥散的网络时代,时空压缩,商品流通和交换升级,信息和观念传播加速,刺激消费行为的产生。移动支付、电子商务、网络购物、花呗、京东白条等影响着某些大学生的消费欲望,引发他们人性的贪婪和虚荣,使他们愈发沉浸在情绪化、虚拟化、表面化的数字生存空间,在消费欲望升级中迷失了生涯目标的终极意义,职业理想更多思量薪酬待遇,出现了生涯理想世俗化。

(二)生涯选择的功利化

马克思曾在德语作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提出:“我们的使命绝不是求得一个最足以炫耀的职业,因为它不是那种使我们长期从事而始终不会情绪低落的职业,相反,我们很快就会发现,我们的愿望没有得到满足,我们的理想没有实现,我们将怨天尤人。”[1]

影响生涯选择的因素存在着社会经济地位、性别、种族、文化及教育机会等个体不能自己控制的社会环境因素,也存在着个人兴趣、价值、人格、性向等个体因素。网络时代的某些大学生对于“职业”“成功”产生了片面性的理解,青睐着“最足以炫耀的职业”“最有尊严的职业”,渴望着“一夜暴富”“一战成名”。社会变迁中的社会环境因素和个体学习经验致使他们的职业价值观念更多带有实用主义和个人主义思想,在职业生涯选择中考量个体的生存、个人生活的安适,忽略了社会政治生活的活动,割裂了个人理想与人类幸福统一性,生涯选择功利化。

(三)生涯行动的盲目化

生涯行动是生涯选择后落实职业生涯目标的具体性措施,整个生涯成功关键就在于行动计划的执行情况。行动计划的执行包含着寻找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的思想观念、知识、能力和心理素质的差距;进行目标分解,形成清晰化、具体化的实施方案;主动寻求资源,适时评估与反馈的行动。

美国著名社会学家纽曼·卡斯特认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将社会人群分为互动与被动两种人口,互动人口参与信息创新,被动人口则被动接收信息。某些大学生沉溺于网络虚拟空间,消极被动接受海量的网络信息,碎片化的学习方式导致个人知识系统缺乏逻辑性和系统性,快餐化、图像化、通俗化的信息导致精神世界荒芜。微信、QQ、抖音等交往平台的广泛使用,使他们热衷于网络空间的虚拟交往,降低对现实世界的感受,人为地设置交往壁垒,阻断了人与人的现实沟通,导致生涯行动缺乏人际支持,失去生涯发展资源,行动中缺乏有效的他人评估和组织反馈,生涯行动盲目化。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异化的原因追溯

(一)西方社会思潮与多元价值观念的影响

互联网普及带来的高速信息就如同潘多拉的魔盒,与其巨大的社会效能并存,使得职业生涯教育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给生涯教育工作带来新的挑战。西方社会思潮特别是非马克思主义的各种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青年思想观念产生消极影响。一些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利用其话语优势和信息影响力及控制力,极力向他国兜售、渗透其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政治制度、价值观念。各种西方社会思潮如西方宪政民主、新自由主义、普世价值、公民社会、历史虚无主义粉墨登场,宣扬“自由”“民主”“个人权利”,妄图消减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向我国推销西方的民主政治制度。

互联网的开放性造就了网络时代的多元信息与多元价值,冲击着网络社会中当代大学生的单一价值观念,极易出现信仰迷茫、信念缺失,价值模糊、实用主义、功利主义和个人主义思想。网络时代传播主体呈现年轻化态势,大学生群体思想活跃,但对事物的看法还不够成熟。少数大学生不善思考、人云亦云,什么观念新奇就信奉什么;少数大学生年少冲动、爱屋及乌,仅仅看到網络上西方国家报道,就简单信奉其宣扬的普世价值。多样化的传播渠道、多元化的传播内容使得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受到了影响;共享开放的网络平台使得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受到冲击。

(二)高校实用型课程观的影响

早在19世纪,英国赫伯特·斯宾塞(Herbert Spencer)在批评传统古典主义教育的基础上,提出教育目的是为“完满生活”做准备,教学根本任务是对青年进行科学知识的教学的实用主义教育观点,并从为五种生活活动做准备的教育目的出发,提出了注重科学的广泛的课程体系。

现代大学教育竞争激烈,如何在夹缝中寻求生存,彰显办学特色,必然要精准定位办学类型和培养目标。由此,许多本科学校提出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面向生产、管理、服务一线,就业有实力、创新有能力、发展有潜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构建了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纵观此类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固然注重建立科学广泛的课程教育体系,匡正本科教育应有立场,但也应该看到,注重科学知识教育的目的偏重于实用,在于知识教育的比较价值,而淡化了引导大学生掌握科学知识体系,形成科学世界观,从而正确认识世界并改造世界。这种建立在实用主义哲学基础的课程体系,提供的知识条目是能被学习者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那些内容,或者是能够帮助学习者实现某个项目的内容。在实用型课程观的教育下,知识作为一种获得个人完满生活的工具,过分强调“功利”的价值,知识教育最终目的在于实用,侧重于学生获得个人幸福生活的功利主义目的,一定程度上导致大学生生涯理想和生涯目标在制定、选择、行动上陷入功利主义的困境。

三、网络时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重塑

毛泽东同志说:“每一种社会形式和思想形式,都有它的特殊矛盾和特殊的本质。”[3]网络时代背景下生涯规划教育包含了特殊矛盾,即教育者的生涯规划教育目标与大学生生涯心理状态间的矛盾。这种矛盾对立性也构成了现时代生涯教育的切入点,推动着大学生的生涯重塑。

(一)倡导马克思主义生涯理想信念,重塑职业生涯目标

习近平说过理想信念是人的精神之钙,没有理想信念,人就要得“软骨病”。理想信念是人生航程的“罗盘”,是人的精神寄托。从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角度来说,信仰是人在不确定的客观世界中追寻、实现自身价值,寻求价值认同的一种实践,给人以主观上的定性,它涵盖了明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告诉我们什么是对的,应该怎样去做,为我们订立价值目标,标示努力的方向。 教育的目的是帮助每个人都成为一个有自己独立理想的人,理想信念教育应是教育的首位。当前,网络社会的大众型、娱乐至上的非主流化信息传播,满足了某些大学生的感性需要,消解他们对理想精神价值的尊崇,导致他们不再把伟大的理想信念作为自己的现实追求。一味地注重现时的精神满足,他们的生涯理想呈现世俗化态势,表现出一种与物质消费同步的大众意志和行为,不再考虑远大的生涯理想,放弃了个人的精神信仰,过多地在于对现实生活基本享受,出现理想缺失与信仰危机。

人是生涯的主动塑造者,当代大学生的生涯理想要摆脱实用主义束缚,把个人完满生活与社会生活,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统一起来,强调“自由选择与责任承担”的精神,指导大学生加强对自我探索,加深对个性心理特征的认识,从而把握自身的发展方向。同时强调个体对社会的责任承担,把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与个人成长发展结合起来,实现人对生涯的主动塑造。

中国梦是国家、民族的梦想,也是人民的梦想,作为一种形象的表达,意味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价值认同和价值追求,意味着每一个人都能在为中国梦的奋斗中实现自己的梦想。当代青年大学生是国家的希望与未来,要肩负起伟大梦想实现任务,当前生涯教育一定要把国家的希望,民族的追求和个人的前途紧紧联系在一起,加强对中国梦的认同,以中国梦引领,树立合理的生涯理想信念,重塑职业生涯目标。

(二)确立生涯选择观念,重塑职业生涯价值

阿德勒指出:“人类生活于‘意义的领域之中,我们所经验到的并不是单纯的环境,而是环境对人类的重要性。”[4]阿德勒所说的“意义”领域就是指人类所创造的文化世界。文化对人具有教化作用,通过知识体系、符号系统、行为方式将社会的“意义”内化于人,影响人的思想,规范人的行为,使人成为社会的人。文化主导权的争夺,实质就是对人思想影响力的争夺,以从精神上调控人们的社会行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当代新文化的灵魂,作为一种价值理念,塑造着人民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现今,网络世界各种西方思潮纷纷涌入,消减社会主流文化的影响力,后现代主义思潮推崇的多元价值体系,新自由主义宣扬的个人主义,普世价值推销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解构着大学生以社会取向的价值导向。

处于职业生涯探索与建立阶段的大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之际,面对众多的职业,是选择“最足以炫耀的职业”,还是选择“最有尊严的职业”,选择背后的职业标准、价值取向是我们当前职业生涯教育的核心关键。马克思认为职业的选择主要标准应该遵循自身的完美和全人类的幸福。我们要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武装人的精神世界,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学生确立正确的职业选择观念,克服唯己、虚荣、炫耀的心理,胸怀远大理想,努力找到为人类幸福、为自我谋发展的职业舞台,重塑职业生涯价值。

当代大学生是网络社会的原住民,教育的时空界限已经拓展到网络阵地,一方面,我们要加强网下课程主阵地的思想教育,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影响人,提升学生思辨能力,识别能力,使他们在真伪交织的网络信息社会,保持自身主体性;另一方面,我们也要转变话语方式,用青年学生乐于接受的网络语言宣传新思想、新观念,形成网上、网下双重教育模式,启迪学生的心智,润泽学生的心灵世界,引导大学生充分重视职业选择,认识到职业选择对于个人自身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

(三)激发自我效能,重塑职业生涯行动

心理学家阿特金森(Atkinson,1960)认为成就动机是人的行为的推动力之一,它与其他一些因素以一种特定的方式结合在一起,共同使人产生行为。当代大学生,身处信息剧增的网络时代,跨文化的生活方式对当代奋进中的青年学生产生巨大冲击,日本的低欲望社会青年的生活选择消减了某些大学生的斗志,佛系青年成为高校一种特殊的亚群体,表现为对责任的规避,通过与世无争的表象掩盖目标缺失、心理迷茫,专业学习适应困难等内心失落,实质是惧怕失败的消极性心理防卫。如何使学生摆脱“佛性”,使之确立合理生涯目标,制定可操作性生涯行动,依赖于自身高成就动机的驱动。

自我是社会心理学的一个重要概念,是人对自身所持有重要信念的集合,是人对自身身心活动状态的察觉,涵盖了自我认识与评价、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一般来讲,人总会追求一种正确、稳定和积极的自我概念,而且会设法寻求可以增进自我中这些部分的情境或者行为方式。艾里克森(Erikson,1963)认为自我的发展是一项终身任务,但是青少年时期的发展却非常重要,一旦青年们建立起稳定的同一感,就可以以此为基礎来选择工作、事业,并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在自我信念中,一般来讲,高自尊的个体对自我的认识清晰,有较高的自我评价,能制定适合的目标,通过自我激励进行正向反馈,成功应对挫折情景。如何在青年时期形成正确自我概念,明晰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差距,自我提升、增强自尊水平显得尤为必要。一方面,确保生涯过程中自我评估的准确性,另一方面,避免了生涯行动的盲目性。

生涯规划最终归旨实际就是现实自我向理想自我、可能自我的自我提升。马科斯(Markus,1992)认为可能自我提供了追求目标的焦点和组织,通过对未来将要进行的行动产生清晰的设想,设定合理的目标,并不断进步与趋近目标,同时对完成目标过程中所需要采取的行为进行详细计划。生涯行动是长期的过程,需要唤醒大学生自我意识,寻找自身无限发展的可能自我,为大学生量身打造“最近发展区”,用“期望效应”与“门槛效应”,引导大学生自我追求,激发自我效能。

大学阶段,结合生涯规划课程教育,配以大学生职业生涯周、生涯规划大赛、职业测评、生涯人物访谈以及榜样人物评选等活动,激发大学生高成就动机和自我效能,帮助大学生明晰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差距,加强对自我的认识,形成较高的自我评价,增强自尊水平,通过自我激励进行正向反馈,重塑职业生涯行动,达成职业目标。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3-7.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74-275.

[3]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284.

[4][奥地利]阿德勒.自卑与超越[M].黄光国,译.北京:作家出版社,1986:7.

[5]候士兵.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大学生职业教育初探[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8(2):141-144.

[6]王永贵.网络空间的文化与意识形态研究[J].探索,2018(4):164-171.

[7]赵丽涛.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网络话语权研究[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7(10):78-85.

[8]将广学,周培京.网络社会中青年思想教育的机遇与挑战[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23):21-24.

[9]陈培永.新自由主义对中国未来发展的潜在危害[J].红旗文稿,2017(24):10-13.

[10]顾海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和逻辑[J].理论视野,2019(10):10-17.

[11]顾雪英,魏善春.新高考背景下普通高中生涯教育:现实意义、价值诉求与体系建构[J].江苏高教,2019(6):44-40.

[12]沈雪萍,顾雪英.大学生主动性人格与职业决策困难的关系:职业自我效能和职业使命感的中介作用[J].心理学探新,2018(6):546-550.

The Alienation and Reconstruc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Career Planning in the Internet Age

Yu Xuebing  Yin Juan

(Sanjiang University Nanjing 210012)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Internet age, the career planning of college students has appeared such as the secularization of career ideals, the utilitarianization of career choices, and the blindness of career actions, which is due to the influence of Western social trends and pluralistic values, as well as the practical curriculum concept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career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should reshape the career goals, choices and actions under the leadership of the Chinas Dream and the guidance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 and driven by the motivation of achievement.

Key words:  Internet age; Career planning; Alienation; Remodeling

*基金項目:江苏省教育厅2021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研究”(2021SJB0212)阶段性成果;2021年度三江学院教学改革项目:“问题导向式的职业生涯规划课教学改革综合创新研究”(J21015)阶段性成果;2021年度江苏省社科应用研究精品工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题课题:“五育融合视域下高校生涯教育研究”(21SZC-006)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余雪冰(1977—),男,硕士,三江学院党委宣传部部长,副研究员,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尹娟(1977—),女,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职业生涯规划重塑网络时代
[保你平安]网络时代的真相
重塑未来
自动化正悄然无声地重塑服务业
一场网络时代的围殴
李沧:再造与重塑
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作用及应注意的问题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与对策探析
中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反思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网络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