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图像学的角度分析雷诺阿画作《包厢》

2022-05-30 03:50程曦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22年8期
关键词:图像学雷诺阿包厢

摘 要:雷诺阿是印象派画家中特别的存在。和莫奈、凡·高等印象派画家不同,他更加注重人物的描写,并将印象派的色彩和古典主义的绘画构图相结合,绘画手法也更加谨慎、细腻,从而形成他自己独特的绘画风格。他画笔下的人物充满了温暖和柔情,他努力捕捉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传达给观众,并因此成为大众最喜爱的印象派代表画家之一。《包厢》这幅作品是雷诺阿第一次参与印象派画展的代表作,整幅画面呈暖色调,记录了他在剧院中所留下的深刻印象,在此以图像学的方法对该作品进行深入分析解读。

关键词:图像学;雷诺阿;《包厢》

一、图像学介绍

图像学的出现可追溯至阿比·瓦尔堡1912年的讲座,在此之前人们都运用“图像志”对画面进行分析。图像志-图像学和其他方法论相比,更加能紧密联系作品本身的深层含义,挖掘画面中的内在关系。而欧文·潘诺夫斯基所提出的理论模式借鉴了卡尔·曼海姆所发表的文章《世界观解释理论研究》中的结构方法。我们在分析艺术作品的过程中将其拆分为三个层面进行研究,分别是前图像志描述、图像志分析以及图像学解析。

第一层次观者要明确画面内容,分辨所表达的对象以及画面产生的思想感情;第二层更偏向于明确定义下结论表达深层概念,这里的阐述者需要有基本的艺术史知识积累,了解在变化万千的历史条件下不同事物所反映出的表达形式;第三层图像学解析可以说是对作品的进一步剖析,甚至可能是艺术家自身都没有意识到的内涵,与国家的宗教、历史、文化息息相关。

艺术具有承载社会记忆的职责,而艺术的图像要做到的就是阐述内容,揭开真理的面纱。图像学的出现让我们不再只停留在作品表面,而是挖掘深层概念,了解作品的内在含义,体会作者创作的心境。本文将运用潘诺夫斯基所提出的方法论对作品《包厢》进行剖析。

二、雷诺阿绘画风格的演变

雷诺阿是印象派的重要代表画家之一,他的绘画艺术介于古典和现代之间。其作品充满了生命力和感染力,而温暖、绚丽的色彩画面效果也让观者不禁深陷其中。他的创作风格也深受几位绘画大师的影响。

雷诺阿在充满艺术氛围的家庭环境中长大,虽然家庭贫寒但丝毫不影响他对艺术的喜爱。1854年,年仅13岁的雷诺阿被送到陶瓷厂做学徒,为给上流人士提供的白瓷盘画装饰图案,他还经常到卢浮宫观赏古代大师的绘画作品,而这些经历也为他今后的艺术生涯奠定了基础。1862年,雷诺阿考入皇家美术学院,并利用课余时间在格莱尔画室学画。早期的绘画风格受到了德拉克洛瓦的影响,画面中出现了浪漫主义的情调。

后来,雷诺阿无意听到库尔贝的言论颇感震撼,便将他作为自己学习的榜样。那一段时间,雷诺阿的创作大多是从生活实际出发,把视觉中心放在了普通人的身上,以细腻写实的手法描写真实世界。除了题材变化,他的绘画风格也受到了库尔贝的影响,例如作品《狩猎女神戴安娜》中就有库尔贝的影子。

如果说库尔贝是雷诺阿的第一位导师,那么莫奈则是带领他真正走进印象主义。他们相识于格莱尔画室并成为挚友,但莫奈反对格莱尔画室所推崇的古典主义风格,追求自然光下的户外写生。雷诺阿在莫奈的劝说下和他一起到郊外的巴比松村进行写生,他们将光线和色彩融入画面。莫奈对色彩的理解也深深影响着雷诺阿。但他并不是一味模仿而是更加追求在色彩中融入自身情感,并关注于画面中的人物形象,这也使得他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绘画风格。

1874年,雷诺阿创作了《包厢》这幅作品。从该作品的画面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在那时段中受到了洛可可艺术的影响,以柔和的暖色调来塑造,而且细致刻画,烘托出画面中女性形象的典雅和高贵。与此同时,这幅作品也成为当时印象派画展中唯一一幅没有实现“无黑色”主张却让各路艺评人嘴下留情的作品。

三、从图像学角度分析雷诺阿作品《包厢》

(一)前图像志描述

作品《包厢》是雷诺阿根据剧院包厢景象在脑海中所留下的印象而创作的一幅油画作品。虽然画面的四周被截取切割了许多,只单单留下两个人物,并且只细致刻画了女性贵妇,但这都丝毫不影响画面效果。画家通过色彩的渲染和表达也成功体现出了剧院包厢中浓厚的氛围。

画面中端庄坐着的贵妇是由一名叫尼尼·洛比丝的模特所扮,而后面手拿望远镜的中年男士,则是由雷诺阿的一个兄弟充当的模特。前面精致打扮的贵妇人和后面的绅士在画面中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尤其是两个人物的神情,丝毫没有摆弄的痕迹,自然表现出当时的状态,陶醉于此时此刻的舞台演出当中。作品《包厢》的画面色彩以暖色调为主,利用色彩来传递情感,给予观者最直接的视觉享受。贵妇所身着的黑白条纹披衣恰好和绅士身上的黑色西装白色衬衫相呼应,腰间别挂的红色玫瑰更是点睛之笔,吸引观者视线。红玫瑰在画面中和黑、白两色的对比也加强了人物之间的区别,这种冷暖色的运用以及色彩明暗之间的对比所产生的立体空间关系使人物更加生动,画面更加温馨,也为雷诺阿今后人物体积感的塑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作品虽然是在室内完成的,但和谐的空间关系、丰富的色彩,以及所营造出来的剧院热闹的氛围,无一不体现着雷诺阿印象派的绘画风格。

不仅仅是色彩,通过笔触的表达也可以体现出画面层次。雷诺阿花费大量精力刻画前面的女性贵妇,松动的发丝和脖子上挂的珍珠项链无不体现出她的典雅高贵,面部细腻得丝毫看不出任何笔触。后面的男性则用块面笔触一带而过,和前者形成了鲜明对比。在构图上,雷诺阿学习和研究了安格尔肖像绘画技法并将印象派的光影效果与之相结合,游走于古典和革新之间。他的创作大多都是截取生活中一瞬间的形象和姿态,摆脱了古典主义绘画中人物的古板之感,使得人物形象更加生动、灵活和自然。在作品《包厢》中,截取的部分既凸显了人物身份又使得画面生动、活泼,而次要部分的截取则更加突出了画面主体。

这幅作品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和以往的印象派作品有所區别。它不是通过户外写生直接描绘所见光线和色彩,而是根据脑海中的印象在室内所作。而且在印象派作品中很少会出现黑色,因为在室外人们很难用肉眼看到纯黑,而雷诺阿则打破这一点,在作品《包厢》中大量运用黑色。他可能是使用小笔触的绘画方法,逐渐一层层叠加上去,并遵循暗色薄、亮色厚的绘画手法,让画面的色彩融合得很自然,毫无违和感和生硬感,而小笔触的使用也有可能和他相对严谨的绘画构图有关。

(二)图像志分析

《包厢》这幅作品是雷诺阿1874年去剧院观影后根据脑海中所留下的印象在画室所作的。虽然画面中没有过多人物和装饰,但不同的元素和色彩的出现都有其深刻的含义,也由此传达了雷诺阿内心最深刻的追求。

1.合理的画面构图安排

构图所产生的美是无与伦比的,一张好的构图作品可能在几十米开外就能吸引到观者的目光。观者通过画面的绘画形式和排版秩序,感受画家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大部分印象派画家由于注重写实和画面的色彩感觉,并不会刻意思考构图,但画面中简单的主次关系仍然是创作中必须明确的。

在《包厢》中,我们可以看到贵妇身着华服,妆容精致,红唇艳丽,头上还有簪花装饰,每一处细节无不体现了作者的细心刻画,她是画面的“主”。男子出现在贵妇身后,目光上扬,并没有观看舞台的演出,而是通过望远镜四处张望其他包厢的客人,服装简单,没有过多饰品,人物形象没有仔细刻画,而是大笔触潦草概括,他是画面的“次”。不仅是座位布局、笔触,通过色彩,我们也可以快速分辨出画面中的主次,女子的皮肤、身上的玫瑰无疑都是以明亮色为主,而男子身上的色彩相对暗沉,肤色也偏棕色。这种明暗对比所产生的画面效果让观者对画面主次一目了然。

雷诺阿《包厢》的另一特色则是截取式的构图方法。所谓截取式构图,就是将画面中多余部分舍去,只留下画家最直接观察到的事物,突出了画面的中心,让观者的注意力不会被其他部分吸引。这种方式在他的很多作品中都有体现,例如“浴女”系列的《金发浴女》等。

2.望远镜的出现和在画面中的使用

望远镜是由17世纪初的荷兰眼镜匠,米德尔堡的利佩希、詹森所发明的。早期的望远镜大多都是军用,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才逐渐走入民间,如今更是很常用的光学仪器。透过望远镜,我们可以观赏到肉眼无法看清的风景和画面。在当时那个时代,很多艺术作品中都有望远镜,例如卡萨特的作品《包厢中的黑衣女子》。

在作品《包厢》中,贵族女子手中的望远镜更多是作为摆设品,而男子则是将望远镜作为寻找符合自己审美的猎物的工具。望远镜在画面中的出现,延伸了画面的空间效果,虽然四周被截取但通过望远镜,人们可以联想到剧院场景之大。

3.同一背景下也会产生不同表达

18世纪晚期,剧院作为一种公共空间出现在普通民众生活中。剧院成为画家们获取灵感的首要来源之地,剧院和包厢也成为新颖的绘画题材。例如让·乔治斯·贝劳德的《在歌剧院的侧翼》、毕沙罗的《法国剧院广场》和马奈的《西班牙芭蕾舞者》等,均是此类题材。

同一场景不同的表达方法也会呈现不同的画面效果。例如德加的作品《戴手套的女歌手》,同样都是截取式构图和用剧院作为创作背景,但德加的这幅作品更加富有张力和视觉冲击力。德加以仰视的视角来描绘台上表演者,夸张的表情和动作,以及炫彩的背景灯光,均体现出女歌手的激情。反观《包厢》,其中并没有过多的行为表达,只有安静端坐的女子和远望的男子。色彩上,以红、黑、白三色对比所产生的画面效果,却能表现出剧院的喧哗。雷诺阿采用侧面手法描绘《包厢》,画面构图看似简单,实则紧密地将表演者、观看者相联系,使得画面充满节奏感。

4.“玫瑰花”——生命的体现

每一朵花都有它的花语,鲜花在油画中不仅能起到装饰的作用,更是艺术家向观者传达信息的途径,利用鲜花为作品增添风采。雷诺阿很多的静物作品中都有玫瑰花的出现,虽然不同时期他的绘画风格有所偏差,但无疑都表达出了生命的美好和欢乐,也反映了他自身对于生活的豁达心境。在作品《包厢》中,女性的头饰和腰间挂饰均是玫瑰花,二者相互呼应。一方面,玫瑰花体现了贵妇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虽然当时女性的社会地位还没有得到全面提高,但丝毫不影响她们绽放;另一方面,玫瑰花在画面中也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出现在黑、白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关系,瞬间吸引了观者的目光。

(三)作品所包含的内在意义

雷诺阿的创作大部分都是从现实生活中提取素材并将自身情感融入画面,因此更加符合市民阶层的审美需求。他的作品注重节奏感和意境,引发人们思考何为画画的本质,我们为何而作画。这种艺术观念对后印象派、野兽派等的画家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仅如此,他还吸收东方绘画中的写意性,打破了西方艺术原有认知,而这种精神也使得后来的西方绘画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

在《包厢》这幅作品中,雷诺阿运用不同的符号来区分女性特征和男性特征,把女性作为“欲望”的客体,把男性则作为观看的主体,并将服饰装扮和剧院包厢中异性男女之间的行为举止,这些含有19世纪70年代法国社会风习的元素,运用于自己的创作。身为男子的雷诺阿可以自由出入各种场合,但作为观众他也并没有将全部的视线集中到舞台上,而是观看包厢中的资产阶级女性。在这一方面,他与画面中的男子并没有什么不同。

四、结语

雷诺阿作为印象派大师,他的创作风格极具特色。透过其作品,我们可以明显感知到他内心情感的表达和传递。他在用自己的方式记录着这个时代,赋予了作品时代意义,而古典主义和印象色彩的完美融合,更是创造了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之美。

他用最平凡的视角记录生活点滴,但不管是何种情景,“温暖”都是他作品的主题,即使是《包厢》也不例外。他将自己全部的柔情和浪漫理想都融入画面之中,而女性则是最好的主题。时至今日,雷诺阿的艺术依然能对我们的创作和探究产生重要影响,而他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更值得我们去学习。

参考文献:

[1]倪文涵.性别与观看的权力:论19世纪末法国巴黎剧院绘画题材中“看”与“被看”[J].美术观察,2022(5):86-90.

[2]侯敏芳.以女性主题绘画为例探究雷诺阿的印象主义个性[J].艺术评鉴,2019(23):51-52,70.

[3]王展.大众审美的契合:雷诺阿油画作品的题材内容解读[J].美与时代(下),2020(10):64-67.

[4]楊冰莹.双重转型:1789—1848年法国绘画中的文学题材[D].北京:中央美术学院,2013.

[5]乔蕤琳.女性主义的后现代转向与新型女性文化的建构[D].哈尔滨:黑龙江大学,2014.

[6]贝尔廷,迪利,肯普.艺术史导论[M].贺询,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21.

作者简介:

程曦,苏州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油画。

猜你喜欢
图像学雷诺阿包厢
绘画大师雷诺阿画里的春天
与雷诺阿一起画美好
痛苦逝去,唯美犹存
方璇空间设计作品
庞鲜、卢栩枫室内设计作品
梁楷《释迦出山图》之图像研究
卸妆
图像学视阈下的广安冲相寺摩崖石窟造像
纪念梁耀教授逝世一周年专题展
城镇景观建设视角下的环境设计手绘图像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