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明实践中学会把学雷锋与志愿服务融为一体

2022-05-30 10:48谭建光
雷锋 2022年8期
关键词:学雷锋雷锋志愿

谭建光

习近平同志在致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的《贺信》中,勉励志愿者“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继续以实际行动书写新时代的雷锋故事。”为此,要积极引导和激励青年志愿者深入乡村社区、走进千家万户,在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中传播新思想、引领新风尚,学会把学雷锋与志愿服务真正融为一体。

从学雷锋做好事到学雷锋志愿服务,团员青年都是其中最先行动、最为积极、最能创新的力量。所以,在投身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走进乡村社区开展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的时候,团员青年也是最积极、最活跃的力量。调查中,我们发现青年志愿者在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的服务活动中,可以而且完全能够发挥先锋作用和创新作用,作出更大更好的贡献。

学雷锋——

做“心中有盏灯”的青年志愿者

前两年,我到湖南省讲授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课程的时候,专门到雷锋故乡——长沙市望城区考察“雷锋学院”。广场的中间是雷锋手捧一本《毛泽东选集》迈步向前的雕像。院长告诉我,他们在查阅史料,与老人们交谈时,听说了一个故事。雷锋年轻时当拖拉机手,工作非常认真,评选为望城县的积极分子。表彰大会上,时任县委书记张兴玉听了雷锋的事迹,非常欣赏;会后与雷锋交谈。雷锋说特别喜欢读毛主席的书,受到很多启发和激励,经常从各种报纸上收集毛主席语录。张书记就说《毛泽东选集》出版了,并且借了一本给雷锋阅读。雷锋很受鼓舞,做革命工作、帮助和服务群众的时候更加热情了。我就联想到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以传播新思想、弘扬新风尚为主线,就是要让广大干部群众、广大志愿者在新思想激励下振奋精神、干事创业、友爱互助、共創美好。青年志愿者在参与文明实践、开展创新服务的过程中,弘扬雷锋精神、践行志愿精神,关爱和帮助乡村山区群众的同时,获得自我体验、自我教育、自我成长,不断提高思想道德水平,成为“心中有盏灯”、有理想信念支撑的志愿者,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

学雷锋——

做“永远在一线”的青年志愿者

雷锋同志不论是在湖南长沙当拖拉机手,还是在辽宁抚顺当解放军战士;不论是在探亲路途的车站,还是在做小学校外辅导员的场合,都“永远在一线”“永远在奉献”,为革命事业勤奋工作,为人民群众热情服务。当代青年的成长环境改变了,经济条件好了,生活水平高了。所以,社会上有些议论,说年轻人“养尊处优”“好吃懒做”,沉溺网络和消费,缺乏“在一线”“作奉献”的精神。然而,团员青年参与志愿服务的过程,尤其是参与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的过程,恰恰就是改变“贪图享受”“不愿艰苦”的心态,真正“走进社区、走进乡村、走进基层”,在奉献中享受助人的快乐。2020年武汉疫情防控的时候,团员青年没有惊慌和退缩,挺身而出做“摆渡人”“守护人”志愿者。当记者连线采访他们,“你们不怕疫情风险吗?你们为什么出来做志愿服务?”这些青年志愿者非常朴素地回答:“为了让我身边的人好起来,让我的城市好起来,让我们的国家好起来。”这些平实而朴素的语言,恰恰与党的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一脉相连,与雷锋同志“助人为乐”的精神一脉相连。2022年,上海疫情防控的时候。上海大学中文系博士生郭思恒看到招收党员志愿者参与防疫服务的通知,就积极报名说“我不是党员,可以报名吗?我非常想参加服务。”获得批准之后,他就参加搬运防疫物资、协助核酸检测、分发抗原试剂等志愿服务。郭思恒说:“只要同学们有需要,不管是党员还是团员,我们志愿者都会努力做一个好服务员。”我曾经撰写《做好新时代文明实践与疫情防控志愿服务的相互促进》等文章,在上海文明网发出,激励文明实践志愿者、青年志愿者投身到抗疫服务,奉献爱心、守护社会。新时代青年志愿者弘扬雷锋精神,就是要深入革命工作的一线、服务群众的一线,奉献爱心和热情、奉献青春和力量。

学雷锋——

做“让群众暖心”的青年志愿者

新时代的青年志愿者学雷锋,就是要贴近群众、关爱群众,做广大群众的知心人、贴心人、暖心人。一方面,深入社区和农村,了解群众的困难和需求,开展有针对性、有实效性的志愿服务;另一方面,引导群众追求发展变化、追求美好生活,提供更有内涵、更有品质的志愿服务。贵州省青年志愿者在深入山区农村,到少数民族聚居的村落进行调研和服务的时候发现,还有很多老人、妇女“不会写字、不会说普通话”。因此,在省委宣传部、团省委的指导下,青年志愿者开展“乡村青年夜校”志愿服务。利用偏僻山村的村委会房间、小学课室、村里祠堂等作为夜校场所,“西部计划”志愿者教少数民族老人、妇女等学文化、学算术、学农科知识等等。贵州省有些山区农村的苗族、布依族、水族等群众只会说本民族的语言,不会写本民族的文字;既不会说普通话,也不会写汉字。因此,需要运用农科知识发展生产,要面向市场销售农产品的时候就遇到很多困难。青年志愿者就驻扎在乡村,白天参与各种宣传教育、乡村振兴、文明倡导的志愿服务,晚上就在“乡村青年夜校”做“小先生”,一字一句教会老人、妇女写字、算术。三年来,开办“乡村青年夜校”368所,选拔青年志愿者3000多人,培训山区农村群众50多万人次,其中68%为少数民族群众。青年志愿者从教会农村群众写自己的名字开始,逐渐增加传播文化知识、科技知识、文明生活知识、政策法规知识等等,为助力乡村振兴、改善群众生活作出贡献。

学雷锋——

做“能工巧匠”的青年志愿者

雷锋同志不论是在望城开拖拉机,还是在鞍山开推土机,或者在部队开汽车,都是认真学习、刻苦钻研、精益求精。新时代的青年志愿者,要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需求,也要不断学习、不断成长,成为志愿服务领域的“能工巧匠”。所谓“能工巧匠”就是提高专业服务的能力。一方面是要学好一门技术、掌握一项本领,不论是到社区服务群众,还是到农村服务群众,都能够做实做细、做精做好。湖南省农村青年凌送军,到广东佛山务工谋生的时候,也传承雷锋精神、处处助人为乐。他积极报名参加佛山市南海区的志愿组织,从普通志愿者做起,逐渐成为骨干和负责人,担任南海文化公园志愿驿站的站长。他想方设法吸引各类人群参加驿站的志愿服务,也千方百计拓展关爱帮助群众的服务领域。他听说有些独居老人、残疾人疫苗接种不方便、核酸检测不方便,就组织志愿者小组帮助推轮椅,让特殊人群及时接种疫苗,有效防范疫情侵袭。他看到很多外来务工人员想家乡、想亲人,就在志愿驿站开展全国各地文化习俗交流、特色美食分享的活动,让流动人口在南海区获得“家一般的亲切、家一般的温暖。”如今,凌送军从南海区志愿者成长为佛山好人、广东好人,带领青年志愿者团队开展丰富多样的服务。“能工巧匠”另一方面是要适应时代变化,掌握网络技术、新媒体技术,将志愿服务做到“网上冲浪”“线上闪光”。优秀青年志愿者张佳鑫,从在北京邮电大学读书开始,就发起“智慧助老”志愿服务,深入社区向老年人传授“上网、游戏、淘宝”的新技术。当退休老人掌握网络新技术,获得网络新体验之后,就将这些技术技能运用在社区建设、社区治理方面,如通过大数据分析、尝试分时段停车,解决老旧小区车辆停放难的问题;如开展社区小公园、小花园、小广场的生态循环服务,利用厨余垃圾发酵制作酵素和有机肥,种养花草树木等等。这样,很多老旧小区遇到的困难与问题,通过大数据分析、系统解决的方式,获得明显的改善。因此,青年志愿者学习雷锋同志“干一行、爱一行”的精神,提高专业志愿服务的能力,就能够更好地帮助社会、帮助他人。

(责任编辑:仇学平)

猜你喜欢
学雷锋雷锋志愿
高考志愿被篡改,考生该何去何从?
助人为乐的“小雷锋”
接过雷锋的“枪”
我志愿……
如何防止高考志愿再遭篡改
因爱汇聚,志愿同行
写给雷锋
学雷锋,他们一直在路上
学雷锋 知感恩
他们二十四年学雷锋