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火永相传 书写新华章

2022-05-30 10:48王建新孙天训
雷锋 2022年8期
关键词:邓州薪火李涛

王建新 孙天训

邓州编外雷锋团薪火营由雷锋生前所在部队退役返乡战士组成,2014年正式成立,成员275名。

在薪火营这面旗帜下,大家紧紧凝聚在一起,成为编外雷锋团一支生龙活虎的骨干力量,学习弘扬传承雷锋精神的先锋队伍,努力地践行着他们共同的誓言:“穿上军装是雷锋团的战士,脱下军装依然是雷锋精神的传人!”他们军人本色不改,学雷锋初心不丢,从小事做起,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扎实苦干,做好事行善举、助人为乐已成为他们日常生活的习惯和自觉行动。他们中有60余人被评为学雷锋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2021年被中宣部、退役军人事务部、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联合授予“最美退役军人”集体荣誉称号,为雷锋部队增了光、为时代楷模邓州编外雷锋团添了彩。

立足岗位学雷锋,干一流工作,创一流业绩

薪火营275名成员像275颗闪耀的种子,把雷锋精神播撒在各自工作的岗位上,践行着自己在雷锋塑像下许下的诺言。他们把弘扬雷锋精神同实际工作结合起来,同提高自身素养结合起来,同做好身边的每一件小事结合起来,立足工作岗位,高标准做好本职工作,真正做到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

2004年4月,邓州籍17名战士随部队在西非利比里亚执行维和任务,主要承担搭建桥梁、修筑公路以及供水供电和医疗卫生等救助工作,他们学雷锋做好事不分国界,把雷锋精神带出国门,走向世界。

利比里亚天气炎热、环境恶劣,疟病、瘟疫各种传染病频发。邓州籍军人丁心科担任维和部队卫生员,他经常背带着药箱到村里为百姓送医、送药、打点滴,村民亲切地称他为“雷锋医生”。王成涛、王声跃、宋向阳等邓州籍军人和雷锋班的同志们,利用休息时间在营区板房内建造了雷锋事迹展览馆,先后接待联合国官员和驻地群众900多人来此参观,同时,向驻地政府、学校、群众赠送《雷锋日记》《雷锋故事》2600余本,在利比里亚吉达省举行“读雷锋故事演讲会”12场,受众达3000多人次。雷锋班、雷锋连、雷锋团的旗帜与伟大祖国的五星红旗一起在利比里亚上空迎风飘扬。

薪火营教导员、花洲街道三里阁社区党支部书记杜恒,以雷锋精神为引领,疫情防控不放松,所辖的9个小区,4062户15274人,没有出现1例确诊或疑似病例,受到邓州市委、政府和卫健委领导的充分肯定。社区赵后组居民王合红为治病花去医疗费30多万元,无奈之下卖掉住房,全家蜗居在两间出租屋内,杜恒动员薪火营的同志为王合红捐款2万余元,又协调民政部门为其办理了低保手续,并帮助王合红的妻子找到一份保洁员的工作。王合红病情得到了好转,每月也有了固定收入。

二连连长王成涛是某物业公司负责人,他创新的“两心、四点”为民服务理念:“热心接待每一位群众,爱心献给每一位居民;微笑多一点,解释耐心点,语言礼貌点,服务热情点”,受到河南省、南阳市和邓州市三级文明办领导的高度称赞。

三连指导员吕博在市公路局主要负责市乡两级村村通公路的施工工作,他修过的道路无一出现质量问题。在严把质量关的同时,他也把方便带给群众,帮助困难群众、五保户接通水泥道路,受到当地干群一致好评。

彭桥镇彭桥社区一位70多的张大爷,因疫情阻隔,儿子不能回家照顾母亲,担任该社区会计的薪火营成员井本新得知后,立即提着鸡蛋、牛奶、食用油、蔬菜到家看望,并留下自己的电话,有困难立即与他联系。这位张大爷逢人便说:“小井是邓州的‘活雷锋”。

为党为国分忧,危难时刻展现雷锋传人本色

2020年初春,新冠肺炎疫情袭来,薪火营的同志们纷纷请缨到社区、卡口值班,把最危险的地方、最艰巨的任务留给自己。当得知武汉缺少蔬菜的消息后,薪火营20多名骨干成员专程跑到邓州汲滩镇收购,2020年3月1日早晨6点,他们冒严寒,踏冰雪,将一棵棵西兰花、大白菜、花菜、包菜砍掉,剥去叶子,装进鱼皮袋,扛到地头,当晚10点半,满载着编外雷锋团深情厚谊的20吨爱心蔬菜的车队在夜色中启程,编外雷锋团政委姚德奇与鄧州市委领导亲自赶到桑庄高速路口送行。“邓州和武汉人民心连心,河南、湖北携手抗疫!”车厢上的红色横幅,在寒夜中显得特别暖心。2020年3月2日早上,20吨新鲜蔬菜运抵武汉。

在他们的带动下,编外雷锋团全团上下齐心协力,为武汉疫区累计送去新鲜蔬菜150余吨。武汉市武昌区水果湖街道办事处发来的感谢信中这样写道:“肺炎无情,邓州有爱。河南邓州编外雷锋团及时伸出援手,为我单位捐赠如此大量的新鲜蔬菜,解决了武汉人民的燃眉之急。岂曰无衣,与子同袍,你们的大力支持是我们战胜疫情的坚强后盾,在此衷心感谢你们的倾力支持和帮助,为你们的精心组织和付出致敬!”薪火营引来蝴蝶效应,一朵浪花引来春潮滚滚,他们用实际行动将新时代学雷锋志愿服务的故事写在武汉千万人民的心中。

投身脱贫攻坚主战场,做乡村振兴路上最可爱的人

薪火营成员始终秉持穿上军装保家卫国,脱下军装依然保持良好的战斗作风。在服务民生“最后一公里”的脱贫工作中,始终保持着无私奉献的军人本色,用实际行动践行雷锋精神。

营长雷天才,在部队服役时就是“学雷锋标兵”,因学雷锋成绩突出,两次荣立三等功,荣获联合国“和平勋章”。退役安置在邓州市卫健委,被抽调到邓州市扶贫办工作。他为总结邓州扶贫攻坚经验,经常骑着单车深入到林扒、孟楼、陶营等乡镇田间地头以及养鸡、养鱼、养牛场园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材料,他调研推广的林扒镇稻虾混养扶贫项目,带动城南6个乡镇、45个村、1.6万户、4.3万人摆脱贫困。

二连连长、市应急管理局职工张真被单位分工负责构林镇杨渠村扶贫工作。他全身心投入杨渠村扶贫工作中,与村支部成员一起研究致富门路,多方协调为杨渠村引资兴办了制衣厂,全村120名青年妇女找到了就业门路,村民王桂芬说:“足不出村一月能挣到2500元工资,既能照顾家里二位老人,还能供养孩子在村里上学,比远赴广州打工强多了,终于实现了在家门口上班的就业梦。”

营部办公室副主任李红超在张楼乡政府分工负责农业口工作。2021年李紅超利用半年时间,用脚步丈量全乡所有土地,完成了全乡260多口水井的普查维修工作。他深入扶贫一线,积极挖掘贫困户脱贫先进典型,多角度多层次开展内外宣传,讲好群众身边的脱贫典型故事,获得市“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荣誉。

薪火营一连副连长唐学讯,在罗庄镇唐坡村承包120亩土地种植莲藕和小龙虾养殖,每亩年产值2.6万余元,他养殖的小龙虾个大质优,受到南阳市、内乡县等城镇餐馆的青睐,为近百人找到了就业门路,成为该镇乡村振兴的领路人。

替牺牲战友尽孝,用真情抚平战友父母丧子悲痛

2004年8月11日13时20分,中国维和部队道路中班邓州籍战士李涛,在站岗执勤时因公牺牲。父亲李华芳得知儿子在西非牺牲的噩耗,悲痛万分,三天三夜茶饭未进;母亲魏桂芝,整天以泪洗面。为了尽快让李涛父母走出中年丧子的悲痛,薪火营的全体成员立下铮铮誓言,“李涛为国尽忠,大家为李涛父母尽孝”,要让二老重燃生活的希望。

从此,照顾二老生活起居成为大家最惦记的工作、最关心的事情,平时有事没事打电话嘘寒问暖,逢年过节大家集体去看望,每年八一,都要到李涛父母家里聚会,农忙时节大家必去帮助二老夏收秋种。2007年夏天麦收前夕,风云突变,天将降雨,李涛父母正在为收麦忐忑不安的时候,他们的麦田前“隆隆”作响,开来两台收割机,后面跟着一群退役军人,走在前面的是雷天才、杜恒,两台收割机左右开弓,不到50分钟,十亩小麦收割完毕。装袋、扎口、上车,30多名雷锋团战友把上万斤小麦拉到李涛父母门前的水泥地坪上,二老开心地笑了。

牺牲战友李涛母亲魏桂芝逢人就讲:“我失去一个儿子,却得到了99个‘雷锋儿子的不离不弃,我知足了。”那一刻,二位老人热泪长流,一群“雷锋儿子”的赤热情怀,温暖了他们曾经凝固绝望的心。

2022年5月27日,笔者来到李涛父母的家,见二位老人红光满面,声若洪钟。由李华芳出资建成的十二杆太阳能路灯,像威武的士兵矗立在后魏自然村的路旁,每到夜晚,这里如同白昼。近年来,李华芳先后向汶川地震灾区、镇幼儿园、贫困老人捐款累计5000余元,董家村的父老乡亲称他是“活雷锋”。

牢记习主席嘱托,永做雷锋传人,成为邓州编外雷锋团薪火营的共识。面向未来,他们表示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踔厉奋发,用实际行动书写新时代的雷锋故事,以优异成绩向党的二十大献礼。

(责任编辑:吴维满)

猜你喜欢
邓州薪火李涛
Improved functional–weight approach to oscillatory patterns in excitable networks
河南邓州“四议两公开”工作法 解锁乡村治理有了“金钥匙”
中国出版集团20周年:赓续薪火,踔厉奋发
李涛:在文物修复世界里另辟蹊径
A short review of the recent progresses in the study of the cuprate superconductivity∗
“中国·邓州第四届《红楼梦》读书竞赛总决赛”综述
湘雅精神薪火传
李涛 书法作品
黄麻薪火代代相传 强军路上奋勇高攀
让雷锋精神的接力棒代代相传——南阳市邓州“编外雷锋团”学雷锋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