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上半年长三角地区港口经济运行情况及形势分析

2022-05-30 10:48上海组合港管理委员会办公室
水运管理 2022年8期
关键词:水路总值吞吐量

上海组合港管理委员会办公室

2022年上半年,全球经济形势复杂严峻,我国经济增速放缓超预期。俄乌冲突给世界经济带来诸多负面影响,全球通胀超出预期,IMF将2022年全球经济增速预测值从6.1%调低到3.2%。

我国国内新冠肺炎疫情呈多点散发、多地频发态势,不利影响明显加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带来严重冲击,第二季度经济下行压力明显增大。经初步核算,上半年我國GDP为562 642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下同),同比增长2.5%;上半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为19.80万亿元,同比增长9.4%;我国港口货物吞吐量为75.77亿t,同比下降0.82%。

1 世界经济贸易发展走势

受俄乌冲突和西方制裁的影响,2022年第二季度全球产出有所收缩,全球通胀超出预期引发融资环境收紧;此外,高企的能源价格和粮食价格也给世界经济带来了更多负面溢出效应。

需求下降、通胀、地域冲突和供应链等问题,导致全球贸易增长速度的放慢幅度也超过预期。4月,作为全球主要供应链中心的上海实施了严格的疫情防控措施,全市经济活动暂停了8周左右;美元的升值(截至2022年6月,美元的名义有效汇率相比2021年12月升值了5%左右)也减缓了世界贸易的增长;俄乌冲突不断升级,对俄实施制裁国家之多、制裁强度之大,达到冷战后历史最高水平:这些都给全球贸易带来极大的冲击。

2 我国及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态势

自2022年以来,国际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国内疫情呈多点散发、多地频发的态势,不利影响明显加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带来严重冲击,4月份主要经济指标深度下跌。面对不断加大的经济下行压力,党中央、国务院科学决策,及时果断施策,推出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政策效应显现较快。5月份我国主要经济指标降幅收窄,6月份经济企稳回升,第二季度经济实现正增长。

经初步核算,上半年我国GDP为562 641亿元,同比增长2.5%。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为29 137亿元,同比增长5.0%;第二产业增加值为228 636亿元,同比增长3.2%;第三产业增加值为304 868亿元,同比增长1.8%。第二季度GDP为292 464亿元,同比增长0.4%。

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给长三角地区经济带来严重冲击。长三角地区积极应对疫情带来的物流不畅、产业链供应链受阻等困难,主要经济指标触底后回升明显,生产需求边际改善,经济运行逐步回归正常。上海市、浙江省、江苏省和安徽省等三省一市共完成GDP 134 244.41亿元,同比增长0.94%,经济总量占全国经济总量的23.86%。

上海市GDP为19 349.31亿元,同比下降5.7%。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为34.52亿元,同比增长1.7%;第二产业增加值为4 452.78亿元,同比下降13.7%;第三产业增加值为14 862.01亿元,同比下降3.1%。第二季度GDP为9 339.06亿元,同比下降13.7%。

浙江省GDP为36 223.00亿元,同比增长2.5%。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为955.00亿元,同比增长3.4%;第二产业增加值为15 522.00亿元,同比增长3.7%;第三产业增加值为19 746.00亿元,同比增长1.5%。

江苏省GDP为56 909.10亿元,同比增长1.6%。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为1 652.60亿元,同比增长4.9%;第二产业增加值为25 868.60亿元,同比增长1.3%;第三产业增加值为29 387.90亿元,同比增长1.6%。

安徽省GDP为21 764.00亿元,同比增长3%。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为1 278.80亿元,增长5.0%;第二产业增加值为9 392.80亿元,增长3.8%;第三产业增加值为11 092.40亿元,增长2.1%。

3 全国及长三角地区对外贸易发展态势分析

面对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和严峻复杂的国际环境,我国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外贸进出口总值实现稳步增长。据海关统计,2022年上半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为19.80万亿元,同比增长9.4%,其中:出口总值为11.14万亿元,同比增长13.2%;进口总值为8.66万亿元,同比增长4.8%。全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7 233.10亿元,同比增长17.4%。

长三角地区进出口总值为71 385.10亿元,同比增长9.44%,占全国进出口总值的36.05%,其中:上海市进出口总值为18 772.50亿元,同比下降0.6%;浙江省进出口总值为22 580.00亿元,同比增长17.3%;江苏省进出口总值为26 356.80亿元,同比增长10%;安徽省进出口总值为3 675.80亿元,同比增长13.7%。

上半年我国外贸进出口的主要特点如下:

(1)5月、6月外贸增速明显回升。5月以来,国内疫情防控形势总体向好,各项稳增长政策效应逐渐显现,外贸企业复工复产有序推进,特别是长三角等地区进出口贸易快速恢复。5月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9.5%,环比加快9.4个百分点;6月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14.3%。

(2)一般贸易进出口值占比持续提升。我国一般贸易进出口值为12.71万亿元,同比增长13.1%,占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的64.2%,同比加快2.1个百分点。

(3)与主要贸易伙伴的进出口值保持增长。我国对东盟、欧盟、美国的进出口总值分别为2.95万亿元、2.71万亿元和2.47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6%、7.5%和11.7%。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RCEP贸易伙伴的进出口总值同比分别增长17.8%和5.6%。

(4)外贸经营主体活力进一步增强。我国有进出口实绩的外贸企业为50.6万家,同比增加5.5%,其中民营企业为42.5万家,同比增加6.9%,进出口值为9.82万亿元,同比增长13.6%,占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的49.6%,同比加快1.9个百分点。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值为6.75万亿元,同比增长2.1%;国有企业进出口值为3.20万亿元,同比增长15.2%。

(5)大宗商品进口值增加较快。原油、天然气、煤炭等能源产品进口总值为1.48万亿元,同比增长53.1%,占进口总值的17.1%。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高位运行也在一定程度上拉动进口值的增长。反映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的路透CRB指数上涨幅度超过25%。

(6)出口表现强劲,进口增幅收窄。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维持在9.4%,其中:出口同比增长13.2%,表现亮眼;进口同比增长仅为4.8%,体现出内需疲弱。

4 长三角地区水路货运量和货物 周转量统计分析

我国实现宏观经济稳步回升,外贸进出口总值稳步增长。经济和贸易的增长直接反映在航运量的增长上,全国水路货运量及水路货运周转量较上年同期均有稳定增长。上半年,全国完成水路货运量41.03亿t,同比增长4.45%;全国完成水路货物周转量57 873亿t穔m,同比增长4.00%。

长三角地区完成水路货运量218 422万t,同比增长3.22%,占全国水路货运总量的53.23%,其中:上海市完成水路货运量46 879万t,同比下降6.07%;浙江省完成水路货运量52 096万t,同比下降1.59%;江苏省完成水路货运量51 624万t,同比增长17%;安徽省完成水路货运量67 823万t,同比增长4.93%。

长三角地区完成水路货物周转量27 589亿,同比下降2.65%,占全国水路货物周转总量的47.67%,其中:上海市完成水路货物周转量亿t穔m,同比下降8.05%;浙江省完成水路货物周转量5 153亿t穔m,同比增长4.83%;江苏省完成水路货物周转量3 916亿t穔m,同比增长6.14%;安徽省完成水路货物周转量3 301亿t穔m,同比增长3.72%。

5 长三角地区主要港口货物吞吐量统计分析

全国规模以上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75.77,同比下降0.82%,其中:沿海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49.67亿t,同比增长0.08%;内河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26.10亿t,同比下降2.48%。

长三角地区主要港口共完成货物吞吐量30.20亿t,同比下降1.35%,占全国规模以上港口货物吞吐量的39.83%。

上海港共完成货物吞吐量3.38亿t,同比下降10.68%。上半年尤其是第二季度,疫情对上海港口经济发展带来了严重冲击,从疫情初期迅速启动应急预案保障货运物流通畅,到近期各行各业复工运转,港口货物吞吐量恢复至正常的九成。自本轮疫情以来,上海港顶住境外输入疫情与本地疫情的双重压力,确保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功能正常有序发挥。

浙江省主要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9.40亿t,同比下降2%,疫情带来的物流不畅也波及浙江港口;此外,杭州港因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征迁关停了30家码头,浙江省主要港口货物吞吐量同比略有下降。浙江海港集团着力提质增效,开拓腹地市场,积极打造海河联运、海铁联运集疏运体系,通过自身努力来应对下半年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

江苏省主要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14.68,同比增长0.47%,整体上略有增长。江苏省港口集团充分依托一体化平台优势和长江黄金水道的资源优势,不断强化港航融合,主动对接客户,大力推进“公改水、公改铁”、全程物流、散改集、铁水联运等服务模式,构建新的物流通道,全力确保集疏运体系稳定通畅。

安徽省主要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2.74亿t,同比增长4.4%。上海上半年疫情对安徽省港口的影响相对较小,安徽省主要港口货物吞吐量稳定增长。

上半年长三角地区港口货物吞吐量略有下降。各港口情况见图1。

6 长三角地区主要港口外贸货物 吞吐量统计分析

全国规模以上港口完成外贸货物吞吐量22.70亿t,同比下降3.7%,其中:沿海港口完成外贸货物吞吐量20.39亿t,同比下降2.73%;内河港口完成外贸货物吞吐量2.31亿t,同比下降11.47%。

长三角地区主要港口完成外贸货物吞吐量7.78亿t,同比下降4.53%,占全国港口外贸货物吞吐量的34.27%,其中:上海港完成外贸货物吞吐量1.96亿t,同比下降4.22%;浙江省主要港口完成外贸货物吞吐量3.12亿t,同比增长2.62%;江苏省主要港口完成外贸货物吞吐量2.62亿t,同比下降12.46%;安徽省主要港口完成外贸货物吞吐量0.08亿t,同比增長13.27%。

多重原因导致长三角地区港口外贸货物吞吐量下降。从国际角度来看,疫情、通胀、地域冲突对国际贸易造成巨大的损伤;新冠肺炎疫情迫使上海全市经济活动暂停了8周左右,对长三角地区港口外贸货物吞吐量造成严重影响。

为消减上述不利因素对外贸的影响,三省一市建立了长三角海关保通保畅协调工作机制,采取措施加快长三角地区进出境货物流转,建立了重点企业重点物资通关绿色通道,统筹保障疫情期间上海口岸进出境货物快速通关;同时推动扩大海运船舶与长江内河运输船舶的“联动接卸”监管模式,在符合条件的港口推进进口货物“船边直提”和出口货物“抵港直装”试点,支持扩大“离港确认”模式试点范围,不断提高水路物流效率。随着防疫措施有效落实,复工达产稳步推动,5月、6月长三角地区多个港口外贸货物吞吐量逐渐回升。长三角地区主要港口外贸货物吞吐量及同比增长情况见图2,其中徐州港、宿迁港、淮安港实现外贸货物吞吐量“零”的突破。

7 长三角地区主要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统计分析

全国规模以上港口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4 231万TEU,同比增长2.99%,其中:沿海港口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2 562万TEU,同比增长2.98%;内河港口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 669万TEU,同比增长3.02%。

长三角地区主要港口完成集装箱吞吐量万TEU,同比增长4.06%,占全国港口集装箱吞吐总量的38.64%,其中:上海港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 254.6万TEU,同比下降1.71%;浙江省主要港口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 028.5万TEU,同比增长9.92%;江苏省主要港口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 112.5万TEU,同比增长6.19%;安徽省主要港口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04.3万TEU,同比增长6%。

长三角区域港口集装箱吞吐量情况好于预期,呈现稳定增长的趋势。

为降低疫情影响,长三角各省市港口为提高能效,联动合作并积极联合各大航运企业提升集装箱“陆改水”、海铁联运、无纸化换单操作等服务水平。上海港推出综合物流“陆改水”服务,整合资源,为长江沿线、浙北地区客户提供水运进出上海港的解决方案。太仓港和上海港利用“沪太通+太申快航+商品空箱”定班期、定航线、运力强的优势,构建沪太高速水路转运通道。宁波舟山港出台发放电子版防疫通行证、出口拼箱预进港、发挥多式联运体系优势等18条保通保畅措施,集装箱海铁联运业务保持高位运行,上半年完成集装箱吞吐量75.3万TEU,同比增长32.4%。2月,随着“连申快航”开启加密进程,上海港与连云港港迈出战略合作新步伐;4月,上港集团与太仓港管委会联合发布《沪太两港关于合力提升水路保供保畅能力的通告》,制定相应的绿色通道、优先服务等措施;5月,上海港东北亚空箱调运中心太仓分中心揭牌成立,为长三角区域港口城市及长江沿岸其他地区企业持续输送空箱资源;6月,沪浙两地正式签署进一步深化小洋山区域合作开发框架协议,上港集团携手浙江海港集团共同研究推进小洋山北作业区项目开发,携手打造全球港口新标杆。2022年上半年长三角地区各港集装箱吞吐量及同比增长情况见图3。

8 2022年下半年港口经济运行态势展望

上半年,国内外经济形势可以用“外乱内稳”来形容。从国际角度来看,疫情、地域冲突对供应链和全球化的进程造成巨大损伤,持续推高全球通胀、加快经济衰退,通胀和经济衰退直接造成了国际政治局势的不稳定,世界局势的不稳定性和复杂性日趋严重。疫情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叠加国内需求持续不振,经济发展面临着巨大的考验。在这样的形势下,政府高频次出台大力度的稳经济、稳就业政策,并对政策执行过程进行紧跟踪、强监控,最终平稳渡过4―5月经济底,经济实现企稳回升,并在第二季度維持正增长。

随着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持续发力,疫情政策伴随经济发展的适度调整和适配,经济将逐步回暖,我国下半年经济将进入加速修复期。随着长三角地区企业复工复产的全面推进,产业链、供应链已持续恢复。7月,上海港完成集装箱吞吐量430万TEU,环比增长16.2%;宁波舟山港完成集装箱吞吐量328万TEU,环比增长25.5%,宁波舟山港完成货物吞吐量11 165万t,环比增长18.1%。两大港口数据向好,是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经济活力迅速回升的直接体现。长三角地区协同推进跨境贸易营商环境优化,加强区域港口联动,加大江海联运力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对长三角地区港口货物吞吐量的增长起到了积极作用,下半年长三角地区港口货物吞吐量有望实现较快增长。

猜你喜欢
水路总值吞吐量
2023年前两个月北京地区进出口总值5761.9亿元
洗扫车低压水路系统优化技术研究
水路
选择
东盟取代美国成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
宠物保险的漫漫试水路
2017年3月长三角地区主要港口吞吐量
2016年10月长三角地区主要港口吞吐量
2016年11月长三角地区主要港口吞吐量
2014年1月长三角地区主要港口吞吐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