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海:书写新时代的雷锋故事

2022-05-30 10:48邢振红史照栋卜金宝
雷锋 2022年8期
关键词:乌海市乌海学雷锋

邢振红 史照栋 卜金宝

编者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雷锋是时代的楷模,雷锋精神是永恒的。中共乌海市委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带领全市干部群众深入持久地开展学雷锋活动,书写这座“书香之城”的新时代雷锋故事,涌现出一批“雷锋学校”“雷锋社区”“雷锋医院”“雷锋企业”“新时代学雷锋活动示范村”,犹如一把把燃烧的火炬,放射出绚丽的光彩。

现撷取发生在这片神奇土地上的一些感人故事,以飨读者。

盛夏时节,万物峥嵘。

记者一行慕名来到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参加“喜迎二十大·乌海市学雷锋实践基地创建成果观摩交流活动”。在学校,在社区,在医院,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在乡村的田间地头,一张张雷锋名片,一项项与时俱进的活动,一个个身边的凡人善举,诠释着乌海人学习和践行雷锋精神的激情和创举,展示着乌海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坚实步伐。

雷锋车队的好师傅

乌海市海勃湾区海北街道青山社区,有个出租车雷锋车队。车队司机卫正强学雷锋、做雷锋的故事在当地家喻户晓,已经成为城市好人的一张亮丽名片。

今年59岁的卫正强,在乌海市跑了13年出租车,好事做了一大箩筐。2020年4月,他家附近的一位邻居不幸患尿毒症,每周要到乌海市人民医院进行透析治疗,但因年迈体弱,乘坐公交车很不方便。卫正强得知后,向老人伸出温暖的手,按时接老人去医院,从住宅扶老人上车,至医院的透析室,待治疗结束后再扶老人上车,送老人回家。风雨无阻,雷打不动,直至年底老人去世。事后,老人的孩子逢人便讲:“卫师傅不是亲人胜似亲人,不愧为雷锋车队的好师傅啊!”

卫正强是个热心肠,谁家遇到困难,他都会尽自己所能给予帮助。他所在小区的一户人家,丈夫在外打工,妻子料理家务并接送孩子上下学。后来,这位妻子关节炎病情加重,无力接送孩子上学。卫正强劝她树立战胜病痛的信心,主动帮助接送孩子,直到一年半后她的孩子考入初中住校为止。

博泰佳苑小区,有位孤寡老人张大爷。卫正强和他相识后,常帮老人买米买面,陪老人聊天。2021年年底的一天晚上,他的电话铃响了一声,接起来后对方无回音。他仔细一看是张大爷的手机号码,立即将电话拨回,但无人接听。他隐约察觉到张大爷那里有什么事,遂驾车直奔张大爷家。推开虚掩的门,看到老人正在地上挣扎。他立即将张大爷抱入车内直奔医院。经全力抢救,老人终于转危为安。

青山社区党委书记王慧新告诉记者,像这样的事,卫师傅做得太多了。比如,每年中考、高考期间,他主动免费接送考生;平日里,积极参加社区组织的各类公益活动,踊跃为灾区捐款捐物;常年坚持为有困难的残疾人和孤寡老人提供交通便利;拾金不昧,多次将乘客落在车上的钱物送还失主……他的事迹影响了雷锋车队的许多年轻人。现在,向身边的雷锋卫师傅学习在雷锋车队已蔚然成风。

“雷锋小学”的少年解说员

7月14日,记者一行来到被授牌“雷锋学校”的乌海市海勃湾区第二完全小学,饶有兴趣地参观该校雷锋班级文化墙、学雷锋教育实践基地、小雷锋义工站、雷锋学堂、“致敬雷锋”主题作品展。

雷锋班级文化墙,呈现的是雷锋简介、雷锋系列绘画作品集、“我是小小雷锋”实践剪影,将雷锋精神厚植于心;

学雷锋教育实践基地,充分展示了新时代小雷锋的风采,展示了学校开设红色课堂、参与红色实践、组织红色展演的经验做法;

雷锋学堂,分为“雷锋故事”“雷锋精神”“雷锋课程”“雷锋风采”四个部分,将弘扬雷锋精神与学校“体验中成长”德育课程相结合,构建“雷锋精神种子课程”,让雷锋形象走进校园,雷锋事迹走进课程,雷锋榜样走进成长,雷锋文化走进心灵;

“致敬雷锋”主题作品展,以源远流长的书法艺术弘扬雷锋精神,笔笔相生,意境连绵;笔笔相让,点画相牵。用小小笔尖书写出雷锋精神,让大大榜样伫立在师生心间……

每个板块的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别具一格,很吸引人。令记者惊叹的是,整个参观均由该校党支部书记、校长边旭霞,德育副校长马荣分组引领,而担任讲解的是13名该校二年级少年雷锋解说员。

据工作人员介绍,少年雷锋解说员的选拔十分严格,必须喜爱校园、热爱志愿服务,对雷锋学校小讲解员工作有浓厚兴趣。少年雷锋解说员的海选活动于5月初启动,共有来自二至五年级60多位参赛小朋友,通过讲述“身边的小雷锋”故事秀,朗读《雷锋日记》两轮选拔,最终有25名选手脱颖而出,15位成为“雷锋学校”阵地建设小解说员,10位成为《雷锋日记》小小广播员。

边校长告诉记者:“我们学校的一切工作,包括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都是围着学生转,让学生唱主角。”

乡村小学的“日行一善”

在乌海市海南区西卓子山学校,每个班、每个学生、每个老师都有一个“日行一善”日记本。

记者在该校四年级一班学生杨紫婷的日记本上,看到她的一些平凡小事。杨紫婷是班里的语文课代表,不仅学习成绩优秀,而且乐于助人。谁有困难,她总会积极主动帮忙;谁学习遇到困难,她总是热心帮助补习。有一次,学校六年级有个学生家里发生了变故,需要捐款帮助,她慷慨捐出平时积攒的100元零花钱。在四(1)班的教室里,总会看见她那熟悉而又忙碌的身影。她從不炫耀自己。老师表扬她时,她总是很腼腆地笑笑。

这样的日记,既是善行的记载,也是学生和老师一同成长的见证。

友善,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西卓子山学校尝试以“善”为核心,以“行”为途径,以“日行一善”为载体,引导学生每天做一件有益的事,在亲身实践中养成善的品格。通过开展“日行一善”演讲比赛、“日行一善”百人绘画、“日行一善”学雷锋志愿服务、“日行一善”小树认领、“日行一善”爱心捐赠、“积善行孝”感恩父母等丰富多彩的主题实践活动,实现小手拉大手,不仅让学生知善行善,而且让老师和家长参与到了行善当中来,形成人人向善、人人崇善、人人行善的良好局面。

在学校班级展示栏内,一张张学生自制的“日行一善”手抄报、“日行一善”绘画、“日行一善”优秀集体奖状、“日行一善”记录册、各类实践活动心得,见证着孩子们行善的诸多美德……截至目前共2000多人次参与,师生参与率100%,家长参与85%。“日行一善”道德实践活动已经成为这所乡村学校的德育教育品牌。

连日来,记者一行还来到乌海市第二中学、第五中学、第六中学、第十二中学、海南区拉僧仲街道泽苑社区、海南区小三线军工文化纪念馆、海南区赛汗乌素村、海勃湾区海馨社区,他们相继被授予“雷锋学校”“雷锋社区”“新时代学雷锋活动示范村”“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等匾牌。新时代学雷锋在乌海市已经蔚然成风。据悉,仅今年3月份以来,全市各行各业和社会各界围绕“我帮你”主题,以“群众在哪里、志愿服务工作就延伸到哪里”为目标,开展各种贴近群众需求的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2300余场次,服务群众超过20余万人。

乌海市新时代学雷锋走在了内蒙全社会的前列。在座谈交流中,陪同采访的乌海市委宣传部精神文明创建指导中心负责人于昊田介绍说,乌海市学雷锋活动之所以红红火火,历久弥新,实现常态化全民学雷锋,主要得益于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市里每年举行新时代学雷锋活动启动仪式,各级领导到场为大家鼓劲,市委书记唐毅和干部群众一道参加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提出要让雷锋精神的旗帜在乌海高高飘扬。乌海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孟培云深情地说:“新时代学雷锋使我们乌海的干部群众‘心中有爱、眼里有光,让我们这座文化名城更有精气神了。”专程从北京赶来参观学习的雷锋精神研究专家、《雷锋》杂志总编辑陶克感慨道:“几次来乌海都被这里发生的雷锋故事感动着。有乌海市委的坚强领导,有干部群众的积极参与,学雷锋志愿服务坚持下去,乌海必将成为一座崇德向善、好人辈出的雷锋城。”

(责任编辑:陈运军)

猜你喜欢
乌海市乌海学雷锋
乌海市雾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乌海湖库区河床裸露监测分析
乌海市2020年6月18—19日臭氧污染过程分析
包银高速铁路引入乌海地区方案研究
内蒙古乌海市通联站站长——靳刚
内蒙古乌海市水权转让项目节水工程建设稳步推进
学雷锋,他们一直在路上
学雷锋 知感恩
乌海:太阳神照耀的地方
他们二十四年学雷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