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课程设计原则研究简评

2022-05-30 03:19梁琼方莫秋树梁芷铭
广西教育·C版 2022年8期
关键词:在线课程设计原则思政课

梁琼方 莫秋树 梁芷铭

编者按: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为了推进高校思政课程高质量建设,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北部湾大学钦州发展研究院以“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发展”为主题展开了多项课题研究,并形成了一系列研究成果,本刊将于2022年第24期、第33期刊登其研究成果,以供广大读者参考。

【摘要】本文回顾在线课程设计原则研究的概况,认为在线课程设计原则研究视角主要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视角、认知负荷理论视角、行为主义理论视角、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视角等,建议未来从线上课程与线下课堂一体化构建、以微课为重点研究对象、关注本土化理论研究等方面展开深入研究。

【关键词】在线课程 思政课 设计原则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2)24-0055-04

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及课程改革不断推进,在线课程蓬勃兴起。但在在线课程设计的过程中,因缺乏指导性的意见,导致在线课程质量参差不齐。在线课程设计的原则是在线课程设计中最重要和最根本的因素,只有遵循科学的设计原则,才能使在线课程真正成为促进学生学习的“金课”。因此,对在线课程设计原则的探讨和梳理,有助于明确课程设计的标准,促进在线课程的发展。本文对中国知网收录的在线课程设计原则相关文献进行梳理,根据不同的理论视角把相关研究分为不同的流派,分析各流派对在线课程设计研究的不足,并对其未来的研究进行展望,旨在进一步深化在线课程研究,推动在线课程设计高质量发展。

一、在线课程设计原则研究回顾

对在线课程设计原则的研究主要分为起步和发展两个阶段。每个阶段的研究成果都较为丰富,为在线课程的设计提供了方法论意义上的指导,促进了在线教育的发展。

(一)起步阶段(2000年至2011年)

最早的关于在线课程设计原则研究的论文发表在2000年,研究聚焦远程网络课程的设计和开发。20世纪90年代,中国接入互联网,开启了互联网时代。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在线教育作为新的教育形式逐渐兴起。2000年,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实施“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的通知,提出了各高校在线课程建设的指导意见。由此,在线课程设计开发成为高等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对在线课程设计原则的研究也随之开展。此阶段形成研究成果的专家学者有谢幼如(2000)、张立国(2002)、叶志宏(2002)、万文君等(2006)、杨九民等(2010)等,研究主要针对远程教育的在线课程进行理论和实践的初步探索,特别是对网络课程的概念、理论视角、设计的原则和对策进行初步研究,为在线课程研究的进一步开展提供了较为充分的理论基础和实证资料。

(二)发展阶段(2012年至今)

随着计算机技术不断进步,教育与计算机技术结合越发紧密。2009年,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慕课)兴起。2012年前后,世界一些著名大学相继开发出在线学习平台,如edX、Coursera等,全世界的学习者都可以登录这些平台获取高质量的学习资源。在国内,高等教育出版社与网易公司合作推出中国大学慕课平台、清华大学发起建立学堂在线网络学习平台,向学习者提供国内高校的免费精品在线课程。这些在线学习平台的推出,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在线课程设计原则研究的发展。

从2012年至今,对此主题形成论文成果的专家学者有杨彦军等(2012)、王卫军等(2016)、杨维东等(2019)、江燕等(2021)等。这一阶段的研究对象聚焦学校(特别是高校)在线课程设计,以教育心理学理论为基础,从理论、实践层面展开研究。

本阶段的研究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特别注重基础理论研究。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知负荷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等作为研究的理论基础,提出在线课程开发的原则。二是侧重从某一具体的课程或学科研究在线课程设计的原则。研究者通常以某高校某课程为例,如环境微生物学课程、市场营销课程、公共英语课程、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大学物理课程等,对这些课程的在线课程开发与建设进行基于本校特色的分析,为在线课程原则研究提供了借鉴方案。

二、在线课程设计原则研究的主要视角

国内高校对在线课程设计原则的研究,主要立足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视角、认知负荷理论视角、行为主义视角及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视角,并以研究视角为依据分为不同的流派。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视角

建构主义产生于20世纪80至90年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系统阐释了“学习是什么”和“如何学习”等观点,在教育学和心理学中的影响力较大。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能由传统意义上的灌输获得,学习是学习者在具体情境中主动构建的过程。基于建构主义学习观,在线课程的设计主要遵循如下几个原则。

1.情境性原则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存在具体的社会情境中的。设计在线课程时要让学习与真实的社会实践情境相联系。只有让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对接现实生活中的任务与情境,才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对技能的掌握程度。如张立国(2002)指出情境性的含义,要求在线课程给学生提供现实生活中的情境,使学生能在真实的情境中解决实际生活中出现的问题,提升学习的效果。

2.主动建构性原则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不是被动的角色,应主动地以自己认为有意义的方式对知识进行探索和建构。这就要求课程设计者在设计在线课程时充分考虑学习者对知识的主动建构性,能够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为学习者提供多样化的教学实例。如徐秀玲(2015)指出高职院校网络课程的设计和教学要通过多种手段和方法引导、支持学生的学习活动。

3.强调社会互动性的原则

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者对知识的理解是由他们自己決定的,而且这种意义建构是在同伴相互协作中和教师指导下进行的,即知识的建构需要搭建学习共同体,学习者在学习共同体的互助合作中完成知识的内化。因此,进行在线课程设计要提供高水平的互动协作平台,以利于学习者协同开展学习活动。如王卫军等(2016)在谈及如何优化在线课程设计时,提出在提供课程资源时也要创造便于学生充分发表观点和协作的网络平台。

(二)认知负荷理论视角

约翰·斯威勒在19世纪末首次提出认知负荷理论,充分分析了在学习活动中人的认知负荷结构。该理论认为学习活动的发生需要耗费人的认知资源,而人的认知资源的有限性决定了需要加工的信息若超出承受力,可能会造成人的认知超负荷,影响学习结果的有效性。在认知负荷理论指导下,在线课程的建设和开发要遵循以下原则。

1.简化课程内容原则

学习的过程是一个认知加工的过程,处理复杂的信息和学习资料,会增加记忆的负担。因此,为了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可以通过简化内容的方式降低学习者的认知负荷。罗群英等(2009)以此理论为视角探讨在线课程设计的原则,指出为了避免网络学习认知超载,在线课程页面设计时要避免信息冗余,要分块、分阶段按顺序呈现课程的内容;王国华等(2014)以现代教育技术课程为例提出网络课程设计要遵循简明性原则。

2.内容与多媒体有效结合原则

认知负荷理论认为,多媒体信息在人记忆中的加工方式是以双通道形式进行的,即预言和视觉通道,而这两个通道在处理信息时能力具有局限性。基于此,杨哲等(2007)认为要综合分析各种不同的媒体特征,依据不同的学习方法、学习内容等,使用恰当的媒体表征教学信息;江燕等(2021)指出要用多种媒体形式进行优化组合,以此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三)行为主义理论视角

行为主义理论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行为主义理论认为学习行为是由于反馈和强化建立的刺激与反应之间的一种联系,它更关注外部行为的变化。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对在线课程设计原则的研究具有较为深刻的指导作用。

1.循序渐进原则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刺激引起反应从而获得知识的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根据行为主义的理论,设计在线课程时要将教材体系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整合成为在线教学体系,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知识。如张立国(2002)指出在在线课程设计中要把知识按照其内在逻辑结构和难易程度分成若干细小单元重新整合,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每次迈一小步子,建立适合的网络单元。

2.及时反馈原则

根据行为主义理论,反馈是学习者完成学习活动之后对自己学习情况的掌握。及时反馈比延迟反馈更能促进学习效果的提升。基于此,刘黎虹(2020)指出慕课设计要突出在线学习的优势,利用学习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及时性的反馈,从而增强学习的时效性。

3.正强化原则

斯金纳在对动物学习的研究中提出了强化理论,强调正强化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意义。正强化是指给予愉快的刺激,引起行为频率的增加。如张立国(2002)认为建设在线课程要体现出及时强化性。在学生准确理解课程内容、正确解答教学问题后,教师给予表扬和鼓励,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使其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因此,在在线课程设计中,要突出正强化的作用,对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要给予奖励。

(四)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视角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聚焦于情感、兴趣、信念、态度等,认为人天生具有学习和追求真理的意愿,人的最高需求和最高境界是自我实现。该学习理论突出人性的价值,侧重研究人的内在需要,而不是只关注人的行为。不少学者基于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视角,提出在线课程设计的原则。

1.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

人本主义认为学习是一种自我需要,学习者内在的自发性和主动性是促进学习的根本动力,教师的任务是为学生提供一个充满关爱的外部学习环境,促进有意义的学习发生。这就要求在设计在线课程时遵循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充分考虑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情感和兴趣。如李志河等(2013)提出设计在线课程要充分考虑学生的需要设置相应的功能和资源库。

2.个性化原则

人本主义理论强调人的独特性和完整性,尊重人的内心体验,提倡自由学习。因此,在线课程设计要体现个性化原则,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需求和认知条件选择学习的路径。如刘丽娜(2009)提倡在线课程设计者要充当好促进者的角色,通过提供适宜的在线课程促进学习者自主学习。

由上可知,关于在线课程设计原则的研究成果较为丰富,众多学者聚焦如何设计在线课程提出了很多见解,有力地推动了在线课程设计质量持续改进。但是,研究也存在一些不足:一是相关在线课程设计原则的研究基本是以国外心理学的理论作为指导,本土化的理论研究不足;二是对在线课程设计原则的研究大多基于经验分析,实证研究较少,缺乏一定的说服力。

三、在线课程设计原则研究展望

随着在线课程进一步发展,关于在线课程设计原则的研究将会越来越深入。以高校思政课在线课程设计为例,通过分析、归纳相关文献,发现对在线课程原则的研究呈现以下趋势。

(一)注重线上课程与线下课堂一体化构建

随着“翻转课堂”广泛应用,设计在线课程时更多会考虑服务线下教学。课前让学生通过在线课程完成知识点的学习,线下课堂则重视师生互动,以此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因此,今后在研究在线课程设计原则时,会重点关注与线下课堂的一体化构建。对作为立德树人关键课程的思政课来说,将先进的信息技术与传统思政教育模式相融合,是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的重要方向,是提升思政课亲和力和体现思政课时代性的有效途径。“翻转课堂”实现了思政课教学的创新,成为高校思政课改革的热点话题。在思政课在线课程设计中,如何更好与线下课堂相衔接,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实现知识的获得、价值的引领,是未来在线课程设计原则研究亟须解决的问题。如马焕(2020)指出,思政课翻转课堂在知识学习、运用和训练思维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但是仍应该在提升学生高级思维方面下功夫。

(二)微课逐渐成为研究的重要对象

微课是指依靠信息技术,以短小精悍的视频为主要載体的教学资源形式,实用性较强。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这种能够利用碎片化时间、适合移动端的在线学习形式逐渐兴起。思政微课是思政课改革的成果之一,主要类型有案例型思政微课、预习型思政微课等。思政微课不仅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也为教师创新教学方式提供了载体。将思政课与移动平台技术深度融合,实现思政课立德树人的目标,是开展此领域研究的一大趋势。

(三)本土化理论研究将成为在线课程设计原则研究的重要突破

在线课程设计原则的理论基础是打造精品在线课程,满足师生需要的指导思想。以往对在线课程设计原则的研究大多基于国外教育心理学理论,这些理论对我国的在线教育发展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但是,在线课程建设作为新兴的教育手段,要更好地满足我国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需求,亟须创新本土化理论作为指导。国内的学者一直十分关注这方面的研究,如何克抗(2004)提出“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理论、陈丽(2016)给“互联网+教育”理论下定义等。因此,进行思政课在线课程设计,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逻辑底色和逻辑主线,根据我国的国情和需要建构课程,而不能完全依赖国外的教育心理学理论,这就迫切需要继续加大对思政课在线课程设计原则理论的本土化研究以指导思政课在线课程的建设。

参考文献

[1]张立国.网络课程设计的学习理论基础[J].中国有线电视,2002(21).

[2]徐秀玲.高职院校网络辅助课堂教学的现状、特点和设计原则[J].教育与职业,2015(23).

[3]王卫军,杨薇薇,邓茜,等.在线课程设计的原则与理念思考[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6(5).

[4]王国华,俞树煜,李亮,等.基于微型学习理念的网络课程微型化设计与实现:以“现代教育技术”网络课程为例[J].中国远程教育,2014(4).

[5]杨哲,钟生海.基于认知负荷理论的网络课程设计研究[J].现代远距离教育,2007(3).

[6]江燕,严业超,戴杰玲,等.网络课程及其开发流程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1(12).

[7]李志河,王岚,冯利星.高职院校网络教学资源库系统的研究与设计[J].中国远程教育,2013(6).

[8]刘丽娜.人本主义思想指導下的网络课程建设:以针对农民培训的农村网络课程为例[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09(6).

注:本文系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应用型高校精品在线课程建设的实践与研究——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为例”(2018JGB335),广西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赋权理论视域下的高职院校思政课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研究”(2019A036),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吸引力问题研究——以驻邕五所高职院校为例”(GXGZJG2021B034),广西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基于5W模式的高职思政课教学有效性研究”(2021LSZ077)、“广西高职院校学生对思政课教学接受度的分析研究”(2021LSZ063)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梁琼方(1990— ),广西桂林人,硕士,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梁芷铭(1981— ),广西玉林人,硕士,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北部湾大学钦州发展研究院研究员,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公共治理与媒介传播;莫秋树(1979— ),广西贵港人,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党委组织部部长、人事处处长、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高校基层党建。

(责编 黄健清)

猜你喜欢
在线课程设计原则思政课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中中国故事的创新表达
——评《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打开方式》
浅议高校学生在思政课中的情感认同
思政课堂这样“沸腾”——陕师大思政课从“有意思”到“有信仰”
MOOC:我国未来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危机与转机
在线课程教学融入网络消费者行为预测研究
基于SPOC的“数理逻辑”在线课程教学改革探究
浅析旅游景区公共设施的设计
浅析多层住宅的设计要点及其注意事项
高校传统教学模式与MOOC相结合的改革实现
青少年对思政课的逆反心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