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文明之花“党味”充盈“军味”浓郁

2022-05-30 10:48宋凯征刘兴政李光宇
雷锋 2022年8期
关键词:青县民兵强军

宋凯征 刘兴政 李光宇

近年来,河北省青县坚持以“红”为底色、以“联”为特色、以“德”为主色,军民携手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新高地,培育全民国防教育新增长点,使文明之花“党味”充盈、“军味”浓郁,连续六届获评省级“双拥模范县”,被誉为“道德青县、爱心之城”。

以“红”为底色,挖掘传统底蕴

青县曾是抗日敌后根据地,也是解放战争时期青沧战役的主战场,红色资源丰富,革命传统厚重。青县人武部联合地方积极作为,合力发掘红色资源、弘扬革命传统,把红色基因注入到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中去。一方面,注重搜集编撰史料。通过融媒体发布公告,面向大众先后征集照片1200余幅、实物30多件,组织编写《青县革命老区发展史》《青县军事志》等党史军史书籍,挖掘整理青县民兵“钢铁担架连”“一等功铜管乐队”典型事迹,从中提炼出了“崇军尚武、拔尖要强”的青武精神。另一方面,发挥场馆作用。整合沧州革命军事馆、縣人武部荣誉室、后洼红色教育基地等红色场馆,建立青县713名烈士英名录、青县籍二等功以上军人功臣榜,广泛开展“党史馆里讲党课、军史馆里话军魂”活动,利用“五·四”“七·七”等重要纪念日组织参观“打卡”,邀请抗美援朝老战士张仲伟、张佩君等结合革命文物,解析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讲好感人至深的红色故事。

以“联”为特色,彰显强军风采

青县人武部联合县委宣传部、文体和旅游局制定《军民融合共建强军文化实施方案》,以开展“五联”活动为抓手,为文明实践披上“国防绿”。一是强军思想联学。军地协同制订计划,把习近平强军思想纳入县委中心组学习,纳入党校教育培训、中小学教育,安排军地领导授课辅导。二是国防教育联宣。聘请党政军及社会知名人士,成立国防教育讲师团定期宣讲;建立“电视台+青县周报+公众号+一对一面宣”军地衔接、压茬推进的征兵宣传机制,建成征兵主题街、拥军一条街。充分利用民兵训练基地、马厂兵营等场馆优势,举办八一慰问演出、欢送新兵晚会等,增强宣传力度。三是国防书屋联建。与县图书馆联合建立军地图书流转机制,活跃线下课堂,突出文化拥军、智力拥军,建设前吴召村、吴家院村“国防书屋”,为乡村振兴充实国防元素。四是通用课目联训。利用役前教育、民兵集训等时机,组织观摩企业员工拓展训练,军地互派代表参加体育竞赛活动,组织中小学生军训,教授捕俘拳、军体拳、刺杀操等科目,组织武警、消防、民兵等应急力量联演联训,达到优势互补、互学相长。五是骨干人才联育。秉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引才理念,与当地党校、武校和文艺团体协调,推荐优秀学员参加民兵分队,选送优秀民兵让其代培代训,通过“借梯上楼、借脑攻关”为民兵后备力量建设提供人才支持。

以“德”为主色,打造爱心之城

青县有盘古文化之乡的美誉,城南盘古祠悬挂有“德赞化育”的匾额,2012年成为“善行河北”的发源地。一是“德化人生”家喻户晓。青县电视台2001年开办《德化人生》栏目,深挖各层次、各领域的道德典型,受到县委县政府通报表彰。近年来,美丽乡村“兵支书”王洪彦、见义勇为老军人卜凡龙、退役军人志愿者张杰等人物专访播出后好评如潮,在全社会营造了见贤思齐、崇德向善的良好风尚。二是“志愿服务”蔚然成风。青县上万名退役军人叫响“永远跟党走、一起向未来”口号,由他们担纲领衔,成立了“快乐阳光”“与爱同行”等10余支爱心团队,持续开展 “抗涝抢秋收”“致敬二等功臣”“一碗腊八粥、温暖一座城”“抗新冠、促生产”等志愿服务,“小马扎”“红马甲”“大喇叭”活跃在大街小巷,频频为美丽乡村、文明城市增色添辉,为深化“三统筹三扩大四创建”赋能加力,有效促进了双拥共建和文明实践的高度融合。三是“好人评选”持续走热。每年组织“青县好人”评选,同步评选“十佳退役军人”“最美军嫂”,2009年,24年如一日照顾孤寡老人的道德模范周汝珍、七年风雨无阻背残疾同学上下学的美德少年吕希庆同时被评为“感动河北十大年度人物”“感动中国”候选人。截至目前,全县共评选道德模范1300多人,其中受到国家和省市表彰的就多达100余人。2012年占地600多平方米的青县公民道德建设展馆落成,累计接待10余万人参观,成为全景展示青县新时代文明实践的窗口。

(责任编辑:吴维满)

猜你喜欢
青县民兵强军
不要坐享其成
我的新伙伴
童年
春天来了
国有企业民兵武装工作探讨
强军路上
南炮台女民兵:无悔青春献海防
强军 强军
走在强军路上
《魂牵深蓝》:强军路上的奉献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