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性教育戏剧与教师心灵探索:SERVE模型

2022-05-30 10:48马利文李若侨
中国教师 2022年9期

马利文?李若侨

【摘 要】整合性教育戏剧是指有机整合教育性戏剧和疗愈性戏剧,用以促进人的自我整合发展的一套理论和方法。SERVE模型是指Solutions(解决问题)、Example(例证)、Rules(规则)、Value(价值)、Education(教育)五个单词首字母,即优秀的教育创新成果应具有正确的价值理念、明确的标准规则、系统的解决方案和成功的实践案例四个核心要素。本文以SERVE模型为线索介绍了“整合性教育戏剧与教师心灵探索”这项教育创新成果。

【关键词】整合性教育戏剧 戏剧治疗 教育性戏剧 疗愈性戏剧 SERVE模型 教师心灵探索

一、整合性教育戏剧概念

整合性教育戏剧是用于促进人的自我整合发展的一套理论和方法。整合性教育戏剧是指教育性戏剧和疗愈性戏剧的有机整合体,它包括了对一个人的智能、情感和精神三个层面的认识、促进和整合。整合性包括了身体、心理和精神的整合,行为外化和内在转化的整合,小我向大我转化的整合,个性和社会性的整合,教育和疗愈功能的整合。整合性教育戏剧的形成经历了10多年的研发历程,是迭代生成的教育创新成果。“立德树人:整合性教育戏剧与教师心灵探索”作为一项教育创新成果,获得2019年第五届中国教育创新成果博览会最高奖SERVE奖提名奖[1]。SERVE模型是指Solutions(解决问题)、Example(例证)、Rules(规则)、Value(价值)、Education(教育)五个单词首字母,即优秀的教育创新成果应具有正确的价值理念、明确的标准规则、系统的解决方案和成功的实践案例四个核心要素[2]。

教育戏剧和戏剧治疗是两个不同的学科分类。传统教育戏剧常被用于学校课堂情境,传统戏剧治疗常被用于特殊需要群体(如医院、精神疾病中心的患者和来访者等)。从执业实践的从业者看,前者主要是教师或者艺术家教师,后者主要是戏剧治疗师。

整合性教育戏剧的学科定位是介于传统教育戏剧和传统戏剧治疗之间的以戏剧为探究途径的心理辅导取径,是将教育戏剧与戏剧治疗打通并创生新的学科取径的探索源,其创立者具有学校咨询和心理辅导的学科背景,以及长期在学校咨询和心理健康教育领域的教学、培训实践。整合性教育戏剧的理论与实践[3]得到英国研究者Clive Holmwood(克莱夫·霍姆伍德)的积极评论和呼应[4],他也在试图打破戏剧教育与戏剧治疗之间的区隔,探索两者之间的联系①。

整合性教育戏剧与心理辅导和教育功能相匹配,这一定位正适应于基础教育、高校以及社会工作领域。

二、问题的提出

立德树人是当今教育的核心价值目标。我国传统教育明确提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明心见性,应是教育的终极目标。师者的职能在于引导学生领悟自然之道、社会之道、为人之道,教师应成为引领学生明心见性的良师。

教师如何成为引领学生成人发展的良师?现实中,教师常常面临诸多困惑与困境,最为突出的表现是职业倦怠,失去教学乐趣和教育热情,在应对层出不穷的教育教学问题时感到无力,在教育困境中得不到足够的情感支持和专业支持。

本研究聚焦教师教育目标以及与之相关的真实教育情境下的真实问题:教师如何拥有教学幸福感?教师如何持续保持对教学的乐趣和热爱?教师如何加强教与学的能力?教师之间如何建立合作关系?如何发展出能够支持教与学的共同体形式?

本论文的逻辑起点是:点亮教师的自性光辉—明明德,教师具有信仰与力量是唤醒和感召学生的前提。当教师能够与自己的内在建立起联结感,内在创造性被激活和释放时,就能够以个性化的仁爱之心与学生的心灵相遇,透彻地解读教学内容,有创造性地进行教学。这样就实现了教师心灵发展的转向,将教育理想信念转化为仁爱之心、教学勇气、教学智慧和教学效能。

三、整合性教育戏剧的价值理念(Value)

整合性教育戏剧的核心价值取向是为了人内在心灵的发展,致力于以心灵发展引领教师专业发展,为教师心灵发展建立安全的探索空间、提供观照心灵之镜的载体,建立依靠戏剧动力彼此滋养的现象场,带领教师在过程戏剧中展开自我发现与赋能的探索之旅。

整合性教育戏剧关注个体自身的发展,用参与体验的方式促进个体对自身的觉察、对他人的理解,帮助个体发展个性和社会性。整合性教育戏剧不使用剧本,不是学习表演,最终也不是为了让教师在舞台上展演。整合性教育戏剧是一个载体,为教师建立安全的戏剧空间,运用戏剧的方法策略,通过角色扮演等即兴互动,将教师所遭遇的各种现实问题,投射到这个虚拟戏剧中,引导者带领教师探索问题的解决之道。戏剧的虚拟性帮助参与者打开自我,在角色的保护下进行探索,在美学距离中获得情感的宣泄,最终获得新的自我呈现。

教师通过参与整合性教育戏剧可以发现自我、回归内在,整合分裂的自我的不同面向,获得自我认同和自我完整性,与内在再次建立联结。基于此,教师就具有与学生及其他人建立内在联结的可能性,就具有可以与所教授的学科内容建立起个人意义的教学联结的可能性,就找到了教学的意义所在,内在的热情与热爱被再次唤醒。

四、整合性教育戏剧的实施(Solutions)

1. 整合性教育戏剧结构

整合性教育戏剧结构包括四部分,分别是热身活动、正念冥想、戏剧过程、分享对话。

(1)热身活动:利用创造性和表达性艺术—如音乐、绘画、诗歌、舞动、自由写作等—作为连接参与者头脑和身体的通道。激发参与者的创造力,潜移默化地逐步进入互动。

(2)正念冥想:正念是带领参与者聚精会神、专注当下活动与体验;冥想是帮助参与者学习放空头脑。正念冥想都是帮助参与者进入此时此刻、建立与自我内在的连接。

(3)戏剧过程:以参与者工作和生活中正在经历的困扰作为主题切入口,设立一个虚拟的场景,建构过程戏剧,以角色扮演、即兴创作的形式,探索参与者的内在与外在世界。所有的参与者既是演出者,也是观众,出演的角色亦是参与者自由选择的,体现了自主性、自发性和创造性。在这个安全的空间中,参与者放心、大胆地探索未知的、与自己有差异的角色,让自己对新经验更为开放,体验灵活的、多变的、流动的角色。即兴创作是戏剧过程的核心。通过即兴创作,创造并维持虚构的世界,参与者探索自己与主题和问题之间深厚的联系。参与者扮演的虚构角色与参与者自身的生活经歷有直接的相关。即兴创作提供了问题的动力,回答了虚构人物的身份、角色、时间、地点和原因。人物特征、动作和动作理由都非预设,而是参与者自己决定的。

(4)分享对话:将参与过程中的感受、觉察、思考与反思进行分享,实现个人经验与集体经验的对话、交融、学习。

2. 戏剧过程的常用策略

(1)教师入戏:教师进入情境中扮演某一种角色。

(2)身临其境:参与者在虚拟的戏剧性情境的当下,拥有一种信以为真的体验。当参与者允许将自己对现实的理解应用于虚拟的戏剧中之时,作为戏剧性体验的结果就已经发生了改变。

(3)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通过在不同情境下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得到赋权,感知到自己的主体性,主动地、创造性地面对和解决处境中的问题。

(4)去角色:扮演角色的教师或学生会暂时离开“虚拟世界的现实”。

五、整合性教育戏剧的本质与评估(Rules)

1. 整合性教育戏剧的本质特征

(1)教育性:它可以促进人的多元智能发展、情感平衡、精神层面的提升,激发人在三个层面的潜能。

(2)疗愈性:在安全的环境中,通过艺术性,人的意识、潜意识、超意识三个层面可以实现连接,从而调整和重新整合认知、情感和行为,调适失衡的自我,增强社会适应性。

(3)社会性:整合性教育戏剧是社会建构的动态对话过程。

(4)艺术性:戏剧是综合性艺术形态,融合语言、音乐、舞动、绘画、书写等多重表达艺术,引导人进入美学空间中发生自发性、自主性和创造性互动。

2. 实施过程和实施结果中的关键指标

整合性教育戏剧注重过程性,注重过程中的个体差异性。参与者在其中根据个人的起点不同,发生不同程度的转化(见表1)。在同一个团体中,不同的个体可能在不同的活动中处于不同的变化层次中,有快有慢,但趋势是从第一层到第四层逐层提升。到达第四个层次后,参与者在教学观念、教学行为及其社会关系上呈现更多的改变,如教学上给予学生更多自主空间,师生关系上更平等,扮演多元角色,与他人建立起实质的教学学习共同体,生活上冲突减少,亲密感增加。

基于戏剧的研究方法(drama based research)是表达性艺术治疗的新兴研究方法,用戏剧本身作为研究工具,在有经验的引导者带领下,研究参与者在丰富的戏剧元素和场域中的自我呈现。该研究范式秉持相信艺术、相信过程的信念,艺术本身就是实证,而并不总是需要用数据来验证(validate),它提倡让参与着的艺术和生活经验直接呈现与表达,展现对参与者处境与表达的人文理解。

整合性教育戏剧过程本身就可视为一场情境投射测验。因此,绘画、书写等作品分析、话语分析、行为分析等质性研究方法可以评估参与者的认识、情绪、行为的整合性流变历程。

六、研究历程与实践应用(Example)

1. 研究历程

整合性教育戏剧以基于实践的研究为导向,其创生建立在一系列研究课题的基础之上。从2007年的实践探索开始,研究经历了四个阶段:中学课程实践探索(2007—2008年)、小学课程实践探索(2008—2011年)、大学课程实践探索(2009—2015年)、教育性戏剧与疗愈性戏剧的最终整合成型(2016—2019年)。

每个阶段都伴随着教师培训研究。研究课题包括“应用戏剧教学法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心理健康实验研究”“教育戏剧在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中的实践和理论研究”“教育戏剧促进青少年道德发展和公民教育研究”“教育戏剧在研究生课程中的应用”等。2015年,笔者开设了“教育戏剧在中小学中的应用”课程,标志着教育戏剧纳入了我国师范教育研究生课程体系中。2019年开设的“戏剧治疗与教育戏剧”课程成为整合性教育戏剧课程的里程碑式成果。笔者指导研究生完成教育戏剧主题硕士学位论文26篇,其中有4篇以研究生课程为研究对象,5篇以工作坊为研究对象。实施了三个教育戏剧校本实践研究基地项目。研究成果在国际学术期刊《创造性艺术教育与治疗:东西方视角》[5]及国内学术刊物[6]发表。英文论文《基于实践的教育性和疗愈性戏剧整合课程行动研究》[7]发表于2019年俄罗斯圣彼得堡大学第23届“教育系统应用心理学会”年会论文集,这是第一篇、也是唯一一篇受到邀请的中国学者的研究论文。

2. 实践应用

整合性教育戏剧可以有效促进教师的自我觉察、情绪情感表达、共情、合作、交往、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唤醒教师的教育热情,增强教学勇气,提高自我效能感。

整合性教育戏剧适用于中小学、高校、非正规教育等场景,适合教育管理者、教师、教研员以及未来教师、中小学生。整合性教育戏剧已经应用在教育管理者MBA班、教研员和校长高级研修班、教育硕士课程、教育博士课程、社会工作者培训、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道德教育课程,现正在探索将之用于学校的融合教育中。

参考文献

[1] 马利文. 以心灵发展促专业发展: 整合性教育戏剧与教师的心灵探索[N]. 中国教师报,2019-11-20(7).

[2] 康丽. 2100余项教育创新成果 3轮评审 34项入围 第五届教博会SERVE奖成果揭晓[N] . 中国教师报,2019-11-20(3).

[3] MA L W,SUBBIONDO L J. Integral Drama Based Pedagogy as a Practice of Integral Education: Facilitating the Journey of Personal Transformation[J].Beijing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Education, 2021,3(4):499-515.

[4] HOLMWOOD C. Drama Education,Drama Therapy (UK) and Integral Drama Based Pedagogy (China),Western and Eastern Perspectives and Influences[J]. Beijing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Education,2021,3(4):517-531.

[5] MA L W,PENG Y W. Educational and Therapeutic Drama in China[J].Creative Arts in Education and Therapy:Eastern and Western Perspectives,2016,2(1): 13-18.

[6] 马利文. 以教育戏剧为载体的行动研究:教师自我发展过程案例研究[J] . 教育学报,2014,10(1):75-87.

[7] MA L W. Action Research on Practice-Based Courses with Integral Educational Drama (ED) and Therapeutic Drama (TD) [C] // The 23rd annual conference“Practical Psychological Assistance in the Education System”.St. Petersburg,2019:20-23.

(作者系:1.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心理與学校咨询研究所副教授,应用戏剧与表达性艺术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博士;2.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心理与学校咨询研究所硕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孙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